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堂】要不要给孩子讲道理怎么讲你还会别的教育方法吗 【父母学堂】要不要给孩子讲道理怎么讲你还会别的教育方法吗【父母学堂】要不要给孩子讲道理怎么讲你还会别的教育方法吗

【父母学堂】要不要给孩子讲道理怎么讲你还会别的教育方法吗

1066女人花

FM106.6济南新闻广播

一位妈妈说,

孩子现在六岁了,最近,关于讲道理这个事,我爱人,也就是孩子的爸爸跟我有一些讨论,让我挺受触动的。我自己从小家教非常严格,是一个很乖的小女孩。现在自己在带孩子的过程当中,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是,爱人的一句话,让我有一份觉察,他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说,你跟咱们家这六岁的宝贝儿六年来讲了多少道理?你觉得你讲的道理,咱家这宝贝儿听进去了多少啊?你是不是费了很多的口舌?

我特别受不了的是,我们家爱人还给我加了一句:你知道吗,总给别人讲道理的人其实是情商有点低。我就想起来,爱人平时在朋友圈也不怎么转发文章,但是他朋友圈转了一篇文章,题目大体就是:总给别人讲道理,你知道你的情商有多低呀?我特别想问问,我这样老喜欢给别人讲道理是怎么回事?爱人和我说了这事之后,虽然我心里有点儿对抗,想了想我还真的挺喜欢给孩子讲道理。

小燕姐:这位妈妈也是悟性很高的人。她虽然经常的讲道理,但是当别人提出这种异议的时候,她能够感知到讲道理带给她的那种感受,可能那种无效性啊,那种挫败感啊,她隐隐约约都会有感受的,甚至对于别人曾经对她讲的道理隐隐地排斥,她这时候也觉察到了。

嘉丽:所以这个妈妈的成长性让我印象很深刻,这份觉察我觉得也非常有意义。我们就不妨和大家针对这个话题聊一聊吧,

我们要不要给孩子讲道理?什么情况下可以讲道理?要怎么讲道理?道理真的只有讲吗?对于讲道理这事儿你怎么看?你最喜欢或者你给孩子讲的最多的道理是什么?

“道理”往往包含着评判,容易引起对抗和冲突

小燕姐:什么是道理?我体会一下,是在一定的信念、价值观的支持下而产生的标准,哪是对的,哪是错的,哪是应该的,

道理的表达形式是“应该”。

可是道理往往是固着的,往往是稳定的,可是我们各种环境是发展的,变化的,我就会想,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是不一样的,那么在不同的信念、价值观下,所产生的那个道理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你所讲的那个道理未必就是真理,未必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的。

当你以“应该”的这种形式要求别人一定这样做的时候,别人就会产生对抗的那种本能的冲动。所以说,家长也经常会有种感受:我说的都对呀,为什么没效果?

讲道理产生的是对抗,以及讲道理的那个人带来的那种挫败感。

嘉丽:道理,肯定有一个前提:它是对的?还是错的?

不由自主让我们有一份评判在里面。

小燕姐:对,而且当我想到那个讲道理的人的时候,我马上会感觉到他是高的,我是低的,他是对的,我是错的,他是大的,我是小的。讲道理的人往往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教育、指导另一方的。那种你高我低的感受又会不由自主地让人产生一种对抗感。所以说,又可能会产生那种互相之间的冲突。

讲道理之前,先感同身受孩子的感受

嘉丽:爸爸妈妈可能比较困惑的是:有一些事情,我们就是要告诉孩子呀,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小燕姐:我觉得道理是该讲的,关键是怎么讲,在什么环境下讲。

当我们义正言辞地非常严肃地给对方讲道理的时候,我们是在用头脑工作的。而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遇到一些困惑,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识的时候,我们这时候是用心在工作的。

这是两个渠道,孩子希望你和我的心是连接的,你能够感受到我的感受。而父母是在用头脑工作,我给你灌输一些道理,一些知识。两个人完全是在不同的频道里面,所以说,这时候就会产生不了效果。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讲道理呢?你首先理解感同身受孩子的感受,看见孩子的感受。表达出你对他感受的那种感知。当一个人被别人感知到的时候,他往往会感到温暖,往往会感到安全和稳定,让他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你再给他讲道理,这时候的道理可能才被他听得见。

我们经常说,先跟后带,先跟着就是跟随对方的情绪,去看到、表达对于对方情绪的看见和接纳,然后再跟,跟的是所谓的那种道理。

看到对方,而不是只顾着给对方灌输道理

嘉丽:我就想起来我跟我的好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插曲。我记得有一次,我的那个好朋友,她的孩子考试考得不好,她情绪波动挺明显的,很晚了,给我打电话,我那两天正好也是事情比较多,有点焦虑,自己情绪也不是很稳定,因为她之前跟我讲到过孩子的一些学习的波动,我就说,你对孩子要求太高啦,你太焦虑了,你要放松。然后,她那天受不了给我打电话,我们俩中间特有意思,她就说,怎么办,这次考得不好,名次从多少到多少,他之前是什么样的名次,怎么办?!我原来一般还会比较和风细雨,那天没hold住,不知道为什么,火一下子就出来了,因为我对她的孩子特别了解,看着他长大的一个孩子,对他特别特别的相信。我就说:你这个样子,孩子怎么受得了?孩子这个样子都是你的压力让他有了这样的一种表现。然后我又说了几句。结果我的好朋友非常生气,说:我就是很着急才这么晚给你打电话,你说的这些道理我还不懂吗?无非就是让你安慰安慰我,我跟你说一说,你听着就行了。

小燕姐:对,你这个好朋友的感受,我真的是经常也有这样的感受。经常我们在外面遇到一些不是很开心的事,遇到一些困惑的事儿。我给你讲并不是让你来教育我的,甚至我不是让你给我出谋划策的,我只是表达一下。在表达的过程中,我的情绪有一种梳理,另外,我对我的思绪也有一种梳理,我要的就是这个。然后你就在那里静静的听。你愿意“嗯,哈”几声也可以,你不愿意说话,你就静静看着我足以。当你有一些批评,有一些指导,有一些各种各样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我这个人没有被你看到。

嘉丽:对,没有被允许,没有被尊重,没有被接纳。

小燕姐:你只看到你自己了,因为你在这里教育我,其实我会觉得,你又是比我强的,你又是比我高的,你只是看到了那个思想,你只是看到那个世界,你只是看到了你的厉害。

嘉丽:对。好朋友说完这句话之后我就哈哈笑了。我很生气。把电话给挂了。我们是闺蜜,所以我抱着电话笑了好半天,然后一会儿把电话打过去就说:你还生气吗?她说:我很生气,我本来就非常着急,你又这样说我,当然生气。我都哭了!我说,啊,对不起,我错了。因为我太了解孩子了。我非常理解你。然后她就好一些了。我其实被我的好朋友很好地给上了一课。

孩子感受能力很强,解读能力很弱,看道理胜过讲道理

嘉丽:关于我们要不要跟孩子讲道理这个事,尹建莉曾经讲过一个例子,她家女儿在两岁半上幼儿园的时候,她也像绝大多数的家长一样告诉她说,哎呀,妈妈要去上班,所以要把你送到幼儿园。因为之前她在学校里工作,也是有一个暑假,天天都跟女儿在一起,那个时候两岁半的孩子也刚刚开始懂事,有记忆,所以这个孩子的印象可能就是,妈妈之前总是天天二十四小时和我在一起的,为什么就要去上班了,我就要上幼儿园了?所以,第二天孩子就不愿意上幼儿园,走到幼儿园门口就跟妈妈说:我要回家,我不上幼儿园。她就跟女儿讲说,哎呀,妈妈要去上班,然后女儿就无可奈何地跟着老师上班里面去了。

尹建莉说当时心里很难过,也想不到如何给女儿做思想工作,但是接下来一天,早上要送孩子到幼儿园的时候,女儿突然又说一句,妈妈,不要和上班在一起,你和我在一起。就这么一句话就提醒了尹建莉,她就意识到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了,她说:上班,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一个词。可是一个小孩子怎么能知道什么叫上班呢?本来天天和妈妈在一起,现在突然有一个叫上班的东西跳出来和他争夺妈妈,女儿当然理解不了。所以这个智慧的妈妈,她是这样做的,她就决定带着女儿去看看什么是上班。

正好第二天她没有课,就把女儿带到了学校,在路上就告诉女儿,妈妈上班就不在家里了,而是到学校。走进学校大门,就告诉女儿说,这就是学校,妈妈每天就是来这里上班的。然后又把女儿带到了教学楼,正好是学生们上课的时间,女儿从教室门的玻璃上往里面看,一个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她就告诉女儿说,妈妈就是老师,就像这个老师一样要天天来这里给学生上课,这就是上班。

小燕姐:

孩子普遍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感受能力很强,但是解读能力很弱。

他只是借助事件能够体会到,自己感受到的是什么。例如妈妈去上班了,我感到很孤独,我感到有点儿紧张和害怕。这是孩子的感受,可是他理解不了也解读不了妈妈这个上班的行为意味着什么,我们在和孩子的交流的过程中或者是给孩子讲道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这样的特点,借助孩子的感受让他理解道理背后的意义。

智慧的父母之所以智慧,是因为他懂得孩子的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的不同阶段的一些不同的需求。

嘉丽:尹建莉老师说这个例子让我印象挺深刻的,她就说,她又带着女儿去到她的办公室,让女儿看她的工作场景,让她知道妈妈每天是在哪里上班的,上班都做些什么事情。结果第二天,她又送女儿上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女儿还想哭,但是明显的那个控制能力就强了。此后,只要妈妈说去上班,女儿就不再因为任何事情和妈妈去纠缠了。

所以针对这个事情,尹建莉就有一个观点说:

看道理其实胜过讲道理。

我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让孩子感觉为难,更不会强行的要她接受某个事实或者是道理。我是成年人,有责任在各种问题上去动脑筋,想办法,比如为什么要上幼儿园,这件事情通过讲无法让孩子明白,带她去看一看妈妈上班的场景,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她也就变懂事了,懂事了,她去适应的能力就强了,人就这样慢慢的长大了。

小燕姐:对对对,我们经常说,

其实孩子不是在听你说什么,更多的是在看你做什么。教育更多的是在你的行为中渗透的。

其实尹建莉这种做法就是借助自己的行为和借助孩子感受力强的这种特点,让孩子明白道理背后的那个东西。

只听道理,忽视感受,孩子的生命力就被压抑了

嘉丽:我昨天在qq群里看到这位妈妈的留言,我倒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今天和大家来一块儿聊一聊。你是不是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给孩子讲道理的爸爸或者是妈妈呢?我们到底要不要跟孩子讲道理?我们如何跟孩子讲道理?这其实是一个我们可以停下来去思考一下的一个话题。

小燕姐:也是作为智慧父母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嘉丽:这个留言的妈妈,她说她的孩子六岁,她说她的爱人给她指出了爱讲道理这个现实,她能够带着一份觉察去想到:原来自己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长大的,妈妈从小特别喜欢给她讲道理,我们又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我们经常说觉察、看见,这就是学习和成长。

小燕姐:对,你说的时候我就想,接受讲道理的孩子是一些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可能对于道理背后的意义根本就不了解。虽然不了解,虽然我的感受很难受,但是妈妈这样说,我就这样做。这就是一些特别听话的孩子。

他听话的背后的代价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甚至有可能慢慢的麻木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人长大了以后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只能看着别人的脸色去生活,自己没有一个衡量自己的感受的标准。

因为长时间忽略自己的感受,长时间只是听从别人,不了解原因,他的感受慢慢的被压抑,慢慢的麻木,慢慢的可能就感知不到了。

嘉丽:所以我觉得,这位妈妈当下有这样的一个觉察,其实是非常的棒。很多的时候,

我们在养孩子的这个过程里还真的是要停下来,对你脑子里固有的想法去真正的打一个问号,去想一想,比如说我们从小被要求要听话,那么我们自己有了孩子,我们会自然而然就评判一个孩子:这是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会把好孩子跟听话的孩子划等号。其实孩子真的一定要听话吗?就像我们一定要为了孩子好,就要给他讲道理吗?

这些事情,有的时候真的我们要停下来想一想。

智慧家长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成长规律

小燕姐:所谓的智慧家长,他之所以有那些智慧的行为,背后的一个基础就是,他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生理成长的规律。

我那天在qq群里面也看到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好像是一岁半左右,现在经常会摔东西,拿到手的东西只有摔,原来玻璃奶瓶摔坏了好几个,这个家长就求助,哪里可以买到更结实一点的奶瓶。然后有一个家长非常好心也非常热心的给这个家长指出来,一定要控制孩子的这种行为,要给他讲道理。那个家长说,讲了,但是没有作用。另一个家长就说,打他小手,让他知道教训,慢慢就不摔了。

一岁多的孩子正是感知世界,空间感建立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他通过扔东西来体会自己的那种掌控能力,

我可以把手中的东西碰到外面去,这是自己的掌控能力。再有一个,他借助物体离开身体的这种动作来感觉空间,感知不同材质的各种物体不同的反应,这是他探索世界的一个必须的阶段。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有这样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其实是伤害孩子或者是阻碍孩子成长的一些行为。所以说讲道理也好,你用其他方式也好,前提是你得了解孩子,包括了解他的生理发展的规律,心理发展的规律。

嘉丽:

了解才能够去理解,才能够去接纳。

尹建莉也在书里面讲到,

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就是有的时候,比如说小孩一岁多,他什么东西都扔。其实这个时候是大人没有办法,我怎么去应对好?我讲道理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从这个惰性里跳出来,我们去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去看看书。那我怎么办呢?我去想想办法。成长、学习、生命力就展现在这里。我们只是一味的你不能这样啊,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这样不是好孩子,我不爱你了,这其实是用这样的一个方法掩埋了我们的那种无助,我们不知道怎么办了,我们也就像个鸵鸟,自以为是,自欺欺人吧,反而限制了孩子,扼杀了孩子那个蓬勃的生命力,而且你要孩子都做一个乖乖的听话的孩子,那个孩子的探索力、创造力,那个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这样一点点的被扼杀了,被不允许了。

小燕姐:对。我就想到,道理呀,要求啊,应该啊,就像一条一条的框框一样,应该有边界,框框其实也是边界。但是你的边界太多,你的框框太多的时候,就像给人穿了一层铁质的衣服。孩子需要遵守,孩子突破不了,一突破就会招到你的打击,那么孩子就会穿着一件铁质的衣服在行走,你想这样的孩子能欢跳吗?能奔跑吗?他的生命力能够自由地绽放吗?肯定是不能的。也就是说,慢慢的这个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压抑了生命力的,同时会让我们感到缺乏生命力的这样的一个人。

嘉丽:所以,我们对于给孩子讲道理这个事,借助于QQ留言的这位妈妈的这样的一个分享,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一些思考,其实就是当下很好的一个觉察。另外回到这个留言的这个妈妈这里来,也没有必要因为成长的过程当中,孩子六岁了,我给孩子讲了很多的道理,其实有的时候是无效的。不要太多的去自责,不要去攻击自己,我们都是这样学着去做爸爸做妈妈的,当下有这份觉察,有这份看见就非常好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成长。

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要对自己有耐心

小燕姐:各位,如果将来在你的生活中,你不由自主的又会讲道理,因为你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虽然我有这样的意识,但是还会不由自主地讲道理,那也没关系。转变真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里面你得耐的住自己的不良情绪。耐得住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意,耐得住焦虑。在这种耐得住的过程中,你再有意识地去反省自己,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进步就会一点一点的产生。这个过程,我们现在说起来可能是几句话的一个过程,但是操作起来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艰难。

嘉丽:要走一段路。还被大家的这种学习、成长的热情所感动,关于这个问题,也和大家分享尹建莉的一段文字,我们来作为一个结尾吧。

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纯美的原生态世界,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感。压力和惧怕不可能变成儿童内在的需求。听话或懂规矩不过是一种假象,背后是孩子心理功能的失调,所以精力就不能转化为经验,就会根本性的损坏儿童的心理健康。所以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有的时候,看道理胜过于给孩子讲道理,大人是怎么做的,这个很重要,另外大人如果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多一份尊重的话,我们可能就会让自己有更多的拓展。不放松我们自己的学习,这样可能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就不是只有讲道理这一种方法了。

小燕姐:我们经常说,凡事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那么除了讲道理之外,你可以再想想,还有什么其他的沟通方式,或者是把你的思想教给孩子的那种方式。

嘉丽:互相陪伴,彼此支持,我们继续一起来好好学习。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THEEND

回听当天完整节目

长按二维码下载叮咚FM客户端

1066女人花

女人花QQ群:

1群:3112694472群:179428289

3群:4287690484群:564773118

5群:339173111

每天上午10:10~11:00FM106.6济南新闻广播。闻香听花,听嘉丽,在温暖喜悦、亲和素雅、清新向上中与金牌嘉宾团队给予您婚姻经营、科学教子、自我成长的权威帮助和智慧引导。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