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物件”竟帮你逃离死神日本震后避难技巧宣传片 “一个小物件”竟帮你逃离死神日本震后避难技巧宣传片“一个小物件”竟帮你逃离死神日本震后避难技巧宣传片

“一个小物件”竟帮你逃离死神日本震后避难技巧宣传片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生命无比脆弱。“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

500多万次地震

,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但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人们感觉不到。

在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6年后,

日本民众集思了很多防灾技巧。

在这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人们已经锻炼出极强的灾后应变意识……

一节电池、一件衣衫、

一片塑料、甚至一张纸片,

如能善用,便意味着一次重生!

点击观看视频

日本震灾后避难技巧宣传片

《生命时报》

(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

驻外记者发回一线报道,为你全面解读各国的防震经验,防患于未然。

本文作者

生命时报驻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美国特约特派记者孙秀萍、王新萍、孟祥麟、吴忠

家家必备“救命包”

日本素以地震多而闻名,每年平均有感地震1000次,仅东京的有感地震年均约40次。因此,日本人的避震意识和方法在全世界也是最完善的。

在2011年3月11日的9级地震中,被震毁的房屋极其少。

《纽约时报》称:“日本严格的建筑规范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就算地震袭来,日本也很少会出现大面积房屋倒塌的情况,不会对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可以照常上学上班。

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专业技术人员还会定期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政府会酌情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

日本“3·11”地震时损坏的房屋在清理时有一座楼被保存了下来,地震时,这座楼侧面倒下,整体没被破坏。

高层建筑普遍采用了一种地基地震隔绝的技术。

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

日本政府于1982年决定,将9月1日设为全国“防灾日”,8月3日所在的周为全国“防灾周”,并先后设定了“防水月”、“危险品安全周”、“急救医疗周”以及“防灾志愿活动日”等,每个月还会组织幼儿园和中小学生进行地震演习。

日本学校防灾演习

家中:常备“救命包”

日本家庭通常也会准备几个

“救命包”

,里面有多种应急用品,包括

食品、饮用水、药品、手电筒、毛巾、口罩、绳索、口哨

一旦发生地震,如被垮塌建筑物压在下面,这些物品可以供维持生命和求救;如果需要到公园等户外场所避难,这些物品则够日常生活使用并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办公室:桌下都有应急箱

在日本各大公司,每个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

“防灾应急箱”

。它能满足地震发生时幸存人员的自救需要,最大限度延长其等待救援的时间。

“防灾应急箱”包括:

加强橡胶指垫的棉线手套一副;

应急食品两罐;

340毫升的饮用水两罐;

经过特殊处理的蜡烛两根和火柴一盒;

超薄保温雨衣一件;

高强度尼龙袋一个;

手电筒和电池等。

防灾应急箱

每罐应急食品包括110克压缩饼干、冰糖和熟花生米

,能满足一个静止不动的成年人

4天的营养需要

两罐饮用水用双层金属罐包装,尽量避免在地震中遭遇挤压而损坏。

有的单位应急箱备着药品、绷带等

,由个人或公司定期更换,以避免过期。学校应急箱则规定,必须储存够所有学生存活一周的饮用水、食物,3年一换。

公共场所:先看紧急逃生路线

除了在家里,在公共场所,日本人的防灾意识也不懈怠。宾馆里,随处可见关于

紧急逃生路线的说明

———上面标明你所在房间的位置,并指出地震发生时你可以利用的通道。

由于地震多发,日本人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到餐馆、商场等各种公共场所,都会自然而然地

先看紧急出口的位置

,一旦发生地震、火灾等意外灾害时,逃生就容易多了。

日本防灾手册

除了所有场所的紧急出口,日本人还尽量做到对自己所在的社区了然于心。比如万一发生地震,

最近的公园、广场在哪里

,从哪里走可以避免人群或车辆拥挤等,许多日本父母,会带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了解这些信息。

发现房间里的安全隐患

在地震没有到来的时候,如何让你的家变得安全?

美国红十字会提醒,你需要做的只是

巡视你的房间,设想地震时房中会发生什么。

一些可能的隐患有:

1.在地震中可能会倒塌的又高又重的家具,比如书架、瓷器柜,或是定制的组合柜,应当设法固定在墙壁上。

2.可能会从管道上脱离并碎裂的热水器。

3.可能发生移动,扯坏煤气管道或电线的物品。

4.悬挂在高处较重的盆栽植物,有可能脱钩坠落。

5.挂在床上方较重的相框或镜子,有可能在地震中坠落。

6.橱柜或别的柜子剧烈晃动时,柜子的插销可能会松动打开。

7.放置在高处开放式储物架上的易碎品或重物,可能会坠落摔碎。

台湾地震安全专家还建议,卧室中如有

大衣柜或较高的书柜

最好离床远一些

,以免在夜间发生地震,衣柜倒下砸到熟睡的人。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知道各个房间的安全地点在哪里。

最佳安全点是

坚固的家具下面

,例如书桌或其他硬质桌子之下,有支撑的拱廊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

远离窗户、悬挂物件、镜子、壁炉以及较高的未固定家

。通过亲身体验如何在安全地点安身来巩固这些知识,对儿童尤其重要。

公园是紧急避难地

1871年,美国发生了导致10万人无家可归的芝加哥火灾。

在灾后重建规划中,美国开始考虑建设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以空间开阔的绿地分隔原来连成一片的市区,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随后,

城市公园成为了美国重要的紧急避难地

,防灾成为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

同时,美国的停车场都有紧急避难标志,

一旦发生地震,人们会迅速在停车场集中,躲避余震

地震带上,不建重要公共设施

若已经知道某个区域是地震活动区或地震带,美国就会投入很大的力量,对这个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并避免建设水电站、核电厂等公共设施。

美国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美国北加利福尼亚州

核电厂

。地质学家突然发现那个地方有条活动断层,历史上

曾经发生过地震

。虽然发现时已经投入了几亿美金,但政府最终还是

叫停了这个工程

建筑能抗9级地震

智利也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强地震。但即便是震中的许多高层建筑依然完好无损,这要归功于智利的建筑

拥有全球最好的防震功能

智利房屋的防震设计理念不是建造坚不可摧的建筑,而是尽可能地缓冲、释放地震能量,并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筑物。

自1985年遭遇8级地震后,智利政府就要求所有建筑必须按能

抗9级地震的标

准来设计。

按照智利法规,所有建筑开建前,必须由专业机构设计。

设计图纸要送到政府公共工程部审核

,通过后才能拿到政府颁发的建房许可证。建筑过程中,不断会有工程师进行检测。

如房屋动工前,施工人员会在地基和周边区域挖几个坑,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需要来现场查看土质,决定新房地基应该挖多深。每一次浇筑混凝土前,监督人员会拿走几箱样品,检测其强度。

不建太高的房子

,也是智利的抗震经验。如在圣地亚哥,除了市中心有一些高层建筑外,老城区和中小城市,多是一二层楼的建筑。

老师要考地震知识

按规定,伊朗全国的中小学每年都要举行为期一两天的应对地震的培训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一般在校园或公园里举行。

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也要接受相关的地震知识教育,还需

参加相关考试,并取得成绩。

研发能“自愈”的房子

近几年,英国科学家就一直在研究抗震房屋。早在2007年,利兹大学纳米制造学会就展示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

它在受到压力挤压时会变成液体,流入裂缝中,并逐步变硬、形成坚固的材料。目前,这种能“自我治愈”的高科技抗震房屋,已经落户希腊。

给未倒房子标颜色

地震后,希腊政府会立即进行房屋标识工作,尤其是公众去得多的场所,如医院、学校、银行、商场等。

通常的做法是将地震后未倒的房屋分为三类,用

红、黄、绿三种颜色标明

红色意味着危房,不能进入;黄色意味着房屋内可短暂停留,维修后可正常使用;绿色意味着安全。

加拿大

志愿者负责心理援助

在防震经验上,依赖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体系,是加拿大的一大特色。

志愿者组织成立前,先要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每年接受资格评估

,以确定该组织可以从事哪些范围的志愿活动。

有些经审核、被确认具有专业资质的,还能参加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护。

相对于抢救过程,灾后重建、灾民安置和心理恢复辅导更漫长、艰巨,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财力和耐心。

在这一领域,加拿大的志愿者们担负着主力军的作用,各种民间志愿团体,足迹遍及五大洲。

唯愿地球没有震痛

生活平安美好

本期编辑:刘云瑽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