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作者|韦志中主播|李琳
这个问题,在我的《向<西游记>取育儿经》这本书里,是作为一个主要的话题用一个篇幅来谈的。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所以今天再次来回答一下。
要允许、接受孩子犯错误
我们先来看一下,孩子犯错,怎么给它定性。孩子的心理发育和心理成长,处在一个特殊的关键时期。他不是一个具有完全独立心理、行为能力的人。不单是在生理方面,在心理方面、道德方面他都是处于一个还没有发育、发展不完全的个体阶段。虽然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我们像尊重任何一个个体一样地尊重他,但是我们在对待他们在发育、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的偏差,应该持有接受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把他当成一个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一个成年人来对待。
如果我们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一样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来对待的话,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我们自己也会产生烦恼。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
孩子犯错是天性,是自然而然的
如果孩子不犯错,那既不可能,也很可怕。为什么这么讲?
前面我已经讲过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是在成长。那么为什么又说这很可怕呢?我们有一句话说:不做就不错。
假如我们的孩子不犯错误,或平时很少犯错误,说明他基本上不作为,或者他只是小心翼翼地做一些比较安全的、有把握的、大人认为可以做的事情。
所以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可怕啊?非常可怕!
因为他正处于一个心理的、生理的、身体的等各方面的成长期,他竟然不能够在尝试中学习、在模仿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他不做了!因为他要保证不犯错啊,他还怎么模仿?怎么探索?怎么尝试啊?开心,更不可能有。所以它是很可怕的。既然我提到了《向<西游记>取育儿经》,我们就来看看孙悟空的成长,对我们家长的启示。
我们通常说孩子是熊孩子、毛孩子,那孙悟空可能都不如一个熊孩子。因为他是个猴孩子、猴崽子,而且他会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犯错、更不听管教。你说也说不得,说他就会生气。但是在孙悟空的成长当中,承担了他的成长管教任务的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是怎样对待孙悟空的呢?
不管孙悟空犯多大的错误,他们从态度上都认为作为猴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他们从来没有“我的孩子怎么犯错了”这样的心理。每一次孙悟空惹了麻烦,找观音菩萨帮忙的时候,观音菩萨其实早都知道了,孙悟空就会说“原来菩萨早就知道了”。有一句话说的是知儿莫过母,所以每一个母亲都是孩子现实生活中的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你的孩子遇到困难不找你,说明你作为父母是失败的。
你不要大言不惭地在这里问问题:“父母脾气暴躁,孩子情绪化,懒得和父母沟通怎么办?”你问这个问题不觉得惭愧吗?怎么办?父母不要脾气暴躁,先学习,先成长啊!
允许孩子犯错,这是我们为人父母者应该有的态度。
以爱为前提、以成长为目标的善意的惩罚。
孙悟空犯了那么大的错误,他说“皇帝轮流做,今年轮到我”,大闹天宫,就相当于我们在中学的孩子向校长叫板:“校长轮流做,今年轮到我。凭什么你能做我就不能做?”闹得学校不得安宁,最后就赶快去请如来佛祖,等于是把他“父亲”请来了。这个“父亲”也是代理父亲。我们看一看如来佛祖,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基本上心中没有恨意。如来佛祖以善良的心态,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压在五指山下,相当于把他押回家,在家里关上一个星期,哪儿也不能去,也不能看电视。关了一段时间,观音来了说:“这也不是办法。”如来说:“那你说怎么办?这件事情你来解决。”观音说:“我听说东土大唐有个取经人,干脆让他跟着这个取经人去学习和成长好了。”
看看这像不像我们的家庭生活?孩子犯错了,父亲把孩子揍了一顿,然后把他关了起来。母亲说这也不是办法,父亲就会说怎么办?那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办了。大家注意,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个事情交给你办了”是分工明确。
我负责惩罚,但这个惩罚也不是恶狠狠的;你负责帮他找出路,不能光是惩罚。
我们今天孩子犯错
了,就是一顿爆揍。
他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挨打,根本接受不到教育,而且挨打让他接收到的是你的恨、不接受他、不爱他,没有接收到你是爱他的。
而孙悟空,即使在这个过程中被惩罚了,他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威严和敬畏。他没有那种恨。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很多父亲打孩子,常常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理:孩子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父母是不爱他的。
因为父母打他的时候是呲牙咧嘴的,一副凶狠相。但如来佛祖是没有这个凶狠相的,他只是管教而已,他对孙悟空的处罚没有恨。
孩子最怕的,是父母亲尤其是母亲的唠叨。
所以《西游记》中也有了个“紧箍咒”。实际上,我们每一个母亲都会念“紧箍咒”,念得孩子头痛得不得了。但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运用这个“紧箍咒”,乱念一气。大家可以想一想,孩子是没有规则的,父母需要给他制定规则。什么规则?就是说了一定要做到。很多的父母对孩子说,你这个不能干,一会儿高兴了又让干了;让孩子不要看电视,自己却把电视开得声音很大。
让孩子不会产生一种负罪感和无价值感,同时又给孩子建立一种规则感,自己首先要做到。
比如说,念咒语、念经这一项,观音也好、唐僧也好,只有孙悟空犯错了才念,不犯错的时候是不能念的。如果念了,一次就把它念个够,让它入脑入心。就好比和他谈心谈到半夜,谈到凌晨三点钟。谈到最后,孩子会说:妈妈,我永远都不再犯错了!大家学《三字经》里面有一句话“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子调皮(圣人小时候也一样调皮的),他的母亲一次谈话就搞定。为什么一次就能搞定呢?
因为她是情感到了,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她是真正爱孩子,而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不是满足自己的面子。
但回来看,我们很多家长,一次都没搞定过。
那么,我们干嘛选孙悟空的成长做例子?因为孙悟空的成长启示,实际就是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带领、帮助孙悟空从一个毛猴成为一个“斗战胜佛”的过程,这个过程给我们以巨大的启示。
从这里边我们看到犯错的好处。孙悟空大闹天宫,犯错了、受惩罚了,惩罚以后给他指条路。
这个时候犯错有了好处了,对不对?接着他偷吃了五庄观主的人参果,把人家树给砸倒了,到处去求人,去找朋友帮忙。最后还是回家找观音菩萨。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开始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不是你想干啥就干啥。
后来他往观音那里一跪,说:“菩萨救我!”观音菩萨说:“你这猴头,又惹祸了?”经过亲身的一番体验后,孙悟空终于知道了成长不容易,有的规则是不能乱碰的。
他一次次地犯错,观音一次次地引导,一次一次地陪伴他成长。
让他体验到:随叫随到、有求必应、不求不应。
观音菩萨一直在左右,就是母亲在引导陪伴他成长。最后孙悟空去求观音的时候说:“以前是我老孙一个人,菩萨帮不帮我都无所谓的,现在我不是一个人,而是师徒几个人。”实际上言下之意就是,现在我孙悟空已经把取经变成了一种理想和使命了。你发现了没有?孙悟空从一开始害怕逃避惩罚、害怕被念咒,到后来慢慢变成了主动地追求理想。这个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事情。
就像我们的孩子,犯错是不可避免的,犯错不要紧,能不能够利用犯错而使我们的孩子得到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怕的是不犯错不成长,犯错了仍不见成长。犯错了之后,我们要能够利用孩子的错误,让他在这个错误中有所领悟。我们要一点一点耐心地引导、专心地陪伴,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呢?“麻烦!你搞了一堆东西,搞乱了,还要老娘来收拾!你爹就是那样乱发脾气,你和他还不是一个样?”——你发现没有,不要说是大慈大悲了,这里面连一点耐心都没有,这是什么情况呢?
这是没有慈悲心。慈悲心是什么?就是心理资本。作为父母来讲就是自己的心理能力太弱。
你如果真正从骨子里爱孩子,陪伴孩子,去为他考虑,就不会有什么大事。所以大家来看,要运用这个犯错误培养他的能力,这样的话,我们的父母就实现了像观音菩萨那样的能力:
不求不应,有求必应,大慈大悲。
就是这12个字。
不求我的时候,我且不去搭理;求我了,我随时就在左右;我就是我孩子的观音菩萨,而且大慈大悲。
我们来讲“大慈大悲”。慈是什么呢?慈的意思就是给,能够带来快乐的能力。我们能够像观音菩萨一样,给孩子带来快乐。孩子因为有我这样的爸爸、妈妈,感到很骄傲,觉得很自豪。他觉得很快乐,觉得很受用。这个就是我们做父母的做到了,这个就是“大慈”。悲是什么呢?悲是能够化解痛苦的能力。“大悲”就是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烦恼,我们能出现、能化解、能陪伴他,让他觉得有依靠,让他觉得犯了多大的错误这个世界都有人爱我、都有人疼我。我们能做到这样就是对孩子的慈悲。
慈悲是一种能力。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慈”就是能够带来快乐,“悲”就是能够化解悲痛。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从孙悟空的成长中应该吸取到的经验教训。
成立“犯错基金”,为孩子在成长中因体验而犯错误带来的后果买单
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孩子犯错是一种资源、是一种机会,我们的态度就要端正,能力要具备,方法要得当,过程要轻松。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心理准备,为孩子在成长中因体验而犯错误带来的后果买单。
每月不少于20个视频直播解答,让你近距离领略网络心理咨询(解答)的魅力;
拥有18年心理咨询经验的专业老师全程带领,你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作为一名围观者,领略心理学的风采;
加入的门槛只需99元,可以长期享受“专业滋养”。
欢迎加入“一苇渡心粉丝后援团”。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2017学年招生简章(常年)
总编辑:韦志中
责任编辑:游俊云
文字整理:陈爱玲韦娜朱晗张金凤董冬梅张晓平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一苇渡心公众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