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也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理念密切相关。但如今,有些食品虚假传言满天飞,让人难分真假。为此,人民健康网推出《一日一食》栏目,为您普及食品科学知识,揭穿食品谬论,带您吃出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鱼产品,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吃鱼的时候,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活鱼,有的时候也是因为种种原因,大家只能选择购买冻鱼。那么冻鱼到底好不好吃呢?营养价值会打折扣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冷冻是鱼的保鲜方式
鱼类与禽畜相比,肌肉组织含水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天然免疫物质少,鳃和内脏附着的细菌多,而且死后呈弱碱性,适宜细菌生长。这些特点使得鱼类比禽畜肉更容易发生腐败,不易保藏。
活鱼是很多百姓买鱼时的首选。但是,有些品种的鱼,例如营养丰富的深海鱼等,一般情况下很难买到鲜活的。此时,要想吃到从遥远海域捕捞的鱼种,就只能依靠冷冻,这种更长期、更稳定的保藏方式。
冷冻鱼是在冰鲜状态后使其进一步冷冻结冰,此时,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使鱼的保质时间大大延长,通常可达数月。
鲜鱼和冻鱼有啥差别
从口感来看,鱼在冷冻过程中,内部的水分冻结形成冰晶,会导致鱼肉蛋白质发生冷冻变性,带来一系列理化性质的改变,包括蛋白质空间结构和疏水性的变化,凝胶性和保水性的降低,盐溶性蛋白含量降低,ATP酶活性减低等,这些都会造成鱼肉的品质和口感下降,使肉质变硬,嫩度降低。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鱼类冷冻内部形成冰晶的过程中,会从鱼肉的肌原纤维中夺走结合的水分。而解冻时,这些融化的水无法再与蛋白质分子聚合形成结合水,不能被全部吸收再回到鱼肉中,就造成了汁液流失。汁液流失伴随着鱼肉中一小部分可溶性蛋白质、盐类、维生素等水溶性营养物质的流失,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鱼的营养价值。但这点损失并不影响鱼类的核心营养价值。
因此,冻鱼与鲜鱼相比,口感上略欠,但营养价值并无太大差异。更重要的是,讨论鱼的营养价值,除了看保藏方式,还得看品种。超市中常见的活鱼主要是养殖淡水鱼,深海鱼则多以冷冻鱼形式销售。若是一味追求吃活的,就只能跟那些营养价值极高的深海鱼无缘了。
快“冻”慢“解”才是正确之法
人们冷冻肉类时,应该做到一个字:快!因为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形成的冰晶越少,体积就越小。因此,人们应该将大块肉类切小,不要团成一团,一个密封包装用于一次食用,并且要拍扁速冻。
相反地,解冻肉类时,则需要慢慢进行。比如,如果要冻鱼,可以第一天从深冷速冻区域拿到0℃冷冻层,第二天再放到冷藏区域,第三天再烹制就不会出现冻肉难吃的问题了。这是因为解冻时间延长,细胞内不易形成尖锐的冰晶以扎破细胞膜,导致呈鲜香滋味的细胞液和脂肪流失,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做海鲜,可最大程度保证肉质。另外,如果着急解冻肉类,又担心微波解冻影响肉质口感,则可以用薄塑料袋包裹后浸泡。
鱼——营养很高
鱼的营养价值真不是吹出来的!大多数鱼肉的脂肪占比都在5%以下,蛋白质含量则高达15-20%。禽畜肉中的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过多摄入容易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鱼肉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血脂、降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对孕妇和婴幼儿来说,鱼更是好东西。特别是某些深海鱼,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如大名鼎鼎的DHA,对大脑发育大有益处。除此之外,鱼类还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D、E等多种营养素。
(来源:人民网-吃货指南综合)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4-03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