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句话孩子当场自杀比“溺爱”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父亲一句话孩子当场自杀比“溺爱”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父亲一句话孩子当场自杀比“溺爱”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父亲一句话孩子当场自杀比“溺爱”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崔玉涛的育学园

常见的疾病问题这里都有答案,点上方蓝字关注。

《都挺好》这部沸腾了一个月的电视剧,终于剧终了,撒花~

作为一个新手父亲,剧中我最心疼的,要属小女儿苏明玉了——

明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但因为家长重男轻女,所以苏母经常用语言羞辱明玉。

印象深刻的一次,明玉因为妈妈偏袒二哥而跟妈妈发生争吵,于是苏母骂她:“我们给你吃,给你喝,养你这么大,我们有罪了是不是?你要是有能耐,你就别用我们钱呐!”

因为剧中苏明玉的遭遇,让我想起来了,薯条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错误,而被我数落的场景。

这不,前几天薯条刚学会拿笔,就在家里的墙上、地板乱涂乱画,看着满屋子一片狼藉,把我这个老父亲气的要死。于是我指责他:“薯条!你看你又做什么了!怎么就不能让我省省心呢!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后,都会数落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看看隔壁小朋友,你再看看你”;孩子磨蹭时,犯错误时,恨不得说些难听的话,以为这样可以刺激到孩子,让孩子改成错误。

其实,话刚说完我就后悔了,薯条肯定也不是故意的,但有时候火气上来了,真是忍不住脱口而出。

作为一个新手爸爸,我与大多父母相似,都有这方面的困扰——

现代人生活压力本来就大,再遇到孩子不听话犯点小错,简直分分钟想爆炸,我就很想骂人,但我又控制不住自己,当时骂出来解气了,但事后回想起孩子,却很后悔。

孩子犯了错,我该不该骂他?如果不可以,我该怎么跟他沟通?

于是我写了下这篇文章,试图跟父母分享一下这个问题:

生活中的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的危害

父母正确沟通方式

生活中的语言暴力

在电视剧中,苏母经常用语言羞辱明玉,虽然这只是电视剧,但大家不要以为语言暴力只会在电视剧中发生。

其实在很多家庭里,语言暴力并不罕见,只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进行的「批评纠正」,已经是语言暴力了。

仔细回忆下,为人父母的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别捣乱,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你看,邻居家的小朋友可比你听话多了!”

这些,都是父母责怪孩子的常规用语。

家庭中,常见的语言暴力有三种类型——

居高临下的蔑视,如「你这么不懂事!」

否定态度的恐吓,如「妈妈不喜欢你了!」

摆出别人家孩子,如「你看看邻居家小朋友!」

有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不是不知道这些话会伤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绪要发泄,只是在当时的场景下,所有生活中的压力,都想宣泄给孩子,孩子的错,成为父母情绪宣泄的借口。

殊不知,父母不经意间的语言暴力会给孩子带来严重影响。

这样做的危害

语言暴力,对孩子伤害到底有多大呢?

电视剧中,在语言暴力中长大的苏明玉变得“不近人情”:母亲抑郁前,她断绝了和家庭的联系,母亲去世后,她也未曾流泪,在职场,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面对多年伙伴的求情,她也无动于衷。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显示:

平均每20成年人里,就有1个表示幼年期间曾经遭受过语言暴力,每50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因语言暴力导致心理疾病。

轻者患有社交障碍,重者有杀人和自杀的行为。

当外界对孩子施以持续的语言暴力时,孩子的大脑会启动应对式的调节,来让自己适应恶劣的环境,从而形成两种病态人格。

一类是「退缩型人格」,孩子内向封闭、自卑多疑、形成社交障碍;另一类是「攻击型人格」,孩子暴躁易怒,充满仇恨,容易冲动伤人。

这些源自童年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孩子的大脑和行为模式。

语气轻蔑的父母,很可能养出回避型的孩子;

常常忽视孩子的父母,可能养出矛盾型的孩子;

逻辑混乱的父母可能养出没有判断力的孩子。

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段国外视频。

泰国的一位父亲看到儿子天天玩游戏,不务正业,最后愤怒地跟孩子说道:“有种你就别活了!”随后把枪支拍到了桌上。

孩子听到父亲的指责,举起枪对准自己太阳穴,扣下了扳机,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这位父亲听见一生枪响后,回头一看,也晕倒在了地上。

谁也不曾想到,父亲气急的一句「有种你就别活了」,成了孩子结束生命的理由。

语言暴力,真的可以杀死孩子。

所以,停止用语言伤害孩子,父母义不容辞。

孩子犯错后,家长可以这么做

孩子犯了点小错,但家长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我们有几点小建议:

父母要学会疏导自己情绪

不得不说,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发脾气,并不全是因为孩子做错的事,也可能来自于工作和生活中压力,做父母的,总会忍不住的把自己所有情绪都向最亲近的人释放,比如孩子。

也就是说,孩子成为大人情绪的宣泄桶。

所以,面对孩子犯错的事实,家长首先要正视咱们的情绪。

第一,接纳自己的情绪。孩子犯错了,家长出现恼怒的情绪非常合理,但是,接下来告诉自己,不要让生活压力这些情绪占据了理智,深呼吸,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其次家长要明白,自己恼火的同时,可能孩子也很自责,当时他的情绪可能是低落的,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火上浇油,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或者问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把警告改为鼓励

比如,孩子拿着笔乱涂乱画,很多父母嫌麻烦会直接阻止说:「不可以」「别捣乱」。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方式,温和地告诉孩子:「宝贝,这是你画的吗?真棒!但是爸爸有个更好的建议」,然后再告诉孩子步骤。

前一种做法,孩子可能被你的话一时震慑到了,但他不会因为你的某一次制止,就停止这个行为,反而可能就激发他的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画,我就偏要画。

反而后面一种轻柔的、鼓励的方式,孩子更能听进去。

刚开始做一件事,孩子可能不及格,但反反复复学做一件事,到最后可能就是满分。

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所以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应该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

公益短片《语言暴力》里,一个男孩打碎了杯子,但是这个妈妈不听孩子解释,立马责备了起来,换来的是孩子哇哇大哭,妈妈更加生气。

在短片结束时,让时间倒流,孩子打碎了杯子,妈妈问他:宝贝怎么会打碎水杯呢?

孩子告诉妈妈:“妈妈,本来是想给你喝的。”

所以,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也许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赞美是对孩子最高级的认可

适当的「赞美」其实是很棒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在自家墙上作画,有的爸妈会说:「你又乱画,妈妈不爱你了哦」;有的爸妈则会说:「这是你画的吗?真不错~但我们应该画在纸上,这样可以保存下来留作纪念哦。」

两种不同的做法,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完全不同。

过多的责备,孩子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墙上被他越画越乱,第二种,孩子因为害怕,所以不会再乱涂乱画,但可能以后再也不会碰画笔了。

后一种,即保护了孩子的成果与自尊,又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了解决办法,即使孩子不同意,我们也可以再沟通其他的办法。

所以父母要多夸赞宝宝。

在我们80后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个岁数,每天被各种生活琐事安排,忙到无法抽身,身心俱疲。

再遇到孩子犯点小错,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而不经意间,就形成了对孩子的语言暴力。

希望以后我和家长,都能在孩子犯错后,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宝宝成为语言暴力的受害者。

语言暴力,也许可以制止孩子一时的错误行为,但是,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被这样教育成才的。

因为孩子不是大人情绪的宣泄口,而是父母最宝贵的礼物。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合作邮箱:

marketing@drcuiyutao.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

育学园app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