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好书悦美人生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培养教师乐于学习的情操,形成注重总结思考和学以致用的习惯,寒假里,徐泾幼儿园开展了“牵手好书,悦美人生”读书活动,全体教师共同阅读了书籍——《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老师们把书上学的、心里想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读书心得体会,一篇篇涓涓文字娓娓道来,让我们一起来共读精彩片段,分享这份阅读思考的快乐。
牵手好书,悦美人生
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有感
徐泾幼儿园海倩老师
社会能力就是孩子如何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与其他的养育方法不同,《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通过游戏活动,与孩子对话,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这本书不仅给予家长以指导,同时也给了身为幼师的我们以启发。应该以幼儿为本,在孩子的游戏、生活、运动等活动中,针对发生的冲突或问题,要学会随机教育、机智解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阅读本书,我对于班上的一次游戏活动的处理方法有了新的启发。
发现问题
游戏时间到了,几个小朋友自主自发地玩起了“公交车”的游戏,他们默契地将小椅子摆成公交车的座位,小蓝主动扮演司机,坐在公交车的左前方位置,拿着一个项圈当做方向盘,正呼呼呼地转动方向盘,公交车开起来了。其他乘客有扮演抱着娃娃的妈妈,有成群结对的朋友,有出来游玩的一家四口等,他们都纷纷上了车。此时,忽然“撕拉”的一声,原来是司机小蓝急刹车了,只见小明小朋友跳上了公交车,他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积木,当做机关枪,对着车里“biubiubiu”的一阵扫射,车上的乘客吓坏了。小明这时候又往前走了几步,拿着他那长长的“机关枪”,在乘客们的座椅上左敲敲右打打,并且说“你们都被我的机关枪打死了,快点装死啊”。其中一位勇敢地小乘客说,“你快下车吧,我们不想跟你一起玩这个游戏”。这个时候,小明怒了,他拿着长积木,指着这位小乘客的鼻子说,“我偏要玩,你要是再说话,信不信我打你”。车上顿时很安静,有几个女孩子快要被吓哭了。
解决问题
小明是个霸道的孩子,被爷爷奶奶宠得唯我独尊,再加上父母陪伴缺失,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玩电子产品,导致他习惯性地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由于游戏中,孩子们没有实现预期的游戏愿望,并且游戏中出现了消极情绪,个别幼儿还出现了过激行为。我知道,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干预了。此时,如果命令式、控制式地制止小明的当前行为,导致的结果可能是他更加大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令场面更加混乱。于是,我加入到了他们的游戏中去,扮演一位路人,碰到公交车上的僵持状态,我立马打电话“报警”,并且跟“警察”说,“喂,110吗,我在xx路看到一辆2路公交车停在这里不动了,里面好像有个拿了机关枪的家伙。法律规定普通公民不能携带枪支乘坐公共交通的吧。”扮演警察的两名幼儿很配合地过来处理了。其中小军小朋友拿着手铐把小明的手拷上,并且说“你携带枪支乘坐公共汽车,还吓唬其他人,你违法了,我们现在就带你去警局。”小明觉得自己被戴上手铐很有趣,笑眯眯地跟着两位“警察”去了警察局......一场风波就这样无声地平息了。
读后启发
尽管这次的风波被平息了,我以一个玩伴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去,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提升了幼儿的游戏水平,他们参考我的做法,遇到同样的问题,知道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可是,如果以后遇到不同的冲突和问题,他们会自己解决吗,如何解决呢?这本书让我有了更深地思考......
幼儿在游戏中不仅需要提高游戏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培养并提高幼儿的社会能力。我们可以在幼儿游戏活动后进行总结或评价,针对某一突出问题进行讨论。
1.明确问题的所在
思考出现了什么问题,怎么发生的?弄清楚幼儿对问题的看法。
2.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和幼儿讨论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增强幼儿的同理心。
3.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寻找多种解决方法。当幼儿发生冲突,可以用以下步骤:一是问题是什么?二是感受如何?三是怎么办?四是说说这些办法。五是如果不管用,那么我可以试试不同的办法,直到找到办法。让孩子明白选择的多样性,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很多。
4.评估解决方法
思考过程比解决方法更重要,作为教师,要有效引导幼儿思考,理解先后顺序(之前/之后)或者因果思考(如果......可能......)。
整个过程是把我们习以为常的隐性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型显性化。在每个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许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样引导式、辅助式的教育下,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更有条理,更自强、自主、自立!
当然,一个思维的培养还是要经过多次的练习和实践后才能自然和熟练的运用,这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了。
最后,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人读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有感
徐泾幼儿园田静老师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该书主要讲述了孩子在社会活动中遇到问题及挫折时,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如当孩子出现不端行为后,大人引导孩子如何进行思考,而不是大人替孩子思考,即本书的核心理念“我能解决问题(ICPS,ICanProblemSolve)”。为了帮助孩子尝试开展自我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家长和孩子可以尝试在日常对话、游戏活动等场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诸如“我能解决问题”等字词游戏。同时帮助孩子养成在解决问题时学会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如开心、生气、沮丧、骄傲等。当孩子提出一种办法后,积极引导孩子考虑后果,如果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时,可以想另外的办法。
看了本书以后让我想到自己在带班中的一些小故事。孩子们在社会活动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都是家长或老师会给孩子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只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其实这样做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权力,孩子也会慢慢形成习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依赖感。
记得曾经带过一个孩子文文,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自游戏,和同伴一起玩时,总是会出现冲突。和家长沟通后得知,文文还非常胆小,有时自已喜欢的玩具没有经过同意就被被其他小朋友以“交换”的名义抢走了,文文也不会拿回来,只会跟家长哭闹,家长也是手足无措。后来我在带班中加强了对文文的关注,发现她出现类似问题后,就慢慢引导她尝试解决问题。比如一次游戏活动中文文先来到娃娃家做“妈妈”,后来佳佳也来了,看到“妈妈”已经满了,就去抢文文的挂牌。文文眼巴巴地看着佳佳当起了“妈妈”,哭着跑过来找我救助。我带着文文来到娃娃家,询问事情经过,并鼓励文文大胆和佳佳争取。就这样在一次一次的冲突中,文文有了一点点进步。她会对抢她玩具的同伴说:“我答应交换了才能和你交换。”她会对抢她游戏角色的同伴说:“你下次早点来。”文文来求助老师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她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可以看出,一味地“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虽然一时解决了问题,但孩子们没有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相信孩子、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尝试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设身处地的了解他人的感受,以及产生的相应后果。给予孩子一定的自我决策权,换位思考并保留开放性的答案,得出更多的解决办法。
儿童是感受和思考解决冲突的主体。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和老师的成长过程,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将继续结合实际情况,活学活用,因材施教,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提升社会能力
——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有感
徐泾幼儿园朱怡婷老师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主要讲述了: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舒尔博士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以教给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思考技巧为核心,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在全美各地以及许多其他国家,让家长和孩子们获益匪浅。
与其他的养育办法不同,“我能解决问题”
法不是由家长或老师告诉孩子怎么想或者怎么做,而是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孩子的社会能力,其实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过于宠溺,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对孩子哭闹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冲突统统都自己帮助孩子解决,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不帮助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其他的方式,例如买糖吃或者再买一个玩具的“贿赂”的方式来平复孩子的情绪。亦或者,我们会看到家长简单地对孩子说,你是哥哥,你要让着小朋友,当孩子不遵守的时候,就用“恐吓”“责骂”的方式对孩子说,“不是和你说了吗”“你怎么能这样呢?”
家长的这些行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可能还会给孩子埋下逆反叛逆的种子。
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运动活动,游戏活动,这些日常的活动孩子们免不了会遇到困难或者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游戏环节,是最能体现孩子的社会能力的。
在一次区角游戏活动中我观察到,孩子们来到娃娃家开始开始玩起来。安安来到灶台前,拿起锅子,把老师分类整理好的“菜”全部倒进了果子狸,但是锅太小,很多菜掉了出来,于是安安开始了漫漫捡菜路,在安安捡菜的时候一旁的朵拉看见小厨房里没人就开始拿着锅烧起来。安安见了,赶紧抢过来,一边还说道:“这是我的锅子,刚刚是我在烧饭呀”。朵拉听了也没有放下锅子,一边小手抢着锅子一边说道:“我今天是妈妈,我要做饭”。两个人你争我夺,锅子和菜一起掉在了地上,最后谁都没烧成饭。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能力较弱,他们只知道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完全没有游戏规则的意识。不会轮流,谦让,更不会商量解决问题。所以常常会发生肢体冲突,类似的情况就会时常发生。
但作为老师,我们知道
3—4岁的孩子特别爱模仿,这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的游戏经验大多来自于家庭,所以在游戏中他们只是重复一些简单的烧菜动作,所以会出现把所有东西都倒进去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比起与孩子争论到底是谁的错,我们更应该在鼓励孩子们进行角色游戏扮演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孩子们角色意识的引导。如孩子们把所有东西都倒进去时,可以用语言引导:“家里只有一个宝宝,烧这么多菜吃不完的。”对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冲突,也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材料,如爸爸佩带领带,妈妈系上围裙等,来进行角色的分配,帮助孩子们建构角色意识,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再比如有一次月月来到了娃娃家,她自言自语的说:“今天我来做妈妈吧,啊呀衣服都乱了,我来叠叠好”,搬了个小椅子坐在娃娃家的小床旁,专心叠齐了衣服,一边还念起了老师教的儿歌:“铺开小衣服,两个小手抱一抱,盖上小被子,衣服叠好啦。”!当她叠完衣服后旁边的小厨房里菜掉的满地都是,月月一个一个把菜捡起来,但是还没等她整理好,又变得乱糟糟了,就连刚才叠好的那件衣服也被乱扔在床边。她很生气冲着其他小朋友大声喊:“你们把家都弄乱啦?赶快来帮我一起捡菜呀”!可是其他小朋友并没有理会。月月没办法了就跑来找老师:“老师,快过来,你看他们把娃娃家弄的乱七八糟?”我看了看,便对娃娃家里的孩子们说:“我今天是小客人,我能来你们家做客吗,哎呦,可是家里好乱呀,我都不知道该坐在哪里”?听到我说后孩子们马上动手把地面上的材料捡起来放回篮子里,孩子们邀请我坐下来,娃娃家的爸爸递上了茶水,奶奶在烧饭,爷爷推着宝宝出门散步买菜去,娃娃家又热闹了起来。
这是发生在小班上学期期末的事情了,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活动过程中,月月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边说儿歌边整理衣物,模仿成人的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我们明显发现月月的社会能力有些进步了,在活动中发生了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的情况时她能提醒别的孩子,并找人来帮忙,当她发现自己解决不了时能主动来找老师帮忙。
那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做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预设更多的场景,引入更多的角色,有效地带动幼儿活动。比如引入“做客”或“过生日”等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场景,平日里多让孩子们来表达表现,创造各种情景让孩子们尽可能的互相多交流,在尝试不同的角色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我们要会教给孩子一套思考的技巧,帮助孩子明白问题所在,明白他们的行为可能会让他人有什么样的感受,预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一种。俗话说凡事从娃娃抓起,而孩子们正处于迅速成长的时候,相信孩子们的未来可期!
思考的魅力
——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后的感受
徐泾幼儿园吴玉新老师
近期,我阅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
当孩子与人发生冲突时,作为家长的我们或者老师应该如何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通过亲子之间的谈话,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思考。此外,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范例、计划、摘录、话题、问题等,可供家长和老师学习引导孩子如何解决与人之间的矛盾,清晰的分析和讨论,是相当好的借鉴材料,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对我们平时在处理孩子之间矛盾时的方法,有一句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句子“你在替孩子思考”,我们成人在提供给孩子最后解决矛盾和与人相处的方法,而不是孩子自己思考后得到的方法。
阅读本书,是让我们教会孩子“自己会思考”。这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少地抱怨和强求别人,也可以让他人更少地抱怨和强求孩子。把这些解决问题的技巧教给不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而对于那些已经初步显示出擅长解决问题的孩子来说,则鼓励他们继续发展这些技巧。即使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孩子,也可以变得更好,使他们在这方面的天赋逐渐变为解决问题的习惯,防止以后的人际冲突。
通过书中的事例,我们能看到孩子的思考技巧是如何通过不断重复解决问题的关键字词、感觉自己及他人的情绪、相处其他的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而形成的。这种思考的过程能鼓励孩子在遇到人际问题时自己思考。本书还告诉我们,孩子学习“我能解决问题”时重点不是要立刻“正确地”解决问题,而是强调帮助孩子练习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就能处理以后遇到的新问题。因为如果我们不断告诉孩子做什么,他们就没有机会自己思考、探究其他选择了。
对于书中提到的各种策略,寒假在家这段时间,我尝试着学习书中的方法立即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使用“我能解决问题”技巧,在这过程中,我了解到倘若教给孩子技巧,并给她机会,孩子就会很少选择“错误的”解决方法,因为我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根据书中教给孩子的一套思考的技巧,帮助孩子明白问题所在,明白她的行为可能会让他人有什么样的感受,预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有一种。这整个过程对于我和她都是一个全新的思考过程,打破了我原来的固有思维。也开阔了孩子的思维,让她从学会思考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延伸到生活中做事学习中做题时也学会多维度的自我思考。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了以后的学以致用。我将继续学习与实践,让这种“我能解决问题”方法指导孩子自己思考问题,成为我和孩子的一种习惯。
解决问题,先学会表达情绪
——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有感
徐泾幼儿园张丹妍老师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社会能力,对于他在社会中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社会能力的时期,幼儿在幼儿园,尝试集体生活,体验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的快乐和矛盾的产生中,发展社会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也会经常和幼儿说,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我们也一直将尝试解决问题放在游戏活动、个别化活动的过程中,可是,幼儿真的会解决吗?我们的孩子,缺少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是他们虽然想解决,但是,并不会解决。本书中,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比如“字词游戏”、“玩偶游戏”、“找办法游戏”等,能够丰富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引导。
但是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在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对于幼儿情绪方面的关注,是欠缺的。在幼儿遇到问题,哭泣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告诉他们“哭是没有用的,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是在本书的案例中,几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妈妈或者是老师都会先询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在社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让幼儿知道自己遇到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情绪,学会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也是社会能力的一部分。我们在日常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先问问幼儿,“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他是什么感觉?”“有什么办法能解决你的这种情绪?”当幼儿表现的沮丧、失落的时候,老师对她情绪的了解和认可,才能让幼儿更愿意在这种情绪下,考虑事情发生的原因,再进一步的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
在幼儿学会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帮助幼儿丰富语言,比如书中提到的“字词游戏”、“看图游戏”等,学着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一些解决问题时能够用到的字词句,给幼儿一些社会能力发展的“经验准备”,这对于幼儿的社会能力发展是有帮助的。
慢下脚步,静待花开,陪伴成长
徐泾幼儿园李银凤老师
假期里,
我阅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博士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本书着重告诉了我们,社会能力就是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并讲述了和孩子玩“我能解决问题”字词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的一些方法。而ICPS—即“我能解决问题”法,通过练习一系列的思考技巧学会解决问题。即使非常小的孩子通过“我能解决问题”练习,也能学会解决自己遇到的人际问题。“我能解决问题”法的重点不是要立刻“正确地”解决问题,而是强调帮助孩子练习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就能处理以后遇到的新问题。
作者用一个个家庭的学习案例作为例子,逐步向我们展示学习过程,除了使用方法和技巧,书中还例举了大量的生活常见场景的实用句型,这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要尝试去改变教育方式,教会孩子怎么去做,而不是替他做。文中列举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对话,包括后续解决方法的过程、步骤、可能性等等非常详细的内容供我们参考。
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也让我想到曾经我遇到过的一个孩子:毅毅是一个大班的孩子,他非常的霸道,喜欢自说自话,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若不然,就好大发脾气,乱摔东西,大哭大闹。有时候上操场玩的时候,别人不给他玩玩具,他会一个人生气地乱跑出去,或是蹲在地上不理人,耍赖皮。
这类孩子在感情上其实很脆弱,他们很容易烦恼怨恨。他们一旦被某事激起不安,思维就一团糟,别人明明出自好心的事也会被他们看做是来者不善,以攻击性行为还击。他们与某人关系不和睦时,会立刻草率断定对方有敌意,以对抗性的态度对待对方,而不会用一种心平气和的方式来解决分歧。为了更好地教育他,我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合作。他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是简单粗暴的,每次都是家长的打骂收场,没有亲子间的对话和商量。因此孩子在行为上总是处于冲动——挫折——后悔不接受教训——再冲动——再挫折的恶性循环之中。
看到这本书以后,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成人总是在孩子有问题时第一时间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孩子,而忽略了孩子本身。我们能会给孩子示范,或者教给孩子,更容易让人接受的行为,有时候你可能也会选择不去理睬这些问题,而有时候你可能会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甚至会给孩子解释原因。但大多时候这些方法都不管用,因为原因非常简单,我们在替孩子思考。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许多技巧是需要练习的经过这样的训练,一定会提高孩子面对冲突时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而且,在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考虑对方的感受,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是教给孩子思考什么或者做什么,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从而让他们能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样做。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体会更深了,重新收获了很多培养孩子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套完整的“我能解决问题”法的四个步骤:
首先是明确问题所在,其次是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接着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是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用一个爱的心去观察孩子,用一份责任心去要求自己,让更多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让我们的教育方式更为科学和严谨。当你用心观察一个孩子时,请你注意,也许你已经进入孩子的世界了,请你用心体会。
让我们试着
慢下脚步养育孩子,这里面的“慢”,并不是故意延长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时间,而是,我们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催促、不拔苗助长。
作为父母、老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最适合他的成长环境,并用静待花开的心,陪伴孩子成长。
书是我们通向美好的道路。乐于读书,使阅读成为“悦”读,促成好的读书习惯养成,催生更高的精神追求。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让我们一起牵手好书,爱上读书,乐于读书,共同读书,悦美人生!
编辑|黄小春
审核|龚玲芳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