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不可以碰!”
“这是我的椅子,你不可以坐上去!”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开始有了很强的占有欲,
玩具是他的,家里的小狗是他的,
甚至连地上飘落的一片树叶也是他的,
不让别人碰,别人多看了两眼都不成,
孩子为何会有这么强的占有欲呢?
孩子的“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
1岁前和3岁后孩子特点
1岁前的孩子,基本上是个体活动。
他和其他孩子交往时,也会发生不打招呼,互相拿对方的玩具的现象,但“矛盾”一般不会激化。有时,孩子甚至会自动将玩具扔掉,或者递给别人。当然,如果他吃奶时,奶瓶被抢走,他会大喊大叫,这在双胞胎之间常发生打闹,因为没奶吃会“危及”他的生存。
3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已有一定发展。
不仅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已能清楚地区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且头脑中有了物主代词“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这时,其占有欲方面的表现,不象2岁左右的孩子那样突出。
2岁孩子特点
2岁左右的孩子,常常不情愿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这是正常的心理。
当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某个玩具时(尤其是他正在玩的玩具),父母不应强制他“礼让”给别人。
如果每次你都要他不情愿地礼让,孩子会觉得,不仅小朋友,连大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想抢走他的东西,这会促使他占有欲更强。正确的方法是引导他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从中再想一些可以让他们分享玩具的玩法。
蒙台梭利谈孩子占有欲
一个正常的儿童会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但他并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本身,而是集中在事物所包含的知识上。
儿童的占有欲会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儿童的强烈占有心理会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旦他拥有了某种东西,他便会把它丢掉或者毁坏。好像他对一件东西的占有欲还伴随着对它的摧毁欲望。
这一点其实可以理解,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一直保持兴趣。它对我们的吸引力只是暂时的,得到之后就想放置一边。
物品本身并不是儿童真正想了解的,他们真正想了解的是某一物品所蕴藏的知识。
占有心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占有事物本身,另一种是深入了解事物。
比如,只想占有事物本身的孩子就会把好看的花朵摘下来,他们的占有欲和破坏欲是并存的。而想深入了解事物的孩子会认真的研究花朵,了解花朵的知识,他们会爱护花朵,不会对其进行破坏,他们想占有的是知识。
当儿童对所处环境中的事物感兴趣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对知识的占有欲,他们在做事情时也会变得非常认真仔细。
同样,有的儿童为了占有蝴蝶而把它弄死,但如果他对昆虫的生活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感兴趣的话,他就不会再去捕捉或杀死它们,而是去研究。
这种对知识的占有欲表现为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如果这种占有的热情是为了获取知识,那么它会达到更高的层次,引导着儿童打开知识的大门。人的占有欲以破坏为起点,以爱与奉献为终点。
那些卓有成就的伟人都修身养性,追求美好的生活。他们会尽力地理解、保护并且发展生命,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有生命的生物。
农夫每天照看作物和牲口,科学家尽心尽责地进行研究。人性以占有和毁坏开始,以爱和为他人服务结束。儿童之前会把花园里的植物弄坏,现在却观察它们的成长。他们不再说“我的植物”,而说“植物”。这种升华和爱都归因于他心理产生的新意识。
资料参考: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有吸收力的心灵》,综合自网络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