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考拉日托早教,关注孩子早期教育,妈妈自我成长,欢迎关注我。
我的朋友果果妈妈很崩溃,因为2岁的果果这段时间
总是打人
小区里的小朋友更倒霉,别说想玩他的玩具了,哪怕只是稍微挨着他,他就动手打小朋友!现在大家都知道果果爱打人,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玩儿,躲得远远的。
果果妈妈多次口头教育,收效甚微。果果爸爸一生气,打了果果屁股,觉得这下应该长记性了,没想到……果果下次还打!
果妈这样的烦恼,其实太多家长都有了
对于爱动手的孩子,家长也会觉得奇怪:他小一点的时候都不打人,
一岁半之后突然开始打人了
,我们家长肯定不会教他打人啊,孩子这是怎么了?
是我没教好吗?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家没家教啊?
确实,孩子打人是很不好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受害一方的小朋友和家长肯定不好受,孩子自己的社交也很受影响,别人都不爱跟他相处了。
孩子爱打人,是一定得想办法改正的。
可是,怎么才能让孩子改正呢?我们先
分析一下原因
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段时间,突然爱动手打人,我们要明白,这其实是因为孩子
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一个表现
,他知道:
“这是我的!我要保护自己的东西!”
“这是我的地方,我要保护自己的地盘!”
有人动了他的东西、侵犯了他的空间,他就打你、推开你!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嗯,宝宝这时候怎么一点都不可爱了?满满都是的恶意啊!
所以家长立刻批评他了:“你怎么打人呢?打人是不对的!打人的不是好孩子……”
然后就发现:下回还打!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孩子的打人嘛,
原因可以理解的,但行为绝不能助长
我们得让孩子明白:
1、打人是很不好的行为。
2、被打的小朋友很痛,很伤心。
3、除了打人,还有很多更好的方法,能处理小伙伴之间的矛盾。
4、爸爸妈妈会教你更多、更好的处理矛盾的方法,爸爸妈妈也相信你能做到。
其具体做起来,有下面这些建议:
首先,我们得把打人的孩子快速抱到一边去。
孩子在打人,他的情绪很激动,把孩子抱到一边去,至少有四个作用:
两个孩子快速分开,
避免了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抱到旁边,远离其他孩子,是一个相对私密些的环境,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家长接下来教育孩子才比较有效。家长都有经验,如果孩子还很激动,你不论说啥,孩子都是听不进去的。
即便孩子犯错了,也尽量避免大庭广众下训孩子。这会让孩子更自卑、更不信任父母,更叛逆,家长的教育也起不到好效果了。
对孩子来说这也是个小惩罚:“你刚才打人了,那个好玩的游戏你不能参加,你要在这里冷静一下,站两分钟,妈妈会陪着你。”
当然,在抱开孩子、避免造成进一步伤害的同时,别忘了先替自己的孩子,跟对方小朋友和家长说一声:
对不起
分开两个孩子后,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打人了,是该有点适度的惩罚,但是让他站两分钟,他不会愿意的啊!
那么,妈妈严肃地
一边陪着孩子站,一边用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绪
,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打人了,妈妈知道你
/很生气/很委屈/很难过/很害怕……
”如果孩子
情绪激动,那么多重复说
几次。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会渐渐平静下来。
有些成年人可能会觉得:“这孩子都把别人打了,他还有啥好委屈的?”
讲个小故事:
我亲眼见过一个小男孩,和另一个女孩抢玩具,抢着急了,就抓了小女孩一下,刚抓完这一下,小男孩自己就愣住了,几秒钟后就把头埋进妈妈怀里大哭。
当时并没有人责怪小男孩,即便是被抓了一下的小女孩和她妈妈都没责怪他,但尽管如此,不论大人怎么劝,小男孩都不好意思抬起头来。
小男孩很害怕,或许还有点内疚;小女孩也很委屈,很难过。
其实很多孩子也隐隐知道不能打人,毕竟家长都教了那么多遍。
但他们实在不知道除了打人,还能怎么解决自己遇到的小矛盾。
发生了打架事件,两边的小朋友心里都不好受。两边的小朋友都很需要家长的安慰。
打了人的小孩,更要教会他理解别人的感受
孩子先能认知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才有可能调整自己的行为。
所以,等打人的孩子平静一点了,一定要
引导他去体会对方小朋友的情绪和感受
可以让他看看被他打了的那个小孩子:
“你看,小妹妹受伤了/哭了,她肯定很痛,她现在肯定很伤心,我们去给她吹一吹,给小妹妹说对不起”。
刚才因为孩子太激动,是妈妈帮忙道歉的,现在等孩子平静一些,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亲自去给对方道歉,当然,妈妈可以陪着一起去。
如果没有家长的有意识地引导,2、3岁的小孩子是很难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的。
即便是那个抓伤了别人,自己哭了很久的小男孩,也是因为感觉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很内疚、很害怕而哭。如果没有家长引导,他暂时还想不到:对面的小女孩受伤了会不会很痛、很可怜?
等孩子能体会别人的感受,能稍微懂得为别人考虑一些,我们就可以教孩子更多的、更正确的社交方式。
让孩子明白,除了打人,我们还能怎么做?
“球,能不能借我玩一下”
“我用我的小汽车和你换,好不好?
“等你不想玩了,可以给我玩吗?”
“请你坐过去一点”
“我等一会儿再来问你要”……
如果孩子能主动提出这些建议,能使用这些商议性的句子,那再遇到孩子间的小矛盾和小冲突,他就知道,除了打人,还有好多、更好的处理方式呢,没必要打人。
可以这样教孩子
妈妈知道喜欢小弟弟那个球,想借来玩一下是吗?来,跟妈妈说一遍:“请借给我玩一下”。
现在妈妈带你去和弟弟好好说一次:“请借给我玩一下”。
还可以在家里,和孩子
玩“过家家”游戏
:把手偶玩具拿出来,爸爸妈妈和孩子分别扮演一个角色,就演一个和孩子之前发生的争执很类似的场景:小熊和小兔子都想玩小汽车,它们俩应该怎么办,它们可以怎么说?
孩子在角色扮演的时候练习处理矛盾和冲突,他会更有安全感。等真正遇到实际的矛盾,孩子因为经过了大量的练习,处理起来才更有信心。
关键的一点就是,
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参与解决
,我们不能替代孩子解决问题。孩子自己要学会社交判断,学会等待,学会原谅和宽容。
最后,孩子犯了错,别给孩子贴标签
千万别给孩子贴上:“你这孩子,老爱打人”这样的标签。而是
就事论事
地和孩子讨论他的行为:“
你今天是喜欢那个小朋友的球,才跟他打起来的,是吗?
孩子打人,父母就打他,让他知道有多疼这样处理好吗?
“你打人,妈妈就打你哦!”
“哪只手打的,妈妈就打你这只手!”
我们这样做,理想的期待是:
孩子自己知道疼,下次就不打别人了
我们成年人这样想,是因为我们大人换位思考的能力比较好,能够推己及人。
可是对于2、3岁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
自我为中心”
的阶段,如果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很难推己及人,为别人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觉悟,对于2、3岁的小孩子来说,实在太高了。
这样做,反而很有可能给了孩子一个模仿的机会。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好,爸爸妈妈打我,当我觉得别人不好,我就应该打别人。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社交示范。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