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宝宝肠胃是否健康,最好的判断方法就是观察便便的情况,便便的形态就表示宝宝的肠胃消化健康情况。
但是很多宝妈是第一次当妈咪,在观察宝宝便便情况上还是不太懂去看,所以让新手妈咪快速观察便便情况就是唯一任务啦。
新生儿·胎便
正常的新生宝宝多数于出生后8~24小时开始排便,颜色为墨绿色。一般需要延续2~4天,浓重的墨绿色才能消失。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
宝妈的乳汁供应充足的话,胎便2~4天排完即逐渐转变为正常的新生儿大便,颜色就会由墨绿色转为金黄色。
而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宝宝进食延迟有关。
所以妈妈喂奶越早越频繁,胎便从宝宝肠内清空得就越快。因此一定要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尽量多地给宝宝喂母乳,以便排出胎便。
如果宝宝头几天总是睡觉,你可能需要叫醒他吃奶,以保证他能吃到大量的初乳,来帮助他消化道的运转。
母乳喂养·金黄色便便
随着宝妈的乳汁变化,纯母乳喂养宝宝的便便颜色会从黄绿色转变为黄色,性状也不再那么黏稠,更容易从皮肤上擦净。
一旦母乳喂养形成规律,宝宝的便便就会变得有点像芥末:金黄、糊状,不成形,没有难闻的气味。而且每次喂奶时或喂奶后宝宝都会排便,每日2~5次,甚至6~7次或更多,但每次量不多。
而等到了差不多两个月左右的时候,一些宝宝的肠道消化功能会发育的非常好,而且母乳又易于消化,所以就不需要每天排空。
所以一些母乳喂养宝宝会好几天甚至一周才便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的性状是正常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攒肚”现象。
每一个宝宝排便的频率都不相同,有的宝宝每天大便7次以上,说明他得到了充足的母乳。
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便便规律,每天会在大致相同的时间便便。
奶粉喂养·淡黄色软状便便
奶粉喂养宝宝的便便,颜色呈淡黄色或黄棕色,性状相对纯母乳喂养宝宝的便便而言,较为黏稠,像果酱或者布丁。
由于配方奶粉不能像母乳那样易于消化吸收,所以宝宝排出体外的便便也会比较多,气味也会比较难闻。
奶粉喂养通常每天便便1~2次或隔2~3天一次。只要宝宝的便便不坚硬,没有不适表现,就不算便秘,不必作任何处理。而如果宝宝便便时感到疼痛的话,就会越不愿意便便,从而延长便便时间,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
相对母乳喂养宝宝而言,奶粉喂养的宝宝更需要留意其便便;一旦发现宝宝便便有困难,就应该向儿科医生咨询。
正确给宝宝喝水,减少便便干燥、硬结几率
如果宝宝每天摄入的水过少,就会使便便变得干燥、硬结,难以被顺畅地排出体外。因此,
宝宝每天需要摄入足量的水,最好是每次喂完奶都适当喂几口水,养成习惯。
而母乳喂养的宝宝,只要母乳充足,宝宝一般不会缺水,因为母乳就是水分了。如果大便干,则可以在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少量的糖水帮助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如果母乳不足,也已混合喂养的话,则可以在两顿奶之间喂一些白开水,多喝一点没事,这样就可以避免宝宝的便便干燥,起到软化便便、帮助宝宝轻松排便的作用。
混合喂养·淡鹅黄软状便便
混合喂养就是当母乳不足或其他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喂奶粉的喂养方式,为保证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都可以选择混合喂养的方式。
混合喂养跟奶粉喂养的便便差不多,但会稍多且较黄、较软,有臭味,每日1~3次。
不管混合喂养宝宝每天便便几次,只要宝宝吃奶好,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就可以放心。
混合喂养有技巧,应该要这样做!
每次先喂母乳,吸空乳房中的乳汁后再喂配方奶,而且每天母乳喂哺不少于3次,这样可以让宝宝吃到尽可能多的母乳;要不然奶水分泌会少,所以为什么要多让宝宝吸允就是这样。
刚开始混合喂养时,一定要慢慢来,这样可以让宝宝的消化系统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发生便秘或腹泻,过程一般持续两周左右。
喂水的话,可以在两顿奶之间给宝宝喂水,防止便便干燥硬结。
吃辅食后·黄褐色成形便便
宝宝在4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妈也会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所以便便也会更接近成人,会变稠、颜色加深、产生臭味;而且随着辅食添加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摄入量越来越大,
便便会成形,颜色也会更深,气味则更难闻。
这个时候的宝宝便便次数会减少,并且会固定的时间便便,量也会增多。等到宝宝1岁之后,便便就会逐渐形成每天一次。
辅食得要阶段来,不能操之过急
一般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不早于4个月,也不能超过7个月。如果过早、过快或过量添加辅食,都会给宝宝带来负担,引起腹泻、便秘等不适症状,因为这个月龄的宝宝肠胃尚未成熟。
如果出现腹泻或便便里有较多黏液的情况,那么就要立即暂停下来,待宝宝恢复正常后再从之前已添加的量的一半量开始重新添加。
正确使用调理肠胃的药
因为宝宝的肠胃消化系统还很脆弱,所以我们要在宝宝便便不规律的情况下,备好调理肠胃的药,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减少腹泻和便秘的发生几率。
益生菌
可以通过增加体内益生菌的比例,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殖,就可清洁肠道,促进肠胃道系统的健康。
益生元
益生元是能够被肠道内有益菌分解吸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殖,从而改善肠胃道系统功能。
能调理肠胃的食物:
酸奶、胡萝卜、洋葱、大蒜、香蕉、蜂蜜和大豆。
不正常的便便情况
1、蛋花汤的便便
宝宝每天大便5~10次,且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呈蛋花汤样,该症状多见于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应对措施:
如果是母乳喂养则应继续,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就能自然恢复正常;
如果是混合或奶粉喂养,则可以在冲调奶粉时多加一些水,或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的次数。
如果2~3天后大便仍不正常,需要及时就医。
2、豆腐渣的便便
宝宝大便呈黄绿色的豆腐渣样,稀薄且带有黏液,该症状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应对措施:
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宝宝一旦发生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3、绿色、稀薄的便便
宝宝大便量少,次数多,且均呈绿色黏液状,这种便便是由喂养不足引起。
应对措施:
只要充分喂饱宝宝,给予足够营养,不久之后就能恢复正常的大便。
4、大量泡沫的便便
宝宝每天大便5~8次,大便呈黄棕色或深棕色水样状并伴有大量泡沫,且发出明显酸味,说明淀粉或糖类食物的摄取过多,导致这样的便便。
应对措施:
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或停止淀粉或糖类食物的摄取,就能恢复正常的大便。
未添加辅食的宝宝会出现黄色泡沫大便,表明奶中的糖量过多,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会出现深棕色泡沫大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等。
5、灰白色的便便
虽然宝宝的小便是正常的,呈黄色,但是每天大便3次以上的宝宝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排出灰白色或陶土色、含有较硬的粒状并伴有臭味的大便。
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很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
应对措施:
鉴于极有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需要立即就医;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6、黑色柏油样的便便
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致使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大便呈黑色;
应对措施:
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宝宝一旦发生该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7、带血的便便
宝宝大便中带血,称为血便。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夹带有血丝、血块、血黏膜等。
如果大便呈鲜红色,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
如果大便呈暗红色,如赤豆汤样或如洗肉水样,并伴有恶臭,可能是急性坏死性肠炎;
如果大便呈果酱色,同时伴有因腹痛所致的阵发性哭闹、呕吐,可能是肠套叠;
如果大便呈脓血便,量少但黏液多,次数频繁,则可能是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应对措施:
排除宝宝是由于服用铁剂或大量含铁食物而引起的假性便血之后,不容忽视任何血便,需要及时就医。
8、水便分离的便便
宝宝每天大便8次以上,大便中的水分增多,呈汤样,且水与大便分离,该症状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
应对措施:
由于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宝宝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因此需要立刻就医。
9、油油的便便
宝宝每天大便5次以上,大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如油珠一般可以滑动,说明宝宝摄取的食物中所含的脂肪过多。
应对措施:
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食用。
10、恶臭难闻的便便
宝宝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难闻,说明蛋白质的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
应对措施:
需要注意是否按照标准进行冲调配方奶粉,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如果已经给宝宝添加了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同时,还
可以给宝宝用点健胃消食片,以帮助消化。
11、干燥、硬结的便便
宝宝每隔3~7天排一次大便,排便时间长且排便困难;排出的大便干燥、硬结而量少,且呈颗粒状。这样的症状属于便秘。
应对措施:
便秘要视情况处理。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便秘宝宝,可以喂点糖水或橘子汁;
如果是奶粉喂养的便秘宝宝,可以在两顿奶之间适当地多喂些温开水;
如果是6个月大的便秘宝宝可以为他们添加一些菜泥、果泥;
对那些年龄更大些的便秘宝宝,则应该鼓励他们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谷类食品。
可以通过按摩、助便操等方法促进肠蠕动,让大便通畅。如果上述处理均无效,就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和治疗了。
不管宝宝的便便属于哪种异常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的时候,记得一定要带上宝宝最近一次的大便,便于医生化验、诊断。
当然,还需要仔细告诉医生宝宝平时的进食情况和目前的状况,让医生有所参照,便于病情诊断。
加美女小编私人微信号:xxoonu,有你好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