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咱们的“
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大白话
”系列。小花生书友@轱辘妈妈是一位幼教博士,一直在美国做关于幼儿园评估的工作,这些年去了上千家幼儿园。今天,“阅园无数”的她来给大家聊一聊,她觉得好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家长在择园的时候也可以用用老美政府那些招,给备选的幼儿园打个分。
本文由小花生网友
轱辘妈妈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在美国学的幼儿教育,又有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的结论就是,天底下就没有黑白完全分明的事情。到底什么是质量,什么样的质量最重要,什么样的标准是吹毛求疵,妈妈们又应该最重视哪方面的质量,这都是没有定数的。
即便对业内人士来说,质量怎么衡量,哪些质量重要,哪些不那么重要,哪些跟小孩的学习能力直接挂钩,都是一年又一年的在讨论中,从来不可能有一方完全说服另一方。打个比方教师工龄,有研究说工龄越长越好,又有研究说工龄长到一定程度起反作用。就连教育程度也是,有研究明确显示,拥有硕士学位的老师在某一项上的质量分反而低。
连“砖家”们都是如此反复,不要说我们当妈的,经常就更搞不清楚到底要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幼儿园了。所以凡是一刀切说这样这样就是好,那样那样就不好的,我都持保留意见。
就说中国妈妈们最关心的“孩子学到什么”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你是希望你的孩子很快认识26个字母,会做加减乘除然后到小学里拿好成绩,还是希望孩子更能够拥有处理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强大的社交能力。虽然说这些能力本身并不矛盾,当然是应该都具备的,但是现实中经常就是雨和熊掌不可兼得。根据你自己想要的,寻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幼儿园才是最根本的,别人的看法说法,对你而言都未必管用。
当然了,虽说没有绝对黑白,但幼儿园还是分大致好的和大致不好的。用我这么多年吹毛求疵的眼光来看,都是大致很一般的,好的凤毛麟角。但是妈妈们也不要被那个揭露真相贴吓坏了,她说的那个,真的只是在1%的范围里。
我们每年去100个幼儿园,这份工作从RA做起到全职,已经有七八年了,像那样的我没见几个。我说的大致不好,也都要比那个好得不少。我觉得即便我的孩子在那些“大致不好”幼儿园里长大,只要她自己每天开开心的,我也觉得可以接受。
给孩子选幼儿园,可以参考这些标准
那怎么来区别大致好与大致不好呢,业界内主要有两大主流,在07还是08年前,所有的质量衡量标准是“环境标准”,它分好几块,师幼互动只是其一,还有很多分量放在教室的布置,教学材料(也就是玩具)的丰富程度,日程安排(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师生比例,教师培训等等学校范围的制度上。
但是近几年来大家发现,这些标准跟儿童测试结果并没有直接挂钩,而师幼互动才是重中之重,和孩子的最后成绩直接挂钩的。所以这几年来业界换了量表,并且很受大家欢迎。我们用了两三年了,同事们也都很喜欢,前几天刚重温过,当时大家还说,以后要给孩子找幼儿园,就必须根据这个标准去观察一下教室。
下面来说一下这个标准。虽然是学术用的,但我觉得其实对于我自己也有孩子的人来说,很合理,也够实用。它一共分七大块:
首先是感情支持。
看老师是时常微笑,还是整天板着脸,说话声音是温暖还是平淡,是经常参与到孩子活动中去,还是就一边看着,偶尔指点,是看起来很喜欢和孩子们交往,还是完全就是公事公办的态度。然后再看孩子们互相之间是帮助多还是打闹多,笑声多还是哭闹多。大人小孩之间是否有“日常八卦”的交流。这些个“气氛好坏”我觉得妈妈们只要在教室里多呆一点时间,应该是自然而然就能感觉到的,都说女人的第六感觉准嘛,不要说对自己孩子要处的环境了。
第二是老师的敏感度。
最基本的是对孩子受伤,哭泣的反应。要看老师是不是第一时间就注意到,并且认同小孩的感受,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是故意装作没看见,把小孩的情感要求当作是他们小题大作,娇气等等。这些情感上的敏感是基本的,更高级一些的,是对小孩的学术要求也要有所注意,不能开大锅饭。
A和B的学习能力不一样,老师在教学时要对孩子们不一样的程度和需要有所区分。比如说认字,A的水平好一些,老师可以直接问TA,这个字是什么呀,记得我们昨天学过的,吧啦吧啦,B水平差一些,老师就要一个一个单字分开来问,让孩子拼起来,多做些解释,总之花的力气要不同。另外一个标准是看孩子们遇到问题是不是会很自然地去找老师解决,还是宁可自己憋着不说。这也从侧面反应了老师平日的作为。
第三是老师对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培养。
比如说,是不是每个小孩都极大程度地被鼓励去引领各种活动。这可以包括,教室里的各种职位(电灯管理员,图书馆员,队伍领头人,等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这周的主题,等等。还有做项目的时候是每个人都被允许自由发挥,还是整个班级做出来的东西看着都差不多,还有吃饭时,是可以自己选择座位还是老师给安排好,平时有没有被限制自由行动等等。这个大点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小孩觉得自己对整个班级有很大的贡献,自己才是班级的主人,而不是老师。
第四和第五主要是老师对教室的管理和时间的安排。
看看教室是不是乱糟糟,小孩乱窜,老师需要扯着嗓子让孩子们遵守纪律,还是一切井然有序,小孩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主动服从,老师是否做了准备工作避免冲突发生(同样的玩具准备两,三份,所以孩子不会为此起争执),还是冲突发生后才慌不迭的去解决。
还有老师是不是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了。比如说,排队洗手,排队上厕所,或者等午饭的时候,小孩是就在那里排着队等着浪费时间呢,还是老师在跟他们对话或者唱歌,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习新知识。总之精髓就是,老师是不是每一分钟都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孩子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了。
第六点,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老师的教学方式应该不只是给孩子们讲讲故事,自己在那里说说就完了,而是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孩子听着只是其一,还应该有机会让孩子自己说,看,写,动手玩,等等。教具也应该多样化,不是清一色的纸和笔,或很多数量的同一种玩具。更重要的,老师一定要跟孩子一起玩。
比如说在freeplay,孩子们在那里拼图,老师应该过去一起拼,然后适当提出问题来扩展孩子们的involvement。本来是单纯的拼图,老师可以问问这个图上都有什么呀,花是什么颜色啊,草是什么形状呀,这些有的没的,这样本来简单的拼图活动,现在加入了各种其他的教学元素,也同时让小孩子觉得更有趣。另外,除了看老师之外,也要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都做自己所参加的活动很感兴趣,还是百无聊赖。
尤其是circletime,大家都坐着听老师的时候,看看孩子们是大都非常专注呢,还是大都开着小差,老师在当中自顾自的读着书,这个很反映问题。最后再看看你作为一个外人,能不能知道老师当时的教学goal是什么。她讲一个故事,目的是什么,你应该要看得出来才好,而不是随便挑一本书读读来打发时间完成任务的。
第七是概念培养。
填鸭式教育,比如说让小孩子们从一数到十,或者从A到Z死记硬背,这都不算。当然,我不是说不能有这个,有总比没有好。但这个routecount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业界认为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老师提供基本信息,然后通过问问题,让孩子们做预测,通过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达到正确的答案。
比如数数,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比如准备午餐时分盘子,每个座位分一个盘子,N个小朋友N个座位所以分了N个盘子,等等这样的活动来加深对数字概念的印象。有一个很好的教概念的例子,老师准备拿个鸡蛋从上往下扔,让孩子们猜会发生什么,自然众说纷纭。老师扔一个生鸡蛋下去,碎了,然后开始告诉小朋友,黄的叫蛋黄,清澈的叫蛋清。然后拿一个熟鸡蛋准备扔,再让孩子们预测之后会发生什么,小朋友们当然兴高采烈地说会碎了,但是没有,老师再问,为什么这个不碎呀,小朋友就会使劲想,觉得这个很奇怪啊,blahblah,就会对这个问题印象深刻。聪明的小朋友就会猜,因为这个是熟鸡蛋,老师会说,对了,熟的鸡蛋是不会碎的,然后剥出来给孩子看,区分两者的不同。
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小朋友就会对生熟鸡蛋的区别印象很深刻。这只是其中一例,还有各种各样其他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说了,总之宗旨就是,老师要让孩子多动脑筋,各种巧妙运用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得到新的知识并加深印象,而不是单一的老师讲讲,孩子记一下就完了。
第八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质量。
老师和孩子的对话,大多我们听到的都是,“
你画的这是什么”,“花”,“矮油,这花真漂亮,
你真厉害”,完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这个简短的交流中,孩子得到什么思考的机会吗?没有。
一个好的老师会这样的,给小孩每一个feedback的时候,都会尽量让孩子有思考的机会。举个例子,外面下雨,小孩提出要出去玩,普通老师会说,“不行,外面下雨”,然后这事就结束了。好老师会问,“你看看外面,觉得现在我们能不能出去呢?”孩子看看外面下雨,会说“不能”,然后老师会继续问,“为什么你觉得不能出去”,孩子说“外面下雨”,这时还不能完,老师接着问,“那下雨的话我们出去了会发生什么?”孩子说“淋湿了”,老师再问,“淋湿了你会感觉如何“,孩子说,”yucky“,这时老师再说,对啊,如果下雨天出去,淋湿了,你会觉得很yucky,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出去。这才算一个回合完。
对,就是要唐僧,就是要不停地扩展。你仔细注意一下,对老师的每一个问题,孩子都必须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回答,这就是一个好老师要达到的目标。这点的重心就是要扩展,老师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知识,也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思考机会。
再回到那个花的例子,你表扬花好看,这个太泛泛了,一听就假,一定要指出花哪里画的好了,比如颜色鲜艳,或者形状独特,总之不可以是千篇一律的。最后一点是语言能力培养,这个比前两个稍微容易一些,但是老师大多做得也不怎么好。这点的重心就在于唐僧。要和孩子不停地来回交流,要在孩子的回答上继续问些相关问题,并且增加内容。还有要注意的是,老师是只问yes,noquestion呢,还是有很多开放式的问题。
更好一些的老师是会经常重复小孩说的话,以及自言自语,这点我觉得很多妈妈都可以做到,就是比如买菜的时候跟孩子说,我们要买这个那个,接下来要去这里那里,类似的。还有就是最好能用各种各样的词语,多词汇,而不是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这些都是commonsense了,我也不细说了,总之目的就是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丰富孩子的语言能力。
第七和第八点,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而且是全国范围内老师做得最差的。这个标准是1-7分,1最差,7最好,研究表明3.5分以上就能对孩子的成绩有直接正面影响,但全国平均分只有1.5左右。这就是老师对小孩智力发育的教导。这和妈妈们平时所说的,美国幼儿园根本不教东西(academic上)是很一致的。
虽然这点大家都做得很差,我和同事们也从来不指望哪个幼儿园能超过3分,但还是大致说一下,如果妈妈们真的遇到了这样的“极品”老师,一定不要放过了。而且我觉得我们作为家长的,这个也是很好的借鉴。毕竟我认为,除非你的学校真的很好,不然孩子的学习什么的,负主要责任的应该还是家长自己。
评估后的评分方法
以上几点估完,我觉得对一个教室质量应该能有大致地了解了。我觉得妈妈们不用一定要给分,心里有个大方向就行。评分的话,我说的每一点都有很多小点细节,根据细节发生的经常性和广阔性,1,2为差,3,4,5为中等,6,7为好。3,4,5一般是每个细节都有顾到,但经常性一般,在有的活动里能做到,有的活动里做不到。而且虽说感觉老师做了不少,但仔细看看总是还有可提高的地方,就给中档。差些就是低档,1是基本没有做到,2是做到些但是很少。6和7那真是要非常好了。
我说的这几点,平均都在4-5之间,但是最后三条平均为1-2,给大家一个数值,就给大家有个参照吧:
http://www.teachstone.org/about-the-class/网站在这里,适用pre-K到小学三年级。网站有多少细节我不清楚,他们要靠这个卖钱的,可能不会提供太多info。
我以上说的,都是比较理论上的。实际情况那真是各家有各家的问题。还有师资和园长的硬件因素,我觉得如果有能力有精力,那当然是每一条都考虑进去得好,但是我个人的话,最先看的一定是教室内师生互动的情况,如果一个老师能做好以上几条,那她学历低些其实也无妨的。
相关阅读:
世界上有一种文化叫“教室文化”-来看看国外学校的教室是怎样布置的?
教知识不是幼儿园该干的事,创造力也不是
这些中国家庭为什么选择让小孩上国际学校?
阅读原文
,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感谢订阅“小花生网”
把世界上先进的教育带到我们身边
周一: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实用的学习和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阅读和学习资源
周四:老师或家长的思考和实践
周五:儿童电影/动画片/纪录片
周六:有趣的观点和画报
周日:有争议带来思考的文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