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更文,
今年很充实,孕傻还没完全褪去,每天又都安排的满满当当,推敲设计方案,陪娃,深入生活,研发一些感兴趣的设计成果,好像没有以前的精力去写文章。
不过,今天想写一个话题——关于新手妈妈如何面对宝宝第一次生病的问题。
回想起前几天我的六神无主,一团乱麻,到今天的稳若泰山,这个心路历程可谓跌宕起伏,想想干脆写下来,可能后来的新手妈妈会需要。
事情要追溯到一周前。
十一期间,带娃回老家看父母,过中秋。可能因为平时很少回家,宝宝回到固始,只缠着我一个人,像小猴子一样,紧紧抱着我,黏在我身上,从早到晚。
平时都有阿姨分担带娃工作的我,才第三天,就有点扛不住了。
头几晚上还好,有我妈和嫂子轮番
陪着睡
给宝宝盖被子,回郑州那天晚上,彻底累趴,夜里实在起不来时刻监测宝宝的小被子是否盖好,结果宝宝被冻凉了。
平时也是各睡各的床,但我夜里会起来照顾她。
这里要讲婴儿床的事情,小雅从出生到现在,都是睡在我旁边的婴儿床里。记得曾经我做过一个调研——婴儿床的利弊,当时也是众说纷纭,无解。
不过,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看,婴儿床是靠谱的。
网上有说孩子要从小贴着妈妈睡,才有安全感——通过回家这几天的表现看,小雅同学在郑州的家里还是很有安全感的。
晚上睡前在自己的小床里嗨翻天,嗨玩直接就安稳的睡下了。
半夜醒了自己爬起来站在床沿上看着我,也不哭,笑眯眯的等着给她喂奶,我曾经写过,四目相对时,她会报以甜甜的微笑呢。
在郑州家里如此乖巧的她,回老家的第一个晚上,几乎闹了一夜。
醒了就哭,看着周围的环境,眼神很陌生,基本上2小时醒一次,每次起来都闹腾。
到第二晚上,她慢慢适应了新环境,睡得蛮香甜的。
不得不说,小孩子的适应能力还真的蛮强,就像大人一样,去一个新环境会“挑”床,第二天就好了。
在家的4天里,她时刻精神紧张,一会儿看不见我就会委屈的想哭,跟平时在郑州的家里完全不一样。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和妈妈同在一个空间,各自睡各自的床,并不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只要是从小到大的生活状态,就没什么问题
插播结束,拉回主轴线。
4号夜里,因为我连日超负荷带娃,白天堵车的疲惫,夜里实在起不来,朦胧中感觉到宝宝在委屈的哭——原来是被冻醒了,那一刻,超级自责,心里默念千万别着凉了。
事实证明——当妈真的是要特别操心,否则,结果一定不会如你所愿。
5号早晨,轻微咳嗽,食欲有点下降,下午开始拉肚子。
5号夜里,拉了
次肚子,并且哭闹不止,看着很难受。
6号白天,拉了
次肚子,发烧。
赶紧带她去阿姨推荐的诊所看医生,一化验,细菌病毒同时感染,血液里白细胞增多。
买了抗病毒的头孢颗粒,中药贴和另一袋抗病毒的中成药,主要是消除炎症。
7号,继续拉肚子,有
次,症状稍微有些减轻,早上起床咳嗽的厉害,其他时间咳嗽症状有所缓解,一直都在流鼻涕,烧已退。
8号,拉了
次,咳嗽症状没有加重,偶尔咳嗽,体温正常。
9号,不拉肚子,不发烧,咳嗽还没好,也没加重,但是鼻涕不止,有些浓。
这天是我最纠结的一天,所以朋友圈发起了育儿求助贴。
人们很多时候的焦虑,都源自于对未知的恐惧。
每次遇到我新的育儿问题,都会在朋友圈的宝爸宝妈们求助,也很感恩,收到很多朋友的反馈。
汇总了大家的建议:
1,小儿推拿,不吃药。
2,中医,不能吃西药和抗生素。
3,直接去儿童医院,不能耽误病情,有因为拖延病情,恶化成肺炎的宝妈强烈建议我赶紧去儿童医院。
最开始,我是懵的,因为大家都是好心给的建议,一定是自己的经验心得。但,该如何选择,不知所措。
因为小雅还在咳嗽流鼻涕,马上就到下班时间,来不及想太多,直接去了之前去看过的门诊,经过检查,医生说喉咙没有肿,不烧,直接针对性调理肺部,开了3贴专门针对肺部的药贴和两盒中成药,消肿止咳的,一共
370
元。医生让继续观察,不保证这些药就能痊愈,吃着观察着。
可能是一种习惯,我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有十万个为什么在脑子里打转。一直没法搞清楚以上几种治疗方法的辩证关系,搞不清楚就一直很难受。回来后继续查资料,咨询专业人士,才搞清楚这里面的关系。
总结起来如下:
1,推拿,是很好的强身健脾胃的方法,保健和预防作用大于治疗,一般生病初期可以用该方法。
中医,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但前提是小孩子自身免疫系统还能和细菌病毒做抗衡的情况,也就是说,炎症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
3,中西结合——这种是孩子体内炎症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比如体内白细胞明显增多,生病症状已经很严重的情况下,一定要选择及时用适量的西药,辅助治疗炎症。
宝宝第一次生病给我的启示:
1,平时多注意调理孩子的脾胃,可以通过食疗和作息规律,让孩子有个好脾胃,长大以后很多毛病都是小时候护理不当导致的——努力跟我的朋友妙手黄药师学习日常护理方法。
2,换季护理一定要细致周到,排除万难,尽量不让孩子受凉,省了生病受罪。
万一不小心还是没抗住感冒了,一定要及时推拿调理,把病毒扼杀在摇篮里。
假如没扼杀住,及时就医,化验,根据化验结果找自己的固定医生对症下药。
通过身边邻居或者朋友介绍,找到一个有丰富儿科治疗经验的医生,尽量在短时间内少换医生(这次就先后找了3个医生看,让孩子多吃了好几种药,没耽误病情,是万幸)
我不是第一个新手妈妈,也不是最后一个,谨以此文献给后来的新手妈妈,育儿的道路累并快乐着,今年最宝贵的经历就是做了妈妈。
做妈妈让人变得温柔,更包容,更有耐心,也跟着大家学习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很美好的经历,再次感谢育儿路上帮助过我的所有朋友,谢谢你们的反馈和分享,爱你们!
公众号开通了留言功能,欢迎留言互动~~~
扫码见证小溪的成长
作者l设计师·小溪
一枚有温度的私宅设计师
私宅贴心情景设计研究者
小溪个人微信号:sjs4134
-END-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