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圈主华川
妈),育有一儿一女。曾留学欧洲,是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在此与您分享
多子女家庭的育儿故事,以及自家俩宝的亲子教育经验。
点击标题下蓝字“
二胎妈妈圈”
,即可关注我们。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在作文里成长(ID:lvshicai8)|作者:杨昇
本文来源: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
作者:周婧琦
“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双减”一来,有些家长是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被“内卷”和“剧场效应”裹挟,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了。
但也有一些家长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焦虑:我家孩子就是个“普娃”,自主性特别差,写个作业都要老母亲在一边监督,那么双减没补习班了,孩子将来是不是只能上职高了?是不是找不到工作只能啃老了?……想到这里,顿时眼前一黑,血压爆表。
其实一开始,我的想法也挺悲观的。我以前也教过学生,切身感受到对于大部分“普娃”来说,学习简直是“反人性”的。
别的不说,疫情大家都看到过孩子在家里上网课的样子,那叫一个坐立不安心猿意马……
直到最近,我参加了华章心理出版社举办的“成长的朋友”科学养育大会,在会上认识了清华专门研究“自主学习”的心理学家赵昱鲲博士,和他聊过以后,我突然就找回了对“普娃”们的信心:
原来大部分孩子还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赵博士的个人经历颇有点“传奇”:跳级考上中科大,去美国读了化学和计算机硕士,然后拿到了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在纽约金融公司当工程师。
可没想到,30多岁时他却从计算机行业转行,师从积极心理学创始者马丁·塞利格曼,开始研究似乎没啥“钱途”的心理学。
而他会对孩子的自主学习特别感兴趣,不仅是他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老大5年级、老二幼儿园大班),和所有家长一样最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是因为他自己的经历,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最好例证。
下面,我们就来听赵博士讲清楚自主学习这件事。
本文作者
赵昱鲲博士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顾问委员,大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清华-北大-伯克利”联合培养心理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师从“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教授,也是美国罗格斯大学化学硕士、计算机硕士。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幸福课》主讲人,美国《积极心理学日报》专栏作家,著有《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自主教养》、《幸福的科学》,译有《持续的幸福》、《终身幼儿园》、《园丁与木匠》等。
*以下以第一人称叙述
学习并不是反人性的
首先,我们家长要先改变一个观点:
学习这件事反人性,是不对的。其实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现代学校的教学方式,才是反人性的。
人类是最依赖学习的一种动物。我们不像小马,生下来就会跑,也不像小老鼠,出生一周就能自己找吃的,人类的婴儿生下来只会吃奶、哭和睡觉,但我们的厉害之处在于,我们有一个很强大的大脑,灵活的学习能力,生下来以后就能够通过学习来适应环境。所以很多动物都灭绝了,而人类却能统治地球。
但问题在于,人类进化出学习能力,是为了适应远古的狩猎-采集社会里的问题,比如打猎、采集,而不是写字、编程、弹钢琴、学英语。
而且在远古环境里,并没有什么狩猎、采集培训班,孩子是在生活中学习的,每天跟着大人去打猎、去做饭、照顾小孩,慢慢就学出来了。
所以孔子会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以前的语文老师把这句话解释为“经常复习学到的知识很开心”,还记得当年我上课听到这个,就在下面翻白眼:复习有什么开心的?长大后才知道,其实这个“习”并不是“复习”而是“练习”的意思。
人能在生活中用到自己学的知识,肯定是很开心的。
△数据来自大力智能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的《小学阶段基本心理需求与成年后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报告
但是现代的学习,第一把知识和生活的关系给割裂了,学校里学的很多东西,生活中不能马上用上;第二把知识之间的关系也割裂了,本来一次狩猎要用上很多知识,交流、做计划、估算自己和野兽之间的距离、制作工具……但我们把它分为数学、物理、语文、英语等等不同的课,彼此没有联系,也难怪孩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那么可能会有家长问:你说的都对,但目前的社会里,孩子就是得坐在教室里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等知识。那么让他们自主学习,是不是不可能的任务呢?
倒也不是。我们只要找到孩子的大脑能被远古时代的学习吸引的点,再对症下药就可以了。这时候,就需要现代心理学出马了。
想让孩子自主学习?
先满足他们的“三大需求”
心理学上有个“自我决定理论”,说人有三大基本需求:
自主感
,也就是觉得这事儿自己能说了算;
胜任感
,也就是学习有成果,觉得自己有能力,
联结感
,就是和其他人交往、社交需求能被满足。
如果我们对照远古社会的生活,就会发现,那些狩猎啊、采集啊,这三大基本需求都能满足,而学校里的学习呢,自主感肯定是没有的,每天上学、学什么这些事自己都说了不算;胜任感对于大多数“普娃”来说也很少,每次考试排名都被学霸们压得死死的;只有第三样“联结感”还能满足一点,也就是到学校去可以见到朋友。
△数据来自大力智能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的《小学阶段基本心理需求与成年后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报告
然而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更是让“联结感”也丧失了,也难怪很多孩子上网课时显得更没有动力了。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想办法满足他们的三大基本需求。
比如“自主感”,虽然孩子不能选择学什么东西,但你可以给他一些
“有限制的选择”
。比如可以选择在什么地方学习、用哪支笔学习等等。
刚过去的暑假里,我还让我家5年级的儿子自己做了个日程表,先给他规定,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阅读和运动,但是具体什么时间做什么,他说了算。
当然做不好的话会有惩罚机制,比如第一天没做数学的话,第二天就不能看视频了。
要满足孩子的胜任感,
你可以做孩子的“脚手架”,教孩子学习方法、给孩子选择适当难度的学习内容,不要让他被过难的学习压倒。
还有一个小技巧是“让孩子出题”,比如我经常让我家老大给老二出题做,或者给老大出一道题,让他改一个条件拿给妈妈去做,他就会很有成就感。
最后就是联结感,或者说
社交需求,它在学习当中的重要性,超过了你的想象。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情感过程。为什么要有老师呢?就是把社交因素带进了学习。甚至有研究发现,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其实会比放PPT效果好,这就是因为板书当中隐含了社交互动。
如果你在一所学校里面,大家都在学习,那么学习就被整合进了社交中,而且,学生们相互之间还能有一个榜样和促进作用。
拿我儿子来说,今年暑假突然跟我说他想报个奥数班,一问才知道,原来他的好朋友在学奥数,整天拿很难的数学题出来考他们,他很羡慕,于是自己也想去。当然暑假正好碰上“双减”,学科辅导班上不了了,我就给他买了本奥数书,让他慢慢做。
你看,对于孩子来说,学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社交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完全可以“双赢”。
家长要分清楚,
什么是“国家的教育”,
什么是“你家的教育”
还有些家长会说:慢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太没效率了!还是先把孩子鸡进清华北大再说。
这点我不同意。假如孩子现在已经高三了,那确实得先想办法考大学,但假如你家孩子还是小学生,那一点不着急,而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有后劲,怎么看都是更有效率的事。
这部分家长的焦虑来源,可能在于迷信“进不了好的小学就进不了好的中学,进不了好的中学就进不了好的大学”,其实未必如此。
我自己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我有一个双胞胎弟弟,我们俩的基因一模一样,中考时我考得很好,进了当地排名第一的高中,他没考好,进了一所比我差的高中,结果高考的时候,他比我考得还要好。从那以后,我就不迷信“好学校”了。
其次,家长要分清楚,什么是国家的教育,什么是你家的教育。
国家的教育目前就是高考制度,这个确实改变不了。但咱们家长都人到中年了,有些事应该能看清楚了。
第一,等你的孩子读到小学高年级,差不多也能看出来他是不是清华北大的料了。比如我家儿子,据我对他的观察,他上个985还是有可能的,清华北大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如果孩子上不了清华北大(这两所学校的名校光环、对人脉关系的影响等都太大了),那么对他将来影响最大的就不是他的学历,而是其他一些能力。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
解决问题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抗压能力
……而刷题对于这些能力并没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作为家长,我就会观察当前的教育体制当中哪些是有利于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哪些是不利的,有利的就用它,不利的就不用或者少用。
△赵老师对培养孩子提出了”三个要“和”三个不要“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有些孩子可能对学校里的学习就是兴趣缺缺,他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其他一些方面,比如做直播,养宠物,说脱口秀……但是家长自然想让他去学计算机、金融这些就业有保障的专业,那么该怎么办呢?
这就要说回我自己了,我当年为什么会从计算机转到心理学呢?
计算机确实是一个收入还不错,而且“旱涝保收”的专业,而心理学会比较偏文科,少数人可能会收入不错,但是大部分人会做的不怎么样。大多数家长可能都会希望自己孩子学计算机,而不是心理学。
但是我接触到心理学后,发现我对它是有Passion的,特别喜欢钻研它,而且以前对计算机的兴趣就没了,转移到心理学这里来了。
所以我做心理学就做得不错,在宾大拿了硕士后又在清华拿了一个博士,现在的收入也不比之前在美国做计算机时的收入差。
重点在于,如果还呆在原来的岗位上,我最后估计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程师,但现在我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我觉得这完全是值得的。
其实也就是我自身的经历,让我觉得家长一定要发展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了,机会也太多了。比如10年前我们都无法想象,做一个网红能赚这么多钱,再比如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很喜欢当地的脱口秀,但完全没想到这个职业在中国会红。假如我家孩子想去说脱口秀,10年前我大概会觉得完了要饿死了,但现在会觉得他完全可以尝试一下。
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未来的工作》预测:“目前的小学生,长大后所从事的工作,有65%现在还不存在。”与其把孩子“鸡”进名牌大学的计算机、金融专业,不如还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他未来的职业终于诞生的时候,才能把握住时代的风口。
免费领取电子书
小学生家长最关心的3个问题
--------End---------
继续阅读:
不催孩子的三种后果
作者简介
“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推荐阅读
婚姻里的“小心眼”和“没界限”
中年夫妻,还有没有“爱”?
21天亲密关系(夫妻关系)改善实践
发送【方框内】的关键词,领取相应文章
二胎专题:
【养俩宝】【孕二胎】【备二胎】
宝宝养育:
【断奶】【辅食】【哄睡】
【两三岁】
英语早教:
【动画下载】【教程下载】
妈妈鸡汤:
【幸福秘籍】【俩宝妈的春天】
关注“二胎妈妈圈”,回复数字,可阅读相关内容
101
为什么要生二胎
117
哪些情况不适合生二胎
116
两个孩子相差几岁最合适
120
如果你生了二胎,却未能儿女双全
121
我二胎备孕生女儿的“成功”经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