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为生命安全护航 新生儿窒息复苏,为生命安全护航新生儿窒息复苏,为生命安全护航

新生儿窒息复苏,为生命安全护航

新生儿窒息是最常见的儿科危重症之一。一旦发生,就是置身于争分夺秒、生死较量之中。上一个夜班我又遇到了!

虽然目前医院医疗技术和水平条件越来越好,但在临床工作中窒息并不少见,窒息复苏是否规范,我没有能力进行调查,就我们科室接触到的患者而言,新生儿复苏,尤其是重症窒息复苏的规范化管理,任重道远!

这里就介绍一下什么是NRP?胎儿-新生儿(宫内一宫外)过度异常是发展中国家新生儿(足月和早产儿)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生后早期有准备的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是被证明最行之有效的最大程度降低窒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方法。最新的新生儿复苏项目(NRP2015)是基于目前最佳实践证据的适用于从宫内到宫外的分娩过程中指导新生儿复苏的标准化树状结构临床决策流程图,已在全世界推广使用。施救人员必须遵循该指南对有复苏需要的所有新生儿正确实施复苏。新生儿复苏和成年人的心肺复苏相似,是由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美国儿科学会(AAP)合作,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具体制定实施的新生儿继续教育项目。第一版出版发行在1987年,当时只有23人接受培训,之后基本每5年更新一次,直到如今的2015年第七版。现在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采用NRP作为新生儿的复苏指南,该指南也被翻译成35种语言。每年有超过200万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参加培训,成为从事围产和新生儿临床医学的必要条件。在发达国家还要求每隔两年循环培训颁证,从而保证受训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新生儿复苏知识和技能。我国自从2004年引进NRP以来,在卫生部妇幼司和中国围产学会的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NRP的培训和推广工作,为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上每隔4、5年就会更新新生儿复苏教程(NRP)和指南。各地NRP培训也不能说少,甚至多于任何其他儿科培训。《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所有的二级甲等医院均开展新生儿住院诊疗活动,建立符合规范的新生儿室,《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对新生儿病室应该具备的抢救设施和人员资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但为什么

卫生部公布的我国新生儿窒息的死亡比例其中窒息占1/5,约14‰,而美国采用相同的方法,其窒息死亡率低至0.11‰,加上窒息并发症,总死亡率也不过0.84‰,结果差距数十倍之多。

同样的复苏方案,结果大相径庭,原因何在?也许是培训尚未覆盖所有的基层医院,也许基层医院对流程的认识太过教条,也许复苏技能掌握不够熟练等等。

在多年的新生儿复苏工作中,我们接受更多的是ABCD的复苏流程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很听话的按照这个流程培训、团队演练、实际操作。我们抢救的窒息患儿,按照流程,绝大部分抢救成功,顺利出院,结局良好。但是,

仍然有遗憾,较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

我们每年作为三基培训之一的新生儿复苏技术,为什么还会出现不好的结局,除了向家属交代病重之外,我们的还能改善什么?

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学习这两年都在线上进行,在一次学术会议中,我收听了一位大咖级专家的讲座,题目就是濒死儿复苏。对于重度窒息出生只有几次心跳的濒死儿应如何复苏?是否还要按照流程图的要求一步步来?在这篇共识《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儿复苏方法的建议》得到解答。共识的内容详细实用,以下几点感触最深。

1、团队建设和团队意识。

准确的产前评估,提前到场(产科、儿科医生、护士、助产士、麻醉师),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早做准备。配合默契,角色互换。其中,产科医生的准确评估和提前组织最为关键。试想,没有准确的评估和提前召唤,再默契的团队也不可能立刻集结,飞到窒息孩子的面前。

2,快速评估,立即插管。

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是濒死儿复苏的关键措施,生后即刻应由技术熟练的复苏者完成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并配合进行胸外按压。此时,常规的吸痰、擦干、刺激等动作均需暂缓,正压通气、胸外按压几乎同时并举;另一助手则迅速行脐静脉穿刺或置管给药,全过程所耗时间越短则成功率越高,一般勿超30s就应全部准确施行到位。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脑提供重要血流,胸外按压一旦开始,切忌中断;如还没插管就误行胸外按压则不妥,待要插管时按压会被迫中断。

3.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在成人或儿童心肺复苏时建议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但是否适合危重新生儿的复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有报道对于濒死儿的复苏开始时同样可不要求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3︰1比例,且需提高各自速率,胸外按压按120~140次/min而不是通常的90次/min,更接近正常新生儿心率,人工通气按60~80次/min而不是通常的30次/min,以增加每分通气量。

4.准备用药。

濒死儿复苏几乎一定会用药,且需要尽早使用。复苏前即应准备好相应药物,以备随时可用。一旦气管插管成功,在进行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的同时,助产士就应处理脐带,在离婴儿端1~2cm左右断脐,并在婴儿脐带断端处行脐静脉插管,游离下来的脐带可采血查血气。大部分情况下,通过气管导管内使用肾上腺素更快速、方便,越早使用自主心跳恢复的机会就越大。

新生儿窒息复苏又称心肺脑复苏,脑细胞存活具有时间依赖和不可逆的特点,而窒息缺氧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因此,存在窒息的预防、窒息时复苏和复苏后监护的链式管理过程。为确保复苏成功和把可能的靶器官损伤降到最低点,应严格遵循新生儿复苏-复苏后稳定(NRP-STABLE)项目的内容,积极做好复苏成功后的处理,也是决定最终复苏成功和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成人或儿童心肺复苏的生存链条中的环节包括: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进行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和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与成人或儿童不同,新生儿复苏的生存链条中除了强调正确及时的心肺复苏之外,更加强调温度的管理和维持血糖、氧合功能稳定的重要性。目前有S.T.A.B.L.E(稳定)项目和AcRON(重危新生儿急症监护)项目为复苏后的管理指南。复苏后转运前处理也是新生儿窒息产房复苏后进入新生儿室后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临床管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产科和新生儿科合作)。新生儿复苏-S.T.A.B.L.E(稳定)-新生儿转运是适合于经新生儿复苏后有再次恶化可能的患儿的后续救治指南,与NRP的ABCDE一样,STABLE强调的顺序也是不能改变的,且这些内容均应在复苏成功后或转入NICU后1小时内完成,又称为黄金1小时。

关于共识的具体内容,很容易查阅的到,但如何在实践中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生死面前,秒秒必争。窒息又是一个没有时间转诊的疾病,任凭医疗技术发展怎么高大上,首诊医院、首诊医生才是决定患儿命运的救命稻草。

复苏过程中,一念之间,患儿就是生死两边,重度窒息的濒死儿,需要我们为他们筑起一道远离鬼门关的坚实的墙。

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及伤残率,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最新技术,我计划将近期在医院进行产科、新生儿科,手术室联合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只有多加合作,开展联合学习,才能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