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锅包肉的故事 画说锅包肉的故事画说锅包肉的故事

画说锅包肉的故事

锅包肉,再熟悉不过了

您想要了解一下它的来历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情怀老哈一同追溯到清朝末年..

勾陈一道令哈尔滨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城市名菜!

坐观漫长岁月流变

体验传世名馔的前世今生!

锅包肉的传奇故事

清朝晚期,北京城有位祖籍辽宁的大茶商,名叫郑明泉。因商务往来,经常出入各大酒店,加之口味很高,对各类美食都有独到见解,因此被誉

为郑一品。

长子郑兴文因随父亲商场应酬,也成为酒楼饭庄的常客。逐渐地,郑兴文也吃出了兴趣,并且竟也痴迷上了美食制作,还常常到后灶与大厨交流讨教,并且遗传

了父亲品鉴美食的嗜好。

茶商郑明泉本意培养郑兴文经商。怎奈郑兴文却偏爱厨艺。郑家乃旗人,历受君子远庖厨思想的影响,在父亲看来,这是低人一等,万万不可!可郑兴文太过喜欢厨艺。父亲无奈,最终只能妥协,但要求郑兴文不要把厨艺当职业,不要去酒楼做厨师去伺候人,那样会丢旗人的脸。最后,郑明泉为郑兴文找了一个“高雅”之地儿∽

京城恭亲王府

,到府上小膳房学厨。

恭亲王乃清道光帝之六子,人称“鬼子六”,府内膳食与皇宫大内不同,因不受祖制限控,所以钟鸣鼎食极尽奢华。再加上恭亲王府曾是和珅的宅邸,在京城被誉为“

城中第一佳山水

”。郑兴文在这里如鱼得水

,厨艺日增。

郑兴文厨艺学成,还是开了餐馆。他地址选在京城宫廷东华门外南池子路段,因为他得知那时官员上早朝都起很早,一般都不吃早饭,退朝后从东西华门出宫,第一件事就是找地儿吃饭,南池子路段是必经之路。郑兴文给自己的饭馆起名--

真味居

。这年是一八八五年,郑兴文时年二十四岁。

在恭亲王府的几年,郑兴文厨艺大增,同时也得到恭亲王的赏识,临了送给他四句话,“真味居”的字号就出于这四句话里的两个字。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其后人只记得其中三句!

由于郑兴文手艺出自王府,真味居的菜品味道在京城官场那是一个火呀!加之郑兴文出身殷实的旗人之家,好面子,做菜不计成本,有时客人的一声好,能让他整席免单。这在今日无法想象,但京城旗人就是那做派。这样一来,虽外在看着红红火火,有个好口啤,但利润收益可想而知。京城太监们也是真味居的常客,有一次饭馆伙计出了差错,不慎将一碗“宽心面卧果”错上到太监面前,得罪了一个大太监,一番闹腾,竟使真味

居停业。

一九零七年,郑兴文经本家亲戚黑龙江中外交涉局总办郑国华举荐,北上哈尔滨,出任滨江关道衙门(百姓俗称“道台府”)主厨。其随行还有十四位得意高徒。官府的宴客接待不同于酒楼,倒和王府有点相似。

只是,这里有别于王府的是,食客多数来自不同国家,尤

以俄国人居多。

道台命郑兴文烹制菜品要迎合好外宾口味。

幸好郑兴文的太太是俄国人,在京城时喜食一道

叫“焦炒肉片”的

京东帮名菜,只是她不喜欢焦炒肉片的咸鲜口味,她让郑兴文做成

酸甜口味

。洋太太吃了酸甜口味的焦炒肉片,很是满足!

郑兴文有这个成功经验后,他想把太太的最爱呈献给外宾,为了此菜更符合外国人口味,他还把原菜中的葱、姜丝.蒜片

等配料换成水果。他

试探性地把这道糖醋味的焦炒肉片给外国官员品尝,大受外宾欢迎。

在正规的官宴上得有个正式的名字,郑兴文把这菜,取名为“锅爆肉”,可俄国人点菜时总

发不准“爆”字的音,

把锅爆肉叫成锅包肉。

中东铁路宾馆

一九零九年,道台府道员施肇基为将外宾口味的菜品做得更好,遂委派郑兴文去中东铁路宾馆学习深造俄式西餐的制作。郑兴文也成为哈尔滨最早掌握西餐制作的中国厨师之一,并将西餐引入道台府,又将中西饮食进行不少融合和创新,也奠定了哈尔滨饮食文化的中西合璧的特色和基础。

一九一零年冬,哈尔滨遭受鼠疫,疫情蔓延。伍连德奉清政府之命治理鼠疫。历尽艰辛,四个多月扑灭疫情。

鼠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清政府在奉天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已经奉召为清政府的外务大臣的施肇基点名要郑兴文出任会议总厨。郑兴文全力以赴,认真烹饪。按大会的法国饮食顾问的建议,会议餐采取长台自取的用餐形式,即今日之自助餐。可是,一餐结束,台上

却剩了不少锅包肉。

郑兴文感到很奇怪,尝了一块儿,感觉有点儿哏。他明白了:锅包肉是烹汁出锅的火候菜,不适合这种用餐形式。火候菜应人等菜,不能菜等人。于是,他决定改变菜肴做法。

为适合长台自取的用餐形式,第二餐,郑兴文尝试改变,将锅包肉的”烹汁”,

改为“溜汁”

,并且加了当时还不被中餐厨师所熟悉的新颖调料番茄酱。经这一改良,反应非常好。由此,这种做法迅速传开,在奉天的各大酒楼饭庄里,流行起加有番茄酱的锅包肉。当年的奉天,就是后来的沈阳。

郑兴文因出色的烹饪功夫,菜肴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一致好评。在大会闭幕庆典中,一位外国代表发言,其中说到:中国虽然在科技和经济上不如西方发达囯家,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美味的食品是任何囯家也比不了的!清政府决定表彰为国争光的大厨郑兴文,特赐予

“滨江膳祖”

金匾,“滨江”哈尔滨也、“膳祖”即一个菜系的开创者。“滨江菜”扬名国际,从此,独立于川苏鲁粤四大帮口之外

一九二二年,郑兴文六十一岁,从道台府告老还家。随后携儿子郑义林,在道里中国大街西十道街重树真味居招牌。当年的中国大街,就是现在的中央大街。“膳祖”凡间开店,可想其火爆程度,那是一座难求啊!

至此,一款独具哈埠文化气质的中西合璧菜品,在哈尔滨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当年人们相邀到真味居用餐,都习惯地说去老厨家。这样叫着叫着,老厨家的称谓,竟逐渐取代了牌匾上的真味居。可以说,

“老厨家”

的名号,是哈尔滨百姓叫出来的金字招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