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爱“打人”的宝宝,父母应如何对待 面对爱“打人”的宝宝,父母应如何对待面对爱“打人”的宝宝,父母应如何对待

面对爱“打人”的宝宝,父母应如何对待

宝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只要不顺他的心,就打人!有时玩的好好的,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打人!这种情况令家长们苦恼不已,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宝宝有暴力倾向?

宝宝为什么“爱打人”?

专家分析——3岁前的宝宝的语言表达还不成熟,当他们想要表达却无法很好表达自己时,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使用他们更熟悉的方式,就是身体,于是就会出现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暴力行为”-比如打人、踢、咬等等。所以,

从孩子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打人行为是非常正常的,关键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引导。

防患于未然-教会宝宝如何表达友好

平时在玩的时候,父母需要有意识地教宝宝如何正确地表达友好。比如,教宝宝去抱抱娃娃,教她去亲娃娃,她要摸娃娃时,家长应边示范给宝宝看看,边说“轻轻的,温柔的”。平时朋友来家里玩,应该教宝宝挥手来打招呼。

这些示范其实就是在教宝宝,当她们语言还不完善,但他们想表达的时候,怎样的动作才是正确的。

冷静处理-教会宝宝明白这个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当宝宝出现了打人,不管是打家庭成员还是其他宝宝。首先,最关键的是,

父母需要及时干预,千万不要一笑了之。父母的干预行为本身就是在告诉宝宝,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被允许的。

如果我们不及时干预,其实就是在默许宝宝这样的行为。但如何干预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毕竟这只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1、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很多宝宝打了家庭成员,有时候父母或者长辈会顺势和孩子继续打闹,“呀,你敢打妈妈,小坏蛋!”通常都是带着开玩笑的语气,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我们这样的表现,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自己“打人”的行为原来是可以得到关注,让父母和我进行互动的方式。那以后,她出门,看到自己喜欢的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就会用同样的方式。

另一种家长会是另外一种极端,一看到孩子打人,就觉得特别气愤,于是也会打他,或者教训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惩罚让孩子记住不可以打人。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这样的行为有点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还不能明白“惩罚”的意思,相反,我们父母的行为本身在给他们进行一个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学会了“原来就是可以打人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做的。”

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马上把宝宝移到一旁,用平静并且坚定的语言,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说,“不打人,打人会让他人受伤”,来进行制止。这里最关键的是要让宝宝可以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样才能认真听我们说话。

2、帮助孩子进行情绪梳理

制止后,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宝宝已经很生气,这时,父母可以抓住宝宝的手,继续和孩子说,“不打人,不打人!”。先让孩子平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说出感受(如果是大点的孩子可以询问她的感受),“你很生气对吗?非常生气,这么大的生气!”,边说可以边比划个西瓜样子,对于小宝宝来说,生气程度用大小来表示更加直观。这个行为其实是在

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让他们慢慢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情绪是什么。只有先明白了情绪,才能再学会如何控制情绪。

如果宝宝没有生气,只是在表达友好却下手过重的话,我们可以和孩子说,“你是希望她和你一起玩对吗?你可以这样告诉她。”然后示范给宝宝看,比如边挥手边说嗨。这个行为是在认可宝宝所谓的“打人”其实是在表达,只是我们需要告诉他们如何用正确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

如果进行了情绪梳理后,孩子还继续有打人的意向,那就可以说,“如果你继续打人,我只能让你去其他地方玩了。”这是很清晰地和孩子表达了,对于不被鼓励的行为,他是需要负责后果的。

3、重视道歉的过程

这是很多父母都会容易忽略的。面对孩子打人,我最关注的是弄清楚谁的错和教育孩子,却忘记了道歉。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让孩子学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做错不怕,但需要学会道歉。

比如,案例中的情况就应该这样出处理——先让妮妮静下来,然后对她说“你看,他被你打痛了,我们可以去说对不起嘛?”这是陈述事实,然后把焦点转移到她的行为对对方形成的后果-“你看他现在很难过,因为你打他了。我们该怎么做让他开心起来呢?”然后,家长应带着宝宝和那个被打孩子握手或者拥抱,然后帮助孩子说“对不起”。其实,

这个过程就是在强化如何表达友好。

父母永远要起表率作用

永远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平时遇到情况,也是出现情绪失控,会大叫,会动手,那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过激反应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永远记住教育孩子如何控制情绪,第一步其实是我们自己要学会控制情绪。

“打人”是很多孩子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父母引导得当,孩子的行为会控制,而且还会教会孩子如何和人友好,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处理这个情况本身也是父母的情绪修炼,不是吗?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育儿护理知识每天精彩推送,

细心呵护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