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亲的他从小这样教孩子,把女儿送进了哥大  独课家长故事 做父亲的他从小这样教孩子,把女儿送进了哥大  独课家长故事做父亲的他从小这样教孩子,把女儿送进了哥大 独课家长故事

做父亲的他从小这样教孩子,把女儿送进了哥大 独课家长故事

不输在起跑线,这个对于所有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取决于父母给予的健康养分有多少,这是让孩子能获得完善的自我,终身受益的素质财富,也是能快速立足社会的根本。

独课的申请学生巫同学在美国就读大学,就在最近,她分别拿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克大学的硕士录取。一直以来,巫同学给老师的印象就是一名自信和独立的优秀学生,某种程度来说,拿到美国

TOP20

大学的录取也是意料之中。

喜报!独课学生斩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offer!

作为一名别人眼中的优秀孩子,她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而巫同学的爸爸,也向我们展现了他们家庭中精神世界丰富、和睦的家庭环境。

岁让女儿自己买早点;

年级前,不抓成绩,只抓习惯;

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值得被认可和鼓励;

生活保持仪式感,每年一起过生日,圣诞节写信传递心意;

年年举办家庭春晚;

岳父岳母成立家庭教育基金,奖励孩子们点点滴滴的优秀;

支持女儿追星,生活就需要有点调味品;

女儿也是自己成长的老师;

大学专业全部让女儿自己选择。

一切都为了孩子的您,

看了巫同学爸爸的分享,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陪伴孩子成长的您,应该会有更多的启发。

相信我们做到这些,

孩子不优秀都很难。

以下以巫同学父亲的口吻记录。

从小抓习惯

,灌输快乐生活的家庭理念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独生子女家庭。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开始留意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毕竟是一个孩子,我们也期待能把她培养好。

在她小学

年级以前,我们不抓她的成绩,只抓习惯,所以她小学时在一所区重点小学学习,小学总成绩和综合评定没能进全年级前五名,与杭外的推荐资格失之交臂。

抓习惯有几个:

第一个是自律的习惯。

比如我们会让她自己看电视自己关掉,高一我送了她一套名牌化妆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提早做引导,建立她的自律性,反而不会因为青春期的懵懵懂懂而影响了学习的心思;

第二个是专心的能力

。女儿在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比如说女儿看电视,我们也一起看电视,女儿看书时,我们也选择看看书。

第三是独立自主的能力

。那时我们家住在

楼,女儿

岁的时候,我们就让她自己出去买早点。再大了一点,会让她自己坐公交车去

公里外的市中心大商场,自己问路找柜台,去修理她自己的东西,当然,我们会设计好,并做好跟踪。

如果女儿成功做到了,我们就会给她一些鼓励和奖励

,比如带她出去吃一顿她想吃或喜欢吃的东西,逐步促进她养成这些习惯和能力。

初中摇号去了一所民办重点——育才中学,入学测评时全年级第

200

多名(刚好在全年级中间),她说自己很多题目不会做,但我们和她说没关系,只要以后一点一点进步就可以。

初中后我基本就不怎么用管女儿,她养成的习惯和能力,就会慢慢自己来把控学习的节奏,她一点点地在逐步优秀,中考放弃了保送的机会,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考进了杭二中。

快乐生活,生活要有仪式感

我们家有一个家文化——

生活需要有滋有味,快乐生活

我从她小的时候就灌输快乐生活的概念。我把它拆分三个层面: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工作。

快乐生活是第一位的。

这可能也是造就我女儿的性格比较乐观的一个缘由吧。孩子总有长大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当她面对困难时,能自己去独立面对

(女儿在美国求学,因为疫情我们一年都没见了,现在成天在家里,如果心态不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快乐这个理念其实已经渗透到家里的方方面面,是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我们家,也许是因为从上一辈开始家庭氛围就比较和睦温馨,

把普通的事情变得意义非凡,设计出生活仪式感,是我们的生活乐趣,这也能给孩子传递出热爱生活、品尝幸福的味道,获得家庭归属感的意义。

我们会经常组织家庭活动,联动孩子的外公外婆,和家里的其他姐妹家庭,一起营造一个快乐生活的氛围。

比如,孩子妈妈喜欢做各种美食,我们就在

家里举办食神大

-巫同学在妈妈的影响下,也能做出一手好菜-

2005

年,女儿在读幼儿园,我们家庭

开始了第一届家庭春晚

,由几个孩子自己搞节目、自己主持,大人积极参与演出,以及颁奖、献花等,这是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期待和快乐的活动,很有意义。这个节目从

年,我们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女儿初二之前,每年的

圣诞节,我们都会为女儿准备一个礼物和一封以圣诞老人口吻手写的信

,放在她的枕边。她知道真相之前,一直相信有圣诞老人的存在。女儿在六年级时发现圣诞老人信中的笔记和妈妈的笔迹一样,我们也告诉了女儿真实的情况,女儿听了感动到哭。

去年新冠前,

我们陪她去日本看她喜欢的一个乐队演唱会,乐队到哪里她就会去,我们也都支持

,生活要有点调味品。

2010

年,在我岳父母的倡导下,

成立了家庭教育基金

。我负责章程和条例的拟订。

-家庭设计的教育基金徽章、纪念T-Shirt-

每年大家庭中的四个小孩

按照学习成绩、竞赛、社会调查、社会活动、论文以及其他综合素养方面的表现来评比

,并举办表彰大会。家庭理事会全体人员出席,每个孩子要准备获奖心得,然后父母家长做点评,岳父母作为理事长做最终总结。

基金会的成立和评选不仅有生活仪式感的意义,对我们来说,还有一层意义,女儿在青春期时,有很多想法不怎么和我们单独沟通,但在评选的场合上,她的发言表达出了很多内心真实想法和思考,给了我们很多惊喜,也通过另一个层面了解了女儿。

我们就是

通过很多点滴的关怀和行动,让她感受到家庭的快乐,让她享受快乐,让她能了解快乐的感受和意义

与女儿同悲同喜同乐,共同成长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作用不同。

目前的义务制教育现状与个体素质教育如何结合,是国家一直在努力改变,又不断调整的过程。学校的应试化要求家长要配合,因此在整个过程中,

父母其实就承担了个性化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期间,家庭教育更重要,包括了前面提到的习惯培养,以及与她一起的成长伴随。

和女儿的一路成长伴随,对我们和女儿都受益很多。

女儿留学之前,我们通过日常的观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对她的情况做一些思考和梳理,比如她的心情、思想动态,她每个成长阶段的感受。她妈妈会和女儿通过散步的方式,和女儿做些谈心或者提醒,引发她对日常点滴的思考,针对性地提出或调整短中长期的引导方法。

与女儿同欢同乐、同苦同悲的过程,让我和她妈妈也感受到,

其实女儿也是我们人生中的老师,她教会我们怎么做父母。我们在和她成长的每个过程,也会做很多的思考,我们不能以为自己是大人就可以要求小孩做这个做那个,但是自己却不言行一致,所以这不仅是她的成长,也是对我们的约束,是我们的一种成长。

总而言之,孩子的教育是一种共同成长,是一种伴随。

“快”、“正”、“信”,

“更高、更快、更强”,

女儿终身受益

我从小教女儿记住三个字

“快”、“正”、“信”

快,就是做事有效率,不磨蹭,决策果断。正,从小时候的坐姿正、拿笔正,到人品的正直、正义;而信,就是做人要有信心、有自信,做人有信誉。每个字的涵义都很广,随着年龄的增长,涵义也不断地加深。

同时从高中起,我还提醒她要遵循三个词:

“更高、更快、更强”

,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

我希望能把这些理念贯穿到她整个生活、整个学习,以及成人后的做人品行之中,我们相信这是让她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

也因为如此,我从来不要求她一定要考多少分数,排在什么名次,只要她每天进步一点点,我认为,能坚持下来就一定有成就。

父母做的选择,其实并不一定最适合孩子

我记得很清楚,我女儿高中那一届正好碰到全省高考改革,我们权衡再三后,决定选择出国留学这条路子,她自己也愿意。小学、初中分别去过澳洲、英国和美国,感受过国外的文化。

她高二那一年,经历了可以说是她人生中压力最大、学习强度最大的一年,不仅要参加学校正常课程的学习,还要准备申请美本的托福、

ACT

课程以及生活实践等考试和活动。

当时,我和她妈妈为她挑选了杭州最好的一家

SAT

培训机构,找了一个美籍人员负责的团队做孩子的美本申请。

培训下来有效果,但是培训的方式方法也让她产生了反感,分数达不到预期目标,之后再改成学

ACT

,也耽误了她的学习时间。

本科申请美国,让孩子做了很多准备,标化成绩也不错,但最后申请到的学校没有达到女儿自己理想的预期。

回过头来我也反思,我给女儿选的培训机构以及申请机构,最后的结果都并不理想。当初如果让女儿参与选择,也许她能更好地调整好学习心态和节奏。

所以,我和她妈妈对女儿进入大学后,选什么专业不再干涉,全部让她自己决定,我们只做必要的提醒,并要求她把决定后的结果告诉我们。

这种激发她自我选择和管理的方式,反而促进她学习的积极性,生活的自律性。美国大学四年完成两个大学专业的学习,另外还辅修了一门心理学,

GPA3.99

给其他家长的一些建议

做父母的都有一颗为了孩子将来成才的心,我想每个家长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理念和方法,希望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付出我们的努力。

我总结了

三个建议想法与各位父母做交流:

小学三年级前的习惯养成、性格养成非常重要

:生活习惯、独立自立、亲近自然、快乐向上。

我们要给孩子的是他(她)不在我们身边时仍能发挥作用的、伴随一生的素质和能力

不要关注每次的成绩高低,也不要一旦成绩不好就发脾气

。孩子也知道自己的成绩不好,发脾气对他们不仅没用,还会起副作用。

更恰当的是,

要重视每次成绩背后的变化,是学习内容不适合,还是学习方法没找对,还是成长中的烦恼,要找到背后的原因

,比如是被老师批评了,对老师有些想法就不愿意好好学,同学关系没处理好,想买的东西家长没满足,等等。

父母要去和孩子聊天,去挖掘原因,去引导,去除心结,让孩子能再次轻装上阵。

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我看到你这两天因为成绩不好有点不开心。我想来关心你,来安慰你,不过安慰你我需要知道一些原因,你能不能和我说一说。”。这样的沟通也能引导孩子去学会思考背后的因素,我这次好是什么原因,不好是什么,我怎么扬长避短。

很多家长有教育焦虑其实是只看到表面,没有用心去挖掘背后的因素。

让爱有度:

有尺度——有原则的有的放矢,男孩子女孩子管理还有不同;有温度——让孩子一直感觉到父母是在乎他、关心她、爱护她;有宽度——爱是全方位的,学习、思想、行为上都要有爱;有高度——设计好爱的目标高度,爱有多高孩子的格局就有多大,让孩子有建立大格局的环境。

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家长们有些帮助,谢谢。

-更多独

课家长故事

课学生故事

-关于独课-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