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人际交往的难题时,父母该怎么做 孩子遇到人际交往的难题时,父母该怎么做孩子遇到人际交往的难题时,父母该怎么做

孩子遇到人际交往的难题时,父母该怎么做

平常多陪孩子,多和孩子对话,不要总是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评判孩子

------

2014

日“新快报”

父母希望孩子具有各种优良品质,很大程度上是期许孩子被人喜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喜好和习惯,并不是完完全全能按父母的意愿成长,就比如人际交往这方面,无论是幼龄期还是学龄期的孩子,让父母困惑和操心的地方都不少。本期亲子话题,我们就选取了五位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所提供的真实案例,邀请儿童心理和亲子教育专家逐一具体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两位专家的建议有一些不同之处,大家也不必觉得为难,我们只是提供方向和参考,至于如何选择,是不是适合你和孩子,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新快报记者

只要是女儿喜欢的东西

不管是不是她的都要抢

前两天刚回家,看到娃的脸破了点,我还以为是猫抓的,后来听我妈说,是因为我家娃在外面玩,看到一个姐姐有水果吃,她抢别人的,给人抓破脸了。

儿儿妈在

群里说起这件事,连用了两个

的表情。她说,一岁半的女儿有个坏习惯,就是跟小朋友一起玩,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要抢,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

抢食物最多,其次是玩具。

儿儿妈说,遇到这种情况,她会立即跟女儿说,东西是人家的,就算要吃要玩,自己家也有。可让她气恼的是,女儿总是丝毫不退让,想抢就一定要抢到,抢不过就用嘴咬人,更厉害的一次,还拿起铁漏勺往一个同岁的孩子头上敲。

我家女儿比男孩子还调皮,而且脾气很大,这个坏习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呢?头疼!

给孩子尊重,慢慢引导她了解你、我、他的概念

(张莉琳,国际认证

PET

父母效能训练导师)

孩子的情绪比较激烈,通过情绪对抗来达到目的。我猜,孩子的家长平常也会通过权威的方式来阻止孩子做一些大人认为不好的事情,例如讲道理、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才

岁半,讲道理听不懂,家长武力镇压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她只会感到委屈、愤怒、恐惧,所以她会有

打、咬

等应对模式。建议家长平常多陪孩子,多和孩子对话,多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要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评判孩子,多给她示范有需求时怎样表达,不要讲道理,也不要责骂孩子。

通常家长情绪稳定、允许孩子做孩子,孩子遇事就不会有太过激烈的情绪反应。孩子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时,通常会引发孩子之间的矛盾,这时家长可以先阻止。如果孩子还是像以往那样的应对模式,家长可以把她带到一边,允许她、陪伴她,让她的情绪流动,等她的情绪过去一些了,再看着她的眼睛对她说:

宝宝刚才很想要那个玩具,没得到很伤心。如果你还想哭,你可以继续哭,爸爸

妈妈陪着你,等你哭完了爸爸

妈妈再和你说话。

如果孩子平静下来了,可以对孩子说:

宝宝很想要小朋友的玩具,但小朋友也想玩。要怎么样小朋友才愿意给宝宝玩呢?就像小朋友想玩宝宝的玩具一样,宝宝怎样才愿意把玩具给小朋友玩呢?

孩子可能不完全听得懂,但家长的态度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家长不仅要告诉孩子不能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示范给孩子看要怎么做。孩子是智慧的,只要给予尊重和引导,再不断示范,慢慢让孩子了解我、你、他的概念,孩子慢慢就学会怎样与人互动和友好相处。孩子是家长价值观的照片,家长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做。

坏习惯应该尽早纠正,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受教训

(张洁,广州众慧教育儿童情绪与社交发展辅导师)

岁前是孩子建立规矩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如果孩子反复出现问题,我觉得与父母没有进行合适的引导是有关系的。以儿儿为例,她给人的感觉是很霸气,我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也可以说,她是一个比较积极进取的孩子,对事情的反应比较迅速。她的攻击性行为是孩子的本能反应,是她认为最厉害的武器。但这个时候,父母不能顺其自然,觉得孩子长大就好了,因为坏习惯一旦养成,今后再纠正就为时已晚。所以,合适的处理方式是:拿回铁漏勺,在她的手掌或手背上轻轻敲打,并很严肃地对她说

你会不会感到疼或不舒服

,让她知道,这样打小朋友,会让小朋友感觉到痛苦。

很多家长有误区,怕孩子受挫哭闹,可是,对不讲道理的哭闹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消退,也就是不理他,让他哭,直到他自己愿意平复情绪为止。在冷处理的过程中,不能跟孩子眼神接触,要让他知道,不讲道理的哭闹得不到任何反馈。要注意,消退不是惩罚式的负强化,而是简单的冷处理,让孩子宣泄情绪,冷静后再谈。

儿子总喜欢要小朋友来家里玩,但一起玩又会争抢玩具

柯楠的儿子今年

岁,总喜欢拉着邻居小朋友来家里玩,是个很热情的孩子。可是,有时候孩子们一起玩玩具又会争抢,柯楠的儿子抢不着就会哭,让妈妈时常感到不好意思。

人家小孩在我家玩,还被我儿子抢东西。最后,还不让邻居的小朋友离开我家,跟小朋友的姥姥说你回去吧,让他留在我家玩。要是小朋友走了,我儿子就使劲地哭,哭个没完。

柯楠说,儿子每次都这样,让她十分的困惑,难道是缺少伙伴的缘故吗?

矛盾不大家长可以不干涉,要支持孩子首先需要聆听和同理

张莉琳说,

岁的男孩喜欢抓着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说明孩子很想与小伙伴建立关系。只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小伙伴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争抢、哭闹的现象。在这个时候,如果不是太大的矛盾,家长可以不干涉,让孩子自己解决。

如果是较大的矛盾,孩子通常会去找家长告状,寻找支持。家长可以蹲下来,面对着孩子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孩子的描述中,家长要注意聆听,不要急于去评判谁是谁非,不讲道理,不做法官。例如,如果

孩子说

孩子抢了他的玩具,家长可以对

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因为你也想玩。

认同的时候,对

说你抢了他的玩具,他很生气,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抢他的玩具吗?

说他也想玩,

不让,他就抢了。家长可以说:

你也想玩那个玩具,但

不给,你就着急了,所以就抢了。

说是,家长可以继续说:

你们大家都想玩,结果抢了起来。本来你们是想好好玩的,现在大家都不开心,怎么办呢?怎么样才可以玩得开心呢?

就这样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停地聆听孩子讲述的事实和感受,让孩子看到闹得不开心的原因在哪里。在这样的同理和引导下,让孩子慢慢学会与人相处。

理解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期,同时也引导他们慢慢学会分享

张洁说,第二个孩子和第一个孩子有相似之处,也是热情、进取、反应迅速。不过,还是建议家长帮孩子建立玩耍和吃饭的生物钟,让他了解每天或每周哪个时间可以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然后,到点了就该吃饭了,游戏先暂停,让孩子形成习惯。当然,家长也要注意提醒,比如提前半小时告诉孩子,差不多快吃饭了,现在要休息一下,把玩具收拾好,也准备送小朋友回家吃饭了。

另外,在自己的家里抢玩具,这是孩子的交流方式,其实就是想跟人家一起玩一个玩具,而且要抢着玩,要不然各玩各的,干嘛把人家请到家里来呢?自己玩得了。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期,还没有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但这并不代表自私自利,家长绝不能简单地给孩子贴标签,也没必要强行要求孩子分享自己极其喜爱的玩具。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为日后埋下心理问题的隐患。所以,家长可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慢慢地学会分享,比如让他自己玩的同时也准备好一些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或者跟其他小朋友约好带一个玩具过来,然后一起分享着玩。

儿子不善于和其他孩子交往,人家一拿他东西他就不理人了

岁男孩,是比较弱势的那种,和小朋友交往,容易被欺负,要么抢不赢东西,要么抢了就不理人家了。

只要人家一拿他的东西,他马上不理人家,躲得远远的。有时候也会把东西抢回来,但照样还是不和小朋友玩儿了。爸爸妈妈教他要用语言和人家沟通,可成成就是不吭声。

这样的结果就是没朋友了。

成成妈说,即使一些家教比较好的哥哥姐姐肯耐心跟成成玩,基本也都是一次性交往。这让她充满了担心:孩子交不到朋友,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怎么办?如果帮孩子交朋友,可他抢回玩具就要回家,那又怎么办?孩子实在不想跟小朋友玩,是不是就不要强迫他呢?

放下过高的要求,用接纳和肯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张莉琳说,如果家长对孩子限制太多,期望太高,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内在也比较缺乏自信。家长如果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孩子做事更是没有信心,会担心自己不如别人,会怕做得不好被批评而不敢尝试。当孩子被同伴欺负的时候,家长不要对他说没关系,因为对他来说真的有关系。也不要急着教导他应该怎样做,这个时候他听不进去。更不要说他没用,怎么会被人欺负,越说他没用他会越没有。

这个时候,家长要先同理孩子的感受,例如理解他很难过,很伤心等等。让孩子说说过程,说的过程就是疗伤的过程。家长也可以在聆听孩子的叙述中了解孩子,引导孩子怎样做才可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无论孩子的办法是什么,家长都肯定和接纳。当然,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但不强求孩子接受或照办。平常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不拿孩子与他人比较。只要家长能做到这些,孩子慢慢会自信起来。

与其强迫孩子成为外交家,不如陪他去探索世界

张洁说,第三个小朋友,就个人气质而言是一个反应比较慢、心思细腻、比较敏感的孩子。那么,家长应该遵循孩子发展的天性,从中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应有的成就感。就像内向敏感的孩子,他们能够专心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他们的观察力和敏感度是相当高的。对这类孩子,与其去强迫他成为出色的外交家,不如去发现有哪些是他感兴趣和喜欢钻研的地方。家长要做的不是把他困在让他窘迫而且不安的环境中,不让他离开,反而应该帮他营造一个他感到舒服、自信而且从中能得到快乐的环境中。这也需要家长特别去留意孩子的关注点,比如图书,比如昆虫、大自然等等。这种孩子特别需要家长的陪同,去探索未知的大世界。

儿子经常被老师投诉上课不遵守纪律

岁半的

BoBo

今年刚上小学。据妈妈说,小家伙经常被老师投诉,一方面因为上课喜欢和同学讲话,又过于积极地回答问题,还会跑上讲台发言,另一方面还喜欢对同学动手动脚,有点冲突就容易打架。

老师认为他好动,不遵守纪律,我们也担心,纪律性不强,对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建立会产生不好影响。如果基础打不好,后面的学习会存在更多困难。

妈妈说,她一开始会责骂孩子,可后来发现并没有什么效果,而爸爸心情好就讲道理,心情不好就暴力,老人家更是宠着孩子。

他们着急最多骂骂孩子,再骂骂我们,也没什么好办法。

体觉敏锐的孩子应该

动中学

,喜欢打架可能源于父母

张莉琳说,孩子上课不守纪律,好动,爱动手动脚,很可能这是个体觉比较敏锐的孩子。有些孩子听觉比较敏锐,与人互动时主要以语言沟通为主,喜欢讲话,讨论。有些孩子视觉比较敏锐,喜欢看书和用文字交流。有些孩子体觉比较敏锐,喜欢用肢体来表达感情和建立关系。最后这类孩子通常坐不住,坐

20-30

分钟就想动了。而我们的学校都是课堂教学,一个老师用同一种方式面对各种不同特质的学生,要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也很不容易,所以对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孩子会有处罚。而那些孩子也不是不想好好学习,而是他们的特质就是要做中学、动中学,例如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等等,要他们

分钟乖乖坐着不动真的是很大的挑战。

家长不要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而是要理解他们,同时和孩子一起探讨用什么方式让自己可以好好学习又不影响其他同学。家长也可以和老师商量,是否可以给这种类型的孩子机会,

15-20

分钟动一动,为老师或同学们服务,并对他们的付出给予肯定。只要老师和家长接纳、肯定孩子,不认为他们是不守纪律,孩子是可以表现得很好的。另外,孩子爱打架,一方面可能是孩子体觉敏锐,动作比脑子反应快,另一方面可能是家长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学会了用

来建立关系和表达诉求。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家长必须先改变自己,孩子才会跟着改变。

家里有规矩,大家都遵守,孩子才能在学校守规则

张洁说,看得出

BoBo

是个积极主动的孩子,但为什么总是不讲规矩,是因为在家里没有规矩。她觉得,可以通过全家人共同努力,互相沟通,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学习到有规矩。首先可以先从老人家入手,让他们知道不能替代孩子成长,不能凡事都宠着孩子、惯着孩子。其次是爸爸,要和妈妈协商一致,比如哪些是孩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哪些是绝对不能犯错误的,再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跟孩子沟通,并且要得到孩子的认可,那么就可以形成家规了。当然,也要规定好犯错必须得到相应的惩罚。

女儿说老师批评人的样子好凶,不想去上学了

岁多的容容是个很好学的小姑娘。可最近,因为不遵守午休纪律被老师批评,容容突然不愿意去上学了。

她说老师的样子好凶,现在早晚都闹情绪,我跟老师沟通,老师却只是随便敷衍一下。怎么办才好呢?

容容妈很不安。

同理孩子被批评后的难受,让孩子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自我调整

张莉琳表示,孩子不愿上学的有很多,原因各有不同。孩子刚上学,会对老师很崇拜,很有集体荣誉感,所以会表现很积极。当被老师严厉批评后,孩子会很失落,对自己和老师很失望,也怕老师会不喜欢自己。这个时候家长不要马上问孩子

为什么不上学

,因为孩子会找很多客观理由,而忽略了心里的感受和真正的原因。也不要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这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很差劲而泄气,或者因不耐烦而产生抵触情绪。建议家长先同理孩子被批评后的难受,然后让孩子叙述事情的经过,再让孩子看到是什么引起了老师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可以同理老师,例如对孩子说

估计老师是着急所以说话就重了,这让你伤心了

。不断地同理双方,不加任何的评判。最后,引导孩子要怎样做才会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通过类似的沟通,让孩子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行为,也学会面对和处理问题。

给孩子理解和支持,但也可以引导孩子给老师一些包容

张洁说,孩子这时候很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不能因为要维护老师权威,就让孩子受委屈。如果对最可信赖的爸爸妈妈也不能投诉,不能宣泄情绪,反而父母继续给孩子压力,那么孩子会更加逃避上学。所以,如果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那么家长一定要好好关注,和孩子聊聊事情发生的始末以及孩子的感受、想法。

同时,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比如如何克服挫折,让孩子了解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每个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你有缺点时,老师会包容你,那么老师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是否也能去包容呢?当然,还可以鼓励孩子,看到并发挥她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中去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

记者:宋导

(《孩子遇到人际交往的难题时,

,父母该怎么做?》由金羊网为您提供。)

===中翰星文化===

定期开办各种心灵成长课程;每周三晚举办空中PET父母效能训练免费沙龙,不定期举办各种心灵成长主题沙龙,分享学习感悟,导师现场解答学员困惑;根本改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