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打人的原因竟然是。。。你可能正在犯这个错 宝宝爱打人的原因竟然是。。。你可能正在犯这个错宝宝爱打人的原因竟然是。。。你可能正在犯这个错

宝宝爱打人的原因竟然是。。。你可能正在犯这个错

最近有些宝妈在后台留言,说:我家宝宝才一两岁,脾气就大的吓人,一言不合就打人,活脱脱的一个小霸王!

和朋友家的妹妹一起玩,没想到一见面,宝宝就用拳头“问候”了妹妹;

在游乐场,用不了两分钟,就有小朋友中了宝宝的九阴白骨爪......

宝宝暴脾气,家长心更急,今天奥奥妈就和大家聊一聊,可爱的宝宝怎么变成了“小暴龙”?

其实,宝宝打人有时未必是暴力或者攻击,我们应该分不同情况去看宝宝打人的原因,明白了孩子爱打人的原因,然后再找解决的办法。

宝宝什么会打人?

对空间感的需求

1岁以内的宝宝,会特别喜欢拍,拍人,拍自己,扑人,甚至咬人,这都不是故意的,这是基于孩子身体的发育,他们在探索“手”的使用方法。

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不够,空间感尚未发展成熟,还不能很好的控制他们的上臂,就会有些不知轻重,所以他们的“打”并不是真的暴力。

对物权的控制

这种事情通常发生在孩子抢夺玩具的时候,一个玩的好好的,另外一个过来抢,就会很容易发生冲突。

因为小朋友们对物权的意识不够成熟,很多时候都是看到喜欢的就想玩,都认为是自己的,另一方会保护自己的东西,争夺之下很容易就动手了。

表达情绪的方式

1岁以上的宝宝,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此时他们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还没有学会文明的交流方式,语言能力不足以让他们顺畅表达自己,或者他们并没有耐心表达自己。

当遇到困难,情绪上来了,却又找不到发泄情绪的途径,他们通常会把目标转移到第三方身上,会“打人”,以此宣泄不满获得自足,或者是引起众人的关注。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人平时里不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会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打孩子。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明确提到:

经常挨打的孩子最终很容易成为一个喜欢打人的人,因为他们在挨打中学到,暴力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表达愤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小时候孩子会模仿你对他做的任何事情。

另一种是模仿大人的行为,

“打人”也一样,经常扬起巴掌的爸爸和妈妈,宝宝已经在模仿你了,也许你没有打过宝宝,但他会认为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他就学会了“打人”。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①要正确引导,不要以暴制暴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打人,就会很生气,立即批评,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惩罚孩子,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明白并记住“打人不对”。

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基本是无法准确理解家长的这层用意的,并且父母的行为反而给他们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学会了“原来就是可以打人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做的”。

永远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平时遇到问题,出现情绪失控,会发脾气骂人,甚至动手打人,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过激反应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②注意多关注孩子

给孩子足够的关注,确保他不是单纯想要引起注意才调皮捣蛋。孩子天生就有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果爸爸妈妈们太忙,孩子觉得被冷落,就会想法获取大人的注意力,“打人的时候,妈妈就会来管我”。

③让孩子学会情绪的表达

孩子1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萌芽,也开始感知自己的高兴和不高兴。当他不高兴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就会演变成发脾气、打人。

可以通过

绘本和游戏的形式

,家长们演绎不同的表情,让孩子知道,不高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告诉妈妈,妈妈可以带你去做一些开心的事情。

④经常表扬孩子

要时刻表扬孩子与小朋友或家人相处时的正确行为,比如可以夸奖他“和小朋友分享真好”,“这次没有打人,非常棒!下次再试着这样做。”孩子感受到鼓励,就知道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性。

⑤让孩子学会道歉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当他做错事了,要知道诚恳的道歉。当他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他一起道歉,或者用自己的言行来表达这件事情。

比如将自己的玩具,食物分享给对方,或者轻轻的触摸拥抱,这都是教会他表示友好的方法。

孩子“打人”是一个很普遍的情况,不是什么大事,家长的正确引导才是更重要的。我们不必教他们争强斗胜,也不必委曲求全。

他们跌跌撞撞的向前冲,会开心,会愤怒,会悲伤,可是慢慢的,他们终将明白一些必要的规则,终将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