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晞妈专栏】这10句会无意伤害孩子的话,你常常说么 【晞妈专栏】这10句会无意伤害孩子的话,你常常说么【晞妈专栏】这10句会无意伤害孩子的话,你常常说么

【晞妈专栏】这10句会无意伤害孩子的话,你常常说么

父母对孩子带来的所谓伤害,有无意中造成的,也有有意想给TA以教训的。后者是暂时或临时为之,孩子一旦停止不规范或者错误行为,父母的有意“伤害”(也可以说是批评或惩罚)自然终止。而前者则会在潜移默化中在很多方面伤害着孩子,关键就在于“无意”两个字——因为“无意”,所以自我意识不到,便无法进行自我终止,只能借助旁观者的提醒。

于是,就有了以下为人父母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常常不经意就脱口而出的10句话,尽管无意,但对孩子的持续性影响和伤害却难以估量。这个,你造么?

第一句话:“哎呀,还是我帮你……吧”

对于性格有些急躁或者急着赶时间的父母,面对孩子磨磨蹭蹭地穿鞋子或者边吃边玩地吃饭,不时还会把鞋子穿反或者把饭菜撒一地,总是忍不住不耐烦地说一句“哎呀,你快点穿/吃呀……又穿反啦/又撒出来啦……算了,还是我来帮你穿吧/喂你吃吧”。当然还有一些溺爱孩子的家长尤其是老人,更是心甘情愿地事事代劳,让“小皇帝”当甩手掌柜,彻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蜜罐生活。可是,你造么,我们这一句经常脱口而出的话,却让孩子失去了必要的动手机会,养成依赖习惯,缺乏自理能力。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不着急,慢慢来,我相信你能自己穿好鞋子/把饭吃完”!

第二句话:“你怎么把树涂成粉色的啦”

当孩子兴冲冲地拿着刚刚涂完鸦的一幅画到我们面前,满心期待肯定和鼓励时,我们瞟了涂鸦第一眼就注意到那棵被涂成粉色的大树,立马脱口而出“宝贝,你怎么把树涂成粉色的啦,应该是绿色的呀,对不对?再去重新涂一遍/下次注意不要再把颜色涂错了”。听到这里,孩子眼中的闪光即刻熄灭,不服输的可能会反驳我们“树为什么不能是粉色的呢”?我们可能会回答“没有原因,树本来就是绿色的,根本就没有粉色的”。可是,你造么,我们认知中这棵必须涂成绿色的“树”,却让孩子的世界失去了纯真无邪充满想象的颜色,扼杀地只能是TA们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自由多彩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哇,粉色的树呀,我还从没见过粉色的树呢,真漂亮,你真是太有想象力啦”!

第三句话:“你怎么不叫人呢,这么没礼貌”

迎面遇见老熟人老朋友,我们笑着打了招呼,然后让孩子叫“阿姨/叔叔好”,可是孩子偏偏不应景不给面子关键时候掉链子,就是退缩着不肯张口。我们一边继续保持微笑一边推搡着孩子“你怎么不叫人呢,这么没礼貌,赶快叫人”,孩子听罢愈发后退和扭捏还喊着“不要不要就不要”,于是我们的面子再也挂不住……可是,你造么,我们的这句话可能会让孩子在面对外人面前的批评语言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从此与我们所认为的传统礼貌行为绝缘。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我知道你是想跟阿姨/叔叔问好的,只是现在不想说话,对么?那这次我先替你问好,下次你再自己说,好么”?

第四句话:“毛毛虫什么好看的,恶心死了”

路上横着一条腻歪歪的毛毛虫,孩子瞅见了饶有兴趣,不仅赖着不肯走,而且还拉着我们一起蹲下来看。就算毛毛虫纹丝不动,孩子也能看个没完没了,还不停地问“毛毛虫为什么不动呢”、“毛毛虫都吃什么呀”、“毛毛虫住在哪里呀”……于是,我们按捺不住心里的不耐烦和恶心说“谁知道毛毛虫吃什么,这有什么好看的呀,恶心死了,赶紧走吧,你再不走,我就走了啊”。可是,你造么,我们的这句话很可能生生扼杀了孩子对陌生事物和自然环境的好奇心,而这份难能可贵的好奇就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原始驱动力。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哇,我还没有仔细观察过毛毛虫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好不好”?

第五句话:“宝贝,不要爬,快下来,太危险啦”

儿童游乐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娱乐器材,吊环、爬杆、攀岩、沙池等,孩子一看到便欢呼雀跃地跑过去往上爬、往沙池里跳,我们跟在后面可劲儿惊呼“宝贝,不要爬那个杆,快下来,会摔着的,太危险啦”、“宝贝,不要跳沙池,弄得鞋子里都是沙子,很难洗的”。孩子没有被爬杆和沙池吓到,反而因我们的“危险”警告而退缩不前了。可是,你造么,我们的这句话可能会让孩子充满激情和无知无畏的探索精神在一次次的“过度保护”烟消云散,变得遇事不主动,无激情且中庸……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不用怕,你肯定可以爬的,只要小心一点就行了。我会在旁边看着你,如果需要帮忙你就叫我”!

第六句话:“你看看人家都会加法了,再看看你”

一群家长带着娃在聚在一起,谈资和话题除了孩子还是孩子——“我家宝贝已经会唱英文歌了,宝贝,来唱一个给大家听”,“我家宝贝会背很多唐诗啦,宝贝,来背一首给阿姨听”、“我家宝贝都会算十以内的所有加法了,宝贝,来告诉叔叔5+4等于几呀”……于是,面对着我们自家那个啥也没学过的却玩得不亦乐乎的孩子,顿时觉得脸上无光“你看看人家又会背诗、又会英文还会加法,再看看你,啥也不会,就知道玩,真是气死我了”。可是,你造么,我们的这句话所带来的孩子间比较结果,很可能会大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渐渐感到自卑,由此对学习更加没了兴趣和动力。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虽然你还不会英文、背诗和加法,但是你讲道理、懂礼貌、有爱心,这是非常难得的。至于英文和加法,我相信你只要多学几次,也一定会的”。

第七句话:“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遇到自己的愿望、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撒泼耍赖是常用的手段,我们对此再也熟悉不过了,有时候尽管我们能暂时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孩子依旧我行我素,甚至越劝哭的越来劲儿,终于我们的耐心耗尽怒火丛生拿出杀手锏威胁道“再哭,再哭,你要是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爱谁就跟谁走”。可是,你造么,我们的这句话看上去似乎已经忍无可忍的话,很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让孩子对外界环境产生畏惧。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你可以哭,我陪着你,但是无论你怎么哭怎么耍赖,结果都是一样的”!

第八句话:“这都想不出来呀,我告诉你吧”

孩子正在看动画片,画面上一个人正在追另外一个人,被追的人无路可逃,只能跳进河里。于是我们习惯性发问“宝贝,你说他为什么要跳进河里呢”,孩子一边“恩,因为,因为……”一边还在盯着画面,我们催促说“因为什么呢,你说呀”,孩子还在“恩,因为……因为……”,我们忍不住了“这都想不出那,我告诉你吧,是不是因为后面有人追他,前面又没路了,为了不被抓到,只能跳进河里呀”。可是,你造么,我们的这句话就直接省略了孩子的独立思考时间,从而代替了孩子的思考,渐渐地就会造成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思考。其实,孩子听到上面我们那句话后,来了句“可是旁边有条船呀,他为什么不坐船呢”?原来如此,我们竟然没有注意到那条船!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没关系,慢慢想,你看看他前面还有其它的路么”?

第九句话:“你这么做是不对的,应该这样……”

孩子一时兴起,嚷嚷着自己要叠衣服,于是我们先给TA做示范,并鼓励说“哎呀,宝贝长大了,都可以自己叠衣服啦”。孩子自信满满地折腾起来,衣服在TA的手里完全没有按照我们示范的步骤进行折叠,于是我们又忍不住提醒道“宝贝,你这么叠是不对的,应该先把两条裤腿对折……”还没等我们把话说完,孩子已经按照TA自己的方式把衣服叠好了,效果完全一样。所以,你造么,我们的这句话很可能会打消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尝试兴趣,让TA们只会按部就班的照着我们的固化思路行事。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谁规定叠裤子必须先对折裤腿呢,只要衣服能叠整齐,便是真真好的。那么,我们可以说“哇,没想到裤子还可以这样叠呀,我也学会了哟”!

第10句:“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呢?要是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

孩子“不听话”是家常便饭,尤其是性格叛逆很有主见的——你叫她TA朝东TA偏向西,你让TA打兔TA偏抓鸡,你说“吃饭啦”TA偏说“还要再玩会儿”。这也是令常常我们搓火动怒生气叫嚷的导火索,于是一个按捺不住,火气脱口而出“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呢?要是再继续这样,我就不管你了,你爱咋地咋地”。可是,你造么,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为什么会“指东打西”,为什么会如此逆反,在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情况下,我们的这句话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变本加厉的“不听话”,满嘴的“我不要我不要”,也可能让孩子把所有的反驳意见都藏在心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变成温温顺顺的小绵羊。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我并不是要你听话,因为我也有可能会犯错,你可以随时告诉我哪里不对。我们要做的是讲道理,只要你能讲出你的理由,那么谁有道理就听谁的”!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