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培养4-5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策略 推荐  培养4-5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策略推荐 培养4-5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策略

推荐 培养4-5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策略

马克思曾经说过,所谓社会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不论社会形态如何。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人的一生一直在群体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正是在各种人际交往中,人们不断地发展自我、发挥潜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儿童心理发展也是如此。

儿童只有在与人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发展起其心理能力和社会性。一般来说,孩子交往最为频繁的除了自己的父母就是幼儿园的同伴了。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社交技巧,有助于他们形成安全感和归属感,更有利于他们发展自我概念和优秀人格。因此人际交往在学前儿童社会领域当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经验。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4-5岁幼儿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定义及类型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例如:和自己的朋友聊喜欢的玩具和同伴一起下棋,向父母撒娇,回应老师的提问等等,都是人际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儿童所接触的各方面的人对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儿童只有在与人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オ能逐步发展起其心理能力和社会性。

对幼儿而言,人际交往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幼交往和与其他人的交往四种类型。在幼儿园,他们将与同伴有大量且频繁的交往行为。从最初的互相不熟悉,经过不断地交流、碰撞,他们会遇到自己欣赏的人、亲近的人、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甚至是讨厌的人等等。他们大部分都会交到好朋友,这些陪伴着他们的好朋友是他们成长中的小老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不过亲子交往、师幼交往和与其他人的交往没有固定的交往模式,基本上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不论是在《指南》中,还是我们探讨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中,重点都是关注同伴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班4~5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喜欢结伴合作活动

帕顿(Parten)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水平,将游戏分为六种形式:

无所事事

:这是一种无目的的活动,如在房间里把布娃娃丢过来用过去;

袖手旁观的行为

:儿童只是站在游戏场外远远地观望同伴的活动,始终不愿意加入;

独自游戏

:不与任何人发生关系的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与同伴玩同样的玩具或游戏,但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往;

结伴游戏

:无组织的共同游戏,有时相互之间会借玩具或交换玩具;

合作游戏

:有组织、有规则和有“小组领袖”的共同活动。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自己班的孩子分别处于游戏社会性参与的哪种水平,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与组织游戏活动。

中班幼儿开始去自我中心化了,即能够逐渐站在他人的角度揣测他人的想法,比如从“因为自己生气了而去打人”,到“知道打人会让对方很疼,所以会寻求别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此外,随着幼儿自信心增强和参与游戏活动技能的提高,独自游戏逐渐减少,群体游戏逐渐增加。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能够彼此体谅与照顾了,从而出现“游戏伙伴”和“小团体”等小班没有的现象。

尝试主动交往

中班幼儿开始尝试和自己喜欢的人主动交往,能主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幼儿交往的主动性源于幼儿习得了一些同伴交往中的技巧,中班幼儿人际交往中大多能与同伴合作、互助、分享和轮流,这些技巧有助于良好同伴关系的维系,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和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正是因为中班幼儿有了主动交往的动机,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伙伴群体,每个幼儿一定都有自已喜欢亲近的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小伙伴。例如:从中班开始教师可以观察到幼儿开始逐渐固定游戏玩伴,有些孩子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总是在一起的现象。

出现积极的交往行为

中班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开始出现诸如帮助、分享、轮流和交换等有助于促进人际交往的积极交往策略。与小班幼儿不同,中班幼儿同伴之间的相处,往往会引发亲社会行为的出现。这些亲社会行为能够帮助幼儿进行良好的同伴交往。

交往技能仍较欠缺

中班幼儿虽然开始愿意主动交往,但仍然缺乏交往技能,已有的技能使用也并不熟练。遇到问题常常退缩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喜欢告状,寻求成人的帮助。人际交往中总是会发生一些问题,如产生矛盾、合作失败、分工不明等等有经验的教师会觉察到,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经常会跑来投诉与自己产生矛盾的幼儿,这种“告状”现象在中班尤为明显。

中班幼儿虽然与人交往的欲望浓厚,但是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会发生一些问题,如产生矛盾、合作失败等等,这需要成人对这些同时针对某一幼儿告状的现象引起重视,及时解决问题针对中班幼儿人际交往中的上述特征。

《指南》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行为提出了如下目标: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这些阐述既具体说明了中班幼儿应具备的交往技能,也刻画了幼儿解决人际交往问题时由于年龄特征所带来的局限。

教育策略与活动建议

《指南》对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其着眼点是成人主动构建良好的环境,在环境中创造机会让幼儿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学前儿童与家庭成员、同伴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是他们获得人际交往技能的最主要的途径。在这些互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和亲身实践获得了人际交往的技能。

给予幼儿交往的空间与时间

幼儿园是孩子间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中,孩子们之间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一方面,幼儿以亲历学习的方式发展其社交行为,尝试、练习自己还不会的社交技能和策略,并根据对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另一方面,获得了观察学习的机会,即在和同伴的交流、协商和讨论中,观察其他儿童的反应,并选择哪些有效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

创设具体情境,提供交往机会

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不断地交往实践中提高的。教师在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要多为幼儿创设同伴交往的条件,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得到锻炼。尤其是游戏,在各类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因此创设让孩子一起共同游戏的情境,为他们的人际交往提供好的平台。

用正确方法训练儿童社交技能

行为训练法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替代学习原理,行为训练法强调行为训练的三个步骤:

观察学习:

带领儿童观察受欢迎儿童在游戏和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如助人、分享、合作、友善、同情、快乐和领导等。

模仿:

模仿受欢迎儿童的友好行为,如向别人微笑、分享玩具和事物,主动交谈,给同伴支持与赞赏、表扬等。

强化:

组织儿童参与游戏与活动,在活动中安排他们完成一项任务或实现一个目标,感受和体验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当儿童出现曾学习过的亲社会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于鼓励与强化。

认知训练法

针对学前儿童几种主要的人际交往情境进行认知训练,包括如何加入同伴活动,如何与同伴轮流和分享,如何有效地与同伴交流、协商,如何作出让步和等待,如何给同伴帮助等。

情感训练法

移情:

利用阅读图书、录像和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儿童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情感体验:

创设一定情境,逐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热心助人的快乐感,参与活动的满足感,成功的自信感等。

情感追忆:

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儿童回忆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并进一步给予强化和训练。

帮助家庭建立融洽交往氛围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许多家庭中的亲子交往却并不尽如人意,幼儿教师会常常遇到家长来求教,“老师,我孩子在家怎么怎么不听话,你说我该怎么办?”帮助家庭建立其融洽的亲子交往关系,也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

集体教学中幼儿社会性学习观察与评价如何进行?我们要有怎样的思考?

在园全直播间你会找到答案!

俞春晓

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杭州市劳动模范

杭州市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学前教育课改项目组专家

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导师

在11月18日(本周三)19:00-21:45

的直播中

俞春晓老师

将会从案例、课例入手,为大家分享《

教学中幼儿社会性学习观察与评价》。

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份小惊喜:上海市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

陈青副园长

亲自执教的

示范课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大家一起玩》

名师带头,满满干货不容错过!一起加入我们吧。

#往期推

|幼儿自主设计方案探究吃饭这件“大”事儿

|叶澜: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不只是“专业”,而是其全部的人格

教学支招

|教学教研两手抓,做好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教学支招

|孩子在幼儿园“闯祸”后做到这些你会是个好老师!

中国幼师的成长源泉精神家园

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内容节选自张明红主编的《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第三章。

点击“

阅读原文

”解锁课程预告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