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妈妈跟我分享了这样一个经历。
同一家庭出来的两兄弟,同样都是从小开始读绘本,
结果却大不相同
。老大爱读书,但学龄后,语文学习困难重重。老二却在表达能力、深入思考和发散思维方面都很不错,问题出在哪里?
这俩娃的妈,深耕早期阅读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专家王老师告诉我:“其实两个孩子在语言天赋上相差无几,问题的关键在于我的引导方式。”
老大更多地是干巴巴地对着孩子讲讲讲,而她学习了早期阅读干预方法后,在老二身上得到了成功实践。王老师改变方法的第一步就是选对书,当书选对了,她发现——
读绘本真是宝贝最好的识字启蒙。
孩子看的每一本书,都是我看过的
这个把关,除了剔除一些质量不过关、三观不正的劣质书外,我更多的考虑是它
是不是贴合孩子的思维?是不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能不能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比如我给年糕选巴巴爸爸系列,巴巴爸爸家有7个孩子,每个孩子个性、爱好都非常不一样。我也希望年糕读完能了解,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拼搭,有人喜欢运动,要接纳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这件事没法通过讲道理去表达,但通过阅读就可以很好地潜移默化。
同时这本书有很多重复的字,比如“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每次读到这些重复的字句,我都拿手指着读给年糕听,“可”、“里”、“巴”这些结构相对简单的字,就印在年糕的脑海里了
这样多读几次,每次我的手一指,年糕就能完整地读出整个句子,这些字就牢牢记住啦。
即使是经典,也要做价值观的更新引导
多选经典,肯定是一条不会出错的原则。但是,家长也要
敢做价值观引导
还是拿《巴巴爸爸》举例,因为写作年代的关系,书中有些价值观,确实让人有“过时”的感觉。
比如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男孩子们跑去看黑熊,女孩子留在家里和妈妈做饼干。
年糕就会觉得,这是“因为男孩爱冒险,胆子大”
我反问年糕:“你看你们班的女生,是不是有比你们还勇敢的?女孩子留在家里做饼干,可能是更喜欢而已。”
当孩子开始有了思维能力,陪他读书的时候,我会有意引导他做一些思辨。
能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影响一生的重要能力。
孩子读的书,要比他的实际认知高一点点
遵循“最近发展区”理念,我给年糕买的书往往要比他的实际认知高那么一点点,或者说比他的适龄书籍再难那么一点点。
因为“走在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带有难度的内容,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他的潜能。
千万别觉得孩子还小就不感兴趣或看不懂,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热情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就像年糕现在经常会和爸爸一起看汽车杂志,爸爸也会兴致盎然地和他聊各种车。现在年糕对汽车的各种型号、配件一清二楚,知识储备比我还多。
比如我们在读巴巴爸爸系列,有一本书里有一句话“巴巴布莱特用他的天文望远镜看见地球重新变绿了。”年糕就问我,“什么是天文望远镜啊?”,和年糕一起查了天文望远镜是什么之后,我把这个新词汇写下来,贴到年糕书桌上的词汇墙里。这样,年糕又学到了一个新词汇,并且每天都能看到它。
其实,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事情,就是先把这件事变成日常,并且出现得不刻意、不复杂。
在我们家就有这样一个约定: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想掏出手机的时候,就应该给孩子读绘本。慢慢地在我们家,陪孩子读书就变成了一个像喝水一样的日常行为。只要我们有空,随手就能拿起书,抱着孩子坐下来开始阅读。
当阅读成了孩子的习惯,孩子才会对阅读产生渴望,就像他渴了,想要喝水一样
阅读需要浸润在日常生活里,不需要刻意、不需要爸爸妈妈喊
:该读书了,好像要去完成什么任务。
所以与其把精力放在教孩子认识多少字上,倒不如每天抽点时间,认认真真陪孩子读几本书。
想给孩子养成任何好的习惯,最先鞭策的都应该是我们自己。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