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和孩子打成一片的秘诀是什么 【早课】和孩子打成一片的秘诀是什么【早课】和孩子打成一片的秘诀是什么

【早课】和孩子打成一片的秘诀是什么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郭铁军老师。

下面我们继续聊聊家庭教育的话题。

今天的话题是:和孩子打成一片的秘诀是什么?

和孩子打成一片,要分

「不同的年龄段」

,不同的作出处理。

比如说我们零到三岁

我们要求父母对孩子百分之百的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百分之百的满足,这个要求是满足的准确性和满足的及时性。

这个解释就是零到三岁的时候,孩子饿了你就喂他,渴了你就给他水,尿湿了就给他换,当他孤独了他会召唤妈妈来跟他做交流,你要抱起来跟他说话、对他微笑,这些需要要随时随地去满足他。

第一要准确

就是他饿了就给他喂他,如果他哭了,你不知道他需要什么,到了十分钟、十五分钟以后还弄不清他需要什么,这就不叫的准确性,就是不理解孩子的需求。

另外一个还有时间性就叫及时性

我们争取要做到他刚一哭,你就知道他哭的要求是什么,他的需求是什么,立刻满足,这就叫时间性。

只要满足了孩子百分之百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而且做到了很准确很及时的话,孩子就会跟我们成人建立很好的完善的依恋关系。

那么你对孩子就做了第一个贡献,你为孩子的原始性的自信打下了基础,对他的人生迈开了第一步。

三到六岁

我们要求我们的父母要研究学习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其自然地陪伴孩子成长。充分张扬孩子天性的发展,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事半功倍地完成每一阶段的成长任务。

在这个前提下孩子自然是心满意足,他就会和父亲母亲非常亲,亲在一起。

六到九岁

要上小学了,我们要求我们的父母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的适应性,给孩子及时的支持和化解学校生活当中的困难,保持孩子学校中体验到那种快乐的能力。

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在学业交友和师生关系方面都取得自己肯定的进步,建构小学生的自信心,为一生奠基。

快乐的小学生和父母都是可以做到亲上加亲,很亲密的关系。

当我们处理好这些关系和成长任务的时候,孩子的心灵上是满足的。

他对辅导他、照顾他的父母也是很亲的,也是可以打成一片的。

所以只要在三到六岁和六到九岁这个阶段,完成对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任务,让孩子得到身心的发展,让他有一个满足感、快乐感,孩子就会跟父母建立很亲密的关系。

九到十八岁

是青春期的时间,父母要做好迎接孩子青春期的准备,学习青春期亲子关系的互动模式,注重由我说你听转化为你说我听。

也就是说,由父母说孩子听转化成孩子说父母听的倾听模式,由协商后父母的决定转化为协商后孩子的决定,这种尊重的模式。

由情感学习转化成情感共情的模式。

什么叫的情感学习转化为情感共情?

也就是说,当我们孩子小的时候他是在学习情感,学习情感的表达,学习情感的体验,学习情感的控制,学习情感的调节。

这个时候他是学习的阶段,是父母做情感的辅导。

但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就不是了,孩子有独立的情感的世界。

他有内在的情感的需求,内在的情感的体验,内在的情感的活动。

这时候就要靠父母对他内在情感的充分理解与接纳,这个叫情感共情。

所以我们说青春期的时候要完成这个转变,就是

「从情感学习转变成情感共情」。

教育过程当中由

「指导模式」到「引导模式」,再到「协商加尊重的模式」。

也就是说小学以下,尤其是学前,我们说是指导模式。

到了上小学以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甚至到四年级,我们称为叫引导模式,也就是指导加启发的模式。

到了青春期又变成了一种协商加尊重的模式。

所谓协商就是孩子和你去商量,商量之后,最后由他自己做决定,这个叫尊重孩子的决策权和选择权,这叫尊重模式。

我们父母如果不失时机地能跟上孩子的成长的心理需求,完成与孩子的心灵的连接,就可以做到与孩子打成一片。

在这方面我们说一句话,叫做:

在不同的时期,孩子的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需求,父母只要掌握好了这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做到真正的懂孩子,就可以随时与孩子的心连心,这样我们打成一片就不成问题了。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