小儿发烧的辨证、食疗、推拿、中成药、注意事项 小儿发烧的辨证、食疗、推拿、中成药、注意事项小儿发烧的辨证、食疗、推拿、中成药、注意事项

小儿发烧的辨证、食疗、推拿、中成药、注意事项

文章很长,但这也不能代表全面的介绍儿童发烧的话题,我们要说的话太多,希望您认真看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笔记,反复阅读,愿我们的努力可以在孩子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帮上您,这就够了。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以前我们也写过关于孩子咳嗽和积食的文章,会在文章末加上相应链接,您可以点击查看。好,我们开始今天的题目。

先看看西方现代化医学的认识

“发烧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免疫系统加速工作的一种信号”

“发烧是治疗疾病的火焰,是了不起的清洁工,是形成孩子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

中医认为发烧是:

“发烧不是一场火灾,需要灭火,而是警报系统响起,系统自带杀毒软件已经出开始救援。是正邪斗争的一个结果,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任何不针对原因的处理措施都是耍流氓。”

退烧药和抗生素等直接退烧副作用是什么呢?

直接退烧的过程很像是人体通过发烧来修复一个身体的BUG,通过发烧来查杀一些病毒。刚完成到

50%

的时候,你给按了一个重启键。

所以,直接退烧,不仅会延长病程,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会在以后的健康状况中有所体现。

高烧会不会惊厥?

有习惯性惊厥史的孩子需要一些特别的护理来预防不惊厥。但

其实惊厥和温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临床也有

度多就惊厥的案例,甚至有体质不佳的孩子不发烧时也会发生的惊厥,比如哭闹过度,比如激烈运动之后发生。

此外,临床发现,很多有习惯性惊厥史都和反复大量使用退烧药发汗损伤津液有关,很多惊厥会发生在退烧药之后的10分钟内,这是因为人体为了快速调动津液所启动的一种自保式的惊厥。

而绝大多数孩子,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发烧,也不会发生惊厥,即便

偶然性的发生短暂的一分钟惊厥,是属于良性无害的,自保式的惊厥

,那同样也是因为人体需要津液的输布产生的一种人体自保反应。不需要特别的处理。

惊厥是指:局部肌肉抽搐,呼唤时没有反应,头往后仰,口眼歪斜,频繁眨眼,嘴唇发乌,才可以认为是惊厥。

下面是重点:

辨证发烧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积食发烧:

由于吃了超过当下自身消化能力的食物而引发的肠胃垃圾积滞之后引起的发烧。

不一定是吃的太多而引发积食,有时候,高蛋白制品,多油,重口味,多添加剂,多寒性,生冷,如水果等,由于需要通过更多的热能动力进行消化吸收,所以,也会引发积食。

其中需要注意的两个关键点是:1,自身脾胃消化能力和动能不足。(如小儿娇嫩的脾胃,如正处在生病时,如相对的虚寒体质)

2.则是食物自身被消化时的难度等级。(如肉蛋奶的难度等级大于蔬菜,水果的难度等级大于米饭,米饭的难度等级大于稀饭。)

伴随会有,舌苔厚,手心烫,大便硬黑,恶臭,或者便秘,口臭,爱喝水,怕热等特征。

处理思路是:通便,消食化积。

积食发烧的食疗方:山楂陈皮大麦汤

配方:山楂8克、陈皮6克、大麦8克。

用量:三岁以内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具体方法:山楂、陈皮、大麦用水煮,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以上服用。

用淡豆豉5~20克(这是二岁孩子的量),病情重用量大,煎一小时得100ml左右浓汤,一天用2~3次。

中成药可以使用的是四磨汤口服液,或保和颗粒。也可以使用外治法,如运八卦,掐四缝,下七节骨等。如果大便通了,垃圾排出了,就会退烧。

积食发烧的推拿手法:

开天门:

就是从将眉毛中间的印堂穴向头顶方向直推,300次。

推坎宫:

就是推眉毛,从内向外推300次。

揉太阳:

太阳穴比较好找,就在眼角的外侧,有个明显的凹陷就是太阳穴,揉100-300次。

清大肠:

大肠经是在宝宝食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即为清大肠,300-500次。

清胃经:

胃经是在宝宝大鱼际的外侧,由大拇指指根到手腕成一条直线,从手腕方向直推至指根,为清胃经,300-500次。

顺时针摩:

腹揉肚子5分钟。

掐揉四横:

四横纹就是我们常说的四缝穴,100-200次,如果食积时间长,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四缝穴,会出来好多油质的黄水,对于改善食欲,效果还比较明显。

揉板门:

板门就是在小孩的大鱼际处,按揉100-300次。

补脾经:

脾经就是孩子的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从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补脾经(但不要推到掌根),200-300次。

上面这套手法,做下来大约15分钟左右,效果非常好。家长千万不要小看食积,时间久了,孩子不光是反复感冒发烧的问题,个子也会比同龄人矮,容易乏力,就是没劲儿,严重的就会面黄肌瘦,到时候再去治疗,效果就会很慢。

受寒发烧: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受了风寒。除了冬天,其他季节也同样会受寒,比如空调房,比如洗澡或脱衣服,运动出汗后马上脱了衣服,一冷一热,都会容易受寒。

伴随会有,舌苔薄白,鼻涕,喷嚏,鼻塞,咳嗽,怕冷,不出汗,或汗少等特征。

处理的思路是:祛寒发汗

如果是单纯的受寒发烧没有伴随积食或其他情况,那么食疗方法推荐的是生姜红糖水,葱白淡豆豉汤,外治法推荐的是按摩热敷大椎,艾叶煮水泡脚,贴丁桂儿脐贴等。

汗液会把风寒邪气带出体外,所以出汗后,就会退烧。

葱姜豆

配方:葱白1段(留根须)、生姜2片(带皮)、淡豆豉(药店买)5克。

用量:三岁以内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具体方法:葱白切成3厘米长短的一小段,鲜姜切成一元硬币大小、薄厚的2片,放5克淡豆豉,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温病发烧:

有时是因为季节的变化,如春天阳气生发时,人的体内也需要跟随季节进行一些调整变化而引起的发烧,有时是因为感染了流行性病毒引发的发烧,多见高烧,幼儿急疹的情况。

伴随会有,烧后出疹子,舌苔薄白,舌尖红,怕热,唇红等症状。如果排除积食和受寒,那么基本可以定义会温病发烧。

处理的思路是:舒肝透热

推荐的食疗方法是:三豆饮,黄豆绿豆两把,黑豆一把,大火烧开小火炖煮2小时。每天喝三到四次。此类发烧,如幼儿急疹,不处理也都可以自愈。

重中之重:

不是所有发烧都能发汗

。如果积食发烧被使用发汗的方法退烧,可能会导致津液亏损,甚至惊厥。与误用退烧药的流氓行为无异。

治疗孩子湿温发烧的外用疗法:用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水给孩子贴肚脐

孩子湿温发烧用小柴胡颗粒兑藿香正气水给他贴肚脐即可。如果孩子能口服这两味药,就更好了。

口服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风热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风热发烧

风热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黄浊涕,黄黏痰,红肿痛(舌头、咽喉、扁桃体、淋巴结),微有汗。

②治疗孩子风热发烧的食疗方:菊薄豆豉汤

配方:菊花6克、薄荷6克、淡豆豉5克。

用量:三岁以内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具体方法:菊花、薄荷、淡豆豉用水煮,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孩子夹惊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夹惊发烧

夹惊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惕哭闹,睡不安,手足动。

②治疗孩子夹惊发烧的外用疗法:菊花枕

用药:100克白菊花、100克绿豆衣、200克蚕沙。正规中药店可买到。

菊花枕是治疗孩子惊吓上火的一个特别好的外治方法,源自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专门针对小儿容易化热生火的体质特点而制。

孩子寒包火型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寒包火型发烧

一般情况下,孩子发烧的初期多是风寒发烧,但如果孩子的体质偏热或治疗不当,便可能很快转变成风热发烧,这个由风寒发烧向风热发烧转变的中间状态,就叫作“寒包火型发烧”,又称外寒内热型发烧。“寒包火”,顾名思义,就是寒在外、火在内,内火被外寒给包住了。此时,孩子的皮肤肌表是风寒发烧的特点,表现为发烧、不出汗,但再往里走就表现为风热发烧的特点了,表现为鼻涕、痰变黄变稠,舌头变红,舌苔变黄。同时,咽喉、扁桃体、淋巴结也可能变得红、肿、痛,并且因为风寒邪气入里化热,所以孩子也可能会出现心烦哭闹等症状。

②治疗孩子寒包火型发烧的中成药方:麻杏甘石颗粒

孩子有寒包火型发烧,家长可选择麻杏甘石颗粒。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服至微微汗出烧退后即可。

孩子少阳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少阳发烧

首先是往来寒热——孩子一会儿感觉到冷,一会儿感觉到热,或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不烧了,这就叫往来寒热。除了往来寒热外,孩子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口苦、嗓子干或红肿、眼睛发红、发酸、看东西有黑影,或者常常流泪,以及耳痛、耳痒、耳聋、心烦哭闹、不想吃饭、舌边尖红、苔白微黄等症状。

少阳发烧的症状比较多,也比较杂,不一定会全部出现。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烧后,以上症状中有三个症状同时出现,比如往来寒热、恶心、口苦,或发烧、呕吐、嗓子干等,那么我们基本就可以判定这个发烧是少阳发烧了。

②治疗孩子少阳发烧的中成药方:小柴胡颗粒

和解少阳,可以给孩子服用小柴胡颗粒。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孩子寒湿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寒湿发烧

寒湿发烧,除发烧本身外,首先的表现便是头痛昏重。如果孩子在发烧的同时总是抱着头,或者总敲头,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发烧可能是寒湿发烧。同时,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胸脘痞闷、不想吃饭、上吐下泻等症状,都是湿浊之气影响胃肠功能的表现。吐泻,是身体本能地想把寒湿之气排出去;不想吃饭、胸脘痞闷,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也可以辅助家长判断孩子是否是寒湿发烧,比如身体倦怠、肌肉发疼、干什么都懒得动等。因为引起发烧的是寒湿性的邪气,并且孩子脾胃的阳气也比较受伤,所以寒湿发烧的舌象是偏淡色的胖大舌、白腻苔,并且水滑。舌苔水滑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的体内有湿邪,那么,白腻是什么意思呢?苔白,说明体内并没有热,邪气是偏寒性的;苔腻,则是因为有湿浊之气盘踞在体内,所以在舌面上表现为厚厚的、非常致密的一层舌苔,就像奶油雪糕一样。

②治疗孩子寒湿发烧的外用疗法:藿香正气水贴肚脐

可以用卫生棉球蘸藿香正气水后,用胶布固定贴在孩子肚脐上。藿香正气水里有很多祛寒除湿的药物,寒湿之邪一除,则发烧、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等症状自然就好了。

用藿香正气水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藿香正气水里有酒精,孩子皮肤很娇嫩,尤其是肚脐则更为娇嫩,因此贴上去孩子可能会感觉到刺痛。所以,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藿香正气胶囊,把胶囊里的颗粒倒出来,用温水调匀以后贴肚脐。

二是贴到孩子微微汗出,不发烧就可以了,不可贴太长时间,否则容易上火。

孩子营卫不和型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营卫不和型发烧

事实上,还有一种发烧,也是流清稀的鼻涕,吐清稀的痰,舌头也是淡红色的,但是却会出汗,并且是时不时地出虚汗,出得还挺多,烧却怎么也退不了,同时,还伴有怕风、鼻子堵等症状。

②治疗孩子营卫不和型发烧的中成药方:桂枝颗粒

营卫不和型发烧,可以服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子桂枝汤做成的中成药——桂枝颗粒。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喝完桂枝颗粒后,再喝点儿热大米粥,然后盖上被子好好睡上一觉,待周身微微汗出后,烧自然就退了。

孩子阳虚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阳虚发烧

首先,孩子也发烧,并且像风寒发烧一样不出汗。同时,孩子还会表现得比较怕冷——虽然风寒发烧的孩子也怕冷,但并不像阳虚发烧这么厉害——总喜欢在暖和的地方待着,总喜欢用衣服或被子捂着身体以保暖。此外,孩子的状态也会变得很“蔫儿”,面色也不是红扑扑的,而是有些淡白,没有光泽,甚至晦暗,而不像风寒发烧的时候,孩子的面色基本正常,精神也好,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除此之外,舌象也很重要。风寒发烧的时候,孩子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但是阳虚发烧时,就一点儿也不红了。因为孩子的阳气偏虚,热量偏少,所以舌头的颜色也比口腔黏膜内壁的颜色要淡,舌苔也发白。

②治疗孩子阳虚发烧的中成药方:麻黄细辛附子颗粒

阳虚发烧的中成药可以选择麻黄细辛附子颗粒,也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孩子气虚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气虚发烧

首先,就是感到非常乏力、倦怠。孩子可能不会说自己乏力,但如果孩子总喊累,玩一会儿就玩不动了,就基本可以判定他是气虚了。孩子还会经常地出虚汗——因为气虚,所以不能正常地收摄汗液,导致虚汗涔涔。同时,因为气虚不能很好地推动血液到面部,所以孩子的面色也偏白,并且缺少光泽,就像扑了一层粉似的。除此之外,因为气虚发烧并没有热邪的困扰,所以孩子的舌头也偏淡,并且舌苔也发白。

气虚发烧最主要的表现是乏力、倦怠,并且舌头也比营卫不和型发烧要更淡一些,面色也偏白,缺少光泽。此外,气虚发烧和阳虚发烧也需要注意鉴别:阳虚发烧虽然也精神倦怠、乏力,但是不出汗,而气虚发烧则常常地冒虚汗。

②治疗孩子气虚发烧的中成药方:玉屏风颗粒

孩子阳虚发烧,还可以服用玉屏风颗粒。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这个药比较好,如果孩子虽然没有发烧,但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发烧,也可以吃它,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玉屏风颗粒一定得是在孩子舌淡苔白、并且总是乏力、出虚汗的情况下才可以服用,如果孩子的舌头是红的,舌苔是黄的,或者并不乏力、冒虚汗,就不太适合了,否则容易上火。

中医的退高烧手法一般分为几类:一类是发汗解表的手法,一类是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的手法。

NO.1

病在表,往往是风寒束表,孩子着凉、感受风寒导致毛孔闭塞、寒邪不出,在体内与正气相争,所以导致发烧,此时用上可以发汗解表的按摩方法最为对症。

NO.2

病在里,如咽喉红肿也会导致高烧不退,温度往往要超过39℃,此时用的手法不能只想着发汗,要用清热凉血的按摩手法。

TIPS

用了退烧手法也不一定能一劳永逸,有时发烧会反复,尤其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往往温度高,而且会反复3~5天。

邪气由盛转衰有一个过程,正气由弱变强也需要累积能量,所以这个反复过程也是免疫力系统被建立和完善的必经之路。

2、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遍按摩做下来,宝宝的温度半点变化没有,妈妈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开始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学到位,或者干脆认为推拿无效。其实,不是宝宝每一次发烧都能立即退下来的,有时需要时间,妈妈们需要有更多的信心和耐心。

如果宝宝烧到39.5℃以上,建议妈妈们再加上退六腑300~500次

,这样可以退五脏六腑实热,尤其针对高烧不退、精神萎靡的宝宝,效果非常明显。

小儿发热食疗第一要方,退热效果好!

孩子发烧时,怎么办?

第一步要先判断轻重缓急,是重症发烧还是普通感冒发烧,还是正常的变蒸发烧。

重症的发烧,一般会出现神志不清、大便几天不通、抽搐频繁、持续高热三天不退,只要有其中的一项,以及有过惊厥史的小儿,都需要及时就医,不适合在家处理。

另外有些发烧虽不是重症,但比较复杂,比如在发烧时,还有其他症状如上吐下泻、咳嗽、皮疹、孩子情绪极度烦躁等,也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烧时,孩子精神足,或者只是稍微有点状态不佳,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只是普通生病发烧。

父母首先要淡定,先观察,不要盲目用退烧药退烧,因为体温降低了,但孩子身体也会受伤,出现精神不振、厌食等症状。当孩子发烧时,我们需要找到原因,对症调理,帮助身体恢复。

今天跟大家推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的小儿发热第一食疗要方:

四豆饮(这个和前文介绍的三豆饮是基本一样的,哪个都可以用)

【四豆饮】原文记载:

小儿发热抽搐,抽搐者,津伤木燥而风动也。发热者,中虚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木气稚弱,故发热,即易风动。养木气,顾中气,四豆饮极效。

黄豆二十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十五粒煎服。此为治小儿发热病的第一要方,切忌散风药清热药。

养木养中,自然热退风平。小儿忽然两目上视,亦风木上动,四豆饮最效。豆最养中养木,能平疏泄,收回相火。小儿木气幼稚,故多木气病。四豆饮乃最善之法也。

凡用豆不可炒,炒则偏补,不能清热。并须煎成即服,不可隔夜,隔夜则变性。白饭豆是食品,非赤小豆。四豆饮要水多煮烂,取浓汤服,尿长忌饭豆。

【退热原理】

黄豆、黑豆养中养木,兼降胆经补津液。绿豆养中养木,兼清肺热。白饭豆养中养木利水。

【用量】

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15粒。

这是3岁基本用量,6岁比三岁翻一倍,12岁比6岁翻一倍。

【做法】:

四种豆子提前数小时甚至一晚上泡好,多放水煎至稀烂,煮出来剩一小碗浓汤即可,只喝水不吃豆渣。如果没有时间泡豆子,就用高压锅压40分钟到一个小时后,人工捣烂豆子,再熬一会,水适量即可。即煮即服,不可隔夜。

【四豆饮加减,适应症】

1、温病发烧

症状:嘴唇很红、出汗多,扁桃体发炎,咽喉发炎等。

用法:三豆饮(黄豆20粒、绿豆15粒、黑豆15粒)

2、出疹性发热

四豆饮在古方中原是用来治疗小儿出疹性发热(过去主要是麻疹),现代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都是一类病毒造成的,所以都可用此方来退热。

3、预防高热惊厥

四豆饮对于疹病范畴的疾病引发的高热,此方可有效预防惊厥,“小儿发热抽搐,抽搐者,津伤木燥而风动也”,这句话中抽搐指的就是惊厥。

【特别注意】:

豆子不可用炒过,煎煮过后即可服用,不可隔夜吃。

这几种情况下,要去掉饭豆:

“凡用四豆饮,

脉细者,津液不足者,小便长者,出汗者

,去饭豆;服四豆饮后,

脉转旺而病未愈者

,去饭豆再服;服四豆饮后,

发烦者,或大便干燥,或不大便者

,去饭豆再服。”

4、变蒸发烧(这个文后有详细介绍):

症状:精神正常、无汗或微汗、手脚温热、耳朵、屁股较凉、没有明显的咳嗽、腹泻、便秘等症状。

(备注:变蒸发烧,如果家长不着急,也可以不用食疗处理。)

特别提醒

发热期间,忌肉食、水果、冷饮,不要吃滋补的食物,吃点清粥易消化食物为佳。

若孩子感冒出现发热症状,早期家长应如何正确选择中成药?

发热第1~2天,由受凉引起:

多伴流清涕,咽部无红肿,属于中医风寒感冒,可选用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或颗粒)

,学龄儿童可选用

荆防颗粒

若伴呕吐、腹胀、腹泻者,宜选用

午时茶颗粒

伴咳嗽者,宜选用

宝咳宁颗粒

,学龄儿童可选用

通宣理肺丸

咳嗽痰多,或喉间痰鸣者,选用

保婴丹

咳嗽痰多,呕吐,腹胀腹泻、夜间啼哭,睡眠不安,可选用

小儿至宝丸

,但该药含朱砂、雄黄,

小儿不宜过量长时间服用,以免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高热1~2天,咽部红肿:

多伴有鼻流黄脓涕,大便干,属于风热感冒,

体温超过38.5℃时需及时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与此同时可服用小儿热速清颗粒(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羚羊角口服液;

若有食积,伴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者,可选用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热速清颗粒(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均含有大黄,腹泻明显时,则需停用。

小儿感冒发热,需正确选择中成药才能起到良好作用,若2天以后仍有发热,或咳嗽较重,或腹泻加重,精神差,则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孩子发烧有个规律:

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

如何正确量体温?

1.测量腋温比肛温好:

因肛温必须插入肛门内,对宝宝较具刺激性,腋温则较温和。

2.三岁以下宝宝适用水银温度计或耳温枪:

耳温枪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已被医界肯定;水银温度计则较电子温度计准确。

3.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

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4.需测量足够时间:

若测量腋温需夹5分钟以上,肛温则仅需1分钟即可。

5.肛表要先润滑:

测量肛温前,需先在肛表上涂上润滑膏,然后插入肛门内2公分即可。

6.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

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吃热的食物、大热天刚从外面进来或运动后,其体温在38~38.5℃之间,应先休息半小时后再量,不宜遽然诊断为发烧。

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

1.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

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家长可以在孩子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门,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出汗,这时再看小婴儿,鼻子通了,呼吸平稳了,温度也降下来了。这时,家长再把宝宝叫醒,多给喂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宝宝很快就能恢复如初。在给宝宝用手心捂前囟门时,家长千万不要着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来操作,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

2.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

发热时手脚发冷、舌苔发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

家长可以

用生姜红糖水给孩子祛寒,

效果是不错的,如果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效果会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给孩子煮的稀饭里面加上两片生姜、两段葱、几滴醋,煮好后,去掉姜、葱,喂给孩子吃,能祛寒、发汗,退热的效果不错,孩子也愿意吃。家长可以一天给孩子喂2~3次,孩子退热后就不要加葱了,舌苔不再发白时,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发烧时手脚不冷,但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则说明孩子身体内热较重

,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

家长应该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冲成淡盐开水给孩子喝,能消内热。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几次小便,让身体的内热随着尿液排出,体温才会下降,上火的症状也才会好转。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发热,则说明体内有内热或炎症,

家长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钟后给孩子喝,一天2~3次

,到孩子白天不发热时,就不要再喝了。同时尽量给孩子多喝水,吃新鲜的水果,饮食要相对清淡,不能吃鱼、虾,只能吃其他肉类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体温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热,说明孩子发热是身体内寒重及亏虚引起的,

这时仍

要给孩子喝生姜红糖葱水,最好再配合艾叶水泡脚祛寒

,而且可以让孩子喝肉汤和淡淡的鸡汤,固元膏可以一天吃2次,一次小半勺,给孩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让孩子多喝水。

6.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孩子按摩。

先搓孩子的脚心,把热往下引,等脚搓热了,再搓小腿,上下来回搓,把小腿搓热后,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后背和耳朵,最后搓孩子头顶正中的百会穴。

家长在帮孩子按摩时不可太用力,要轻轻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能着急,一边搓,一边让孩子多喝些温开水。

如果孩子烧还不退,可用温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肤擦红、擦热,让孩子的身体自行散热。如果孩子还是手脚发凉,则说明受寒较重,家长可连续给孩子多喝几次生姜红糖葱水,这样处理后,孩子多半都能降温。

上面说的是家长可以自行处理的小儿发热,但是有些情况是必须送医院的。

哪些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呢?

1.高烧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惊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时有喉喘鸣声。

5.感冒后孩子呼吸加快(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4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并出现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组织弹力差,吸气费力所致;若孩子吸气时仅有肋间或锁骨上方软组织内陷,则不是胸凹陷)。

有此特征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能是重度肺炎。

如何自行帮宝宝退烧?

当宝宝体温达上述的发烧温度时,

使用以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

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

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

千万不可直接用酒精或者酒直接擦

)。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以凉毛巾擦拭:

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5.多喝水:

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

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7.适当增减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临床有哪些退热药物?

1、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退热药。

它的解热作用缓和而持久,以疗效好、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为特点。

2、布洛芬,退热速度快,效果显著,且退热持续时间可维持6~8小时,副作用小

,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副作用相对较小。

3、阿司匹林,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相对较大。

一般小剂量短时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临床常用赖氨匹林注射给药,见效快。但是小儿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疾病)的现象屡有报道,需要密切注意。

4、尼美舒利,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退热效果相对布洛芬好,但副作用相对也较大,

特别是对肝脏的副作用屡有报道。

5、消炎痛,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较强而持久的退热效果,由于本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对肝功、肾脏和血液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都不采用。

6、安乃近,是一个古老的退热药物,退热效果迅速,

由于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伤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在急性高热且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才用于紧急退热。一般只用一次,以保证安全。口服给药已不被采用,可使用20%溶液进行滴鼻退热。

7、中药退热药,

很多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但由于中药退热作用缓慢,而且所含药物成分不是十分清楚,不推荐家长选用中药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8、注意:一般情况退烧药的退烧效果和副作用成正比!

效果越好,副作用越大。

发高烧的孩子,必须以出汗的形式散热,以致消耗大量水分。因此,发烧期间的孩子,最需要补充的是水分而非食物。

发热期间的饮食,必须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以下饮食对高烧的孩子较为适合:

宝宝发烧食谱

牛奶米汤

米汤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热量,容易被肠胃消化。而且米汤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不易消化的酪蛋白分子变成易于消化及吸收的分子。牛奶米汤的制法非常简单,只需将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烂,滤去米渣,加入牛奶调匀即可。

代乳粉

主要为植物蛋白,营养与牛奶相似,但易消化吸收。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及需要稀释饮用。

小米粥

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营养丰富,热量适中,最适合病弱的幼儿食用。

新鲜果汁

鲜果含丰富的维生素,水分又多,榨汁后加入适量的温开水及蜂蜜即可。

绿豆汤

绿豆有清热解毒及祛暑的疗效,而且水分充足、营养丰富,最适合1岁以内的幼儿食用。只需将绿豆加水煮烂,再加适量的糖或盐即可。

另外,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烧在临床上往往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反应,它还存在着一种生理性的发热反应。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医生分不清两种发热,盲目用药造成的。

“变蒸”——成长变化当中的发热

隋唐时期有个医家叫巢元方,他写了部医学著作

《诸病源候论》

,其中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学术观点——“变蒸”。什么叫变蒸?变就是变化,蒸实际上就是发热,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成长变化当中的发热。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的,有72天一蒸的,不尽相同。很早以前听老前辈们讲过,

说小孩发一次烧是长一次脑子。不单是长脑子,还长个儿,不发烧长不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孩子,确实像老前辈们所言,变蒸发烧后,马上觉得她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前两天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发完烧以后就会叫了。看着孩子真的长本事了,心里非常高兴!实际上这种变蒸发热的过程就像生豆芽。把一把豆子放在水里,天天用凉水泡它,它永远也长不成豆芽,要想它发芽,一定要有适当的温度,温度升高后它才开始生长、开始发芽。小孩在生长发育当中,有着类似的过程。婴幼儿的“变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发热,对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害处,反而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变蒸”这一学说,在今天的医学界仍有很大的争议。有的医生认为,只要发热就是病理性的,不承认有生理性的发热,然而,以我自身带孩子的经验以及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古人“变蒸”的说法确实是有道理的。

【小儿变蒸】生理性发热

小儿变蒸的发烧,俗称“烧长”或“生长热”,是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该学说首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平小儿杂病证第九》,曰:

“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见者,脉乱无苦也”。

隋唐以降,众多医家对该学说多有阐发,内容不断补充,其说益繁,然亦存在相关争端。

浅析“变蒸”的生理现象

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主要是指精神发育;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主要指形体发育。2岁以内的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旺盛,

其血脉、筋骨、脏腑、气血、神志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异,

蒸蒸日上,每隔一定的时间就有一定的变化,并且还可表现出一些症状,

如发热、烦吵、出汗等等,但无病态,是小儿精神、形体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现象。

变者生五脏,蒸者养六腑,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小儿需得变一变、蒸一蒸,方能长一长。临床上可据其症状,辨证治疗,亦有医家不主张治疗者。

生理性发热的特点

一是孩子发热后(以低烧为主,偶尔出现高烧

),给他个玩具还能抓能玩,还能咿呀学语,跟你交流,依然有精神不打蔫;

二是耳朵发凉、屁股发凉;

三是上唇内侧出现“变蒸珠子

”,即粟粒大小的白色泡珠。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发烧是正在“变蒸”的表现,建议家长不要着急,别轻易给孩子服退烧药。此时如果用药物来治疗,反而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

最好用毛巾浸温水拧干后,擦孩子的腋下、大腿根、后背、前胸等部位用物理方法帮他降温。

在饮食上,让孩子吃清淡一些。如果孩子正在吃奶,做妈妈的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发热程度。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帮助孩子把这一关渡过去。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了。病理性发热的判断方法也很简单。如果孩子发烧的时候没有精神、昏昏欲睡、一摸耳朵也发热、手脚冰凉,这个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此时的发热基本上属于病理性发热了。病理性发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风寒,二是食积,就是我前文所说的“二太病”。

【小儿变蒸】学龄前儿童的“生长痛”

变蒸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学龄前儿童的“生长痛”。有些在学龄前的儿童常常向家长诉说:“妈妈,我的腿痛。”轻的一说就过去了,重的则痛得晚上睡不着,需要爸爸妈妈不断用手去抚摸双腿。家长担心孩子腿受了伤或患了病,到医院检查后又都正常,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一个时期体重增加占优势,另一个时期身高增长占优势,二者交替出现。

当身高增长速度太快时,就会出现小腿肌肉腱牵拉感或疼痛感。

这种疼痛多发生在晚上睡觉或白天午休时,一般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自行缓解,家长不用担心。

【小儿变蒸】生长发育周期

中医认为,人体有320块骨头(是和现代解剖学有些出入,但不能就此而否认古人的智慧),婴儿生下来以后,骨的发育以1天10段而论,32天,总计为320段,以此为一周期,称为一“蒸”。骨之余气,自脑入龈,长成32颗牙齿。每个“蒸”周期完毕,小儿都会发虚热或一些别的“病症”,每变蒸一次,小儿的情绪性格都会和以前不一样。十个周期即是小蒸完毕,一共320天。在“蒸”的同时,内脏(经络)也以这个周期生长发育,分

别为肾(经);膀胱(经);心(经);小肠(经);肝(经);胆(经);肺(经);大肠(经);脾(经);胃(经)。

具体“变蒸”情况如下:

1、32天

,肾(经)发育,生“志”(原文“志”,指小儿有自己的意识)

2、64天

,膀胱(经)发育,在耳及脊骨的末端会发冷

3、96天,

心(经)发育,为喜(会笑)

4、128天

,小肠(经)发育,小儿容易出汗和微惊

5、160天

,肝(经)发育,小儿容易哭

6、192天

,胆(经)发育,小儿会产生两眼不闭和面红的现象

7、224天,

肺(经)发育,小儿开始发出声音

8、256天,

大肠(经)发育,小儿容易发热出汗,也有不出汗的情况

9、288天

,脾(经)发育,脾脏主思虑

10、320天

,胃(经)发育,小儿容易不思饮食,腹痛或呕吐食物

经过这十次变化以后,小儿就开始长牙齿,学习说话,懂得喜怒哀乐,小儿的第一阶段的成长就完成啦。

所以在一岁以内,小孩的发育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多次的变蒸,会引起生理的变化,而又往往认为是疾病,引起误诊误治。钱乙引用老师的话说:

无汗的发热,用发汗法来退热;有呕吐者,用微下(轻轻的泻药)的方法来治疗,不能用其他的治疗方法,不能抑制小儿的变蒸过程。

【小儿变蒸】顺其自然的处理

很多小儿注射了过量的抗生素后,都会有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这就是抗生素抑制了变蒸过程。对于小儿,什么是病,什么是变蒸,应该如何处理……………………

1、小儿发烧,如果耳朵不热

,就不是病,是“蒸”。

2、小儿受了风寒发热,没有汗出

,可以适当让小儿喝稍热牛奶,洗温度稍高的澡(可以加点点酒),引发小儿出汗,汗出烧退。

3、小儿发烧,一阵阵的

,下午晚上比较严重,通常是大便不通内热引起的。让小儿多喝水,拉大便。大便不出,可以用削成铅笔状的肥皂塞到宝宝的屁股,几分钟后就可以拉出大便啦!但千万别给小儿喝蜂蜜,蜂蜜里含有一种微量病毒必须用开水煮10分钟才能死掉,大人抵抗力强,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小孩抵抗力弱,肠胃等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喝蜂蜜会中毒的。

4、变蒸过程会产生很多类似疾病的现象

,比如:发烧(虚热);几天甚至10来天不大便;呕吐;不吃东西,不喝奶;爱哭闹等等。如何分辨是变蒸还是疾病呢,通常变蒸的症状比较单一,比较轻微,而且小儿的精神比较好,还有就是看看时间,是不是上述的变蒸时间附近。比如小儿多日不大便,但不发烧,不哭闹,除了食欲稍减,精神很好,这就是变蒸,只要注意给他多喝水,太长时间不大便,适当通通便就可以啦,没什么好担心的。

5、小儿大便发硬发黑,发红,很臭,就是内热。

小儿大便发青,很稀,有不消化的东西就是内寒。

变蒸的过程是不是只是一岁以内的小儿才有呢,其实不是的,变蒸其实就是一种生长发育过程。在人生的很多阶段都会碰到,比较明显的是7、8岁换牙的阶段,这是个“蒸”的过程,很多小孩换牙前会低烧,家长得注意,别当成病乱用药。14-16岁长身体,来月经的过程,这也是“蒸”的过程。2-30多岁长智齿的过程,也是一个“蒸”的过程。

【温馨提示】

变蒸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现象,然小儿的自身调节机制又不如青壮年,且极易感受外邪,又变化迅速。故对以发热、汗出等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往往容易兼夹或并发他症,在临床上应审慎区别。对属病理性,或生理、病理同时兼有的病症,切不可该治而不及时医治以至贻误病情。

我们本期的特意来做一个盘点,有关发烧的那些谣言,有多少你曾经坚信不疑呢?

NO.1发烧是一种病对身体有害

发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它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导致发热的原因,而非发热本身。所以,一旦孩子出现发烧,首先要尽快明确病因。

NO.2“捂汗”能退热

孩子发烧时,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将孩子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

NO.3不能洗澡只能冷水擦身

认为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或发烧需要散热,用冷水擦身可以帮助降温的这两种观念都不对。如果孩子发烧温度在38.5℃以下,精神还好,洗温水澡不但可助清洁皮肤、避免汗腺阻塞,也有助孩子身体散热。如果孩子高烧38.5℃以上,甚至伴有寒颤、肢体发凉等,则不宜洗澡。

正确做法:

宝宝体温在38.5℃以下,精神还好,可洗温水澡助身体散热。关键是洗澡方法要得当,特别要注意调节好室温(最好在25℃左右),水温可比体温低一两度,洗澡时间不要太长。如果不便洗澡,用温水擦身也行。但无论是用温水洗浴或擦身,都要注意避风,随后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NO.4酒精擦浴效果更好

采取酒精擦浴方法不可取。因为小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皮肤通透性较强,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相当丰富,血液循环较为旺盛,发烧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因此酒精经皮肤更容易吸收。

NO.5发烧会烧坏脑子

有的孩子在高烧过后会出现智力损伤、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并不是发烧将脑子“烧”坏了,而是因为引起孩子发烧的疾病导致的。比如脑膜炎,这类疾病本身就可以造成脑的损害,留下后遗症。

发热本身因高温“烧”坏脑的可能性非常小,头皮周围的血管非常丰富,物理降温时能帮助降温。只有超过41℃以上的超高热才有可能,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发热之所以跟“变傻”扯上关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热性惊厥引起的。也就是当孩子出现高热时,可能会引起肌肉痉挛继而导致抽搐,并因此导致脑部血液供应的不足,如果抽搐时间超过3-5分钟,或者多次发作,就有可能因为脑部缺氧造成损伤,而且这种损伤可能是不可逆的。

有的孩子在高烧过后会出现智力损伤、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并不是发烧将脑子“烧”坏了,而是因为引起孩子发烧的疾病导致的。比如脑膜炎,这类疾病本身就可以造成脑的损害,留下后遗症。

因此,并不是发烧将脑子烧坏,而是引起发烧的疾病对脑造成了损伤。

NO.6一发烧就马上喂退烧药

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给孩子服用各种退烧药。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建议还是以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考虑吃退烧药。

NO.7服用退烧药后温度马上能降下来

如果给孩子吃药后效果不明显,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这其实也是误区。若服用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下降,也不要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退烧药起效一般需要半个到一个小时,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

NO.8高烧一定要看医生后再处理退烧药会影响病情判断

吃退烧药一般不影响医生对孩子疾病的判断。对于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高烧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因此,在未见到医生之前也一定要积极给孩子降温。

正确做法:

如果孩子已经发烧到38.5℃以上了,在家就应该用物理降温方式甚至喂退烧药积极给孩子降温。但需要提醒的是,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一旦发烧还是尽早就医,不能随便给孩子乱用药,过程中可先物理降温。

NO.9输液能更快退热

儿童发热原则上不给予吊针。目前儿童口服的退烧药布诺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服用后30分钟就能起效,起效并不比打点滴慢,更重要的是这些口服退烧药副作用小,比较安全,而一些退烧针剂,可引起肠胃黏膜损伤,如果注射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迅速下降,易引起虚脱。

NO.10烧退代表病愈

在生活中误以为烧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长大有人在,往往导致孩子再次发烧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误治疗。发烧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烧退只表明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治愈。

小儿咳嗽的辨证、食疗方、中成药、推拿方这里都有了

小儿积食的食疗、推拿、中成药详解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