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微信公号「张英锋」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家长不会打骂婴儿,却会打骂儿童。
要知道,照顾婴儿可要比照顾儿童麻烦的多,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婴儿是很难沟通的,是胡搅蛮差、自私自利、没有理性可言的小动物。
相比之下,儿童不仅省事很多,而且他们能和父母沟通,是有一点自我控制力的人。
但奇怪的是,当婴儿长大,变得更懂事时,父母的耐性却消失了,体罚、羞辱、训斥等惩罚措施开始成为很多家长的日常教育方法。
为什么家长不会打骂婴儿,却会打骂儿童?
其实,每个家长一开始都是疼爱孩子的,并不会用打骂的手段。
这是因为在婴儿时期,家长更多的是照顾,还不能算作教育。
我们用电脑来帮助理解,照顾孩子更像是使用电脑,而教育孩子则是要给电脑编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很多家长对此准备不足,他们以为照顾就是教育。
在孩子1~2岁时,转折点就出现了,当需要从照顾向教育转变时,很多家长遭遇了重大的教育挫折。
他们会发现,孩子不好管束、更不好教育。孩子并不听从家长的话,家长只好不断的提高嗓门,惩罚也越来越严厉。所以家长的惩罚并非一步到位、上来就打骂,而是有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
原来的疼爱逐渐会变成怨恨和愤怒,当家长失去信心时,他们情急之下就会做出打骂孩子的举动。而小孩因为情绪上的恐惧,会马上变得非常顺从。
这其实是所有
社会性动物
的特点,狼、狮子、猩猩等高级社会性动物,在面对同伴的攻击时,如果无力抵抗都会表现出顺从的姿态。
暴力性的惩罚就是最原始的、让人服从的方法
,既然社会性动物都会使用这个方法,就谈不上什么科学先进。动物和人都在利用服从作为基石来构筑等级社会,服从者就是等级的最底层。
正是因为狼的社会化属性,它才会被人驯化成狗。当然你也可以预见,这种
以服从为目的的教育
,在未来会让孩子遭遇难以克服的障碍,被困在社会底层无法突破,这一点在后面还会分析。
孩子的顺从,会让很多家长产生一种错觉:原来打骂是有效的教育方法,孩子马上听话了!
原来“打是亲、骂是爱!”
原来“小时候父母打我是为我好!”,我今天才知道错怪了父母。
原来“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很有道理的!老一辈的方法不能扔,孩子大了就能明白!
我从小就被打骂,不也没事吗?
这其实是家长对自己打骂孩子给出的合理化解释,因为只要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就能掩盖自己在良心上的不安,就能防御别人的谴责,就可以让自己狠下心来,对孩子进行更重的惩罚。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里,学校也一直在用惩罚的方法来管束和教育学生。下面这块泥板是4000年前一个苏美尔小孩写的,他因为犯错,多次被老师抽打,这可能是关于学校体罚的最早记载。
泥板上的楔形文字翻译成英文如下(因为泥板有残缺,所以句子不完整):
Inthetablet-house,themonitorsaidtome:"Whyareyoulate?"
Iwasafraid,myheartbeatfast.
Ienteredbeforemyteacher,took(my)place.
My"school-father"readmytablettome,
(said)"The...iscutoff,"
canedme.
I...dtohimlunch...lunch.
Theteacherinsupervisingtheschoolduties,
Lookedintohouseandstreetinordertopounceuponsomeone,(said)"Your...isnot...,"
canedme.
Whowasinchargeof...(said)"WhywhenIwasnotheredidyoutalk?"
canedme
Whowasinchargeofthe...(said)"WhywhenIwasnotheredidyounotkeepyourheadhigh?"
canedme.
Whowasinchargeofdrawing(said)"WhywhenIwasnotheredidyoustandup?"
canedme.
Whowasinchargeofthegate(said)"WhywhenIwasnotheredidyougoout?"
canedme.
Whowasinchargeofthe...(said)"WhywhenIwasnotheredidyoutakethe...?"
canedme.
WhowasinchargeoftheSumerian(said)"Youspoke...,"
canedme.
Myteacher(said)"Yourhandisnotgood,"
canedme.
请注意我加粗的字体"
canedme"
,这是抽打的意思。根据这块泥板所描述,小孩至少被老师抽打了10次。
古代教育使用体罚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无论学校和家长都在使用体罚的手段,我们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在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个很经典的场景:
戏班师父考功课,让学徒们唱曲。
师父先考小石头。
小石头唱:想俺项羽乎,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师父称赞:成,一字不差!伸手!
抽一板子,小石头懵逼了:怎么唱对了也挨打?
师父解释:
打你,是让你记着,下回还得这么背!!
接下来轮到考小豆子了。
小豆子唱: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我本是男儿郎……(我死定了)
师父怒,
狠狠的抽打:
你本是女娇娥!!!
因为害怕,小豆子形成了错误的情绪记忆,总把“女娇娥”错唱成“男儿郎”。
结果就是被师父打烂了手。
古代的家长和老师,他们缺少系统的心理科学和教育知识,也缺少高效的教学方法。
他们就像瓶子里的苍蝇,靠着试错、凭着经验,来摸索教育的道路。而人是一种社会化动物,天生就知道要服从强者,所以打骂等惩罚方法就是他们最容易发现的一条出路。
打骂惩罚孩子,根本原因是
家长和老师在教育方法上的匮乏,
或者说他们是被困在
最原始的局部最优解
里跳不出来,不知道还有其他局部最优解或
全局最优解
的存在。
就像“夜郎自大”成语故事里的国王,在知道汉帝国之前,他认为夜郎国是最厉害的,是全局最优解。等遇到了汉帝国,才知道自己只是局部最优解之一。
当然每个人的教育方法都是自己领域里的局部最优解,区别只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领域有多大,以及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态。
我们是抱定了“天是圆的,井口那么大”,“老祖宗几千年的东西不会错、不能丢”;还是承认“天外有天”,一定要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替代旧方法。
这两种心态所探索出来的教育道路必然是天壤之别。
有人可能会问:你只说了打骂不科学、不先进,但还有很多教育失败的孩子就是因为家长溺爱、不打骂造成的。你并没有论证
不打骂到底是不是科学的、先进的
其实,简单的把教育分成打骂和不打骂,恰恰是对教育缺乏了解的体现。用二分法给教育分类是很容易的,在他们的眼里,教育就像下图这么简单。
但是,二元论非常容易导致批斗和撕逼,不同立场的人会互相攻击,一方认为“不打骂=溺爱”,另一方则认为“打骂=虐待”。
实际上,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二元论,更真实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打与不打,也不是溺爱和虐待,而是一个不断继承与升级的进化过程。
下面这个图更能直观的体现出教育和打骂之间的关系。
你会看到,虐待和溺爱从来都
不属于教育
的范畴,他们都属于错误教育的范畴,压根就不该去争论。
古代教育的确经常用打骂作为教育的方法之一,但是也有大量不使用打骂的教育方法。现代教育尽管还有惩罚,但也不再依赖打骂,而未来教育会比现代走的更远,因为会有更丰富、更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发明出来,供家长和老师使用。
作为家长不应该去论证“打骂对不对”来为自己辩护,这会让你停留在古代。更好的做法是了解现代教育有哪些方法已经完全可以替代打骂,去了解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去了解人的心智是如何发展的,这些才是科学先进的知识。
那如何看待学校里最没有规矩的孩子,就是家长舍不得教训的?
首先这是一个事实,的确有溺爱造成的教育失败,但这不能说,是不打骂导致了教育失败,这两者的区别巨大,很多人分不清楚这一点。
溺爱是家长教育方法匮乏的另一种表现。很多家长知道打骂孩子是错误的,但又缺少更好的教育方法,于是他们找到了体罚之外的另一条容易的出路——贿赂和讨好孩子。
当孩子生气、哭闹时,很多家长会选择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让孩子不哭闹。
“别哭了,这有个好玩的玩具!乖,不哭!”
“别生气了,给你个好吃的糖!好吃吗?听话,不生气!”
这就是在贿赂和讨好孩子,短期确实能让孩子不哭闹。
但也造成了一个严重恶果,家长无意之间奖励了孩子的生气和哭闹。
有些孩子会发现,只要生气和哭闹就会获得家长关注,就能得到玩具和糖果。这种激励让孩子不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肆无忌惮的滥用情绪,经常用无理取闹来控制家长,用撒泼打滚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离开家庭进入学校,这种孩子还会把无理取闹做为武器来控制同学和老师。因为孩子没有学会控制情绪,不知道还有其他方法来获得同学的友情和老师的关注。他们知道的是,只要撒泼打滚最终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最没有规矩的孩子
是家长溺爱的结果
,是家长的贿赂和讨好,错误的激励了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而不是不打骂导致的结果。不打骂是躺枪、是被冤枉的。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控制情绪,正确的和别人相处,这才是教育。这就是为什么,虐待和溺爱从来都
不属于教育
的范畴。
面对孩子的哭闹,除了打骂难道还有更好的方法?
有,而且方法非常多。
骂孩子不让他哭是压抑、对抗孩子的情绪,而用糖果玩具来溺爱则是逃避孩子的情绪。
现代教育中更好的方法是与情绪合作,家长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把负面的情绪释放出来,再用同理心对孩子进行教育。
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哭闹时,可以这样来做:
家长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焦虑、烦躁的情绪。
控制焦虑的前提是理解孩子的心理,这样才能接纳孩子的痛苦。
家长要用肢体来拥抱孩子,让他痛痛快快的把情绪释放出来。
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给孩子的情绪命名,帮助他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
等他情绪释放了,平静下来后,再解释道理。
帮助他用同理心来理解别人。
让他知道怎么做更好,怎么做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几次之后,他就不会哭闹了,因为他知道了比哭闹更好的方法。
这些方法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现代教育。
停留在古代或上一辈人的教育思想里,只会限制孩子的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打骂真的一无是处吗,很多伟人不就是靠打骂教育出来的吗?
这其实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Survivorshipbias)
很多人只看到伟人受过打骂,却
没看到大部分人因为打骂而导致教育失败
他们更没有看到,伟人的父母还用了很多打骂之外的教育方法,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如果打骂就能教育好,古人应该个个是精英,现代教育也不会全面放弃这种教育方法。
1989年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任何儿童不受酷刑或其它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
有辱人格
的待遇或处罚”。
家长在打骂孩子之前,要首先想一下,自己算不算现代社会里的文明人。
欧美国家已经普遍立法,在学校或家庭里禁止使用体罚。
下图是欧洲立法禁止体罚的国家统计:
绿色区域是无论家里,还是学校里,都禁止任何形式的体罚;
蓝色区域是在家里不禁止,但在学校里禁止体罚;
红色区域则是非洲、亚洲的伊斯兰国家,很多没有禁止体罚。
其实,禁止体罚儿童是近代才发生的进步,如果放到1979年以前,这张地图将全部是红色。
然而,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体罚只是局部最优解,可以被更好的方法所替代的。
当然,这种观念的改变并不容易,即便在美国和加拿大,很多地区对体罚儿童还有争议,所以要完成观念的进步,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说起教育观念的改变,我认为对整个世界影响最大的,并不是什么权威的心理学理论,而是一部从1985到1992年,连续7年在美国创下最高收视率的情景喜剧——《
成长的烦恼GrowingPains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90年代初,中国引入这部电视剧时就产生过爆炸性的影响。
这部电视剧对中国老百姓的震撼,除了第一次看到情景喜剧,另一个就是教育观念上的颠覆。从第1集到166集,剧中的几个孩子犯了无数次错误,但他们的父母没有打骂过一次,都是用温暖的亲情和理性的说服来完美的化解危机。
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家庭教育除了打骂和服从之外,还可以用亲情和讲理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在当时,立刻彻底颠覆了众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当然也包括我的父母。我清楚的记着,看这部喜剧之前,我的父母还经常把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挂在嘴边,看完之后这些话就再也没有说过,虽然偶尔还骂我,但再也没有打过我。
不仅中国父母,各国的父母都从这部喜剧里学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剧中父亲的扮演者艾伦·锡克(AlanThicke)多年被评为年度最佳父亲,他认为这才是他最值得骄傲的荣誉,超过了其他任何奖项。
遗憾的是,艾伦·锡克在2016年12月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69岁的他,在去世之前还在和儿子打冰球,真是无愧于最佳父亲的称号。
我认为这部喜剧至少把教育观念的进步提速了一代人的时间。
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就是这部喜剧对我的影响,我所写的大部分教育理念,追根溯源都可以从这部电视剧里找到。
如果你不愿意看抽象烧脑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书籍,你至少可以找出这部喜剧,和自己的爱人一起观看。在笑声中,我们心中的坚冰会逐渐融化,我们不仅会憧憬那种温暖、理性的家庭氛围,也会相信自己能用现代教育营造出美满的家庭。
打骂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以至于各国需要立法来禁止体罚?
简单的说,打骂会造成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对教育者,二是对孩子。
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因为人的社会性动物本能,对孩子
体罚会马上见到效果
,这是成本很低的教育方法,是局部最优解。如果不禁止体罚,他们会一直使用体罚,不会去考虑替代性的教育方法。
我们知道,立法机构如果不制定环境保护法,来限制工厂的污染排放,工厂会一直污染下去,不会寻找替代性的清洁生产方法。因为污染是成本最低的局部最优解。
而法律提高了成本,把人们赶出了局部最优解,不得不减少工厂污染,老师、家长也不得不去寻找更好的替代性教育方法,找到更好的局部最优解。
可是体罚对孩子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
体罚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惧,因为孩子对痛苦的耐受力远远低于成人,所以孩子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远大于成人。即便是成人,如果长期生活在高压力下,也会损害健康罹患疾病,同样,长期的压力也会对孩子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不过,生病还是能被家长及时发现的,只要治疗孩子很快可以康复。最棘手的,是对孩子造成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是无形的,并不会以明显的方式暴露出来。因为隐藏和难以发现,所以也更难以被修复,这就让它们所造成的影响更为持久。
最典型的负面影响是习得性无助、暴力倾向、抑郁症、缺乏自制力、以及家庭关系疏远,这些问题在童年时都不明显,家长们很难觉察,意识不到危害。一旦孩子成年,进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家长才会突然发现自己酿成了大错,需要付出几倍的代价才能挽回。但因为成本高昂,多数人的结局是彻底放弃,永远无法挽回。
关于这些负面效应已经有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可以证实,我不能每一个都展开,只选择习得性无助这一个来做分析。
认为打骂有效的家长,他们都会为自己孩子的服从、乖巧、孝顺而自豪,但其实这些表现都是短期收益,是孩子真实情感被掩盖后,所营造出来的假象。
真相是,你的孩子已经陷入了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
1967
年,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通过一个经典实验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理论。
这个实验有些残忍,他对笼子的一半通电,狗受到电击就会逃避,逃到笼子的另一边。
但是如果笼子的另一边也通上电,狗在反复逃避之后发现,无论怎么逃避都是徒劳的,就
学会了
停止逃避。以后再被电击时,狗不再逃避,即使另一半笼子不通电,把障碍去掉,狗宁愿被动接受电击也还是不逃避。
这种陷入了无助情绪,停止逃避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叫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会让人认为
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
,它会像一个玻璃天花板,你看不见它,但它会阻止你向上突破。
孩子是弱小的,当家长用打骂来让孩子服从时,孩子就像笼子里小狗一样惊恐,不知所措。因为只有表现出服从和听话的样子,才能避免继续被伤害,他们无力反抗只能选择放弃。这就是打骂所驯化出来的习得性无助。
我们也知道,任何创造性的发明和突破性的成就,都离不开人们勇于试错和挑战。如果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努力,这些发明和成就永远无法产生。人们会困在局部最优解里,找不到更优的方法。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习惯性的放弃,习惯性的顺从,那他成人后就无法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也无法带领团队去克服困难。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让他不敢面对风险,会成为他一生的玻璃天花板。他不能创造、不能管理,只能做一些没有风险的、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一生勤劳辛苦,但终生贫穷而默默无闻。
很多家长既不愿意放弃打骂,也不愿意去学习现代教育的方法,他认为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还是几千年传统教育方法好。这种思维其实也是习得性无助,和笼子里反复电击都不动的小狗是一样的。这是他们的玻璃天花板,是逃不出的心智陷阱。
在古代和近代,这种服从习惯还问题不大,因为社会发展缓慢,即使在社会底层也能有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可以做。但在未来社会,技术发展会一直加速,社会底层所从事的低端简单重复工作,会快速的被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所取代。
社会不再需要那么多只知道服从的人,而是需要更多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的人才。
没有工作就没有尊严,就没有幸福感。你现在用打骂教育出来的顺从、乖巧的孩子,将来会陷入缺少工作和幸福的悲惨境地,而这一切和家长打骂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习得性无助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挑战的勇气。
你真的想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吗?
跳出上一辈人的打骂教育经验吧,那只是原始最优解!
这会让你的孩子直接受益,如果下一代也能用在自己的后代身上,通过不断的改进,你的子子孙孙都能从中获益。
但如果你走不出老一辈的方法,你的孩子也会和你一样被困在陷阱里,你的子子孙孙都突破不了这个玻璃天花板。
不要再依赖于立竿见影的打骂,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请去学习现代教育的知识和方法,那才是科学先进的。
打骂所造成的习得性无助等负面影响,在孩子成年后将成为限制他的玻璃天花板。
打骂和溺爱都不是教育的范畴,只是家长在缺少教育方法的情况下,摸索出的最容易的出路。
几千年来,虽然人们曾用打骂作为教育手段,但也有很多教育方法可以完全替代打骂。
现代教育还需要惩罚,但已经不依赖于打骂,禁止在学校和家庭打骂孩子是教育进化的方向。
放弃打骂是走出原始最优解的第一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才是科学先进的,是值得学习的。
【家长集结号】7月1-2日幸福种子上海公益课报名
长按二维码
进入在线报名通道
顾秋香女士,长期从事国内外家庭教育和心理专业培训。现为中国积极家庭教育使者,接地气的育儿专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尤其擅长亲子教育实用方法教学。其独具特色的体验式授课风格,多年来深受家长的喜爱和推崇。
秋香女士最初从聪慧少儿品行成长训练营起步,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深层次原因在于家庭。怀着对亲子教育的责任心和对中国教育的探索心,其毅然投身于家庭教育行业,先后师承美国教育家简·尼尔森、德国系统排列导师伯图·乌沙莫、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赛里格曼、美国互动体验式教学专家Carla等多国西方心理学行业的顶尖优秀导师,同时跟随中国精英教育专家金子谦导师等多位国内家庭教育及心理学名师,接受长达4000多小时的专业系统培训,完美地将中国传统心理学和西方先进的家庭教育技术融为一体,进行有效地本土化融合实践和应用。
顾秋香女士长期开展学校专题讲座、参与政府组织合作、进行公司内部培训、组织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等。其课程抛弃深奥的理论,以深入简出讲解辅之实用性强的体验式互动教学方式,帮助家长“看见”自己,“看懂”孩子。三年累计间,授课加咨询共2000多小时,受益家长两万多。
因在家庭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顾秋香女士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佳家庭教育指导师”,现任中美教育研究协会家庭教育分会会长。她多年如一日的呼吁并传播着积极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积极合作,立志为中国亿万家庭幸福奋斗,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更多的家庭和谐美满!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