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哦!
新生入园准备好了吗?
幼儿园生活
马上开始啦!
<<向右滑动<<
再过两周就要开学啦
很多家长可能会开心的高喊:终于开学了
而对于幼儿园的新生家长们来说
更多的是焦虑和不安
新生入园焦虑的表
不愿意进幼儿园
一到早上,就大喊大叫“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言语上的抗拒是入园焦虑最显而易见的症状。早上要出发去幼儿园的时候不愿出门,或者总是找其他的借口不去幼儿园,例如说自己不舒服,头痛啦肚子痛等等。到了幼儿园门口,抱着爹妈的大腿,死活不肯放手,看着要被送到幼儿园,连哭带闹,一口一句“我不要进幼儿园!”
对新事物没有兴趣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也不能完全把心放下来,玩游戏没兴趣、对附近的新小朋友没兴趣、中午吃饭没兴趣。变得更爱哭,“一言不合就大哭”反映宝宝心理焦虑感比较严重。除了情绪容易失控大哭,另外一个症状就是爱发脾气,以前乖巧可爱的宝宝现在变得爱发脾气,那也可能是孩子在经历入园焦虑。
生活习惯的改变
部分孩子会表现出特别特别安静,不愿意开口说话,无论老师问什么问题都没有反应,有的孩子因为入园焦虑,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孩子希望通过这些变化能吸引粑粑麻麻的注意,告诉他们自己不想去幼儿园。这些习惯的变化包括以前可能睡得很踏实,入园后睡得不安稳;以前能乖乖吃饭,入园后变得不愿吃饭;以前有话能够好好说,入园后喜欢发脾气大闹表达情绪。
提到妈妈,爸爸,家这些关键词特别敏感
平时在幼儿园里自己窝在一角,喜欢独处,但是当听到“爸爸”“妈妈”“家”这些关键词特别敏感,反应特别大,哭闹不止。
分离--成长
家长应该了解
我们要清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哭、闹、粘人、发脾气都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真的不是在故意惹家长生气,而是本能促使他们这样。
这个年纪的孩子是不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他们依赖大人来给他们安全感。家长问孩子为什么焦虑,孩子连你在问什么都不能完全理解。
如果大人自己情绪也很激动,孩子是不会听他们安慰的。所以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聊入园焦虑的事情。
入园焦虑并不一定只发生在入园时节,有的孩子会在入园一段时间后才感到焦虑,也有部分孩子是在生病之后开始排斥去幼儿园。
怎么送孩子入园
家长必须要了解,分离焦虑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焦虑,它说明孩子的情感发展是正常的。焦虑不是分离的唯一产物,“因为每一次分离,也都意味着一次新的成长。”
有经验的老师或园长,他们会想尽办法苦口婆心地告诉父母,“一送孩子到门口交给老师便离开,别逗留”,“头也不要回,否则孩子会哭闹更严重”,“孩子到幼儿园后不要偷偷在门外看,老师们会照顾好孩子”,“狠狠心,孩子会适应的”……
因为长期的经验告诫老师们,父母这一逗留或仁慈,会给孩子建立了一种行为模式:
孩子哭闹——父母心软——孩子哭闹更厉害——父母无奈领回家/父母迟迟逗留,孩子第二天便继续同样的模式,最终导致“入园焦虑期”无限延长,不仅孩子痛苦,父母揪心,老师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顽固的孩子。家长们应该做的,不是放纵孩子,而是每天坚持送孩子入园,和老师一起努力帮助孩子度过入园初期,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这便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而老师建议父母们“一送孩子到门口交给老师便离开”,不理会孩子哭闹,实际上使用的是行为的消退法,即在行为纠正中,采用漠视、不理睬等消退法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消退法最早也来自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实验。
其实分离焦虑不仅孩子有,有一些家长可能分离焦虑比孩子更严重,请相信孩子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适应能力更强,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离不开您,而是您离不开孩子。
入园焦虑这件事,其实父母的状态也很关键。
如果我们过度焦虑了,那么这份情绪也会感染孩子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相信幼儿园,处理好自身的分离焦虑。
正确的跟孩子交流
幼儿园标志着,孩子第一次离开我们踏入社会。
踏入社会就会和人打交道,而在人际互动中,就难免会出现一些碰撞,这时特别要警惕“受害者”心理。
最典型的就是幼儿园“被欺负”这个话题了,看到孩子回家时膝盖破了,或者脸上有一道抓痕,每个父母都会心疼。
不少父母第一反应就是,“哎呀,谁打你的啊?
”甚至还有不少父母接下来每天都会问,“宝宝,今天XX有没有打你?
这些看似是关心,其实是在和孩子传递“受害者”心理。
这是孩子的第一次人际互动,我们的反馈也会变成他们的社交体验。
面对低幼孩子的这个“被欺负”问题,即使再心疼,家长脑海里总会提醒自己这样一条轴,打闹、冲突、欺负、霸凌。
可见,这里面程度是不同的,其实大部分情况还都是归在打闹、冲突的范畴。
不少父母会说啦,我的孩子是不会撒谎的,孩子会主动和我说是谁打他了。
要知道学龄前孩子语言发展并不成熟,想象和现实有时还会混淆,如果我们用引导式提问,“谁打你了”,那么得到的回答肯定是“谁打我了”。
如果家长问:
“你脸上的印子是怎么回事啊?
”不先入为主,而是耐心地引导孩子说出事实。
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在帮助孩子梳理情况,有时家长会发现孩子并不在意(本来嘛,就是打闹);
有时是误伤(比如抢玩具冲突了)。
并不是说幼儿园阶段完全不存在后面两者,但是构成后面两者的前提条件是,对方是恶意的,针对人而不是事,反复出现。
这个概念的区分,就是因为当家长自身带着“受害者”心理的话,就会剥夺孩子面对社交冲突的锻炼机会。
集体生活的定义
不要养育一个自我中心的孩子,成了大多数父母的共识。
父母就像一面镜子,是会折射出孩子对待幼儿园的态度。
比如拿睡午觉这件事举例。
的确有不少孩子3岁不到就没睡午觉了,而幼儿园又是必须午觉的。
有一些孩子就会因为“不得不睡午觉”,而不喜欢去幼儿园。
有部分父母“谴责”幼儿园规定不合理的,不知道这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是否会谈及,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的这些不经意态度一定会影响孩子对待幼儿园的态度。
育儿方法每个人都不同,每个孩子也都不同,的确会有部分孩子早早就不需要午睡了,这个完全可以理解。
但如果家长就此而“谴责”幼儿园,那么就是有点“唯我独尊”了。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进入社会后,我们要考虑的一定不只是自己的需求,还有集体的需求。
小小午睡这件事,其实折射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理解集体需求。
并不是说非要强迫孩子午睡,但可以和孩子聊聊为什么会有午睡这件事,帮助他理解,还有大部分孩子都是需要休息的,解读规则。
然后再和孩子讨论,如果自己不想睡,那可以怎么做,又能不打扰他人呢?
思考应对策略。
幼儿园就会执行一个规定,叫做“quiettime”(安静时光),也就是你可以不睡,但你必须保持安静。
从幼儿园开始,让孩子慢慢理解,很多事情并不是要么大哭反抗,要么忍气吞声,在A和B选择之间,一定还有更多的共赢方式。
相信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佳的老师,在孩子入园前后,父母的正确引导很重要。
希望家长朋友们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要相信您的孩子是最棒的,多与老师沟通,帮助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9月2日(周一)8:00一9:00新生入园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