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学”
妈妈:“如果今天你能好好在学校学习,放学后妈妈就带你去吃冰淇淋”
爸爸:“把你书桌上的书和文具都整理一下”
孩子:“不想整理”
爸爸:“你都整理完就给你2朵小红花”
孩子:“那再有两朵我就可以买玩具了,爸爸我明天再整理一遍”
奖励对于儿童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培养和激励是很有必要的,但如何进行正确的奖励却需要家长们格外注意。判断给孩子的奖励是否适当和有效就要根据当时的情境和内容而定。如在上面事例中家长对于奖励的使用就存在一定的误区。直播君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奖励孩子,您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误区1: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才给奖励
上面事例中的家长选择奖励的场景都是相同的,就是在孩子拒绝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者说,在孩子对家长说“不”的时候,家长才选择给孩子奖励。这种选择是错误的。给孩子奖励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如果孩子不愿意做一件事,开始时家长给予孩子奖励是为了让他们有做事情的动力,但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开始不反抗的时候停止奖励,这样会使得孩子认为如果主动做,就什么都得不到,以后也更不愿意自己主动做事情,而开始常常说“不”,来获得奖励。
因此合适的奖励是在孩子抗拒事情时给予奖励,在之后孩子开始不反抗的时候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孩子获得做事的成就感,也让孩子知道自己认真完成事情也会得到好的回报。
误区2:不区分奖励类型随意使用
上面事例中的家长给孩子的奖励是孩子喜欢的食物或喜爱的玩具,这也是日常家庭中普遍给予孩子的奖励类型。其实当家长需要给孩子奖励时,要首先考虑给予何种奖励合适。通常给孩子的奖励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这两钟奖励方式均有利有弊并不是非黑即白,
物质奖励起效快,激励强,但保质期短;精神奖励持久性好,长久使用的不利影响少,但起效弱。
因此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更适合的奖励方式。情况可根据孩子是否有内在动机进行区分。
(一)
有内在动机的孩子,
比如: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或者比赛获得好成绩来和家长说的时候,此时的孩子已经拥有充足的内在动力,因此家长在表扬孩子时,可多选取精神奖励的方式,如口头表扬,拥抱,竖大拇指,眼神鼓励等,此时再给予物质奖励反而会让孩子的关注点“走偏”。
(二)
没有内在动机的孩子,
比如:孩子不想写作业或者孩子不想起床上学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来让孩子获得充足的动力。但物质奖励的时间、内容应该不固定,有时给孩子一个额外的奖励作为惊喜效果会加倍。物质奖励也分多种:实物类、活动类、特权类。实物类如玩具、食物,但不宜过多;活动类如找伙伴们玩耍、周末去爬山,多选择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特权类如安排晚饭吃什么、当一回家庭小主人、制作家人的周末出行计划,给孩子一些乐意执行,又能锻炼能力的特权。
每位家长都要确定奖励的目的,是想要引导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是去做奖励好的事,这是完全不同的。物质奖励要选择有益于孩子的方式,精神奖励要真诚,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让孩子觉得你在关注他,而不是孩子做什么家长都是一样的话——“孩子你真棒!”,这样精神奖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无论何种奖励,都要选择合适的时候才能发挥其作用,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给予孩子适合的奖励方式,陪伴他们更好的成长。
文:边博士直播间
图:来源于网络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