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不是孩子的问题
也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想要改变孩子?
读懂这篇文章,
父母和孩子,都会越来越好!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叛逆”头痛不已。
总想找一些什么办法来“修理”孩子。
实际上,孩子叛逆是好的开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对孩子受益一生;
如果没有把握好,可能就会害了孩子。
对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经历过,只是身为家长的我们已经无法真正地理解一个孩子的感受。
我经历过上千个关于孩子“叛逆”的个案,有自己的心得和总结。
最近,一篇描写少年寻找自己的文章让我深受感动。
其实,孩子叛逆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每个人的内在都会有叛逆的倾向。
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来说,叛逆也不过是暂时的,孩子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挣扎与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去理解父母的用心。
找寻自我的少年
有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孩子的故事。
虽然这个少年还是满脸的稚气,但他高大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
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
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说:
“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父亲叹了口气:
“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
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那你去吧,孩子。
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
少年从此离家。
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
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
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
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
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了肚里。
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在那个离家遥远的城市,伴随了少年叛逆的成长。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
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做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做过摆摊的小贩…
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
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饱受了世事,他渐渐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惴惴的爱心。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
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
父亲说:
“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
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
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内衣,包装得朴实而美丽。
这是一个懂事了的儿子,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的新年礼物。
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了。
但少年的成长仍在继续,这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虽然短暂,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
从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长大了。
为什么要叛逆
不轻狂怎能是年少,不放肆怎么称天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巨大的变化。
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
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
然而,对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长们大多不能像对待毛毛虫那样宽容,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
反而觉得万分苦恼,深怕这种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惯有的权威,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
于是,就有了“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其实,
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
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
从前他无法意识到这种束缚与限制,就是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蒙中跃跃欲试。
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
这时候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
过度呵护所演变的控制和压制。
正是这种
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
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
,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
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会感到烦恼无穷,因为孩子大了,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这时,
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
使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感到又气又恨。
在这个阶段来临之前,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
因为时代在变化,孩子在成长,他们的叛逆始终是有根源的。
而真正的关心、沟通、理解才则是找到问题的根源。
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
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和孩子做朋友
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堪称楷模。
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是朋友。
她告诉我,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和评判。
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在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做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她明白自己的看法。
不仅如此,这位家长还在许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
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在形式上给她留下自主的空间,让她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在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
那就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动愿意充当小孩。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抱持着肯定与支持。
在我们对孩子的教导中,我们必须真正以一个人的态度来对待作为另一个人的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
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父亲说:
“咋啦?
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
”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
“你真的想好啦?
那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谁知,结果却恰恰相反。
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
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
原因是:
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是没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
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
试想,一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二十岁、三十岁,仍然“啃老”,仍然依赖依靠父母,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老父母怨声载道,骂孩子是废物、不争气,但也无补于事,孩子已经被养废了!
这样的事在中国比比皆是。
但是要了解这一点,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
传统的权威。
也只有暂时脱开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个“人”的态度去面对另一个“人”的挣扎。
有许多父母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
其实,我们一点都不必担心我们的孩子不受制约。
正如前面例子中所显示的,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
由于孩子正在挣扎着长大,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角色认同,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最容易受影响。
不幸的是,许多父母总是奢望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经常使用绝对的压制手段,其结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
于是我们的孩子,被我们的不理解越推越远。
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
认清事实的真相:
并不是谁叛逆了谁,只是有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想“活出自己”而已。
我们当然觉得痛苦,但愤怒则大可不必。
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
若他误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帮他从困难中爬起来。
允许自己慢慢放下父母的角色,回到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里来,更多的关注自己、关注伴侣、关注自己的生命质量。
我们并没有什么可失落的,因为他虽然是我们的孩子,但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生命这条旅途上,他终将拥有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初中历史尊重原创作品,如存在文章、图片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QQ):
442293978
往期精彩分享:
初三家长陪孩子备考中考,需要避免6个误区!
中国成语中的植物,涨知识啦!
你嘴上说着努力,手里却不肯放下手机?初中生手机成瘾是“病”,一定要治!
激励孩子的良言妙语(家长每天都说一说)
成绩稳定的优生,都有的学习品质
"死"和"亡"两个汉字,内在的含义有何不同?
初二是成绩下滑“高危期”!这些对策,越早知道越好!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