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也要“吃饭”想让宝宝智商高,家长要学会“喂” 大脑也要“吃饭”想让宝宝智商高,家长要学会“喂”大脑也要“吃饭”想让宝宝智商高,家长要学会“喂”

大脑也要“吃饭”想让宝宝智商高,家长要学会“喂”

文l琳妹育儿说(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老一辈常说“三岁定八十”。不可否认,前三年的幼儿阶段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智力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期盼“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单靠“想”是不够的,三岁之前是孩子的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大脑和身体一样,要想他们勤劳运动,那么也需要让

吃饱“饭”,聪明的家长要学会“喂”的诀窍。

案例:

冬冬和西西是同班同学,但学习能力方面两个孩子表现“千差万别”。冬冬学习好、脑子灵活,而西西尽管很刻苦努力,可总是学起来很吃力。

导致两个孩子“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家长幼时的教育方法。

冬冬妈极为重视家庭教育,幼儿时期,冬冬妈就会想方设法用各种不同的互动游戏、玩乐以及阅读书本等方式来刺激冬冬的思维发育。

西西妈虽然也对西西寄予了厚望,但是方法上就显得“笨拙”,除了一味念叨西西要多读书之外,就没有其他方法来帮助西西的思维发育。

两位妈妈的不同做法,让两个孩子的大脑发育差异明显。遇到新奇的事物,冬冬接纳很快,而且思维发散,能够举一反三;相反西西的思维就很局限,一旦遇到新鲜的事物,西西接纳反应较慢,适应时间较长。

冬冬与西西的反应并非是个别案例,很多相关育儿实验都表明,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智力的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知名的蒙氏教育有着这样的教育格言:“孩子的智力来源于所有感官的经验,而不是我们机械式强迫灌输给孩子的”。

大脑作为人体的指挥中心,大脑跟身体一样需要各种“营养摄入”,只有吃饱了饭才能让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在线。作为家长,要想孩子智力发挥超水准,那么就要掌握“喂养大脑”的方法,选择宝宝喜欢且接纳度较高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家长如何让大脑“吃饱饭”,三大原则要牢记

1、懂得运用道具

一部分家长教育不得法的原因是没有抓住“要领”,年幼的孩子思维模式与理解力都无法跟成年人相提并论,而部分家长在教育模式上往往采取单一的说教形式,长篇大论的“硬道理”,孩子接受有限,最终只是事倍功半。

聪明的家长懂得合理运用一些色彩鲜艳、有助于益智启发的道具,通过不同形状、颜色、粗细的道具或是玩具,让年幼的孩子通过视觉、触觉对物体形成初步的概念。这种生动情景化的教育之法,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接受度更高,适应更快。

2、生活场景的活学活用

除了有形的道具,生活场景也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场所。可能很多家长都发现,年幼的孩子特别迷恋厨房这块本该划为“家庭雷区”的地方,并非是因为孩子对“厨房禁地”情有独钟,而是厨房里各种锅碗瓢盆、瓶瓶罐罐让孩子感到好奇,另外叮叮当当的声音也是勾起孩子好奇心的源泉。

除了以安全为由阻止孩子的进一步行动外,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进行活学活用的教学:

(1)触觉训练:

在家长陪同下,可以引导孩子用手去触摸不同材质的东西,如:不锈钢的碗、柔软的毛巾、陶瓷的杯子等,不同的感官刺激会加深孩子的记忆力,较之于语言描述的感觉,触觉训练会更加真实。

这种游戏还可以再升级训练,譬如各种生活用品放入到一个纸箱中,引导孩子用手去触摸,这种游戏化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有趣的同时,更容易学会区别每一样事物。

(2)视觉训练:

人类获取信息,超过80%都是来源于视觉,因此视觉训练应该从幼龄开始抓起。小月龄的孩子,通过黑白卡来训练视觉追踪,超过2岁以后的孩子的记忆时间有所延长,因此家长可以通过“看图回忆”的游戏来训练孩子将第一眼视觉记忆的时间延长,这个方法新奇有趣,孩子更乐于接受。

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尽管商业发达,各种育儿游乐场所数不胜数,不否认这些游乐设施对孩子运动发展有一定作用,但感官最好的体验场所并不是商业化巨资打造出来,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看过《他乡的童年》这部纪录片的朋友们一定都记得,芬兰小朋友每天都会在老师带领下前往森林里观察植物,寻找不同颜色、气味的答案,这其实就是训练孩子感官的好办法。

因此我们呼吁,家长们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感受不同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感官训练看似和智力发育没有直接关系,但通过感官接触产生才更容易积累经验,而经验之上才能激发出智慧。因此幼年时期孩子感官训练是让他们获得智慧的重要手段,让大脑汲取到更多经验、智慧,才能让大脑“吃饱饭”,让孩子更聪明。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