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粗心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多动症自测标准,妈妈们快进 多动、粗心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多动症自测标准,妈妈们快进多动、粗心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多动症自测标准,妈妈们快进

多动、粗心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多动症自测标准,妈妈们快进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文|CC爸妈(公众号ID:cc-bama)

是的,我来交作业了。

最近不管是留言还是C妈周围,总是会被问及多动症。

昨天傍晚在小区遛娃,还听到两位宝妈聊天,也是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另一位看似颇有经验的宝妈,说“我家网上买的xxx药,还挺好的,吃了两个月孩子小动作明显少了”。

另一位家长赶紧要链接,我听完直接震惊了。

回家我也没忍住好奇,在某宝上随便一搜“多动症”。结果弹出来的都是一连串的药或贴。

什么治疗小儿多动症、学习困难,什么宁神、促进脑发育循环等等,销量也都不低。

我能明白在面对一个如“永动机”、“屁股上长钉子”的孩子,在体力、脑力、精力都跟不上趟儿后,妈妈通常会怀疑

“孩子无法安静,是不是多动症?”

今天,就来聊聊它!

到底多动症是什么?

多动症

(hyperactivitydisorder)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是一种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

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发育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缺陷、行为过度活跃和情绪冲动等

关于多动症的发病原因现在还没有确切的定论。

有研究表明它与家族遗传或神经系统异常有关;

也有学者认为多动症还与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酗酒、压力太大、铅摄入超标等有关系;

同时孩子的成长环境压力过大、铅中毒等也可能导致多动症。

据调查,

多动症通常开始于童年早期(3—6岁),多发于儿童(6-12岁),发病率是5%-9%左右

,在我国约有2000万的儿童正在受多动症的困扰。

也就是说一个班(40人左右)就可能会有2、3个孩子存在多动症

。且男孩确诊的比例是女孩的3倍。

多动症有哪些危害?

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孩子的成绩,孩子课上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完成作业等会

直接导致成绩差

孩子生活上自制力差,易兴奋、冲动,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也容易尝试危险的行为。

多动症一般不会自愈

若多动症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很大几率会延续到成年,增加孩子失业、离婚、犯罪等行为的概率。

《普通精神病学纪要》

(2012年)

的报告中,对纽约的三百多名儿童进行了33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多动症患者的失学比例比普通儿童高7倍,离婚率高1倍多,同时多动症患者普遍的收入也要低一些。

因此,对多动症我们要早了解,早发现、早治疗。

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好动≠多动症

多动症的行为表现和学龄前孩子很多行为都非常像,而多动症又没有特别独特且明确的临床症状,

医生主要根据父母或老师对孩子行为的反馈来进行诊断

但老师和家长的反馈主观性太强,不够客观,所以幼儿时期很容易误诊。

据调查,

美国每年约有一百万儿童被误诊成多动症。

学龄前的孩子天性好动,尤其是小男孩,精力旺盛,手脚好像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永远动个不停。

再加上,学龄前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本来就短,很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有始无终,有点风吹草动的心思就跑了,所以家长总会怀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但其实,

学龄前的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或行为不太规范,都太正常不过了。

关于不同年龄孩子注意力的平均时长,具体可以看这篇《

“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坐不住”就是专注力不好?别再误会孩子了!

也正是如此,

一般孩子5岁前很难真正的确诊。

因此,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真正的多动症到底有哪些症状?

1、注意障碍

无法专心听人讲话,似听非听;

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总是走神发呆;

刚听\学的东西,很快就忘记;

无法专注做事,非常容易受外界干扰;

无法完成指定任务

(排除不理解或能力不到)

粗心大意、无法关注细节,总是丢三落四;

抗拒做持续集中精力的事情。

PS:

很多人以为多动症就是异常好动,但其实以注意力缺陷为主型的多动症不一定会有行为上的好动,相反他们表现的很安静,只是难以集中注意力。

2、异常好动

过分好动,小动作很多,无法安静玩耍;

无法静坐,总是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不分场合的乱动,总是擅自离开座位或教室;

不愿意等待,一等就着急。

3、冲动方面

话特别多,总是打断他人说话,迫不及待地抢话;

行动前缺乏思考、不顾及后果;

情绪容易兴奋、冲动,易有攻击性行为;

常大喊大叫;

要求必须立刻满足。

提示:

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冲动,如环境的变化(搬家或父母长期不和等)、疾病(甲亢、焦虑、睡眠问题等)。

看完多动症的症状是不是心里一凉,

“艾玛,完了,我孩子全中!”

别急,

除了以上症状外,还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孩子智力水平正常,出现的行为症状却明显与年龄发育水平不相符。

症状是连续的

(并不是偶尔出现)

并持续了至少6个月,且对生活、学习造成了影响。

症状的出现是不分时间和场合的。

如果孩子在学校总是好动闯祸,但在家却表现的很好;如果孩子平常烦躁、好动,但到了非常严肃的场合也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如果学习、做作业时如坐针毡,但玩游戏时却可以专注很久,那就都不是多动症

(多动症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无法做到专注和安静)

看完是不是心里有底多了,

我们不能单凭孩子一段时间的表现或偶尔几个小动作就给孩子扣了帽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们办公室小伙伴就给我讲了他小时候的经历,小男生精力旺盛,平常父母看学习比较紧,精力得不到充分的释放,所以上课时他总是小动作不断,常期霸据着老师旁边的桌子。

在老师的暗示、明示下,父母带他去医院进行多动症检查,候诊时他太无聊了,就随便拿着医院的宣传单看,后来医生经过直接告诉他父母,你们可以回家了,

我还没见过多动症的孩子看个卡片能看这么长时间。

同样的,若以上条件孩子都高度符合,你高度怀疑孩子可能是多动症,那么不要迟疑,

请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测

虽然平常我们听到多动症这个词很多,但其实在我国多动症的就诊率特别低,只有10%不到。

明明很多孩子是病了,但却被误以为是调皮捣乱,甚至是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最终孩子延误了治疗,延续到成年,影响生活、工作。

而日常生活中很多只是活泼好动的孩子,却又总是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此,关于多动症,科普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耽误每一位患病的孩子,也不冤枉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

如果你有一个多动症的孩子,养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还是要记得多动症是孩子生病了,并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千万不要把所有的磨难和心酸都怪在生病的孩子身上。

对于周围的我们也要明白,他们只是生病了,并不是故意捣乱,也不是被惯坏了。

大家对多动症的了解多一点,社会对多动症的孩子就会更包容一些。

本文作者: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家政阿姨视频有奖征集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