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大脑还无法控制排尿行为,再加上膀胱括约肌没有发育好,排便的良好习惯也没有养成,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尿床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孩子各个器官的发育越来越完善,尿床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不过到底什么时候消失,还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孩子3岁左右就不再尿床了,有的孩子四五岁还偶尔尿床。这是因为
孩子对膀胱充盈的觉醒反应是一个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发育成熟的生理过程
,一般从2岁开始,接近5岁才能完善。这个期间,孩子在睡眠中偶尔尿床也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孩子3岁以后,晚上还经常尿床,并且尿床次数每周至少2次,持续3个月以上的话,就称为
“夜间遗尿症”
,父母必须要引起重视,查找原因对症解决。
什么是“夜间遗尿症”?
国际儿童尿控协会定义:夜间遗尿症为年龄>5岁,无中枢神经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至少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
根据“夜间遗尿症”的表现不同,又分为
单症状夜间遗尿症
复合症状夜间遗尿症
单症状夜间遗尿症:
只在夜间遗尿,没有其它下尿路症状。
复合症状夜间遗尿症:
除夜间遗尿外,还合并了尿路症状或膀胱功能障碍,比如白天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或者下尿路疼痛等等。
但是这不代表孩子一定存在病症,也可能是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父母过于焦虑,让孩子非常烦躁、压抑、情绪紧张……所以,面对孩子尿床的行为,父母的应对方式很重要,千万别用过激的方式,加重孩子的尿床。
至于尿床的原因,很多是因为
父母的过度焦虑
导致的。
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
先把65名7-13岁的尿床孩子和40名不尿床的孩子做对比。然后再把尿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尿床后受到惩罚,一组尿床后没有受到惩罚。结果显示:没有受过惩罚的孩子以后尿床的现象会明显降低,而受到惩罚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状况比其他孩子要差很多,尿床现象也更明显。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孩子尿床确实跟父母有很大关系。
如果父母过度焦虑,对孩子打骂训斥,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增加尿床的发生;相反,如果父母能够体谅孩子,宽容孩子,他们的心理负担减轻,尿床现象也会逐渐缓解的。
1.家族遗传:
尿床也能遗传,如果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都尿床的话,孩子尿床的几率高达77%。
2.膀胱容量少:
正常来说,5岁左右孩子的膀胱基本发育成熟,储尿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孩子膀胱功能障碍,储尿液量减少的话,晚上就很容易尿床。
3.睡眠太沉:
有些孩子白天不睡,晚上晚睡,或者玩耍太累,导致睡眠太沉,虽然有了尿意,但是迷迷糊糊的醒不来,一不小心就尿床了。
4.饮食不当:
有些孩子饮食不当,喜欢睡前喝水或者吃一些利尿的食物,晚上尿液过多、尿频严重,就容易出现尿床的现象(就拿我家叮咚来说,正常情况下,晚上小便一次即可,但是一旦吃了西瓜,晚上必须起来四五次,稍不留神就会尿床)。
5.精神紧张或者压力太大:
有些孩子精神紧张,比如跟父母远离、刚刚分床睡、被父母打骂训斥、睡前看了恐怖片等等,都会增加尿床的发生。还有些孩子刚升小学,学习压力太大了,也容易出现尿床的情况。
6.疾病因素:
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导致的,比如遗尿症、尿路感染、尿路先天畸形、脊柱裂等等,都会导致尿床的发生。
孩子的尿床大多在深度睡眠发生的。尿液增多储存不了以后,
膀胱就会给出“上厕所”的信号
,但是大脑却没有接收信号刺激宝宝醒过来。这种情况,只要不是病理性原因,一般会随着孩子成长慢慢增强,即使是深度睡眠想要上厕所,也会好好控制不再尿床的。
有些孩子尿床时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父母需要带孩子就医检查,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在孩子出现遗尿症状之后,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避免留下隐患。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