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隔代养育的孩子,可能安全感匮乏 当心隔代养育的孩子,可能安全感匮乏当心隔代养育的孩子,可能安全感匮乏

当心隔代养育的孩子,可能安全感匮乏

大人感兴趣、孩子更喜欢的故事型知识。

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12岁孩子的求知欲。

好的教育,不是给他世界观,而是带他观世界。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瑞敏儿童教育资源

amttcc

“你妈说的不对,别听她的”

在泡爸看来

育儿观念的更新

往大了说

是文明进步的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如今隔代养育的比例占到50%以上。

隔代教养的争议也很大?为什么?我的调查中,妈妈们给出了很多理由,统计出来,高频出现的是下面这十句话:

1、“你妈说的不对,别听她的”

这种话会让孩子发现:妈妈的话不算数,奶奶/姥姥(等)说的才算。家人的意见不统一,教养方式不一致,往往会“教”会孩子观察、权衡,也就是所谓的有“心眼”,懂得看眼色等。

在家里被宠溺的孩子一旦走到外界,发现别人不会像老人那样无条件满足自己和关注自己,如此就可能养出“窝里横”的孩子,在家厉害,在外却胆怯。

2、“奶奶帮你抢”、“脾气太好就会受欺负”、“对人不能太好”

这样的引导,就明确地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硬碰硬,以暴制暴。如此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社会化交往。因为要更好地在社会立足,单纯自己很强势霸道并不行,还需要团队合作等更重要的东西。

3、“打它,谁让它磕你”

错误归因,教会孩子推卸责任。尤其孩子摔倒了以后,不要去拍打地面,说:都怪你。其实只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并引导下回小心就好。

4、“不许说,孩子没错”

无条件袒护孩子,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总在一种评价体系中长大的孩子,就可能会对外界的批评很敏感,觉得无法接受,甚至会以发怒表示抵抗来自外界的不同声音,控制情绪能力低。

5、“奶奶给你买”

无原则满足孩子,就会让孩子觉得,大人给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旦有一天大人给不了,孩子还有可能生气或者无理索要,这就是俗话中说的“白眼狼”。

6、“我来,我来”

这样会剥夺孩子自己去探索、尝试以及学习的机会,容易养出依赖性很强的孩子。不仅如此,长期缺乏自主探索的孩子,智力发展,比如语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探索机会少,孩子表达的需求和欲望当然也会减少。

7、“你看某某家的小孩都会跑了,咱们这个怎么这么笨”

这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是传统的横向比,只会让孩子自卑。

8、“慢点,别跑”

由于老人的体力跟不上,同时出于安全考虑,常常不得不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长期以往,会直接阻碍孩子的探索行为,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9、“再喊妈妈,奶奶就不管你了”

这是一种隐性暴力,通过“威胁”、“恐吓”管理孩子,就像打孩子一样,当下有用,但长期来看,却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10、“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

这种话,大人说出口很轻松,孩子却会当真。因为他们本来就一直在为着妈妈有可能会离开自己而忧虑。所以,这句话会比上面一句更加损坏孩子的安全感。

总结起来,

很多老人的教养方式,限制多,规矩少,养出的孩子多胆小、内向,缺乏规则意识,安全感低。

现在的年轻父母们接受到更多科学的育儿观念,这就容易与老人的传统教养发生冲突。

除了教养方面的常见问题,老人在喂养方面,也存在以下常见误区,这也是冲突集中的一些问题:

1、跟大人一样吃

有的老人会认为孩子没必要跟大人分开吃,但孩子1岁半以前,确实需要跟我们分开吃,因为孩子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孩子的肾不能代谢那么多盐,必须要很清淡才行。

2、咀嚼后喂

爷爷奶奶会嚼碎东西喂孩子,这是不提倡的。因为老人嘴里的消化酶分布会减少,嘴里的细菌就多,对孩子并不好。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口腔发育需要硬的东西去咀嚼。

3、追着吃

我的观点是小小孩可以追着,因为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很多,如果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吃饭上,他就很容易走神。这时候追着喂是必要的,但要限定一个时间和量,从头到尾追着喂是不太好。

4、喂太多

有个奶奶喜欢定点喂,半个小时塞一次水果,半个小时塞一次蔬菜,半个小时塞一次果汁,结果那个孩子五个月21斤,还不会翻身,因为太胖。

5、穿太多

老人怕孩子着凉,大夏天也给孩子捂得很厚,这个也没必要,跟妈妈穿得一样就可以了。否则孩子很容易感冒。

6、过早走路

有些老人很着急,十个月就让孩子走。此时孩子的脊椎发育没有那么完全,太早学走路,孩子的脊椎容易变形。我们说“三翻六坐十二走”,就是孩子一岁再让他去走,不要着急,更不要拔苗助长。

7、抱着睡

有些老人喜欢抱着孩子睡,这样影响孩子骨骼发育,一定要放下睡,不管他哭多久,抱起来再放下,孩子一定是放着睡更舒服的。

8、怕孩子哭,不允许跑

老人会特别在乎孩子别摔了,别哭了。大多数老人只要见到孩子哭,要么赶紧哄,要么责怪父母没看好孩子。大多数爸妈则可能会先看看孩子为什么哭,不会情绪过于焦虑。同样,老人对孩子有很多限制:不要跑,不要跳,怕摔倒,不要摸这个那个等等,孩子在这种限制中难以发展。

既然有这么多问题,那么如何沟通才有效?下面是我初步给出的家庭内部冲突解决方法:

一、借力说服法

即可以寻找公益的育儿讲座等,请权威来帮忙。很多父母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就需要调动外部资源,让我们的爷爷奶奶信服。专家和权威的决策就能在这里发挥作用。

二、隔山打牛法

就是发现问题需要沟通了,妈妈不跟婆婆直接说,而是跟丈夫说。为什么丈夫很关键呢?丈夫可以向自己父母转达时,他们更容易接受,所以妈妈跟老公先沟通,再让老公跟父母做沟通,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样爸爸与丈母娘的沟通方式也应这样。

尽量将教养方式与长辈协商,做到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爷爷奶奶要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爸爸妈妈也要表现出对长辈的尊重。这种家庭内部的秩序感对孩子的安全感和规则建立,非常重要。

三、积极卷入法

有些家长说,我实在拗不过老人,怎么办?那我就不管了,就让他们去带吧,带成啥样是啥样。育儿的过程不能演练,拉开弓就没有回头路,教育也不能实习,如果每个人的想法不一致,结果这个孩子会成四不象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任何人不能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一定要积极卷入。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长辈,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隔代教养中的三原则:

原则一、确立稳定的第一负责人

所谓第一责任人,就是对孩子所有的发展问题承担责任。这个责任人必须稳定。不要前一年姥姥,第二年换奶奶,第三年轮到孩子妈了。之所以要在早期要保证家庭环境的干净和单一性,就在于要给孩子稳定感和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前三年最重要的一个心理元素,即稳定和可控两个概念。

稳定的环境,稳定的责任人,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从而逐步建立自尊、自信,敢于与人交往。第一责任人既要稳定,又要开放。责任人不是说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都不准管,而要乐意去吸收,接纳别人给提供的好的建议和想法。

原则二、与老人协商给孩子立定规则

老人的优势是有更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如果需要请老人当第一责任人,那么需要与老人协商,为孩子订立规则。因为老人虽然可能开放性也不足,但是经验很足,好的经验,也需要我们吸纳。但如果有些确实跟现实脱节的观念,就需要跟老人一起商议探讨。也就是说,父母需要细细分析,老人有什么样的好处,可以发挥什么优势。比如说,是不是孩子所有的需求是要满足。

原则三、避免孩子的奶奶和姥姥共同带孩子

尽量避免双方长辈共同带孩子。我家就这样,在我家开心8个月的时候我妈妈和我婆婆同时带她。好在两个人都是共情能力较高的,就是都比较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及时沟通也能解决冲突。

但如果不是这样呢。通常情况下,双方父母同时带孩子很容易出现矛盾。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她们分工,我们家就是我婆婆负责做饭和收拾家务,我妈妈负责带孩子。不过还是尽量避免这种局面出现吧。最好就是妈妈的父母或者是爸爸的父母一起。

“泡爸讲知识”(

:paobazhishi)

回复“

历史26

”,听泡爸讲中国历史语音版26节全集;

回复“

”、“

”、“

”、“

,看《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之导语篇、北京、浙江、四川、湖南篇;

回复“

唐诗唐史

”,收泡爸《让孩子着迷的唐诗唐史》精华卷阅读链接;

回复“

成语故事

收泡泡同学《最最卡通的成语故事》电子书精华卷

回复“

数学之美

”,收泡爸《让孩子着迷的数学之美》电子书精华卷。

回复“

”,听泡爸讲“不一样的天性,不一样的教育”;

回复“

”,了解如何判定孩子和成年人的天性;

回复“

”,了解“急躁的孩子怎么教”;

回复“

”,了解“软面黏的孩子怎么教”;

回复“

兴趣班

”,听泡爸讲“顺应天性的教育——不同天性的孩子,适合不同的兴趣班”。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

泡爸讲知识

认真、从容、坚定的知识账号。

以大人感兴趣、孩子更喜欢的故事型知识,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到12岁孩子的求知欲,也让你轻松成为知识型家长。

每周日讲述“顺应天性的教育”。

泡爸:原为商业人士,出于给泡泡讲知识的原因,“不小心”成为作家。已出版《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等十多本知识童书。

------------------------

泡爸写过

些书?

如何获得?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