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听话这样管最有效,比打骂说教强100倍 孩子叛逆不听话这样管最有效,比打骂说教强100倍孩子叛逆不听话这样管最有效,比打骂说教强100倍

孩子叛逆不听话这样管最有效,比打骂说教强100倍

天天实践

微信号:

ttsj2017

专注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体贴、懂事、孝顺、好学,而我的孩子却像来讨债的?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有着怎样的养育方式?

实践派

身为父母,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让你无比抓狂的场景?

一次,我在做饭,俩孩子在家里玩水,我特别心疼木地板,被水泡了,于是就跟着他们一遍遍的清理,清理烦躁了,我就忍不住责怪了他们,并命令他们:

“不许再玩了!”

看着他们也老老实实的坐在沙发上,我才放心的去厨房,继续做饭,但是好半天没有听到俩人的动静,我很纳闷,就出来看看。当我从厨房里走出来,看到客厅地上的一幕,我的内心简直要崩溃了。

“我以为我的命令和责怪,他们会听”

日和闺蜜一起去遛娃儿,吃完午饭,看着她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的打,稍坐一会就打起盹儿来,我实在心疼,于是问她,是不是昨晚没睡好。

她说:“哎,别提了,昨天我有一些急需的材料需要赶制,本想着,早点把旺仔哄睡,起来工作。我们8:30就躺在床上讲睡前故事,9点钟熄灯,他翻来覆去到23:30了还不睡,我越急,他越精神,我一直在心里念‘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最后念也忍不住,

就打了他一把掌。

这一打不当紧,他哭到0:30才睡着,等我弄完工作上的事情都凌晨3点了。”

“闺蜜以为通过打骂,儿子就能早点睡”

天带孩子去医院,看到这样一对母子:

“妈妈,我要买这个小汽车”

“等会,妈妈去个洗手间,一会再来买”

“不行,我就要现在买”

“你乖,听话啊,等一会再买,妈妈要急着去洗手间”

“就不行,我就现在要,不要等一会儿”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那就不要买了”

“不要,你这个坏妈妈,呜呜呜”

“妈妈以为通过说教,孩子就会照做”

打骂,命令,说教,责备,以暴制暴,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周在儿子的运动会上,有一个同班同学的妈妈给我倾诉说:“面对的两个高需求,又不听话的男孩儿,自己不仅被榨干,还常处在情绪崩溃的边缘。我经常忍不住打孩子,打完以后,又特别后悔和心疼,我很焦虑,很无助,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同学妈妈的感受,凡是做了妈妈的人,都能感同身受。为了孩子,我们放弃事业,只为能给孩子更好的爱和陪伴;我们省吃俭用,却可以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我们蓬头垢面,一天24小时全年无休,希望能给孩子更周全的照顾。

明明我们很爱自己的孩子,为了他们我们可以从一个柔弱的小女子,变成刚强的女汉子。

但为什么他/她的那些行为举止,常常会使我们抓狂,发怒,无奈又无助呢?

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编写的《PET父母效能训练》的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这些在生活中,特别容易让我们爆发的场景,随处可见。它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

“需求冲突”。

也就是:

“父母和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对方的行为带给你了实际而明确的影响。”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需求产生冲突的场景,我们很常见,比如:

孩子要吃糖,父母怕他蛀牙,不让吃。

妈妈要做饭,孩子要妈妈陪她一起玩。

爸爸不想家里被玩具占满,孩子还让买。

老公想打游戏,妻子想让老公陪一会。

妻子想去西藏游玩,老公想去夏威夷。

面对这些冲突,我们大多有两种做法:

一,压抑自己的需求,满足孩子;

二,用威胁,命令,说教的方式改变孩子的想法。

《PET父母效能训练》中的观点认为,以上的做法,都不可取,

比起“满足”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真实”

父母过多的压抑或忽视自己的需求,而过分满足孩子时,孩子往往看不到别人的需求,长此以往,他就会不懂得感恩,没有同理心,缺乏责任感,不能为对方着想,不体谅父母,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家长被压抑的需求,会转化成委屈、愤怒等情绪,再通过责备、打骂、数落,对孩子发泄出来,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经常被打压的孩子,就会变的不自信,唯唯诺诺,不敢去表达自己,缺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见。

在我的《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会上,讲完这段内容,一个听众做分享的时候哭着说:“这次分享,

让我从噩梦中惊醒,我终于找到了,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孩子不但不听话,还说我是一个‘坏妈妈’的原因了”

在他本该学着体谅别人时,父母却选择了一次次不惜一切去满足孩子,硬生生地把孩子的这个最佳成长机会给流逝了。

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作为父母,我们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同等重要。

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需求冲突的情况,父母除了吼骂和忍让,还可以用科学,无伤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真实的表达“感受”

你上一天班很累,回到家,孩子还坐在你腿上,爬你身上让你给他玩。

平时我们会说:

“你真烦人,我休息一下都不行”

孩子得到的信息是:

我很烦人,妈妈不喜欢我

我们可以这样说:

“宝贝,我现在很累,还不想玩,想休息一会”

(真实存在的感受)

孩子得到的信息是

:妈妈累了,她现在不想玩。

二,真实的表达“影响”

天冷,孩子放学回家就打赤脚,婆婆各种心疼的说:“宝儿,天这么冷,冻病了怎么办?快把鞋子穿上”。

孩子做出的反应:

像没听见一样,该怎样还怎样。

妈妈走过去,这样说:“大宝儿,我非常担心你这样会着凉生病,那我还要请假陪你去医院,我不仅要请假,还要花钱,我会很苦恼”(具体而明确的影响)

孩子做出的反应:

大宝说:“好,我把这个拼完就去穿。"

三,可能导致冲突的事情,提前说

有次,临时接到通知要出差,但是我已经答应儿子要参加他的运动会了,这是他期盼已久的事情,因为那天他还是小旗手。

通常情况下,参加不了,就不参加了,也不做任何的沟通。

晚饭后,我就找到他说:妈妈很想参加你的运动会,更想看到你帅帅的升国旗,但是妈妈临时接到公司的通知,明天要去广州出差,所以你的运动会,妈妈很遗憾,参加不了了。

他虽然有点失落,但是没哭没闹,只说:那妈妈下次一定要参加。

四,父母可以调整环境

我有一个学友,公婆特别喜欢看电视,所以孩子吃完饭也去看电视,她很想让孩子读书,学习。

因为这个事情,她和孩子之间多次发生冲突,最后她只是调整了一下电视机的布局,就让孩子爱上了阅读。

改造前的客厅布局

改造前,吃饭后的情况

改造后的客厅布局

改造后,吃饭后的情况

以上手绘图片均来源于:粥悦悦

任何人的精力,爱,能量,都是有限的,如果你过分的去支取,去付出,去压抑,你最后会亏空,会崩盘,你会承受不住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巨大差距。

比“满足”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真实”,毕竟孩子踏入社会,他不会遇到忍让他的“父母”,而是会遇到,一起比赛,相互争取的赛跑者。

实践派.问答

本文是实践派关于“亲子沟通”专题的一篇文章。

你平时有遇到“熊孩子”的恶作剧吗?

你遇到这种情况,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欢迎您在文章底部留言,一起探讨。

微信公众号系统已经改版

好多小伙伴说找不到实践派了

如果大家还想第一时间

看到实践派的推送

欢迎置顶“天天实践”哦

下面是实践派给大家做的一个小教程

赶紧来星标吧~

精彩推荐

“老大被抓伤,老二被打哭”二胎妈妈该如何唤醒俩孩儿的血缘深情?

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去这四个地方看看,胜过100句说教

吵翻了!妈妈抱4岁孩子在公交车垃圾桶里尿尿,被大学生批“可耻”

那一年,我教女儿“追”男生,追进了名牌大学!

真实故事:会做饭的孩子,到哪儿都能活下去

天天实践

微信号:ttsj2017

专注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与养成

一起成为更好的家长

更多精彩专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