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咳嗽怎么办咳嗽全攻略,一定要收藏知识 宝宝咳嗽怎么办咳嗽全攻略,一定要收藏知识宝宝咳嗽怎么办咳嗽全攻略,一定要收藏知识

宝宝咳嗽怎么办咳嗽全攻略,一定要收藏知识

写在前面

唉!权宝又开始咳嗽了。貌似这次咳嗽这场暴风雨比起前面几次来的更快,更猛!第一天还偶尔咳嗽,第二天就有痰声,第三天就嗓子哑了。第五天直接不吃奶咳到吐……虽然,权妈明白咳嗽不是病!但是,权外婆他们不懂啊!于是乎,权妈家出现了各种止咳药,比如“小儿止咳糖浆”“清热止咳”等等。还有隔壁中国好邻居送来的中药熬的药水说吃中药木有副作用。权妈当时笑笑接下了。过后,我想说:中药不是木有副作用,而是副作用不明,禁忌不明。所以,权妈通通拒绝使用了。唉!没想到因为权妈的拒绝使用而引发了一场家庭大战。权外婆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你了,人家邻居好心送药过来,是为了宝宝好,你咋拒绝给宝宝吃呢?还说副作用不明,啥没副作用啊?连我们吃的大米都有副作用呢!你不给权吃药,咳嗽咋会好?权妈很无奈!刚准备解释。权外婆都没给我开口的机会。接着权外公,爷爷奶奶全部都炮轰我,说权妈不对,娃生病咳嗽就应该给吃咳嗽药。这样病才能好。最后,权爸也兵向倒戈了。叫权妈喂药。权妈这倔脾气,愣是木有喂!唉!权外婆气不过说:你搬出去自己住好了,看着权宝生病这么难受,你还不给吃药,我心里不是滋味,说你还不听,我不管了,你搬出去我眼不见心不烦。随便你怎么“虐待”你儿子。我看不见。唉!一路走来,和家人吵了N次,闹得很不愉快,权奶奶也曾被气过高血压飙升。在老一辈眼中,权妈就是权宝的“后妈”是“奇葩”!因为,他们不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也不给我解释的机会,所以,比较难沟通。没办法,为了家庭和睦相处,权妈搬出来了。其实,权妈不是狠心,不是不给权宝吃药。因为,权宝是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引起的咳嗽,吃咳嗽药,就是“治标”,而不是“治本”。

下面就来说说咳嗽到底要不要治?到底要不要吃药?

宝宝咳嗽全攻略!

(1):治病根

过去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将军中箭负伤去找大夫,大夫三下五除二把箭杆锯掉,就对将军说治好了。至于埋在身体里的箭头,这个“蒙古大夫”说我不管了,反正你外表看起来已经好了。嘻嘻。如果看这个故事,那我们大家都知道,真这样“治病”是非常傻的。

咳嗽,是几乎每个宝宝都会遇到的问题。而宝宝咳起来特别让宝妈心疼,同时也非常让人焦急和心烦。所以我们的本能就希望很快的“止咳”,这几乎是每个妈妈的心愿。但这样的做法,其实和上面的“蒙古大夫”是一样的啊!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快速、有效的治疗宝宝咳嗽呢?今天就奉上“宝宝咳嗽全攻略”!宝妈只要照着攻略来,以后宝宝咳嗽就再也不用焦急发愁了。

第1步:

如果宝宝咳嗽了,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给宝宝“止咳”,而是一定要了解宝宝“为什么咳嗽”?

第2步:

宝宝咳嗽主要分4原因:

(1)正常的偶尔咳嗽,比如呼吸到冷空气刺激,偶尔咳嗽几声,这些就是正常的偶发的咳嗽;

(2)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比如病毒性感冒引起咳嗽;

(3)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比如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感染、肺炎等等,都可能引起咳嗽;

(4)身体的变态反应引起的咳嗽,简单的说,就是过敏引起的咳嗽,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等

第3步:

当你的宝宝咳嗽了,检查或化验是属于上述4种咳嗽中的哪一类。你可以在宝宝咳嗽后先观察1-2天,如果继续咳嗽甚至加剧,就去医院检查化验。通过医院化验,能非常快速判断宝宝到底是哪一类咳嗽。一般来说,第2、3类也就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是宝宝遇到最多的。

第4步:

治疗咳嗽的“病根”,而不是“止咳”:当化验了宝宝是哪类咳嗽后,第一类不需要治疗;第二类病毒性引起的咳嗽,没有药物治疗病毒的,但是宝宝能自己好起来;第三类细菌性引起的咳嗽,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根;第四类如果是过敏性引起的咳嗽,治疗非常复杂,而且一般不能彻底治好,关键是预防,远离过敏原。所以总结一下:

1,正常偶发咳嗽,不需要治疗

2,病毒引发咳嗽,无药物治疗

3,细菌引发咳嗽,抗生素治疗

4,过敏引发咳嗽,远离过敏原

再次强调,注意!!!我上面说的是“病根”的治疗方式,不是说“止咳”!

第5步:

开始“止咳”。当我们在治疗宝宝咳嗽“病根”的同时,也可以开始采取一些方式帮助宝宝“止咳”了。但是请大家注意,如果咳嗽的“病根”治好了,“止咳”不是必须的,因为病根没了,不管你是否“止咳”,宝宝都不会咳嗽。所以,“治病根”和“止咳”这两件事情,前者是必须的,后者是可选的锦上添花。

宝宝咳嗽全攻略!

(2):止咳

在对咳嗽“止咳”的详细介绍前,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宝宝为什么会咳嗽:

在宝宝身体正常的情况下,宝宝体内的气管、支气管、鼻腔每天都会分泌粘液,这些粘液往往是身体代谢的“废物”,比如呼吸到的脏东西等等,所以要排除体外才健康。而在宝宝的气管那里有很多小绒毛,它们就像排风扇一样,把气管和支气管产生的粘液一步步往喉咙推送,然后通过喉咙进入食道排泄出去了;而鼻腔的粘液往往是直接进入口腔然后进入食道排泄出去了。

上面说的是宝宝正常的情况,每天宝宝的身体都在做的事情,宝宝的身体就像一个“永动机”,一直不停在工作。但当宝宝生病了,一些病会造成宝宝气管、支气管、鼻腔粘液分泌大量增多,短时间迅速增多的粘液来不及及时排出去,就会淤积在气管或者喉咙,刺激宝宝的中枢神经,产生一种身体的反射,这就是“咳嗽”。所以大家可以这样理解,本来宝宝可以自动排出垃圾,但是垃圾在某一天突然大量增多,触发了宝宝身体内的“警报”,宝宝身体就开始了“应急”措施。警报,就是中枢神经刺激;应急措施,就是——咳嗽。

这样大家一下就看出来了,如果要想让宝宝不咳嗽,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减少“垃圾”;另一个办法是即使有垃圾,也不要拉响警报。而这第一种办法,就是“断根”,也就是我们在昨天说的,一定要找到为什么让宝宝咳嗽,解决了这个问题,宝宝会恢复健康,身体内部不会产生更多垃圾;而第二种办法,就是“止咳”,也就是“育儿顾问”今天想说的:

什么是“止咳”?

止咳就是在没有解决疾病的情况下,通过药物降低宝宝的中枢神经兴奋(别拉警报了),从而不产生身体反射“咳嗽”。所以“止咳”有点类似“掩耳盗铃”,它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它能缓解宝宝咳嗽,但是如果宝宝的疾病没有好,垃圾依旧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最终药物也无法抑制宝宝自己会再次“拉警报”,于是又开始咳嗽了

此外,“止咳”有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它往往牵涉到对宝宝中枢神经的抑制。而宝宝很小,中枢神经在发育阶段;这个时候为了“止咳”来抑制宝宝的中枢神经,实在是有一定的弊端。因此在国外,比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等,都已经不允许宝妈去药房(OTC,非处方药物)给宝宝买“止咳”药物了;要“止咳”必须医生的处方药物。所以在详细告诉宝妈如何“止咳”之前,我们必须警告宝妈这里的风险利弊,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擅自给宝宝“止咳”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宝妈由于缺乏对“咳嗽”的医学常识,特别是宝宝咳嗽起来又特别让人心疼;因此宝妈就会急于求成,做出一些非常危险的“误区”

误区1:

不“治本”,只“治标”!只想给宝宝止咳,不懂去治疗导致宝宝咳嗽的原因。这是非常危险的护理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宝宝会反复发作咳嗽,并且还可能会把宝宝的小病拖成大病

误区2:

迷信“止咳”疗效,乱用药!昨天我们讲了,真的要“止咳”只有一种方式,就是采用药物抑制宝宝中枢神经。因此这里用药要特别谨慎,因为很多药物都可以达到抑制宝宝中枢神经的功能,有的药物药效还特别强烈,宝妈用了的话,会发现似乎“止咳”效果特别明显。但是,这些药物存在危险的副作用!比如常见止咳药“复方甘草片”,它为什么能止咳,因为它的配方里面含有阿片!阿片虽然能抑制宝宝中枢神经,但它具有成瘾性!对宝宝绝对不能用这样的药物。

误区3:

用中药“止咳”。中药止咳风险极大。部分中药是具有止咳效果,如上面说的“复方甘草片”;但同时它起止咳作用的成分其实是“阿片”,这个是早就落后的成分,因为“阿片”具有成瘾性,就是说宝宝可能会吃了上瘾,不吃药就闹腾。但这还算好的,更麻烦的是一些具有止咳疗效的中药,其止咳作用的成分不明。你根本不知道这些成分有哪些副作用,是让宝宝上瘾?还是造成宝宝呼吸障碍等等,你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继续选用这些中药来给宝宝止咳,我们只能说你让宝宝有了风险

误区4:

用“安慰剂”来止咳。比如民间最常用的“冰糖雪梨水”的食疗,本身不具有任何止咳功效,只是安慰一下你,让你觉得给宝宝吃了,宝宝马上就好了。但有的宝妈说,咦,不对啊,我给宝宝喝了冰糖雪梨,宝宝真的好了。这其实是凑巧,比如病毒诱发的咳嗽,你不用给宝宝吃任何药,宝宝自己战胜病毒后,咳嗽也自己就好了。这个时候你如果恰好又喂了“冰糖雪梨”,就会让你产生错觉以为是“冰糖雪梨”的功劳,但其实是宝宝自身抵抗力战胜了病毒

误区5:

不愿意使用抗生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流传“不要吃抗生素”。这种传言非常愚昧错误。抗生素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对细菌性疾病有关键疗效。抗生素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正确”的吃。以咳嗽为例,如果细菌诱发的咳嗽,不使用抗生素的话,宝宝是不会真正好的,会反复发作咳嗽,过段时间就来一次。这类咳嗽,不是吃不吃的问题,而是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

最后总结一下,宝宝如果咳嗽,宝妈一定不要“急病乱投医”,不要相信“神药”和“偏方”;治疗咳嗽没有捷径,没有窍门;宝妈按照这个表格,咨询医生后处理就好,可以非常轻松的解决宝宝咳嗽问题。切忌不要乱用药,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宝宝小病拖成大病!

作者:权妈2014.8.14

本文由百度宝宝知道整理发布

学习更多孕育知识

↓↓↓↓↓↓↓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