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专栏】
从疫情中学习:
带着孩子做公益
原创作者|李晶
“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以来,与病痛和焦虑同时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人。从企业家到影视明星,从知名人物到普通百姓,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为病患、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及所有在家隔离的人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所做的事情就叫做“公益”。
“公益”的意思是对公众有益,就是为他人提供帮助。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帮助陌生人呢?
从社会层面来说,公益可以补充政府的不足,帮助弱势群体、完善社会服务。
同时还能让陌生人之间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友好关系,有利于社会氛围的稳定与和谐。
而从个人层面,做公益的目的看似利他,实则利己。
而所谓的“利己”不是金钱或名利,而是精神上的愉悦。
为什么很多老人特别宠孩子?因为孩子让他们重新体会到自己被需要,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我在博物馆做志愿者已经三年了。当观众凝神静听讲解时,我有这样的感觉;我的女儿在中学时曾做过两年的献血车志愿者。当为献血者提供帮助,或者给同学培训并安排值班时,她也有这样的感觉。
公益就像美食、睡眠、运动、音乐一样,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提高人的快乐感和满足感。
它无法用金钱衡量,也无法用金钱换取。
但人一旦拥有了这种人生体验,也就掌握了快乐的钥匙,推开了幸福的大门。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将这把钥匙交到孩子手中,并牵着他的手一起推开这扇大门呢?
公益≠捐款
在这次疫情中,有的企业家捐款多达上亿元人民币,也有八旬老人捐出自己不多的高龄补贴。但更多的人并没有捐款,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送口罩、送餐,还有的站岗值勤。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很容易把公益与捐款等同起来,甚至用金钱去衡量公益的价值。但是公益更多关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虽然物品价值不同,只要百分之百投入真心,都应该受到同样的感谢、赞扬与尊敬。
还有些情况下,公益与捐款的不同在于“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在我们的文化中,对能劳却想不劳而获的人并不认同。相应的,捐款也许可以解燃眉之急,却无法从根本上脱贫或脱困。但如果能够通过公益帮助人自立、自强,直至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赢得自尊,他就能真正获得新生。
捐款是公益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全部。
相比起来,那些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责任与担当的公益活动,更加效果明确、直达人心。
雪中送炭
在武汉,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吃饭休息都成了问题。此时,开餐厅的郝乐从大年初一开始坚持给几所大医院免费送盒饭。而让他感激的是:好几位热心市民开车送来整箱的食材,支持他继续做下去。
在上海,光明乳业得知医护人员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很多人的耳朵被勒出伤痕,甚至被磨破,增加了被感染的可能。于是紧急采购了一批牛奶盒提手送给医疗队,帮助医务人员戴口罩时舒服一点。
给别人以最需要的帮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西晋时的晋惠帝,大臣告诉他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是饿死的人。他却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体察别人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开始,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哪个群体最需要帮助,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和他一起将想法变成行动。
慢慢地,孩子就会开始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当这样的思维模式成为习惯,将来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特别受人欢迎。
尽己所能
在江苏,疫情开始蔓延后,口罩是最紧俏的生活必需品。不仅价格上涨,而且难以买到。此时,新沂市的王静把自己店里库存的2万只口罩、100个护目镜免费分发给居家隔离的群众、环卫工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在武汉,17位文艺工作者制作了公益歌曲《武汉伢》为武汉加油打气。其中包括演员、歌手、音乐人和老师。他们分别用手机录下声音,在祖国各地用最动情的声音汇成最美的合声。这首歌为在家隔离的武汉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储备。帮助别人时,如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然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还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所以,如果父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特长不仅能够帮助别人,还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他是不是会有更大的动力去钻研、去实践呢?
他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是不是会更强呢?
不求回报
在浙江苍南,连续十多天,每到寒冷的夜晚,一个小男孩都会费力地拎着满满两袋子热腾腾夜宵,送到夜晚在防疫检查站值班的志愿者手中。这些夜宵是他的父母一起做好,再由他的爸爸开车带着孩子分别送到每个站点。
这位爸爸说:“这些志愿者一整夜在这里值守非常冷,我们希望他们能喝到一口热汤,让他们暖和一下身体。我们也希望这个举动会对孩子的一辈子产生影响,让他懂得感恩。”记者试图联系男孩的父亲采访,却被婉言谢绝。
男孩的父母非常善良,他们不仅能够体会值班人员的辛苦,还给他们送去温暖。他们很懂得教育孩子,知道让孩子亲自去做,才能够懂得感恩。他们很明智,知道不求回报才是真善良、真感恩、真公益。
有些人做善事是为了给自己或后代积福,有些人帮助别人是希望将来得到回馈。
当然,无论出发点怎样,只要做好事都应该被认可和鼓励。
但是假如怀了这样的心思,一旦没有达到期望的目的,人就会抱怨,就会后悔。
而只有不求回报地服务于他人,人心才会更纯净,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长久地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做公益也是感恩
送口罩的王静说:“我父亲是残疾人。在家里最艰难的时候,国家给了我们低保,现在是国家需要的时候,我自然挺身而出,有国才有家啊。”
送盒饭的郝乐说:“小时候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经常晚上九点才能吃上一口饭。但是老师和同学都很照顾我,经常带我回家吃饭。班主任老师有时还会陪着我学习或玩耍,把我当成儿子对待。现在我有能力帮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很开心。”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受到许多人的帮助。有的是家人、同学、朋友,有的是陌生人;有的是物质上的,有的是精神上的;有的记忆深刻,也有些习以为常。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
感谢别人的方法,除了直接回馈以外,还可以通过做公益把这种感恩传递下去。
当你身边更多的人都愿意帮助别人时,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将是受益者。
一些父母觉得做公益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又不能帮他进好学校,不值得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单纯从成绩和升学的角度说,确实没错。然而,面对一个学历高但缺乏爱心和责任心的孩子,和一个学历一般但善解人意又诚信可靠的孩子,如果你是企业,你选哪个加入你的团队?你又愿意提拔哪个成为你的助手呢?如果你是父母,你选哪个成为你的女婿或儿媳?等你老了,你又希望谁陪在你的身边呢?
“公益”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好方法和好契机。
它不仅能让孩子更受身边人的欢迎与喜爱,得到更多发展的机会,还能还你一个温暖、体贴,懂爱也会爱的至亲骨肉,伴你身边。
(本文为李晶原创投稿,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这样的难关
疫情来势汹汹,你能和孩子聊什么?
如何治疗孩子的学习懒惰
谁说聪明的孩子一定成绩好?
《轻叩清华门——12个清华学子家庭采访实录》即将上市
眼神交流,帮孩子提高听课专注度
激发孩子学习主动性——兴趣篇
我的肺腑之言:孩子不分担家务,后患无穷
激发孩子学习主动性——鼓励篇
激发孩子学习主动性——家务篇
从幼儿园到小学,最需要衔接的是这几点
“福禄娃”的拼图人生(下)
“福禄娃”的拼图人生(中)
“福禄娃”的拼图人生(上)
为孩子辛苦六年?还是操心一辈子?
“靠谱”的孩子不一定聪明,不一定高学历,但都具有这三个特质
任正非:我不管短板,只做长板
孩子的事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
当孩子总是令你失望
女儿要化妆,我该阻止她吗?
孩子犯错先别忙着教育
你不敢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
他们,才是我想要的榜样
学习与人生的致胜“法宝”——自律
孩子为什么把我“拉黑”?
一部藏着8个家教哲理的经典电影
想让天赋变财富,需要时间与空间
家长会跟老师聊什么?
你给孩子安装了怎样的操作系统?
帮助孩子找回珍贵的自信心
高考志愿“精确定位”得失谈
让你忧喜交加,才是孩子的全部真相
你希望孩子自食其力?还是找到好工作?
为什么父母一开口,孩子就翻脸?
你无法为孩子筹划一生
孩子的衣服谁做主
孩子没考好,父母应该怎么帮?
“改不了”和“不想改”
如何让孩子假期远离手机?
你离“好爸爸”只有一步之遥
孩子擅于驾驭你,还是感受你?
不做家务的孩子会缺少哪些能力?
你关注过孩子书桌的这些细节吗?
为自己写“辩护词”,让孩子心服口服
关于“早恋”这回事
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是急活,也是慢活、细活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尽早、尽心、尽力
如果你不得不与孩子分离
你希望孩子是怎样的继承人?
优秀父母必备技能——做孩子的伯乐
善于交流的孩子机会更多
孩子的“顽疾”需要标本兼治
修炼亲子关系技巧之“忍”字功
自主学习的两大驱动力
修炼亲子关系技巧之敏感和思考
为什么我坚决反对父母给孩子检查作业
修炼亲子关系技巧之点到为止
填报高考志愿从高一开始
修炼亲子关系技巧之温柔的坚持
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急、不要停,最终都能解决
别剥夺孩子为自己努力的机会
换位思考,让孩子更愿意与你亲近
“高目标、没退路”让孩子考试更焦虑
老人娇惯孩子,这个局怎么破?
每个孩子都是百万富翁
当孩子遇到麻烦时
做“熊孩子”的好朋友
“富养”与“严管”的女孩养育误区
亲子关系准备攻略——写给准爸爸、准妈妈
“用”出来的男子汉
学习成绩好,会掩藏哪些危机?
“认真学习”怎么这么难?
从“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
父母之蜜糖孩子之砒霜
你能为孩子未来的婚姻幸福做什么?
做到这四点,帮孩子赢在职场的起跑线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
你怕孩子太善良么?
被忽视的腹泻:乳糖不耐受
父母的远见,让孩子的未来更精彩
不学习,你可能会误了孩子
爱心与责任心,无法速成
如果你的孩子是留守儿童
她的目标!她的坚持!
得的到,也要守得住——学霸的悲剧终结美丽童话
你真的准备好送孩子出国留学了么?
中国妈妈和德国爸爸在美国(二)走在文化的“三角洲”
中国妈妈和德国爸爸在美国(一)
孩子不让我管他交朋友
这三个家教传统过时了么?
“小绅士”和“小淑女”是怎样养成的
爸爸,我只想比工作重要一点点
最好的家训——林则徐的“十无益”
让孩子更积极的诀窍——从马未都减肥想到的
控制唠叨三原则
王阳明40种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中国妈妈与犹太爸爸的育子碰撞
犹太人的家教,惊醒世人
一管就烦一放就松——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别毁了孩子的青春期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从一扇门的距离开始
智慧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学会提问和思考
父母怎么做,孩子才会听
我的熊孩子,我的暴脾气
课外辅导班,想说爱你不容易
孩子,给你三十年——我们的养老
家长聪明还是平庸,11张图告诉你差距在哪?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欢迎关注李晶的新书
《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华》《轻叩清华门—12个清华学子家庭采访实录》
作者签名售书,请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