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足口病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疾病。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
那么究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哪些呢?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手足口病治疗
1、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2、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4、若伴有发热,可适时合理的选用安全、有效的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酚。
5、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手足口病,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
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手足口病症状
一般症状表现:(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2)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手足口病潜伏期
手足口病有潜伏期吗手足口病有潜伏期,手足口病好发于春天到夏天这段时间。1—4岁的孩子,最容易被感染。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很多,因此一个夏天,孩子也有可能被感染2次。
手足口病潜伏期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
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5、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6、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7、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8、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谢谢您的关注,希望对我们的服务给予监督,提出您的宝贵建议!
芳亭儿科健康咨询电话:
7422778
服务中心电话:
7227120
,手有余香。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的朋友有用,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