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高法院26日做出一项历史性裁决。美最高法的9名大法官以5比4的结果裁决同性婚姻合法,这意味同性伴侣今后可在全美50个州注册结婚。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一直备受美国各界关注,有关争论在美国已持续数十年之久。在支持者与反对者持续不断的争论声中,美国社会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逐渐从排斥转向认同。
在我国,对于同性恋同样存在巨大争议。以小编周围人观点而言,小编觉得国人对于同性恋的观点大部分应该是反对、反感、不支持······
今天借着这个话题,我们通过几篇文章,我们共同来聊聊同性恋这个话题,也借此表达小编对于同性恋的支持。同时在说到同性恋这个话题时,我们也常常会被同性依恋这个话题所误导,今天我们也会一起来看看同性依恋和同性恋有什么区别。
看了今天的文章,如果你对于同性恋这个话题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通过微信与我们交流。
真正的同性恋,是只对同性感兴趣,只有面对同性才会有性的冲动,同性恋的两个人之间通常会有性行为,而同性依恋只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一种情感联结方式,同性依恋的男孩女孩当中,真正是同性恋的极少。无论是家长还是青春期的孩子们自己,都不要轻易的给男孩女孩们扣上同性恋的帽子。
从儿童期到青年期的性心理发育大致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正式婚恋期。在两性疏远期,少男少女往往会经历另一种情感体验:同性依恋。这一方面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升学等因素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加上爸爸妈妈对孩子与异性之间的交往多半持戒备或禁止态度,使他们一时间无所适从,很多心事不能跟爸爸妈妈说,更不能跟老师说,又被限制了同异性的交往,于是导致他们更多地与同性交往。另一方面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并乐于尝试。超女偶像李宇春的中性路线、演艺明星中的同性恋行为、社会上对“同性恋”话题的讳莫如深等等都让他们感到新鲜和刺激,想一探究竟。他们也喜欢刻意模仿一些看上去很有“个性”的行为,以引起他人关注或证明自己已经是“成人”了。三是由于在青春期生理上会发生显著变化,他们往往容易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渴望恋爱,但其恋爱过程却极易受挫,这样就可能导致对异性恋失去信心,转而倾向同性。
其实男孩女孩们出现的这些现象,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而只是情感上的相互依赖。爸爸妈妈们和老师们应认识到青春期出现同性依恋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过分关注或采取过激行为,那样反而可能使孩子们“弄假成真”。但也不能不闻不问,不予关心。应该注意同性依恋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如果同性之间过于依恋,就容易失去与异性交往的兴趣和机会,从而导致性别角色混乱,对未来成年后的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也许会造成孩子真的成为同性恋。家长和老师应鼓励他们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不要陷入两个人之间的狭小圈子,以减少特定对象之间的同性依恋感。同时,鼓励他(她)们与异性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建立真正的友谊,以发展其性别角色认同感。此外,也可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如:支持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社交技巧训练等。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我们就有可能帮助和引导孩子们走出“青春期同性恋”的误区,顺利渡过青春期成长的重要阶段。
青春期是一个性倾向方面比较混乱的时期,从混乱走向有序,就是一个矫正性取向倒错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应该通过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克服自卑心理。那些爱慕英俊潇洒、健美强壮的同性的男孩子,主要是认为自己外表上缺乏阳刚之气,性格方面也比较柔弱,因而产生了“性别同一性障碍”,认为自己还是做女孩好。或者家庭中父爱的缺失,使得男孩子无意中寻找同父亲的角色相似的男子汉形象,并形成依赖。女孩子感情细腻,敏感,本来就很容易形成“闺蜜”,在这样亲近的交往中,也会对性别角色以及对对方的感情产生错觉,形成同性依恋。实质上,这是心理幼稚的表现,只要男孩女孩们努力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建立起鲜明的性别角色,男孩更像男人,女孩更像女人,慢慢就必然会走向成熟。
第二,男孩女孩们必须在人际交往中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如何与周围的同性平起平坐,毫不退缩;男孩们如何在女孩子面前潇洒自如,体验男子汉的自豪和奔放。女孩子们如何在男孩子面前落落大方,体现女性的温柔细腻。与异性交往比与同性交往要困难得多,必须克服恐俱和犹豫;如果你能够主动交往,得到异性的接纳,便是成功,在这种交往中有利于塑造自己的个性,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三,男孩女孩们都要思考,要探索:做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有什么不同,社会对男女的行为规范各有什么要求,自己如何欣然接纳自己的性别?可以观察周围的人,也可以与同学朋友讨论,还可以向你信任的成人请教,或是到文学艺术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当你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较明确的认识时,就能够使自己摆脱性困惑,不再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产生疑虑。
第四,男孩女孩们,以及爸爸妈妈和老师们,对“同性恋”的存在都应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认识。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存在同性恋的人和现象,而真正的同性恋不想改变自己,也不感到痛苦,一般也不要求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但若自己不是刻意追求同性恋,或是也从没有这类行为,而只是停留在想法和怀疑上,同时,又非常想使自己摆脱,那么,改变是能够做到的。因为,在青春期有不少男孩女孩存在着“同性恋恐惧”,其实质是对自己长大的恐惧和不安,在潜意识中对未来担忧和缺乏自信,这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正常心理变态的范畴,所以,青春期的所谓“精神同性恋”或是“同性恋倾向”都是易于矫正的。
如果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生硬的遏制孩子们之间异性关系的发展,反倒可能会导致同性恋的发生。
真正的同性恋,无论情感还是性欲都指向同性,他们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欲望。同性恋的产生有几种原因:有一些同性恋是产生于特殊的环境:例如军队,监狱,接触不到异性而导致同性恋发发生;研究倾向于有些同性恋是先天基因的产物,这种真正的同性恋很少,并且也不那么容易矫正。他们不感觉痛苦,也没有任何求治的欲望;现在的社会对同性恋持理解宽容的态度,在有的国家中,同性恋已经成为合法的存在。
但若自己不是刻意追求同性恋,或是也从没有这类行为,而只是停留在想法和怀疑上,同时,又非常想使自己摆脱,那么,这应该不是真正的同性恋,改变是能够做到的。因为,在青春期有不少男孩子存在着“同性恋恐惧”,其实质是对自己长大的恐惧和不安,在潜意识中对未来担忧和缺乏自信,这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正常心理变态的范畴,所以,青春期的所谓“精神同性恋”或是“同性恋倾向”都是易于矫正的。”
同性恋是一种复杂的现象,许多人并不了解这种现象和这个特殊的群体,因此这个隐秘世界的人群被人们误解和憎恨。同性恋不是新生事物,从古到今都能找到同性恋的例子,比如中国古代周定王有"裸合"之境,龙阳君留下了"龙阳"一词,卫灵公留下了"余桃"一幕,汉哀帝和董贤留下了"断袖"典故。包括中国古代很多权贵都会养着娈童,就是同性之间产生的性爱。国外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工程师、科学家、哲学家和发明家达芬奇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都是同性恋,米开朗基罗曾狂热的爱过一个叫做卡瓦列里的青年贵族,他们的恋情几乎全城皆知。卡瓦列里就是作曲家小卡瓦列里之父。英国大哲人培根被认为是同性恋者。王尔德是众人皆知的同性恋者,他曾因为自己的独立秉性而入狱。支持瓦格纳的有同性恋倾向的路得维希二世和管家双双跳河自杀身亡。法国作家科克托是双性恋。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俄罗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身上,他因为爱上外甥而被迫自杀。与卡拉扬齐名的大指挥家伯恩斯坦曾与老师科普兰同居过。另外,法国当代哲学大师福柯,是公开的同性恋者。英国数学家图灵由于是同性恋而遭到迫害性无效治疗,英年早逝,他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同志在政治家中比较少见,因为这个职业的特殊使然。然而我知道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市长和澳大利亚大法官之一是公开承认了自己的性取向。
现在社会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同性恋是一种跟异性恋一样自然的存在。他们并不是精神病,性变态,而是心智完全正常的人,今天我们的社会把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都认为是不同的性倾向来接受,性倾向就是一个理智的中性词,不带有任何具有感情色彩的意义。同性恋也被描述为:对同性别的成员持久的性爱,感情和幻觉上的吸引。
不过同性恋毕竟属于性倾向的少数,有悖于我们传统的社会形态,也违背了人类繁衍的本能,所以现在依然被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歧视和迫害。
本文作者: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韩美龄
21克咖啡——申城首家心理文化主题咖啡吧,以心理文化为核心,向广大心理爱好者和心理咨询师提供配套的身心成长和从业发展服务。
更多了解21克咖啡请关注微信公众号:coffee_21k或扫描二维码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