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吃怎么办帮助孩子的六个方法之用心聆听~ 孩子口吃怎么办帮助孩子的六个方法之用心聆听~孩子口吃怎么办帮助孩子的六个方法之用心聆听~

孩子口吃怎么办帮助孩子的六个方法之用心聆听~

人类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都有一个过程,比如说走路,刚开始走路时踉踉跄跄,慢慢扶着东西可以站稳脚步,最后可以独立行走,快速奔跑,但是偶尔还是会摔跤。说话也是一样,2-6岁的语言发展是成长和发展的高峰期。2岁时孩子会持续使用短语和句子,到6岁,会使用较长的句式和各种各样的词汇,也开始学习如何使用声音和语言去控制别人的行为及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在社交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孩子虽小但也需要被了解,而且当他想要什么的时候,可以用语言表达。所以即使孩子学会了用语言进行表达,并且可以顺利地使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流利性的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个问题,习得以后也还是有可能会遇到这个问题。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口吃的患病率高达0.9%-5.6%,这主要取决于儿童年龄的范围。但是在7岁之前不需要干预口吃也有75%-85%的复原率,而剩下的那一部分则会一直持续下去,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社交、教育、情绪等方面。

那么在学龄前阶段区分出口吃与正常的发展不流利就非常重要,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帮助。不同的学者专家对学龄期口吃儿童是否需要干预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口吃现象,其口吃史较短,在治疗上该如何安排呢?干预还是不干预?干预?孩子太小,过难的技巧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并且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从而降低了口语表达的流利度。不干预,顺其自然?发现问题不采取措施也不符合常理,放任流之,很有可能就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后期问题更难解决。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本文将就此话题与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当口吃现象出现的频率与场合超出正常范围时,要进行干预是无疑的。但是怎么干预,干预谁呢?这才是问题。

1949年,美国当年著名的研究口吃中心学者WendellJohnson写了《给口吃儿童母亲的一封公开信》中提到要帮助儿童客服口吃有以下几点需要做到:

提供父母语言发展的材料,帮助其了解正常的语言发展过程

避免打断孩子说话,即使说的不流利,也绝对不可以认为孩子有口吃,并且争取做一个好的听众;平时多和孩子交流讲故事,愉快相处。

建议不要提到任何有关口吃的事情,不要让孩子觉察自己的问题。

由于其理念中强调不直接针对儿童进行干预,并且强调家长在儿童口吃发生与矫治中的责任,因此被称为“间接治疗”(indrectintervention)。该理论主要强调如果增加孩子对口吃的觉察,会使孩子因为想要避免口吃而紧张害怕反而更容易发生口吃。1961年时,其指出在Bannock和Shoshoni的印第安人并没有口吃这个词,表示如果父母不刻意强调和关注孩子的口吃现象,就不会有口吃的发生。因此,口吃的治疗对象应该是儿童周围的重要角色,如父母、教师、主要的照看人员等。

但这种方法在后来也逐渐受到质疑,因为在Guitar等人的研究结果中表明在过去的研究中口吃虽然被治愈,但是并没有控制学龄前儿童自然复原率。也就是说孩子的口吃得到矫治并不是因为采用了间接治疗方法,而是有绝大部分到了7岁以后就自发康复了。此外,也有人diss言语治疗师并没有权利要求家庭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与风格,并且要改变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出了直接治疗这一理念。支持该理念的治疗师都认为直接治疗的效果和在耗费时间上都远远的优于“间接治疗”,并且也并没有证据显示儿童的口吃是因为父母造成的。

两种看似冲突的观点,是不是就水火不容呢?也并不是完全如此!Luper等人提出,言语治疗师很难将口吃儿童绝对分为两类,故不应该仅提供两种治疗,具体该如何操作,其提供了一下参考因素:

儿童的年龄:孩子的年龄越小,越应该将治疗的重点放在环境改善上,通过改变其周围重要任务的行为来帮助其语言的发展。

当儿童的第二症状过多时,则应采取更多的直接治疗,因为其成为持续性口吃者的可能性更大。

儿童对口吃的觉知:当其对口吃现象敏感度更高时,害怕说话的可能性就越大,需要采取直接治疗。

父母能力:当父母出于危机事件,比如说失业,离婚时,无暇顾及孩子的语言发展,采取直接治疗对儿童来说更加有利。

此外,Bluemel等人提出了学前口吃儿童治疗两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可采取非直接的治疗和环境的改善;第二阶段采取直接治疗。今年来,这种观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支持,越来越多的治疗师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来处理学前儿童的口吃问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第一步中的环境改善吧,那么该如何改善呢?作为家长可以做什么?今天跟大家交流其中的一种方法——用心聆听。

用心聆听,怎么样才算是用心聆听了,怎么样才可以用心聆听呢?放心,你担心的问题小编给你出点主意,给你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呀~

用心聆听四步走,来,了解一下~

第一步,仔细想想平时你聆听孩子说话时是什么方式和反应?

日常的生活中,当你的孩子跟你说话和你分享他的事情时,你是什么反应?他说什么主题时你才会真正的注意他?听的时候你有看着他吗还是嘴里说着我在听呢,手里在做自己的事情,眼睛看着你的手机?你是否会打断孩子说话,或者催着他快点讲快点讲?当你打断他说话时,孩子是什么反应?

仔细的观察一下自己和孩子的交流并回答上述的问题。

第二步,改变你对孩子的聆听方式和反应

完成的第一步之后,开始改变。当然,你不能保证孩子每次说话你都用心听,而且有些时候你确实很忙但是孩子却一直想不停的和你说话。你也不需要每次都认真的听完,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你可以决定你的专注度到什么程度合适,尤其是在你之前没有专注的环境下。

当他在不适当的时候说话时,与其生气凶他一顿让他闭嘴,不如直接告诉他:你愿意听他说话,但是现在没有时间,可以晚一点再听他说。你可以拒绝,但是你要让他知道你为什么拒绝,试着不那么简单粗暴。换一种反应方式,你好,他也好。

第三步,听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不仅仅是听孩子说了什么,也要关注他是怎么说的。注意其说话的抑扬变化、停顿、重复等为了得到你的注意。孩子说话的时机,他看你或不看你的方式。对于字面上和背后的感受都理解是成为一个好的沟通者和聆听着的关键。当你知道了什么时候要仔细听,什么时候不那么需要,你就可以找到方法让孩子知道在不同的活动中有不同程序的关注,并不表示你不爱他。让他知道你爱他,就算有些时候他做错事你批评他,也是批评这件事情做得不对,而不是否认孩子。

第四步,分辨出需要及时热切聆听的环境

总结和归纳哪些信号是你孩子表示他需要热切的聆听,比如说忽然提高音量、急的“手舞足蹈”等。当这些情况发生时,观察孩子的脸部表情、手势和动作。

聆听应该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是一种负担,并且它在沟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你说,是不是该提升一下自己的聆听技巧呢?其实这一点不仅仅对家长很重要,对于老师,或者是社会个体的你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好,那么现在就要来考考你了。

1.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口吃现象要不要采取干预?

2.如果进行干预,该从什么角度着手?

3.用心聆听四步走,你可以试试。欢迎试完来和小编分享心得体会,后台等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