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如何应对新生儿黄疸 【婴儿】如何应对新生儿黄疸【婴儿】如何应对新生儿黄疸

【婴儿】如何应对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皮肤发黄,验血发现血清胆红素升高,就是新生儿黄疸。黄种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每10个孩子中,约有7个发生不同程度的黄疸。黄疸可以大致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哪些原因会造成新生儿黄疸呢?黄疸患儿会出现哪些症状?广大家长如何治疗和预防黄疸?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

1、新生儿黄疸病因有哪些?

原因很多,可以分成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自身代谢胆红素的能力较差,而发生的黄疸。一般比较轻,不要处理。

比较而言,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最常见的第一类病因是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其中,第一个是妈妈O型血,孩子是A型或B型血,从而导致的ABO溶血病。一般统计显示,每20个O型血的妈妈,若产下A型或B型血的孩子,会有1个发生溶血病,即发生率在1/20。ABO溶血病的严重程度差别很大,有些比较轻,而有些比较重。在血型不合溶血病中,ABO溶血病约占84%,Rh血型不合溶血病占15%,其他占1%。第二个导致溶血病的原因,是母婴Rh血型不合,即妈妈是Rh阴性血型,孩子是Rh阳性血型。妈妈和新生儿都是Rh阳性血,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Rh血型不合溶血病。Rh血型不合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生比例较低。但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严重程度要明显高于ABO溶血病。第三个因溶血病造成的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这是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病因在于红细胞膜先天缺陷,少了一种叫G6PD的酶,使得红细胞不能正常工作,引起溶血和贫血。这也叫蚕豆病,因为有些患者在新生儿期间可能不发病,但长大后吃了蚕豆,会出现溶血和贫血。中国是这一疾病的高发区之一,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发生率很高。

第二大类常见的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感染。这包括出生前,孩子在宫内已经发生的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多见。这样的婴儿在出生后,就容易发生黄疸。或者有的孩子是出生后发生细菌、病毒感染,也会发生黄疸。第三大类常见病因是阻塞性黄疸。主要是婴儿出生后,一些外科疾病,如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阻塞了胆红素排泄系统从而导致黄疸。第四大类常见的病因是新生儿阶段特有的问题,包括母乳性黄疸和胎便排出延迟性黄疸。前者是指部分新生儿喝母乳后,易发生黄疸。后者是指婴儿出生后发生便秘或不排大便。第五大类病因是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另外,还有一种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

2、请问临床上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黄疸?

生理性黄疸有一个发生规律,一般是足月儿出生后的第二、三天出现黄疸,黄疸程度可能慢慢加重,到一周左右达到高峰。此时测血清胆红素,数值<12.9mg/dl。然后黄疸开始减褪,到两周左右基本褪完了。且黄疸期间,孩子的精神状况、胃口等都很好。

因此,判断生理性黄疸要掌握3个时间点和1个数值:即出生后两三天发生,1周左右逐渐加重病达到顶峰,两周左右能褪完,血清胆红素<12.9mg/dl。符合这些情况,多数是生理性黄疸。有的家长可能会问,自己在家没有办法测血清胆红素怎么办?其实在家里可以先用目测法,判断孩子的黄疸是否严重。黄疸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首先是头面部、眼睛开始发黄,然后慢慢往躯干扩展,接着是发展到四肢,最后是手心脚心。如果脸部、眼睛发黄,此时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多在5—6mg/dl,问题不大,在家观察即可。如果躯干出现黄疸,那血清胆红素大概在10mg/dl以上,此时一定要去医院检查。然后,大腿出现黄疸了,血清胆红素肯定超过12mg/dl,最重的黄疸就是手心脚心都发黄了,那是非常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必须尽快就诊。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也很明确。第一,发生时间没有严格规律性。有些新生儿出生第一天就出现黄疸,一般就是病理性的。第二,病理性黄疸的加重和消褪时间不确定,往往黄疸进程迅猛,可能第一天仅仅是脸部有些黄,第二天就四肢发黄了。此时若测血清胆红素,数值一定超过12.9mg/dl。第三,婴儿除了黄疸外,精神状况也不好,不想吃东西。如果婴儿在黄疸的同时伴有上述表现,都是病理性黄疸,应尽快就医。若血清胆红素持续升高,或一直维持在高水平,那高胆红素会进入脑子,损伤神经系统,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果。所以,病理性黄疸需要积极治疗。此外,要强调的是,早产儿若出现黄疸,都要尽快就医。

判断是否为母乳性黄疸。第一是询问喂养方式,是不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为主。第二,母乳性黄疸出生后一两周出现黄疸,且消褪慢,往往需要两三个月消退。第三,母乳性黄疸一旦发生,血清胆红素的值升高,一般都超过12.9mg/dl,但此时婴儿精神状况、饮食仍很好,能吃能睡。判断母乳性黄疸还有个办法,就是停母乳3天,如果黄疸明显褪了,可帮助证实是母乳引起的。但现在也有专家认为,只要孩子一般情况良好,黄疸程度不是非常严重应该坚持喂母乳,观察孩子除黄疸外没有其他临床表现,就可以推论为母乳性黄疸,不主张断母乳。母乳相关的黄疸还有一种母乳喂养性黄疸,是指孩子出生早期由于母乳分泌不足至孩子摄入量不足引起的,可通过孩子体重下降、有无脱水等情况作判断。

3、请问新生儿黄疸该如何有效预防治疗?

真正的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密切观察即可。需要提醒的是,现在新生儿出生后,在医院观察的时间越来越短。一般,顺产3天出院,剖腹产会待到四五天。但不少新生儿黄疸是在出院回家后才加重的。初期可能就是轻微黄疸,几天后却突然加重,发展为病理性黄疸了。因此,建议父母每天都要脱掉孩子的衣服,观察身体各部位的情况,掌握黄疸的进展,警惕生理性黄疸突然进展为病理性。

对于病理性黄疸,首先要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如感染性的,应该抗感染;外科疾病导致的要采取外科手术。其次,若单纯从缓解黄疸症状来说,首选治疗方法是光疗,这也是最好、最快、最有效的对症治疗。其原理是通过光照,使胆红素分解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避免过高的血清胆红素损伤大脑。胆红素超过15mg/dl就可以做光疗了,一天照1-3次,每次持续6-8个小时,中间暂停1-2个小时,复查一下黄疸值,再照6-8个小时。多数婴儿采用光疗后,黄疸很快能褪下来。

很多医生认为,母乳性黄疸不需要治疗,且应该坚持喂母乳。因为,第一母乳性黄疸没有特殊的诊断办法,主要是通过医生问诊、观察,和了解喂养方式,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后作诊断,且孩子除胆红素高,没有其他症状。第二母乳性黄疸虽然持续时间长、褪得慢,但两三个月都能褪干净,一般不会有大问题。如果父母确实很紧张,那可以停两三天母乳,观察孩子黄疸会不会褪。然后再恢复喂母乳。有些婴儿的黄疸会再升上来,但不会升到原先那么高。因此,最有效的干预即鼓励母亲多积极哺乳,保证出生早期的喂养摄入量。对个别母乳产量不足的孩子可以适量人工喂养补充,但需注意添加人工喂养时应先母乳喂养后添加配方奶粉,可保证孩子吸吮对母亲产乳的良性刺激。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在

小时内删除)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