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仅几周,宝宝竟然出现了很多小状况,比如嘴唇上磨出小
水泡、脱皮,长红斑、痤疮和粟粒疹
等,甚至出现吓人的呼吸频率不规律。事实上,对新生宝宝来说,这些情况一般都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下面一起来看看新生儿有哪些小状况。
1、嘴上磨出小水泡
宝宝出生没几天,上嘴唇中间就长出了一个白色的小水泡,这是摩擦造成的。无论吃乳头还是吸奶嘴,宝宝嘴唇上都有可能出现这种小水泡。新生宝宝的唇部皮肤特别娇嫩,在用力时吮吸的过程中,嘴唇与乳晕或奶嘴反复摩擦,便磨出了小水泡。
小水泡不会给宝宝带来不适,它可能在宝宝某次吃奶后自行破溃,过几天又在相同位置磨出新的水泡,如此反复几周或几个月,才会最终消失。
这种情况不需特殊处理,也不要人为把小水泡弄破,以免发生感染。
2、新生儿脱皮
宝宝出生后几天,就会出现脱皮,通常持续2~3周。之所以会脱皮,是因为宝宝出生后,脱离了温暖的子宫,没有了羊水的包裹,进入凉爽、干燥的空气中,环境的变化刺激皮肤,使其变得比较干燥。
另外,新生宝宝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善,容易脱落,而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也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连接得不够紧密,表皮脱落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这种脱皮的现象在宝宝全身部位都可能出现,以四肢、耳后部位尤为明显,应等待其自行脱落,不要强行搓掉或采取其他措施。
洗澡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沐浴露,以免将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加重皮肤干燥。洗澡后,可以在宝宝的皮肤表面涂抹一层婴儿润肤油并轻轻按摩,保持皮肤湿润。
如果宝宝脱皮后,皮肤出现了小裂口,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按医嘱进行护理,以免引发感染;若脱皮的同时还伴有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其他病症,也需要尽快就医。
3、新生儿红斑
有些宝宝出生后全身会出现红色斑疹,疹子高出皮肤,这就是新生儿红斑。新生儿红斑一般不会给宝宝带来皮肤瘙痒等不适,不需药物治疗,通常5~7天后就会自行消退。
4、新生儿痤疮
新生儿痤疮常见于出生后3~4周的宝宝,痤疮呈小疙瘩状丘疹,多分布于宝宝的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可能会持续3~4个月。
新生儿长痤疮的原因尚不明确,有一种推测是与性激素刺激皮脂分泌增多有关,还有推测与局部皮肤的的细菌感染相关。
当宝宝皮肤上出现现痤疮时,一般不需做特别处理,尤其不要将痤疮挤破,以免引发感染。通常情况下,只需保持皮肤清洁,随着时间的推移,痤疮会自然消退。
5、粟粒疹
很多宝宝在鼻子、下巴和前额等部位会长出细密的小白点,且比较硬,看上去好像小疙瘩,这就是粟粒疹。
粟粒疹在宝宝刚出生时就可能出现,出生后几个月内逐渐消退,成因与毛孔未开而皮脂腺已开始分泌皮脂有关,这些小白点就是堆积的皮脂腺分泌物。家长不用着急,也无须做任何处理,粟粒疹会随着宝宝生长自然消退。
6、皮肤颜色异常
有些宝宝有时下半身皮肤的颜色比半身要深,或身体左右两侧的皮肤颜色深浅不一。这是宝宝血波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血液在身体某部位积存引起的。
通常只要稍微调整宝宝的体位,身体颜色就会恢复正常。有些宝宝的手和脚会呈淡蓝色,尤其是平躺时,这种现象也与宝宝血液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全有关。
整整宝宝的姿势后,手脚发蓝的状况就可能会有明显改善。此外,当宝宝身体较凉或哭闹时,皮肤上可能会出现淡紫、淡红或淡蓝色的斑点,这同样是由于宝宝的循环系统不健全所致。随着宝宝长大,皮肤颜色的这些异常常变化会连新消失,家长无须紧张。
7、总在睡觉
宝宝出生后,几乎整天都在睡觉,而且睡得很沉,有时即使吃奶时也会睡着,事实上,在被娩出的过程中,宝宝也要消耗大量的体力配合妈妈,因此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睡眠缓解疲劳;而且,长时间的睡眠有助于宝宝的成长发育。
所以,只要宝宝清醒状态下精神很好,进食和生长发育均正常,那么即便全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也不要过于紧张,这是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8、呼吸频率不规律
有些宝宝呼吸频率不规律,有时频率较慢,间隔时间很长,尤其是睡觉时,甚至出现短暂的呼吸停止,有时频率又会突然加快。这是因为,新生宝宝肺脏发育不成熟,大脑中的呼吸控制系统也没有发育完善。
通常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宝宝呼吸频率波动比较大,偶尔会出现短暂的呼吸停止,还可能出现短暂的呼吸频率突然加快,这些都是宝宝在调整和适应现在的呼吸方式,是正常现象。
但是,当宝宝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时,家长就要引起重视,立即带宝宝就医
1、频繁出现呼吸暂停或呼吸频率加快。
2、呼吸时鼻翼抽动,呼气时有异常气味或发出呼噜声。
3、嘴唇或脸色发青、发紫。
4、吸气时胸腔肌肉凹陷,呼气时又凸出。
9、嗓子总有痰
当宝宝吃奶或哭闹时,喉部可能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既像打鼾,又像喉咙里有费,尤其是平躺时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叫先天性喉喘鸣,是婴儿期比较常见的问题。
先天性喉喘鸣主要是由于宝宝喉软骨软化(喉软骨发育不成熟),吸气时咽部组织下陷,喉腔随之变小变窄,这时呼吸就像嗓子里含了一口痰,严重时还会呛奶、呼吸费力。当宝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时,喉喘鸣现象就会加重。
一般情况下,只要宝宝没有出现频繁呛奶或者呼吸困难,家长就无须担心,也不用治疗。随着宝宝的生长,喉软骨逐渐发育成熟,喉喘鸣就会消失。但是,如果宝宝出现频繁呛奶、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
10、双眼运动不协调
人的眼睛受眼肌和视神经控制,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眼睛的协调运动。
新生宝宝虽然出生前就具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但眼肌和视神经尚未发育完全,并且大脑与眼睛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大脑起初接收的分别由双眼传来的视觉信号很难达到同步。
于是,宝宝双眼运动可能就不协调,出现单眼或双眼内斜、外斜情况。
双眼内斜即对眼,新生宝宝出现对眼还有一一个原因:宝宝鼻梁较低、眼距较宽,内毗赘皮遮盖住了内眼角侧的白眼球,使得黑眼球看起来靠眼睛内侧。这种情况并非真正的对眼,将宝宝的鼻梁轻轻提起,对眼就消失了。
随着宝宝鼻梁逐渐变高,内眦赘皮逐渐消失,对眼的问题自然不再存在。如果宝满2个月仍然存在单眼或双眼持续内斜或外斜,或满3个月后偶有类化似的现象,家长则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宝宝就医。
医生通常会通过专业手段确认孩子是否斜视,发现问题及早干预,比如使用遮挡健康眼睛、刺激有问题眼睛发育的方法等。
特别提醒:
真性斜视要引起家长重视,如果诊断太迟,大脑就会慢慢适应眼睛不协调的状态下产生的信号,阻断或者抑制有问题的那只眼睛发来的信号。长此以往,孩子视物时会只依赖优势眼,另一只眼就会出现严重的弱视。
11、哭闹时肚脐突出
宝宝只要一哭闹,肚脐处使会出现一个小包块哭得越厉害包块鼓得越高,宝宝平静后会慢慢平复。
虽然脐带残端通常会在宝宝出生后2周左右脱落,随后肚脐逐渐愈合,但肚脐周围的腹直肌却需要几个月才能逐渐发育至完全封闭肚脐。
在这段时间内,宝宝频繁哭闹或肠胀气较严重,由于腹压的增加,肚脐部位便容易出现呈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或软囊,也就是新生儿脐疝。
看到宝宝鼓起的肚脐,如果用手将其轻轻压回去,可能会听到咕嘟一声,这是宝宝的肠管内有气体而发出的声响。
但是,暂时压回鼓起的小包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新生儿出现脐疝的根本原因是腹肌发育尚不完全,哭闹或肠胀气引起腹压增高,因而促发了脐疝。
患脐疝的宝宝一般不会感到疼痛,只有个别宝宝会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随着宝宝不断长大,腹直肌会渐渐向内生长封闭住肚脐,脐疝大多会自行消失,通常不会超过1岁,家长不用担心。
当然,如果宝宝肚脐处的小鼓包过大(比如直径超过2厘米),或脐疝随宝宝的长大也有增大的趋势,那么自愈的可能性比较小,需要请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科学坐月子!科学育儿!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