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佟晓宇实习记者/林亦桥
编辑/石爱华宋建华
志愿者送孕妇到医院口
在武汉
每月约有1万个新生儿诞生。
疫情发生后,医院妇产科的部分医护人员被抽调支援发热门诊和急诊,孕产妇们的常规检查和门诊项目受限,公立医院同期收治大量发热患者,也让孕妇面临不同程度的感染风险。
种种防疫措施之下,迎接新生命所带来的紧张、焦虑被放大,同时孕产妇也面临出行难、产检难的实际问题。
疫情发生不久,针对孕产妇的多个志愿者团队在第一时间成立,他们由妇产科医生、心理医生、泌乳师、全职妈妈以及司机组成,成为新生儿的守护者。
每当有新生儿出生的消息传来,志愿者群内就一片欢腾,“就像心里照进一片光”,一位志愿者说。
邓芸志愿者群内的咨询师多是妇产医生、泌乳师、哺乳指导等专业人员
凌晨两点,甘肃武威妇产科医生张冬的手机微信提示音一直响。
一位孕期35周4天的湖北孕妇,因为持续半小时肚子痛,在群里求助。
张冬询问了疼痛的频率,确认她不是临产期不规律的宫缩,可孕妇还是担心是不是出了问题。
张冬让她注意在10分钟内是否有2-3次下腹坠疼,等待中,群里另一位孕期37周的孕妈,又发来求助。
在交通管制下的湖北,由于担心深夜去医院不方便,每一次疼痛都让这些临产的妈妈焦虑难眠。
张冬所在的“湖北孕产妇免费咨询群”由贵州遵义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韩磊创立。目前
志愿群
中已有3000名湖北籍孕产妇。
大年三十,韩磊给武汉的同行朋友打电话,得知朋友所在的妇产科室医生大多被抽调支援发热门诊和急诊,导致部分孕产妇的常规产检和门诊无法开展,
而公立医院同期收治的大量发热患者,也让孕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感染风险。
韩磊将这一情况发到他所在的学术交流群,号召其他地区的妇产科医生一起来帮助湖北的医生分诊,尽最大限度保证孕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24日,产妇和医生陆续加入,咨询群迅速扩大到了12个。
疫情发生后,这样的咨询群不在少数,
产科医生、心理医生、泌乳师、全职妈妈,他们组成各种团队,支援待产的湖北籍孕产妇。
妇产科医生邓芸同时也是一位国际认证的泌乳师。
她的团队从大年三十晚上筹备,初一开始运行,现在有三个群在同时接受孕产妇的线上咨询。
邓芸的团队针对湖北省内的孕产妇,群里有四十多位志愿者,其中三十多位是资深的母乳指导,还有十几位来自各个三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心理科的医生。
“他们都有3到5年的工作经验,有些还具有国际泌乳顾问的认证。
跟韩磊一样,邓芸先在医疗专业群里发出倡议,很快就收到超过200人的回复,
不到24小时,这只团队就组建起来了,“就像一场迫切的自救活动”。
即便顺利生产,在哺乳期也会遇到各种问题。
邓芸说,“比如新生儿出现鼻塞,妈妈就很担心,会一直询问要不要去医院,其实这个孩子通过线上医生的指导和干预就可以处理,不需要去医院冒风险。
群里有一个待产妈妈是疑似感染病例,曾住院隔离。
邓芸介绍,“她不知道该怎样去分娩,选择什么样的医院,现在很多医院产科处于停摆状态,我们就去帮她沟通定点的医疗机构,联系床位。
从早8点到晚6点,每天三个志愿者在三个群里同时值班,处理各种问题和咨询。
目前,这个团队的受益人数已超过1000人。
邓芸在群中收到的感谢卡
支持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产后两周,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期。
很多新手妈妈,对未知的东西感到迷茫,不知道怎样去带孩子,很多
孕妇晚上会失眠,
疫情将她们的焦虑感成倍放大。
吴雪娟在2月6日加入了“宝宝守护计划”,群里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
他们关注孕产妇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注重对她们情绪的疏导。
志愿者郭迪晴记得,第一天晚上就有一百多位咨询者进群,“多是38、39周的临产孕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
吴雪娟
郭迪晴
都没想到,这个群体会这么庞大,
“几乎每天都会增加十几个人,
到现在群里已有
近300人。
全职妈妈吴雪娟有过三次生产经历,最小的孩子五岁。
她开玩笑说自己的志愿工作就是“陪聊”,“非常时期,无法按时产检或其他情况都让妈妈们更焦虑,她们总会担心,我的宝宝出现了状况怎么办?
除了照顾最小的孩子,吴雪娟把剩下来的时间几乎都用来回答孕产妇的问题,
“这个时候不得不一直待在家里,她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倾诉出口。
“宝宝守护计划”的志愿者们一对一匹配孕产妇,分成七个小组,各自有对接的群。
除了对接孕产妇,作为小组长,郭迪晴还要负责组内的人员分配、问题汇总和反馈。
“最主要是解决她们的焦虑,一方面害怕外面有病毒,一方面不知到底能不能顺利到医院生产。
”每天早上,郭迪晴都会给自己对接的孕妇发信息,询问她们的状态和情绪。
她会认真倾听她们的生活琐事,有些孕妇在家里无聊,郭迪晴就把她们拉到读书会群,“让她们有事情做”。
大家集思广益,形成了自己的书单,育儿、心理方面的都有,最近有人推荐《亲爱的安德烈》、《陪一颗心长大》。
郭迪晴的专业是心理学,在武汉从事教育培训,现在滞留在十堰老家。
有时,孕妇的求助近乎抱怨,带着强烈的负面情绪,碰到这种时候,
郭迪晴会
“过滤掉那些话,
尽可能
用自己的乐观去引导对方。”
志愿者谢绝产妇家属发来的红包
志愿者们像挤海绵一样挤出自己的时间去帮助孕产妇,但工作并非一直顺利,
有最初的忙乱、孕产妇的不信任,也有志愿者家人的不理解。
邓芸和团队成员一直在寻找和孕产妇更好的连结方式,定期研讨群里遇到的各种案例和问题,
“我们也希望志愿者在复盘时放开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状态去服务。”
张冬1月23号加入了第一个孕产妇免费咨询群。
1月27日她从深圳返回甘肃,社区要求她和丈夫居家隔离14天。
有了更多时间,她申请为两个群里的孕妇服务。
张冬吃饭时手机不离手,半夜手机信息不断。
几天后,国家卫健委的发布会上,记者提问时谈到疫区孕产妇产检困难。
丈夫看后,转头对张冬说,“你做的事挺有意义的。
”此后,丈夫承担了家里的全部家务,让张冬有更多时间为临产产妇服务。
众多咨询内容里,关于产检的问题特别多。
“孕妇最担心不能按时产检,这样会增加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例如,孕妇在第12周要做NT,筛查新生儿畸形,过了这个时间就做不了了。
我们就叮嘱待产妈妈,不论怎样,都要想办法在这个时间里做一次B超,这是底线”,韩磊说。
武汉留守孕妈支援联盟的志愿者,每隔两天会向武汉各医院电话确认产检项目,为滞留在武汉的孕产妇提供准确的就诊信息。
青青是一位湖北籍孕妇,孕期13周时她随老公回到河南老家过年。
因为疫情,老家封路,不让湖北籍人员入城,青青几次尝试去城里做NT产检都被拦截回来,直到第15周,她现在也没能做NT超声。
湖北孕产妇免费咨询群
的志愿者提醒青青,16周时的唐氏筛查一定不能再错过。
接送产妇的车会被消毒,司机自己做了隔离设施
送产妇
“宝宝守护计划”的群里已有四个孕妇平安生产。
第一个生产的张扬,是在“守护宝宝计划”建立之初第一时间进群的。
当时,张扬还有一个月到预产期,但她无法如期进行产检。
2月6日早上五点半,张扬开始见红,比预产期早了14天。
由于小排畸检查显示胎儿横位,张扬需要剖腹产。
张扬记得,那天武汉下雨,丈夫开车带她去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医院里的气氛比往常凝重。
到下午六点,张扬才结束了所有的检查,准备剖宫产手术,“疫情期间的等待显得特别漫长,特别紧张。
生产后,张扬在群里详细地讲了医院里的状况,之前大家最担忧的就是去了医院后怎么办?
张扬带回的信息,让很多焦虑的妈妈情绪稳定下来。
张扬把这个群看成自己的“组织”,“你会觉得自己不是单打独斗,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经历这些特殊的情况。
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张扬这样顺利地从家里到达医院。
入夜后,孕产妇发送的信息常牵动着“W大武汉紧急救援小组”的另外一群志愿者们。
群里有一支4人组成的车队,专门负责接送武汉的临产孕妇去医院。
新生命往往不按计划到来,中间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对于出行不便的家庭,需要依赖志愿车队。
接送孕妇的志愿者司机只有4人,他们24小时轮岗,负责支援联盟群里220位孕期35周以上的临产妇,他们是握紧方向盘随时准备赛跑的人。
为了最快地将临产妈妈送到医院,志愿者王紫懿睡觉从不脱衣服。
而志愿司机李文建,从没在凌晨一点之前睡过觉。
孕妈李雪的预产期在2月22日,
从2月12日凌晨4点开始,她出现持续性疼痛。
此时武汉公共交通已经停摆,李雪与120急救中心联系,120急救车刚刚接送了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需要整车消毒后才能出诊。
急救车赶到前,李雪羊水破了。
凌晨4点32分,她在临产妇群里发出求助。
几分钟后,王紫懿向李雪确认了小区位置、联系方式、陪诊人数等信息,同时联系李文建。
5点04分,李文建在距小区最近的百货超市门前接到了李雪。
李文建的车速一直保持在限速的最高档,
5点半,李雪夫妇被送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为了彼此的安全,李雪下车时没和司机握手,彼此点了点头。
一位妈妈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顺利生产
新生儿
送完李雪,李文建将整车消毒,重新躺在床上休息时已是早晨七点,两小时后他又要起床待命。
为保证孕产妇的安全,送产司机还用各种办法给自己的车“升级改造”。王震
用纸板、透明胶为车分出了前后隔离区,
每次出车回家,他用消毒水喷洒全车内外,
担心气味大让孕产妇不适,他还会在路边通风15~20分钟。
车队负责人王紫懿介绍,目前车队4名志愿司机承担着武汉13个区220位临产孕妇的送诊工作。
为保证产妇安全,司机的防护等级要求高,每送诊一位临产妇意味着要消耗一套防护服。
“战疫”一个多月,王紫懿每晚23:00到第二天6:00值守在临产产妇群里,生怕错过每一条求助信息。
可以一瞬间消解疲惫感的,是新生儿出生的消息。
2月22日晚10点,李文建和王紫懿收到李雪丈夫发来的信息,“今天下午七点顺产小男娃,谢谢您们了”。
到现在,张冬每天要在孕产妇免费咨询群里回复200多条来自孕产妇的咨询。
因为她的帮助,一位呼吸困难的产妇及时入院平安生下了两个女儿,这是张冬居家隔离以来最开心的事。
2月11号那天,武汉留守孕妈支援联盟的群里有7位妈妈报喜,大家开玩笑,说2月11号出生的宝宝一定都能上“211”大学。
一位叫豆豆的志愿者说,在疫情期间听到新生儿出生的消息,心就像被打开了一样,“像有一些东西流淌出去,又有一些光照进来”。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张冬化名)
反侵权公告】本文由北京青年报在腾讯新闻独家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例病理解剖初步诊断完成死者肺部有黏液性分泌物|深度报道
不想成为英雄,只是想不被绝望困住|深度报道
送别李文亮医生:愿天堂没有病毒|深度报道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