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比往年长,这样一个时间段,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个完成弯道超车的时间段。
所以,本周荐书向大家推荐了《好方法决定好成绩》,这本书内容涉及孩子学习方法以及能力培养,希望能为家长提供最直接的指导和建议。
知心姐姐
荐书心语
事例:
胡开平上小学一年级了,写作业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抄写拼音、生
字时,常把b写成p或d;把“红”写成“江”,把“已”写成“己”。做数学作业就更惨了,不是把5看成2,就是把6写成9。
周末,爸爸领着他去看了一场儿童话剧。
“我们先观察一下这个场面,数数台上有几个人,好吗?”演出中爸爸悄悄地对他说。
“桥上也有很多人。”胡开平显然留意到舞台背景中的那座桥。
“有8个人呢。”他接着说,显得很高兴的样子。
“应该比这个数还要多一点儿。你仔细观察一下整个舞台的场面。”爸爸提醒他说。
“有人拿着扇子,有人坐在板凳上,有人在喝茶。舞台上一共有15个人。”胡开平边看边说。
“很好。你再留意观察一下他们的年龄、性别和神态。”
在欣赏完这场话剧后,胡开平写了一篇日记,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爸爸一方面表扬了他的日记,另一方面也给他提出了详细的修改建议。经过爸爸一段时间的训练,胡开平的观察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渐渐赶上去了。
专家分析: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持久性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不仅是孩子写好作文的基础,也是提高他整个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宇宙间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学生观察的对象可以大至天地日月,小至虫蚁草木。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方法:
1.由远及近,点面结合,提高孩子观察的整体性和准确性。
孩子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情况。家长要教会孩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比如先让孩子整体欣赏大自然的全景,然后再观察具体的事物和景象,让孩子仔细品味。
2.利用孩子多种感官活动,增强观察力。
在观察中,家长最好让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一同参加活动: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做做、写写,亲自实际操作,以增强观察效果。比如听一听,水流声和鸟叫声有什么不同?摸一摸,真花和塑料花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尝一尝,水和醋的味道有何不同?做一做,种些花草树木,养些小动物。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留心观察:植物幼芽怎样破土?花蕾最终怎样结果?虫儿怎样吃东西?鸟儿怎样飞?最后写写观察日记,如植物栽培日记、动物成长日记、天气变化日记等等。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不能用文字记录观察日记,可采用笔录、音录、画画、填图等多种形式。笔录就是让孩子口述观察的经过、结果,家长帮助用笔记下来;音录就是用录音磁带录下孩子的口述内容;画画就是让孩子自己把观察到的东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填图就是家长帮助孩子制好表格,孩子用自创的符号或图案记下观察现象。
3.要为孩子创造观察条件,启发孩子观察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孩子生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家长应很好地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经常带领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他们在尽情的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比如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去听小溪潺潺,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同时,家长在平时要善于利用一切条件指导孩子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
比如,让孩子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孩子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等谚语的简单道理。这样做不仅能使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体验到观察的乐趣,又能促使孩子多思考,从而培养和发展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
4.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时,家长应注意多提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5.教会孩子观察事物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
引导他们通过采用多种方法,对某种物体先观察其外形,再观察它的主要特征,然后比较几个相似的事物,了解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总结出某些简单的事物关系。
6.向孩子明确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教给他观察的方法。
比如观察一个字,观察力强的孩子能很快地把寓于生字中的熟悉部首看出来,或把形近字、音近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区别清楚。观察景物,则要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的顺序。重要的一点,观察的目的决定观察的方法。这就好比木匠看木头,要看木头的尺寸和材质;用木头烧火的人,要看木头的干湿;森林学家看木头,要通过看木头的年轮判断它的生长过程。
7.外出时最好让孩子带着观察的任务离家,一路上边观察边思考,回来后再写篇日记。孩子观察得越细,印象越清晰,文章就可能写得更生动,更有真情实感。
8.指导孩子将观察力与想象力紧密结合起来。恰如其分的想象,会使观察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
9.利用日常生活诱发孩子的观察力。
孩子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对家庭环境(亲人、物品、家具等)比较熟悉。家长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孩子观察的情境与机会。如电视机放不出图像,让孩子去看看,插头是否插好,碟带是否放入?又如天气转冷了,家里人穿衣有什么变化?再如客人来了,家里人各自采用怎样的行动招待客人?或者过节了,家里摆设有什么变化?等等,让孩子不断得到观察的锻炼机会。
10.教给孩子以下几种正确的观察方法。
对比观察法: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画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反复观察法:对于某一事物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对事物的统一认识。
顺序观察法: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例如植物的生长。帮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
重点观察法: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应是重点观察的对象。重点观察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定位观察法:让孩子通过定位观察来培养某种兴趣,如引导孩子读书,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通过正面反复观察,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进而引起孩子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家长还应引导他们在观察中积极思考,把观察过程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点评:
观察力的提高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极大。孩子只有学会观察周围事物,才能够由表及里地去分析和探讨事物的本质,从而迅速得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和看法。随着观察力越强,看法也就越准确、越深刻。如果孩子的观察力得到不断提高,那么,他在学习上的分析能力也就变得越来越强了。
本文摘自:《好方法决定好成绩》
本期荐书
复制下方链接于网址栏即可购买
https://item.jd.com/12593154.html
内容简介:
面对幼小衔接的这一关键过度期,《好方法决定好成绩》中列举了60例真实案例,告诉家长,在幼小衔接时期孩子和家长会遇到哪些问题,家长和孩子会需要哪些帮助,有办法的家长是怎样做的,这样做会取得什么样的好成绩。
END
知心姐姐新媒体团队✎
新媒体主管:鲁颖编辑/图片:唐子瑶校对:董国材统筹:孙达珊
图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知心姐姐》杂志
《知心姐姐》杂志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创刊于2002年,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推荐的优秀刊物。
知心热线
010-57526666
知心姐姐杂志社电话:
010-57526650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