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的智慧,我们的生活
点击上方“
向借文化
”—点击右上角“…”—
选择“设为星标”
这样,再见面
很容易
真正的快乐教育,不是只要快乐不要教育,而是引导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更高级的快乐。
来源|
凌想亲子心理(lingxiang127)
被“快乐教育”毁掉的小孩
去年的一次沙龙上,一位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她的大家族中有几个人信奉快乐教育,认为不该让孩子小的时候承受太多的压力。
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孩子想学更好,不想学,也不会逼着他学,想玩就痛快地玩,给他充分的自由——总而言之,就是想让孩子快快乐乐地长大。
然而,一晃好几年过去了,她从这些已经是中学生、大学生的孩子身上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学习都不太好,缺少上进心,对未来没什么想法,贪玩,遇到困难绕着走。
这位妈妈很疑惑:这样下去,不就把孩子养废了?到底该不该快乐教育?快乐教育真的不对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
我想了想,回答她:
我认为,所谓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有高级的快乐,也有低级的快乐。
低级的快乐很容易得到,比如感官上的享受,穿了一件新衣服,吃到好吃的,看了一个喜剧片,等等。
这种快乐,是外部给你的,来得快,去得也快。你需要不断地寻找刺激来得到快乐。一旦停下来,就会感到空虚无聊。
而高级的快乐,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换来的。
你要投入你的时间和精力,拿出勇气和毅力,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享受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源自内心的,可能不是那么强烈,但更为持久,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欣赏,能带给你力量。
很多人都误解了快乐教育里的“快乐“二字,认为学习太苦了,让孩子快乐更重要。但他们把快乐等同于这种肤浅的快乐,怎么开心怎么来。
家长放弃了对孩子引导、帮助的责任,使孩子停留在肤浅的享受层面,丧失了对生命内在价值的探索和追求。
这样的教育,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更像是放纵教育。
这样的“快乐教育”,会毁了孩子。
又好玩又无聊,你有过这种感觉吗?
最近,橙子就对这两种快乐有了一些体验。
前段时间,橙子高密度地上了几天课,小升初的衔接课,从早上九点半上到晚上八点半,我看着都觉得累,但因为老师教得好,小孩学得兴致勃勃。
课程结束后,橙子嚷嚷着说要“颓废”一下,然后就开始天天抱着pad看柯南、刷抖音、打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以往,因为担心他会近视,我一直限制他看电脑的时间。自从调整了自己,放下这个担心后,我就有意识地不太管这件事了,我也想趁此机会,让他充分体验一下“颓废”的感觉。
“颓废”了几天之后,一次散步时我俩聊起这件事。
我问他:“这几天天天看pad,感觉怎么样?”
橙子说:“不错,挺好玩。”
我想了想,补充道:“嗯,挺好玩,但是时间久了,也有些无聊。”
橙子被说中了:“妈妈,你总结得太精辟了。”
他明白我说的那种感觉——好玩,但无聊。
我进一步夯实:“前几天你上课,从早学到晚,虽然累,但是也挺开心,关键是,有一种充实的感觉。”
“没错。”橙子表示同意,“你再给我报点课吧,我觉得还是上课更充实。”
吃喝玩乐,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我们当然需要这样的放松和快乐,否则,生活会少了很多乐趣。
但是,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这样的快乐,人生会变得单调和单薄。
因为,它不用太多努力就能获得,也不用太经过脑子,只是被动地被外界信息刺激,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快乐——看起来热热闹闹,内在的生命力却是荒芜的。
它无法满足生命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时间久了,就会感到无聊、没劲儿、空虚,感到生命轻飘飘的,没着没落的,人也会在这样的快乐中迷失自己。
更高级的快乐
为什么人们总是念念不忘快乐教育?
是因为潜意识里,很多人认为学习是一件苦事。
古人不是说了吗?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
所以,很多狭隘地理解快乐教育的人,潜意识里是把学习和快乐这两件事对立起来了。
其实,学习本身,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那种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的快乐,那种创造的快乐,那种调动自己潜能,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快乐,那种满足好奇心、求知欲的快乐,都是学习的快乐啊!
前几天,我和橙子出去吃饭。
吃得差不多了,橙子突然说:“妈妈,已知两个直角边的长度,我可以不用勾股定理,算出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
说着,他拿起铅笔在点餐单上画了起来。一边加辅助线,一边讲给我听。
辅助线加得有点复杂,我好不容易才跟上他的思路,他又进一步推论:“如果不是直角,也可以做这种方法。”
小孩开始琢磨:“不对,这个只有直角才能成立……”
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会拿一道觉得有意思的题考考我。显然,没事的时候他会自己琢磨着玩。
我看着埋头思考的小孩,他的专注让我感同身受——那是一种心流状态下的快乐。
那种沉浸其中、自得其乐、心无旁骛、肆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验,本身就是学习的回馈。
内在的声音得以表达,内在的价值得以发挥,你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鲜活的“存在”。
这种存在感会让你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这种体验,是更高级的快乐,是心灵的享受,是自我实现的愉悦。
它,不分年龄大小,不分事情大小。
建一栋房子,搭一个积木,都能体会到这种快乐。
真正的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这种高级的快乐。
当他沉浸在兴趣中,当他冥思苦想做出一道题,当他突破自己写出一篇作文,当他克服了一个困难,他就在经历着一场升华——
他的思维、想象、认知、经验都被调动起来,专注于此,突破过往的自我。
我们做家长的,就要多观察,寻找着力点,加以引导——引导这个小生命去体验到这种更高级的快乐。
一旦他体验到了,他会有更多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也会有更多信心面对挑战和困难。
当然,作为家长,你自己要先体验过这种快乐,才会相信有这回事。
学习,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
误解快乐教育的人,其实还有一件事没明白:
简单的快乐可能是单纯的。
大快乐,往往是经历过苦和痛之后的蜕变之乐。
就像幸福一样。
以前,我以为幸福就是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如今,我才明白:
深沉的幸福,是痛苦过后的升华,是复杂之后的纯真,是混乱之后的通透,是需要智慧加持的。
学习也是如此。
或者说,世间万事都是如此——
高级的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见山不是山”的过程,才能达到“见山又是山”的境界。
我写文章就有这样的体会。
当你枯坐半天,只写了几行字,当你在一团思绪里转出不来,当你词不达意,就是表达不出来那种感觉,这个过程真是很痛苦、很煎熬。
但是,当你凝神静气,坚持写下去,把思路一点点捋清,克服对完美的执着,最终,一篇有灵魂有温度的文章呈现出来,那种通体舒畅、对自己有所交代的愉悦感觉,比看一晚上综艺节目要美妙一百倍。
每一篇文章,都是意志力的一场小小的胜利,自我的一次小小突破——你会更加自信,更加笃定。
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
真正的快乐教育,不是只要快乐不要教育,而是引导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更高级的快乐。
这种快乐,不是百分百的纯果汁,甜得直白,没有一丝杂质。
它更像是茶,入口有些微的苦和涩,细品有回甘,再品有余香,回味悠长。
品味到这种快乐的人,会爱上学习,爱上自己。
凌想:橙子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帮助千万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著有《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本文来源凌想亲子心理(ID:lingxiang127),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关注儿童心理的原创文字,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致力于自身成长。
向借文化经授权发表本文
转载请联系版权方
图片基于CC0协议。
往期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关于亲子
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守候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烂漫(全)
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路边看见100块钱,你会放到自己的兜里吗?
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我从长期“被凌辱”,慢慢走向自我救赎
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你怎么看待“苦练”?
父母放纵,就别怪孩子傲慢
关于诗词
民国大师钱穆告诉你如何读古诗(上)
民国大师钱穆告诉你如何读古诗(下)
普林斯顿大学余英时教授:我们怎样读中国书
关于成长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不要与思想固化的人做朋友
别纠结,转变一下思路就好
什么是明智的策略?是多面手,还是一招制敌?
向借|向前人借智慧
微信ID:xiangjiesishu
长按二维码,关注向借文化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