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嫌性教育太早,恋童癖不嫌孩子太小 你嫌性教育太早,恋童癖不嫌孩子太小你嫌性教育太早,恋童癖不嫌孩子太小

你嫌性教育太早,恋童癖不嫌孩子太小

文|梁娟

来源|心流场(ID:

flowfield)

之前看小说《洛丽塔》的时候,对亨伯特喜欢12岁的少女洛丽塔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对作者选取这么一个题材有点猎奇。

电影《洛丽塔》的结尾,甚至还营造出一种感动的氛围,让人觉得亨伯特对洛丽塔是真爱。

1997年版阿德里安·莱恩执导的《洛丽塔》

看第二遍时才意识到其实洛丽塔并不快乐,虽然她一天嘻嘻哈哈。

亨伯特是爱得义无反顾了,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对这个小女孩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我们不否认他真的喜欢洛丽塔,但是也不可否认,他就是一个恋童癖。

恋童癖是什么?

恋童癖(Pedophilia),在美国精神医院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将其修订为“恋童障碍”(pedophilicdisorder)。

诊断标准如下:

第一,至少6个月,通过与青春期前的单个或多个儿童(通常年龄为13岁或更小)的性活动从而激起个体反复的强烈的性唤起,表现为性幻想、性冲动或性行为。

第二,个体实施了这些性冲动,或这些性冲动或性幻想引起显著的痛苦或人际交往困难。

第三,个体至少16岁,且比诊断标准A中提及的儿童至少年长5岁。

不包括个体在青春期前后期与12岁或13岁的人有持续的性关系情况。

*因为在青少年发展期,很难把恋童与对年龄相符的性兴趣及性好奇区分。

因此,诊断标准C要求最低年龄16岁,并且比诊断标准A中提及的儿童至少年长5岁。

*诊断标准A要求恋童障碍的症状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旨在确保针对儿童的性吸引不只是暂时性的。

然而,如果有临床证据证实,个体对儿童的性吸引是持续的,即使6个月的病程无法被精确确定,仍然可以做出该诊断。

而大量使用儿童的色情影像是恋童障碍的一个有用的评测指标。

就是说,如果你想判断身边一个人是不是恋童癖,可以从他是否收集或大量观看儿童的色情影进行推测。

另外,心理生理学对性兴趣的实验室评测,有时对诊断男性恋童障碍也是有用的,诊断女性恋童障碍未必有用。

例如,在被试观看儿童色情影像的时间,阴茎体积描述记法和阴道光电脉搏波描记法可供使用。

即评测其是否有性唤起。

如今,

恋童障碍人群患病率未知。

在男性人群中,恋童障碍最高可能的患病率约为3%-5%,这意味着,我们周围的男性,一百个人中,就有3-5个人可能存在恋童障碍。

恋童障碍在女性人群的患病率更为不确定。

有恋童障碍的成年男性可能表示他们在青春期开始,就意识到自己对儿童的强烈性兴趣。

恋童看似是一个终生的情况,然而,恋童障碍必须包含其他随时改变的因素,比如:

主观的因素(如内疚感、羞耻感、强烈的性挫败或孤独),或对儿童实施性行为的倾向。

因此,

恋童障碍的病程随着年龄可能会有波动,增加或减少。

△防儿童性侵公益海报

恋童障碍的成因?

由于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直接导致恋童障碍的原因,以下几点仅可作为风险的预测因素。

即当有以下因素存在时,更可能产生恋童障碍。

气质的:

恋童和反社会直接看似有某种交互作用,具有以上两种特质的男性更有可能对儿童实时性行为。

因此,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可以被作为男性恋童障碍的风险因素。

环境的:

恋童的成年男性经常报告他们曾经在童年遭受过性虐待。

然而,并不清楚这一相关性是否反映了童年曾受虐待对成年后恋童有因果因素。

遗传与生理的:

由于恋童是恋童障碍诊断的必要条件,任何增加恋童的因素也会增加恋童障碍的风险。

一些证据显示,子宫内的神经发育紊乱增加了恋童取向的可能性。

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DSM-5的诊断标准:

第一,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3项(或更多)症状:

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

欺诈,表现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冲动性或事先不做计划。

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地斗殴或攻击。

鲁莽地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履行经济义务。

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第二,个体至少18岁。

第三,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于15岁之前。

第四,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

△防儿童性侵公益海报

各国如何处置儿童性侵?

2010年6月波兰成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实施化学阉割法的国家,立法规定凡性侵15岁以下少男少女的性犯罪者,在刑满出狱前必须接受化学阉割。

在惩治强奸儿童犯上,德国是相当严格的,与年龄在14岁以下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一概视为强奸。

量刑一般在10年以上或者是被化学阉割。

作案者自己选择,要么在监狱里面待十年,要么自动选择化学阉割。

法国惩治包括强奸、强制猥亵、非强制猥亵、引诱以及性旅游等五种类型性侵15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配置了最高20年的有期徒刑和15万欧元罚金的严厉刑罚。

对于发生在学校或学术机构内的,与受害人有亲属关系或从属关系的,进一步加重刑罚处置力度。

1996年,美国就颁布防范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害的“梅根”法案,要求公开罪犯身份,多个州法律规定,只要与14岁以下的儿童发生性关系,无论是否出于自愿,一律按强奸罪处理。

有五个州允许对强奸幼童者判处死刑。

俄罗斯

2012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签署对娈童癖惯犯实施终身监禁和化学阉割的法律,禁止对性侵14岁以下儿童的罪犯进行缓刑判决。

韩国政府将儿童性犯罪的最高刑期由15年调至50年。

2011年7月,韩国首部针对严重性犯罪进行化学阉割的法案获得通过。

2012年,韩国法务部首次对娈童癖惯犯朴某正式实施药物阉割。

美国梅根法案相关图片

我国法律也有相关条例,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内容:

1.强奸罪

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2.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

第二百三十七条【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关于法律,我并不专业,请专业人士来解读完善。

但是就前文所述,恋童癖存在长期风险,如果猥亵儿童只判5年,放出来后是否应该有相应的监督等措施?

△防儿童虐待公益海报

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

看到一篇文章中说,

学龄前儿童

“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极其有限,自我保护能力更是几乎为零。

家长的性教育做得再好,你能够要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理解到自己正在被性侵犯?即使他们能够意识到,你又让他们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我保护?!”

说得有道理。所以对孩子们的保护更多得靠大人,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儿童保护相关法律的完善推广、幼教行业的规范监管,都迫在眉睫,这意味着对今后类似的事件再发生能起到多大的预防作用。

另外,

对儿童自我保护和性教育的方面,也不容忽视。

1.首先,当事件未发生时,家长应提前预防,做好儿童自我保护的教育,尤其是性教育。

前几年北师大刘文利老师推出的性教育书籍,被很多家长诟病尺度太大,认为孩子还太小。但是正如网友所说,“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永远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这里我依然给大家推荐这套丛书。

我读书期间曾短暂参与过这个项目,知道这套书是刘文利老师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在大量的问卷、采访调研等实证基础上编写而成,书名叫《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

全书共分为12册,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按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能理解的程度来进行图文描述。

比如一年级告诉儿童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体及远离危险场所,六年级告诉孩子青少年怀孕的影响及避孕的方法,等等。如有需要在卓越或天猫可买到。

(我不是托儿,不存在任何提成,只是认为这是个好东西,可以推荐给需要的朋友们)

2.如果非常非常不幸,这件事发生在了我们自己的家庭。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理解孩子,而不是责难。

因为我们必须要知道孩子能说出这件事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气,对父母抱有了多大信任。

我在咨询中遇到一些曾有过类似童年遭遇的来访者,他们说,很多时候他们选择隐瞒,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件事难以启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为“说了也没用”,因为父母“不会理解”。他们认为父母也有自己的情绪困扰,根本不知道怎么关心自己。

所以,你知道,“理解”、“关心”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了吗?

而对于受害者,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可能为他们提供支持和保护。

对于他们,也许这些童年创伤会伴随一生,影响到他们的亲密关系,他们的工作,生活,价值观等等,严重者甚至会自杀。

这种童年创伤,即便是经过长期的心理治疗,也可能没有办法完全痊愈。

也许,他们只能在绝望和坚强中,通过升华自己的痛苦,找到自己受苦的意义,心里才会好受一点。

而令人遗憾的是,不论我们多么努力,这个世界的恶都不会完全消除。但是即便如此,

我们依然应该拼尽全力,为孩子筑起一道篱笆。

参考资料: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张道龙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注释本),法律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

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刘文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2013-2014)

-TheEnd-

作者:梁娟,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专注个人成长。北大临床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北师大文学硕士。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心流场(ID:flowfield)。我们终其一生,是成为自己。来心流场,一起探索自己。

欢迎添加壹心理主笔团微信号:yixinlipsytalk

小编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跟大家聊天,不过我们知道彼此的陪伴就好啦~

为你推荐

性侵、虐待、冷暴力、恐吓、忽视……我们每个人在童年都曾受到过伤害。

童年的伤害,因为是首次摄入世界的影像,所以感触更深刻,

也不会随着时间消失,反而深藏内心,

甚至潜移默化影响我们人格成长、人际关系、对世界认知等方方面面。

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不管你的童年经历了哪些不幸,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不是童年的伤痛,而是我们自己。

向你推荐

《童年阴影评估》

,它将从

精神伤害、身体伤害和不良伤害

,测测你童年经受了哪些伤害,并提供

10页专业心理报告

,帮助你治愈自我,摆脱曾经的伤害带给你的影响。

长按扫码

测测你的童年阴影

部分用户评论

值得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点击

阅读原文,走出童年阴影,治愈自己的内心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