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法婴幼养生札记——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 中医古法婴幼养生札记——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中医古法婴幼养生札记——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

中医古法婴幼养生札记——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

精彩提示:如何根据小儿生理特点进行日常护理;给宝宝喂药的技巧;解决小儿便秘的食疗和按摩方法;如何通过观察小儿的鼻子和大小便、听声音、闻气味的不同情况,初步判断小儿身体健康。

part1小儿生理的特点有哪些

1.宋代儿科名医钱乙“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

2.小儿生理特点: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②生机旺盛,发育迅速

1)脏腑娇嫩指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发育不全或脆弱,不如成人发育得完备。中医所说的肺,包含呼吸系统、皮肤卫外系统的整个体系。小儿肺常不足,容易引发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

2)为什么要“三分饥与寒”?因为小儿吃得特别多,胃里面就会产生热,尤其是吃一些高能量的食品,孩子就容易上火。

小儿上火的表现:扁桃体发炎、口干舌燥、咳嗽、口腔异味、心情烦躁、没有耐心、睡眠差。上火还有一个原因,捂出来的。彭博士医案:治疗过一个小孩,北方冬天暖气开很暖,穿短袖就行,这个孩子在屋里玩了一整天,过年有很多小朋友,玩啊,闹啊,过年那两天大鱼大肉也多,然后小孩嗓子哑了,说不出话,治疗很简单,清火食疗方“乌梅和冰糖,再配点绿豆,煮水喝”。

大人不容易感冒,脏腑发育完全,小儿盐稍微吃多了就咳嗽,脏腑娇嫩。

3)小儿上火护理方法:①注意饮食,不要吃那些容易上火的高能量食品;②多喝水,保持水分代谢。

小结: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小儿肺脏未充,主气功能未健,而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迫切,因而称为肺脏娇嫩。小儿正式由于肺常不足,所以容易患上感冒、咳嗽、哮喘、“上火”等病症。

4)小儿脏腑娇嫩表现的第二个方面是:脾常不足

小儿消化系统天生比较薄弱,他吃一些难以消化的食品,有患者吃什么拉什么,就是肠胃比较弱的表现。小孩长期拉肚子,也是脾胃的问题。小孩的脾胃饿是饿不出问题的,肯定是撑出来的,吃多了,太营养了,就滋腻,所谓滋腻就是整个消化系统不流通了,给淤滞住了,孩子就瘦,因为物质不丰富了,都在中焦堵住了。鱼、虾、肉孩子吃了,消化不了,容易堵在脾胃里面,身体吸收不了,就容易吃什么拉什么。

小儿不要吃太油腻和太滋腻的食品,而应多吃五谷杂粮。我们中国人的肠胃遗传了我们祖先的肠胃,祖先是吃五谷杂粮这样一种饮食结构,不能向西方人学习,一下吃很多高能量的物质。简单一点、自然一点、清淡一点,小儿反而比较健壮。

小结:小儿“脾常不足”容易出现饮食停滞、气血两虚的病症,腹胀、拉肚子、腹泻、便秘、东西吃多了不舒服等。

5)小儿脏腑娇嫩表现的第二个方面是:肾常不足

比如前几期讲的,小儿囟门闭合晚,语言发育晚,长牙晚,都是肾不足。中医的肾不仅仅是指着两个肾脏,他的功能性属于中医膀胱的范畴,中医讲的肾的概念,一是指生殖系统,而是指身体生长的能量。身体的能力库。小儿肾气不足,就会出现五迟五软现象。大家对补肾有个误区,有多人尤其是现在的成年男性,经常说自己肾虚,有些医生也这样诊断。不仅仅男子,女人也有肾虚,小孩也有,老人也有。宋代名医钱乙所造“六味地黄丸”,原是给小儿补肾,而不是给成人吃的六味;给成年人吃的是张仲景《金贵要略》里面的方子“金匮肾气丸”,治成年人虚劳,古代叫“崔氏八味丸”。但现在六味地黄丸也给成年人吃。

肾气不足,容易出现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疾患。

6)形气未充的表现:小儿外形、肌肤、睡眠、脉象、呼吸、小虎、情志等均未充实。

形,指外形,气指神气,就是精神。未充就是比较幼稚,没有发育完备。

小儿外形:头部较大,躯干四肢较小,颈短而宽,颅囟未和。

小儿肌肤:异常柔嫩,有许多皱折,易破。

小儿睡眠:时间长,尤其是新生儿除了吃奶及排便,几乎都在睡眠。儿童睡眠时间一般为9-10个小时,青年人睡8个小时,中年人睡7个小时,老年人睡6个小时,小儿睡眠多,人处在安静状态,是生长发育的时候,所有的植物都在夜间子时的时候生长,人处在安静状态,各方面调理得比较好。子时一定要进入深睡眠。

小儿的脉与呼吸:数而易变,呼吸不仅很快,而且极不整齐。

小儿消化:功能刚刚建立,极易伤乳停滞。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中,在形体、生理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

小儿形气未充重点表现在神智上:易喜、易怒、易惊恐。开心很快,发怒很快,胆子小,容易受到惊吓,这都是神气怯弱的表现。所以古人经常说孩子肝火比较大,肝气有余,脾气急,要什么东西你必须得满足他,不满足,他一哭一闹就开始上火,甚至有些病态的表现,发热等。所以要哄小孩,要给他正确的引导,慢慢他就能好起来。适当的饮食,适当的穿衣,稍微凉一下更好,把身体的余热散发出来,对生长发育有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医生、警察,父母一定要多学。

part2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

1.小儿腹部常常容易外露,会导致腹泻、呕吐、厌食,采取中药配方外治的方法,安全有效,没有副作用,也是一种家庭育儿保健法。

腹泻,尤其是“水泻”,大便有一些成形的实物在里面,脸色发白,这是肚子受寒导致的腹泻,即“胃寒型”腹泻:将中药配方与粗盐(海盐)混合炒热,用布包裹,热敷小儿肚脐。让药气进入脾胃,温胃散寒,这个腹泻就能止住。

胃寒腹泻热敷的中药配方:党参10g+炒白术20g+炙甘草10g+苍术15g+藿香20g+丁香20g+木香15g+艾叶20g+小茴香30g+肉蔻20g+干姜25g+川椒20g。

小儿胃寒腹泻热敷法,即安全有效,又无任何副作用。因为小儿吃药很麻烦,药有偏性,这个药不用内服直接外敷,比内服药安全很多,没有副作用。

2.捏脊,又称捏积,是中医儿科中药的治法之一。治疗“食积”和“疳积”效果非常好。

捏脊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回复脏腑功能特点的一种疗法。捏脊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1)操作方法:两个手交替从小儿的长强穴(肛门往上大约3-5cm),用手交替提拉他的皮肤,捏三下提一下,一提就响。

2)捏脊的好处:①刺激膀胱经,位于督脉两侧,可以补充阳气,治疗小儿胃肠疾病,对腹泻也管用;②脊柱两侧有神经节和神经根分布,我们刺激这旁边的神经节,正好和前面脏腑相连,这是调节它的植物神经的功能,让脏腑和谐,有一个节律变化,尤其对肠胃的蠕动,效果非常好。因此捏脊在临床运用较多。家庭保健和一些普通病通过捏脊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每天坚持捏捏脊最好。

③捏脊对消化系统非常好,体现在排便通畅。还包括消化不良、厌食、怎么吃都不胖,这一类孩子都适合捏脊。

④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小儿肺系疾病的感染,可以预防感冒。为什么抵抗力差呢?因为消化不好,气血不足,抵抗力就差。

⑤捏脊之后很快就可以入睡,安神,治疗失眠,可以改善小儿夜啼和睡眠不安。小儿半夜突然惊醒哭泣,有一部分小儿是属于“胃气不和卧不安”,就是胃气和不下去,肠胃运行的不好,所以睡眠不安定,翻来覆去。

3)西方统计表明,小时候父母经常抚摸按摩的小孩,长大后智商比同龄人高10-20,身高高5cm左右。

4)捏脊每天捏2-3次,每次3-5分钟就可以了。捏完之后,用两个拇指从上往下推(脊附近)3-5次,他就很舒服,慢慢安静下来就睡着了。

5)捏脊最好在早晨刚起床和晚上睡觉前进行,刚醒了小孩是很安静的,这个时候刺激督脉,刺激膀胱经,可以诱发胃液分泌,便于吃早餐,一天的精神也会比较健旺;晚上洗完澡,准备睡觉之前给他捏一下,有助于安神,有助于胃肠道进入一种安静状态,对睡眠都非常有好处。

6)捏脊可以治疗小儿遗尿、尿床。有的孩子尿床,是因为肾阳不足,捏脊刺激督脉,督脉在中医来讲是诸阳之汇,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刺激督脉,阳气升腾,命门之火补充好了,遗尿就会自然而然得到很好的治疗。

7)捏脊注意:时段一早一晚,室温和手要温暖,时间3-5分钟,手法要轻柔,用力及速度要均等。因为小儿趴着要暴露后背,入秋后,要把门窗关好,室温不要太低。每次时间不要太长,3-5分钟也可以。男性朋友手比较重,一定要轻柔,不要用重手法。重手法在发烧的时候用,一刺激他,发一身汗,病就好了。

8)捏脊的年龄:半岁到七岁的小儿捏脊的效果最好。半岁的小孩基本可以坐了。半岁之内的,他坐不起来,不是特别直,把他抱起来,单手从下往上轻捏脊,小儿也感觉很舒服(详见视频43:30左右处),捏完后捋一捋就可以了。7岁之后也可以捏,但7岁之前效果最好。

9)捏脊禁忌:小儿背部皮肤破损、疖肿、紫癜、皮肤病及发高烧时不要捏脊。发高烧后背会很烫,赶紧去退烧,不要用这种手法来退热了。

3.如何给宝宝喂药

1)中医儿科,自古以食疗和按摩为主,除非有重症,需要用药物来扭转。一般情况下部不提倡用一些药物,尤其是用一些霸道药,如“附子、大黄”等,用得很少。儿科的中成药,他的成分大多数既是食品也是药品,偏性不大,跟大人开的药物不一样的。给孩子开的药要“平正清灵”,一定要平和,也可以治病。

2)小孩可以喝中药么?答:可以,新生儿就可以,所谓新生儿是从刚出生一直到28天,新生儿期间就可以喝中药。彭博士医例有治新生儿黄疸,给他喝的“茵栀黄口服液”,茵陈、栀子、黄芩这三个药合一起,喝几次病就好了。新生儿内服中药一定要注意对症下药。

3)新生儿内服中药的剂量是成人的六分之一,约60毫升/天;一岁以内的乳婴儿,是成人用量的1/3;1-7岁儿童,是成人用量的1/2;7岁以上,用量跟成人接近。

4)给小儿喂药的技巧:①小儿的药不能太苦,否则小儿会拒绝;②把药放在奶瓶里面跟奶混在一起喂;③有些药是小颗粒的,可以放在他舌头上,他自己就咽下去,含化;④古代医家为方便用药,做出糊糊状,如水果泥那样的质地,放在舌头上,他自己就顺着就咽下去了。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哄孩子张开嘴,把药放在舌头上,药进去以后他自动就往下喝了。

4.拔罐和针灸是否适合小儿

1)拔罐和刮痧,在古代都属于“砭石类”治疗方法,刮痧或拔罐,背后出现的红印,是局部毛细血管出血,成人适用。刮痧,6个月内的小儿禁用,2-3岁以上幼儿,可采用“揪痧”,就是用手指使劲一提皮肤,他那块就红了,尤其像大椎穴,一揪就红,过会就紫,烧就慢慢退下去了。嗓子有问题,捏嗓子的局部,就会变紫,这种火气就出来了。拔火罐幼儿最好不要用,5岁以上可以拔小火罐。风寒感冒,拔小的火罐,可以把寒气散出来。

小孩不是特别提出拔罐和刮痧,提倡推拿按摩的方法。

2)小儿应该忌针灸!古代有本书《育婴家密》“初生小孩内外薄脆,药石针灸比不能耐也”。针灸的目的是通畅经脉,用按摩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不用非要针灸。我们可以取针灸的穴位,用按摩的重手法,给他揉一揉变酸,就是局部这个穴位变酸、麻之后,也可以达到同样的针灸效果。小儿不提倡用针灸,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有两三岁小儿面瘫,有一半脸动不了,用很小的针(0.5寸,直径是0.2的),效果非常好。

part3察鼻与听声音(简单判断小儿疾病的方法)

1.望诊,从鼻子看健康

中医认为肺气通于鼻,肺气合,鼻腔就通畅。判定鼻腔是否通畅:

1)小儿鼻塞,喘气不通畅,就得张嘴呼吸了,听声音能够听出来;

2)看他的鼻涕来判断寒热:流清鼻涕就是寒、流黄鼻涕就是热;

3)长期鼻子流鼻涕,而且是浊的,颜色偏黄一些,这就是肺里边有淤热,鼻涕的味道还特别腥臭,就需要清清肺热治疗;

4)鼻孔干燥,这是燥邪伤肺,伤了肺阴,需要用百合、梨来润肺,可以百合+梨煮汤喝,还可以放点冰糖。不是百合花,而是药店或菜市场有售百合。

王老吉主要成分是夏枯草,性太寒,属于药物,不是食物,长期喝伤脾胃。

小结:①鼻塞流清鼻涕,为风寒感冒;②鼻流黄浊涕,为风热伤肺;③长期鼻子流浊涕,气味腥臭,为肺经郁热;④鼻孔干燥,为肺经燥热伤阴。

5)小儿流鼻血问题

有些小孩一着急、一上火、就流鼻血;还有一跑、一摔跤,鼻粘膜比较脆。有些人一跑步就流鼻血,是因为一运动,空气交换量大,刺激鼻粘膜,鼻粘膜又脆,毛细血管破裂,就流鼻血了。

时尚达妈倩倩:6岁女儿每周流2-3次鼻血,2岁就开始流鼻血。

彭博士:属于肺里面有热,会导致哮喘,因为肺开窍于鼻,鼻子有过敏性的或鼻塞。

时尚达妈倩倩:我还以为是小孩的血管比较脆弱。

彭博士:不仅仅是,与哮喘有关系。肺热的小孩容易得这病,有鼻过敏的小孩,也特别容易流鼻血。我上次讲,两岁的小孩他爸爸给他吃鳖汤补的,当晚发烧到40多度,一换季,一遇到冷空气,就流鼻涕、打喷嚏,一下子打七八个,就是鼻炎,然后动不动就鼻子流血,很容易鼻子流血,这就是小的时候作下的热毒,伤了肺经;这种情况,用中药清肺热就好了。

还有鼻翼煽动,你看7有些小孩一呼吸,鼻翼一扇一扇的,这是哮喘的小孩特别多。还有肺气郁闭的人,鼻翼扇动。

小结:小儿鼻出血,多为肺有内热,伤了肺经所致;也多见于鼻粘膜脆弱;有过敏性哮喘的幼儿;如果孩子鼻翼扇动,伴有气急、呼吸急促现象,多为肺炎、哮喘,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2.闻诊,听声音:①哭声;②呼吸声;③咳嗽声

呼吸声在生病的时候听得很真切,会听得很粗、嗷嗷嗷的声音,嗓子里边有痰;

1)哭声,小儿一般饥饿时会哭,口渴时会哭,被针刺、被小虫咬,想睡觉了,尿布湿了等等。满足了他的要求了,他就停止哭了,这都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哭声:①腹痛引起的哭声是非常尖锐的,忽急忽缓,时做时止;

②如果啼哭非常尖锐,而且小儿用手捂着自己的肚子,翻滚,然后有呕吐物,或大便颜色是果酱色,那就是“肠套叠”无疑了,需就医治疗。

③哭叫的时候,拒食,不吃饭,只是哭,嘴里边有流口水,烦躁,这可能是孩子有口疮,治疗好口疮就没有问题;

④哭声嘶哑,伴吸气不爽利,通常是咽喉的问题,需要用压舌板压下去,看一下咽喉有没有红肿、白斑等问题;

⑤婴儿哺乳期,乳汁不小心流到耳道里,引起中耳炎。这种哭声可能伴有发热,一碰他耳朵,他都是不让碰的,需就医

哭声规律:一般来说哭声比较弱,声音比较低,声音比较缓,这种情况下是虚症,就是身体虚的表现;哭声特别响亮,特别尖锐的,一惊一乍的,那都是急症,得赶紧处理。元气足的小孩,哭一天嗓子都不哑。

2)呼吸声。一般的小孩呼吸是没有声音的,很平静、和顺。

①呼吸急促,用口代替鼻子呼吸的话,通常是鼻塞或有异物堵住了。这时候需要细心的妈妈好好看一看,有什么问题。

②呼吸声特别粗,有力,伴随着发热,可能会有咳嗽,身上怕冷,这是风寒闭肺的表现,是风寒感冒的早期表现。

小结:啼哭是婴儿的语言,既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也可能是身体不适的表现,小儿啼哭以洪亮为实证,哭声细微而弱为虚症,哭声清亮和顺为正常或病轻,哭声尖锐或细弱无力为病重

③呼吸急促,有笑鸣音(有痰阻住气管的声音),是哮喘的表现;

时尚达妈倩倩:我女儿不是虾过敏吗,我有次不小心给她吃了一小口,她屁股全肿了,睡觉的时候就发现,嗓子好像有什么东西,呼噜呼噜响。

彭博士:那叫笑鸣音,有哮喘的小孩会这样。这是支气管痉挛引起的,气道平时是通的,变细了,就像吹管乐似的,就发出这个声音,他就振动。

④端坐时,呼吸很急促,胸廓一起一伏的,鼻翼扇动,感觉到好像特别憋闷,这是肺气淤闭的表现,多见于肺炎。

3)咳嗽声。

①咳嗽声比较清爽、有劲,这都是感冒初期的表现,通过轻微的药物调整,就可以治好。

②如果气比较粗,声音比较重的话,还伴有一些痰湿的声音在肺里边,这属于肺热。感冒中后期一般出现。有些是阵发,连续不断,气往上冲,甚至呕吐,这是顿咳,是咳嗽里面的一种重症。

③哮喘的孩子,到了冬春季容易多发,哮喘发展时一定要用喷剂缓一些,否则气上不了,很危险,邓丽君就是死于哮喘发作,一口气不来。会在后面几期介绍治哮喘的按摩。“三伏贴”、“三九贴”,贴后背的肺腧穴都会有帮助。

小结:乳儿因饥饿而哭,多绵长无力,口做吮乳之状;腹病引起的哭声,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哭声尖锐圳作,伴有呕吐或果酱样大便,须考虑“肠套叠”;哭叫而拒食,烦躁,多为口疮;哭声嘶哑,伴吸气不利,多有咽喉病变。

4)打呼噜的原因:①扁桃体肥大;②胃气不合

小儿打呼噜不是正常现象,需要就医。

part4察二便和闻气味

1.小儿正常大便,颜色金黄,干湿适中,一天是一次到两次,有的只有一次。母乳喂养的话,以金黄色为主,是糊状的;奶粉或人工喂养为主,颜色淡黄白色,质地会硬一些。新生儿在24小时以内他会排便,胎粪粘稠无味,2、3天就排完,是暗绿色或赤褐色。

2.排便不仅排食物的残渣,另一半是脱落的肠黏膜,还有肠道的菌群。由于菌群的存在,把食物发酵,有酸臭之气,这就是大便的气味来源。

3.小儿的大便,色泽、形态、次数的明显改变,就预示着出现了疾病。

1)大便特别干燥,结如羊粪蛋,一个一个小蛋似的,几天拉一次,多为肠热腑实,肠胃有火。这是大肠里面热比较重,或热病伤阴,津液不足。

2)大便稀,不成型,夹有白颜色的乳块,或者颜色黄有未消化的食物,这种情况多见于伤食腹泻。伤食是吃饭没有调节好导致的腹泻。

3)大便经常泻泄,而且是清稀的,洞泻不止,像水一样,拉稀,里面还有一些食物,就是吃什么拉什么。高频率拉稀,伴有面色发白,发黄,吃饭没有胃口、厌食,神情比较疲倦,没有旺盛的精力,这都是脾肾两虚的表现。这种大便不臭。

4)大便稀溏,颜色黄,有臭味,非常臭,而且黏黏的,这是肠胃里面有湿热。不论大便是否臭,只要大便特别黏,不容易冲刷掉,都是肠胃有湿热的表现。

5)大便里面有红白的黏液,就是有脓了,里急厚重(即特别想去大便,便完了之后,感觉还没有便干净的情况,便的次数很多),这种情况是痢疾,是湿热运阻大肠的一种表现。

6)大便果酱色,阵发性的哭闹,小儿自己捂着肚子特别怕别人碰,这是“肠套叠”,应赶紧送医院进行相关的手术或其他治疗。

7)大便灰白色,是胆道阻滞住的表现,胆汁没有排到十二指肠,大便颜色变成灰白色。现在不多见,一些急重症和以前“蛔虫病”有见。

8)大便常伴有鲜血,解的时候没有疼痛,这里面就是肠有息肉。小儿吃辣椒,会造成肛门局部出血和肠内热,会有大便出血,不是肠有息肉。经常大便出血,需就医。

主持人:我女儿一换了地域环境,就三五天才上一次厕所,很吃力,得端上小板凳在上面用力,还得陪她讲故事,要很长时间。

彭博士:这就是肠胃积热比较多,这种情况非常多见,您提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问题。

主持人:可是她吃的蔬菜比较多呀?

彭博士:她吃的蔬菜比较多,但如果肉类要是多的话,奶类要是多的话,也不行,这是肠胃的运化功能不好。

2.治疗小儿便秘的食疗

1)拌生萝卜丝(白萝卜或青萝卜,切丝,用糖或醋调一下味,非常管用)

2)萝卜汤,效果非常好;

3)药店买莱菔子(就是萝卜籽)10克,煮汤来喝。通便效果好。

4)香蕉+蜂蜜,一起拌匀食用,润肠通便效果好。

3.小儿便秘的按摩方法

推七节骨:从小儿尾椎往上到腰骶,这个地方叫“七节”,可以用手指往上捏,也可以用大拇指往下推,来回擦上三五分钟。这个地方的神经节,是刺激前面胃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植物神经的运动。经常刺激七节,胃肠道蠕动就好,大便就通畅了。每次推三五分钟,每天推三次四次都可以。越小的儿童用中医按摩的方法效果越好。

时尚达妈倩倩:我女儿从生下来到现在,每次洗完澡,就给她捏脊,直到睡着(前期节目有介绍,这个女孩捏脊几分钟就睡着了)。她很享受这个,大便一直都很好,隔一天做一次。她大便特别快,多,还很粗,这么粗没有事吧?

彭博士:那很顺利。

时尚达妈倩倩:她每次拉完屁股都很干净,不黏。

彭博士:没有湿气。

4.比较强力治便秘的一种方法,在医生指导下运用,不能一次吃太多。用中药“小儿保和丸”简称为“保和丸”。里面有一些消食导滞的成分,比如麦芽、神曲、大黄等等。大黄这样的泻泄的成分在,这是专门通便、消食的一个药。

5.察小便,知健康

正常小便的颜色是淡黄色,尿液清澈。冬天小便多一些,夏天少一些,这都是季节的变化。

1)小便色深,有刺痛感,会痛的话,这是湿热下注;假如颜色只是深,味道特别浓,代表有热气,就是老百姓讲“上火了”,多喝水、喝些绿豆汤,把热气一清就可以了。

2)小便颜色特别黄褐色,如浓茶那么黄,伴有肤色黄、眼睛黄这些表现,多为“湿热性黄疸”,需就医治疗。

3)小便色红,颜色红,就像洗肉的水那种颜色,这就是小便里面有血,多为肾炎的早期表现。多见于7-10岁左右小孩。一般肾炎会伴随紫癜,这种情况现在儿童挺多的,四分之一住院儿童是这种情况。

4)小便特别白,又长,小便清长,而且小便无力,属于膀胱气化不力,命门火气不足的表现,这种情况的小孩,常伴有夜间尿频或者有遗尿,这都是膀胱气化不力的表现,这其实是肾阳虚。

周岁之内的小孩的尿,叫童子尿,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5)小便混浊,如淘米的泔水那样的颜色,说明脾胃虚弱,下焦湿热所致,常见于“积滞”,即“食积”,或前几期讲的“疳证”,就是头大、脖子细、肚子大、四肢细。

1岁以下小儿排尿较多,因为小儿初生,肾气未充,气化功能差,属于正常状态。

6.闻气味,知健康

1)口中的味道。如果有臭味或重浊的气味,说明消化道不通畅,一个是便秘,一个是脾胃里面有热。积滞、伤食、疳积、有口疮的这种小儿,常出现口中有臭秽之气。

这种情况,吃得清淡一些,这配上通畅、润便、清理脾胃热气的药或食疗,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大小便的味道。大便的味道,一般的孩子大便有酸臭味是正常的。①若臭秽之气非常重,嘴里还伴有异味,这就是肠胃的湿热会很重,或者是积热,或者是伤食。短时间发展是伤食,长时间发展是积热。需进行调整。

②大便里面便特别稀,但臭味不重,有腥味,这种是脾虚的表现。

③小便的味道有特别腥臭的,这是湿热下注,清理湿热最好的方法是喝“薏米粥”。

3)呕吐物物。有的孩子恶心呕吐,吐出来的食物如果特别酸臭,是食积,化热。

4)有的宝宝很长时间不大便,大便的味道反上来,(身体臭臭的)这要及时通腹泄热,否则会引起(高热等)其他问题。

尊生堂自开业以来,秉承以中医为患者调理治病的理念,以艾灸、针灸、放血、中药贴敷、中药调理、本能养生等等绿色疗法,为患者解决病痛,调理身体。

尊生堂诊所地址:弋阳县城南消防队旁尊生堂诊所。

咨询电话:18720323682谭医师13803592084江医师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