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最有出息的孩子,父母都抓住了这4个关键点请家长都读一读 10年后最有出息的孩子,父母都抓住了这4个关键点请家长都读一读10年后最有出息的孩子,父母都抓住了这4个关键点请家长都读一读

10年后最有出息的孩子,父母都抓住了这4个关键点请家长都读一读

作者:

刘小畅

父母前半生的样子,藏着孩子后半生的结局

——秋葵妈

“一家23人出了11个学霸,你信吗?”

“什么家庭啊,这么厉害?”

“福建三明,90岁高龄的王荣庆夫妇,一家23人中有3位博士、3位硕士、5位大学生。”

前不久,我看到一则关于福建一家庭频出学霸的新闻,于是就和老公讨论

起来。

出于敬佩和好奇,我们两个人仔细翻看视频,想看看这两位老人,究竟是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学霸的。

王荣庆老人在视频中说:

“要教育子女,两人首先要做好表率,要起模范作用。

老二老三读了博士之后,下面的弟妹都提出了想学习,大家争先进比先进,家风很好。

的确,教育子女,父母首先要做表率,营造好家风。

父母如何做,孩子都看在眼里,也会记在心里。

要想孩子成长和成才,父母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

做“家人”,而不做“客人”

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中,董力问导演,自己能不能成为演员。

得到的答案是:“这个问题要问你自己,能为演员这个事业付出多少。”

对于父母也是一样,要想孩子出色,也要问问自己,能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付出多少?

闺蜜小溪昨晚打电话给我说,最近孩子学习情况很差,前几天开家长会,老师问了她3个问题。

“孩子成绩不好,你有关注过吗?”

“孩子的想法,你是否了解,她愿意和你说吗?”

“你们总是羡慕人家的孩子考了高分,可你知道人家的父母付出了多少吗?”

电话里,小溪的声音有些颤抖,话语里包含了太多的无助和后悔。

当初为了工作,她一直把女儿放在父母家里,直到中学,才把孩子接回自己的身边。

因为太长时间没有生活在一起,母女俩总是生气、吵架,孩子也无心学习。

小溪直言,后悔自己给予孩子的陪伴太少,亏欠孩子太多。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曾说:

“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小时而遗憾。”

是啊,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在孩子身上错过的陪伴,真的没有机会弥补。

把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大学的陈美龄,被称为“母亲力爆棚”的人。

她曾经分享过自己的感受:

“不要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妈妈跟小孩子的时间,2分钟、5分钟,对小孩子来说是天堂,影响很大。”

当年,她决心放下演艺工作,到斯坦福大学读书时,却发现自己再次怀孕,但她依旧选择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坚持陪孩子们一起学习和长大。

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孩子,5年间虽然从未睡过一次好觉,但依然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才更为珍贵。

正是陈美玲的陪伴和教育,才成就了孩子们阳光的性格和优秀的成长。

或许,工作会花去我们很多的精力,但陪伴孩子的成长,才会让生活更有意义。

如果可以,就请陪在孩子身边,一起去看高山和大海,见证他的学习和成长。

做“榜样”,而不做“反例”

著名作家杨绛,回忆小时候曾提起,她的爸爸说话铿锵有力、入情入理,让她佩服又好奇。

她问爸爸怎样才能做到这样,爸爸告诉她:“没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从那以后,杨绛总是学着父亲的模样,时常拿出藏书来读,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乐趣。

正是父亲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她体会到,读书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从而成就了后来的她。

有人说:“再好的名校,也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

清华才女武亦舒的爸爸,每天下午4点30分后不开手机,全心陪伴女儿读书;

江西状元刘梦的妈妈,为女儿整理错题,和孩子一起学习;

安徽状元董吉洋的爸妈,发现女儿厌学,便主动关掉电视,坐下来看书。

作为父母,我们要记得提醒自己,要为孩子做榜样。

正如英国教育思想家托马斯·阿诺德所说:

“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孩子感恩父母的努力,父母也能在不断学习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做“师长”,而不做“指挥”

曾看到这样的新闻:女孩高考超一本线40多分,却被爸妈逼着填了一个二本免费师范。

遗憾的是,这并不是个例。

一机构针对2002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84.9%的受访青年坦言,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把他们的想法强加给自己。

帮助孩子去规划和选择,本身并没有错,但要记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人生。

《小王子》里说道: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

胡可发过这样一条微博,配图里安吉在专心致志地弹着钢琴,小鱼儿在忘我地烤着烧烤。

她配文说:“人生爱好各不相同,或余音绕梁,或芳香四溢,或随心随意……”

是啊,每个孩子都各有爱好,他是自己的筑梦者,有着自己的梦想和抉择。

尊重天性,给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恰是最高级的管教。

成长,是一个让人喜悦的过程。

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的结果,会带给孩子自信和勇气,让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拥有热爱的力量。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师长”的身份,为孩子把握好方向、鼓励他前进。

而不是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挥官”,父母指到哪里,孩子就去到哪里。

做“队友”,不做“对手”

湖北武昌实验中学王希来的妈妈,为了让儿子安心准备高考,决定替孩子打游戏,以免孩子担心游戏掉级影响学业。

高考结束,儿子取得了675分的成绩,妈妈也完成任务成功保级。

一时间,王希来妈妈成为了令无数孩子羡慕的“别人家的妈妈”。

状元们都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

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和孩子统一战线,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相互支持和鼓励,才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打开方式。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说: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如友,这才是亲子关系的一剂良药。

以朋友身份相处,孩子才会敢于和父母诉说,也更愿意和父母分享。

因为他知道,不管有什么样的想法,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朋友都在、父母都在。

学霸家庭的父母,大多不是单纯为了培养学霸,才鼓励孩子去学习,而是尊重孩子的兴趣,默默支持和指引,并给予安心的陪伴。

让孩子享受学习和进步的喜悦,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同时,父母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看到希望。

父母在陪伴中,和孩子一起享受生活;

父母在自律中,让孩子感受正面能量;

父母在进步中,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长;

父母在鼓励中,为孩子赋能彼此成就。

一个好的家庭,才是最珍贵的学区。

愿父母们都能在盼望孩子进步时,能够享受陪伴和热爱生活。

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爱里成长,也能释放能量,看见浩瀚星光!

作者简介:刘小畅,80后职场妈妈,热爱生活和文字。愿用爱陪伴孩子成长,以深情温暖人心。

-End-

你好,这里是夜听,我是刘筱。

我在后台收到了很多听友留言,很多父母说自己在育儿方面有许多困惑。

因此,为了帮助大家,我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育儿公众号-秋葵妈妈。

任何一个有思考的、爱孩子的爸妈,都不应该错过。

长按下方二维码,一起做最好的父母~~

点个“在看”,做有远见的父母!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