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玩的孩子更聪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谈教师的游戏意识觉醒 “会玩的孩子更聪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谈教师的游戏意识觉醒“会玩的孩子更聪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谈教师的游戏意识觉醒

“会玩的孩子更聪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谈教师的游戏意识觉醒

游戏之于幼儿是玩耍,之于教师是教育,之于教育是发展。新时代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认真落实。

这是一个艰难而有意义的过程。

说其艰难是因为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童有游戏的权利,但是在我国倡导了31年为何很难做到?客观原因:或许是文化的影响。西方一贯强调个体的差异性。而游戏的自主体验体现的就是个体差异性。每个幼儿都能从游戏中获得经验。而在我国:人们潜意识里认同的是“业精于勤,荒于嬉”。从教师的主观意识来看,备课多省事呀,有教案就能应付检查。

说其有意义是因为游戏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创新的过程,游戏常常让人惊喜,游戏让一切皆有可能。在游戏中,儿童的行为表现似乎总是高出他的日常行为,超越他的一般年龄。

游戏意识

的觉醒需要教师“知其然更要知

其所以然”也就是想明白了再去做。

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

1.基本活动是保底的活动,是必须开展的活动。

这是由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决定的。6岁前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觉行动思维实际上就是眼和手的思维,思维既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更离不开自身的实际动作。思维只能在实际动作中进行,常表现为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6岁后才慢慢发展出“逻辑思维”。所以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幼儿的学习途径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获取有益经验。因为日常生活和游戏都能满足幼儿的自主和体验,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由此我们进一步明晰了:幼儿教育与其它阶段的教育所不同的是:幼儿教育不在书本里,而是在生活中,在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儿童的游戏心,计划和设计其教育活动。

2.基本活动是基础的活动,是在一日生活中始终伴随或渗入的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活动。

没有基本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也没有规范优质办园。

3.基本活动是不可替代的活动,游戏活动并非教学活动。

游戏活动分为幼儿自发的游戏和教师组织的游戏,前者包括角色、建构、表演、运动、沙水综合类等游戏,后者包括低结构活动和规则游戏。

研讨:

究竟什么活动才是幼儿大脑发育的最佳方式

孩子的智商有80%以上是靠后天教育以及环境影响得来的。在后天开发条件中,原先被认为最有教育效果的就是阅读。美国科学家还曾做了一个“3000万字”的实验,证实了这个结论。

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教育研究者做了一个跟踪实验,分析了低教育、低收入家长和高教育、高收入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差异,发现高教育、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在3岁前就能听到三千万词汇,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听到的词汇量要远低于此。研究者由此提出了一个“词汇鸿沟”的概念,认为这是导致不同家庭的孩子发展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

然而事实上,阅读虽然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却并不是促进大脑发育的最佳方式。

麻省理工大学

曾经对30多名3-6岁的孩子,进行观察研究。实验中,用专业仪器分别扫描,这些孩子在听故事和玩游戏两种状态下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孩子在玩游戏下的大脑状态更活跃。也就是说,游戏要比阅读更能起到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效果。

神经学家、幼儿大脑开发专家宝拉·斯宾塞

,就曾提出类似的想法:游戏对帮助大脑运作和学习至关重要。证实游戏更能促进大脑发育的实验,并不只有这一个。

英国《自然》杂志

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7名成年人的大脑扫描,并进行智商测试后发现:智商分数越高的人,大脑中的脑灰质体积越大。从而得出结论,大脑固定区域中的灰质越多,大脑越聪明。

2014年,德国与比利时的科学家,扫描了152个宝宝的大脑,发现前额皮质和额叶眼动区的灰质体积,与孩子每周玩游戏的时间成正比。简单来说,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越长,灰质体积越多,孩子大脑发育越好。

李玫瑾老师曾经提出这样一个理论:“会玩”的小孩往往更优秀,学习成绩更好。尤其到了初高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往往是不喜欢运动的孩子,而运动能力好的孩子各方面则更加稳定。有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42名状元中,有24人爱好运动;2016年63名状元中,有34位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

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不但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长,还参加过学校的足球联赛;河南理科状元朱笑寒,酷爱打篮球、跑步,风雨无阻;山西文科状元周仕达,喜欢打乒乓球,即使上高中之后学习任务重,仍坚持每天晚上跑步;江西理科状元傅林轲,曾任高中校足球队队长,并获得省校园足球联赛MVP。

运动好的孩子学习也会更好,这是什么道理?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WendyA.Suzuki博士指出,运动可以提升神经递质的水平,让人心情愉悦,改变大脑的解剖结构、生理机能和功能。譬如,运动可以促使海马体中产生新的脑细胞,提升记忆力;同时运动可让人的前额皮层发生变化,提升专注力。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也提出过相同的理论,认为运动会刺激身体分泌多种积极物质,提升智力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自控力、耐力、竞争力、合作力也随之提高。孩子本性活泼好动,正是精力旺盛的阶段,一天到晚憋在屋子里面学习的孩子,多余的精力没有办法得到释放,小脑没有得到真正的刺激,脑神经始终处于压抑的状态,往往眼神发直,缺乏机灵劲儿,如果压力过大,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而总在外面疯玩,运动能力好的孩子,大脑在运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刺激,情绪得到充分的释放,往往精神状态更好,上课更专注,记忆力增强,情绪也更稳定,透着一股子聪明劲儿。

北京体育大学的杨烨曾说过:“现在的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大,力量却越来越小;智力开发越来越多,灵敏素质越来越弱......”这些都是缺乏运动造成的。这些缺乏运动的孩子,首当其中的就是身体素质不好,眼睛近视,肥胖症,甚至于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得“三高”。有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最典型的就是肥胖人群和近视人群逐年上升。

日本青少年研究对中、日、美三国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比例为8%,远低于日本65%、美国63%的水平。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是上网聊天和打游戏、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三成。中考中,体育本应该最好拿分的科目,却变成了孩子的老大难,为了通过体育考试,竟然很多孩子会报名上专门的一对一补习班,这真是成了笑话。

而缺乏运动,带来的“后遗症”不仅这些。有的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对父母言听计从,乖顺听话,进入青春期之后,突然对玩特别痴迷,逃课,上网,甚至对学习感到厌烦,这都是幼儿园、小学期间没有“玩透”、“玩好”的后遗症。

柏拉图说:为了让人类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两种管道——教育与运动。代表孩子未来不仅仅是成绩,更是健康的身体和强大健全的人格。

想让孩子初高中保持心理健康,学习稳定,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让孩子玩好,玩透,玩痛快!

Hi~

我是大爱幼教社

一个为幼教人提供

工作方法

的公众号

对你们我是认真的

好方法都要告诉你们

喜欢我记得点“在看”

也欢迎广大幼师朋友们

分享经验、吐露心声、互通有无

投稿邮箱:daaiyjs@daaikids.com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