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担心
女儿今年3岁了。最近一段时间,亲戚家的小妹妹到家里小住,因为年龄小,我们就对她多了些照顾。女儿最近竟变得越来越小心眼,动辄生闷气,遇事爱比较,吃饭后要表扬她吃得好,跑步一定要跑第一,就连玩积木都要跟妹妹比谁搭的好,还会不时地问“妈妈,你究竟爱不爱我?”宝宝怎么会变得这么小心眼?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莫要轻易贴标签
相信不少妈妈也有类似的担心。时代的发展带来教育观念的相应改变,如今的父母已经不再满足于孩子有好的智商表现,而是希望孩子在个性特征、社交能力等方面有同样优秀的表现。于是,担心孩子“小心眼”这样的问题也就自然多了起来。不少宝宝就被轻易贴上了“小心眼”的标签。
其实,宝宝是冤枉的,特定发展阶段的一些“小心眼”表现不过是宝宝心理发展的正常性阶段特征:
以自我为中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自我中心”这个概念,他认为宝宝在2~7岁这一时期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习惯了作为家里的焦点,若是家人突然对别的孩子分散精力,宝宝自然难以理解,继而感到焦虑、丧失安全感,所以会表现出不满、哭闹。
嫉妒心理
宝宝大概从1岁左右就开始有嫉妒的情感,到2、3岁时就会变得比较明显。嫉妒虽然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若是任由嫉妒情绪长期发展下去会影响宝宝健康个性的形成,因此需要找出宝宝嫉妒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以安抚甚至教育。
物权意识
2岁以后宝宝进入了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与别人分享。这时的宝宝很容易被误认为“小气”“小心眼”,其实宝宝只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来确认他们与物品的关系,有了良好的“物权”观念,宝宝将来才会自尊自主,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此时最好不要跟宝宝较真,在尊重他物权的同时,引导其与人交换,体验分享的乐趣。
当然,在考虑到以上因素的同时,确实发现宝宝生闷气、爱与人仅仅计较、嫉妒、记仇等表现很明显,甚至让人觉得很难相处、宝宝很难与别的孩子玩到一起时,那说明宝宝确实是“小心眼”了,在性格气质方面需要我们的引导和帮助。
培养宽容心,告别“小心眼”
家人榜样示范
接触过很多孩子的老师或心理咨询师经常会说,孩子问题的背后往往是家庭、家人的问题。确实,宝宝最初就是从与他接触最多的家人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家人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宝宝自然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各种关系。
引导宝宝换位思考
宝宝心理发展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很少能主动体会他人的感受,需要家人的适度引导。角色游戏是引导宝宝换位思考的一种好方法,宝宝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会了解妈妈的唠叨、老师的严厉,了解到同伴在遇到问题时的感受。当宝宝慢慢能理解别人的感受,就不再那么“小心眼”,会慢慢宽容起来。
教宝宝正确认识差异
宝宝在与人交往时会带着自己的偏见,“我不喜欢他,穿那么旧的衣服”,这样的话让人听来确实有些“无情”。研究发现,宝宝要到8岁以后才能放弃一些偏见,较为理智地思考问题,在此之前,我们要引导宝宝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特征,他虽然衣服穿的旧,但唱歌非常好听,她虽然长得胖,但是搭积木搭得很好,让宝宝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多为宝宝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
在跟小伙伴玩的过程中,宝宝自然会慢慢理解原来别人身上有很多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慢慢学会接受这些差异。同时,跟人一起玩带来的乐趣将远远大于自己一个人玩的快乐,宝宝自然会在交往中体会宽容的乐趣,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有需要的朋友、赞美别人、谅解别人。
鼓励宝宝接触新鲜事物
新鲜的事物容易引起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看是很多不一样的变化,并慢慢对变化和不一样变得宽容起来。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我们亲子育儿微信群参与讨论
天南海北的妈妈一起来支招,还有
微信红包雨
等着你!
更多相关内容:
【早期教育】早教课利弊大盘点
【早期教育】拒绝是成长的第一步
【早期教育】和孩子“非暴力沟通”的实践
节选《亲子》(0~3岁育儿宝典)
想了解更多内容吗?快来订阅我们的杂志吧!
点击图片购买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