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部】“面对逆反期的孩子,如何走出教育误区”——中学部举行学生逆反期教育主题报告会 【中学部】“面对逆反期的孩子,如何走出教育误区”——中学部举行学生逆反期教育主题报告会【中学部】“面对逆反期的孩子,如何走出教育误区”——中学部举行学生逆反期教育主题报告会

【中学部】“面对逆反期的孩子,如何走出教育误区”——中学部举行学生逆反期教育主题报告会

学生逆反期

“面对逆反期的孩子,如何走出教育误区”

——中学部举行学生逆反期教育主题报告会

中学部举行学生逆反期教育主题报告会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原本乖巧可爱的孩子一到十二三岁,总爱和父母对着干,家长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有什么事宁可憋着也不跟父母说,这种状况一持续就是两三年。渐渐的,孩子与父母沟通少了,矛盾和争吵多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困惑,有迷茫,觉得孩子不体谅家长的苦心,可是相反,身为青春逆反期的孩子却认为家长不理解他们。

为了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了解其特点,帮助家长朋友们学会正确的对待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我校在3月24日下午,在中学部3D演绎厅举行了“面对逆反期的孩子,如何走出教育误区”主题报告会。主讲人为我校德育处主任韩成。

下午3:30,报告会准时开始。韩主任首先向家长朋友们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公民的道德和心理习性,是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是要让孩子走出学校更具有生长的可能性。接着,他叙述了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以及我们的教育误区。教育的误区主要是随意性、口头说教、互相诋毁、劳动教育薄弱、超消费现象、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家校关系尴尬等,而“责任”与“爱”的感化是走出误区最重要的方法。同时,韩主任提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沟通时要确认我们确实是“听见了”,不要急于下判断,要让他敢于对我们讲真话,给他“回嘴”的权利,同时不要还像对儿童那样对孩子过度保护......

3D演绎厅座无虚席。韩主任的话引发了家长的深思:自己是否在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呢?是否没有与孩子正常的沟通呢?是否随意对孩子进行训斥呢?是否是自己的原因让孩子与我们疏远了呢?我是否应该改变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也艰巨的工作,不仅对老师是这样,对家长更是如此。此次报告会对家长们慢慢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正确认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产生的原因,了解其特点有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健康成长。

附:德育处韩成主任讲话内容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如何走出教育的误区

各位家长:

欢迎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学校,也感谢您和孩子选择了北大成都附校,其实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

教育是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

一、认识教育本质和基本效能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公民的道德和心理习性,是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是要让孩子走出学校更具有生长的可能性。而这种生长的可能性,处处与一个人的德行相联系,这是一个古老的标准,也是一个万无一失的标准。

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人类未来社会取决于道德的重建。

现代教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的显现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把孩子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到了中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作用更加小了,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

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学校只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

教育的效能,也通过一个人的智商与情商来呈现。

发展能力有哪些呢,国际教科文组织是这样描述的这些能力的:善于与他人建立联系、善解别人的能力很强、善于人相处、理解他人、有人格高度,归根到底,就是有引领和谐、和美的能力……

思考:

我们的孩子刚生下来,与其他孩子一不一样?10年后,20年后呢?

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一样的作业量,为什么20年后的区别那么大?

你对当今的教育了解多少?还能拿20、30年前的教育方法来教育今天的孩子吗?

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亲情淡薄,不能善解人意,少有感恩之心,厌烦父母管教,文明礼貌差,善良互助精神不足,责任心、诚实、朴素、艰苦奋斗精神不足谁的责任?

智商高,情商也高,是我们的理想,但这样的人很少。

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是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要么恨铁不成钢,逼孩子学习琴棋书画,学这补那,要么就是百般溺爱,对孩子惟命是从,抹杀了对孩子情商教育的根本。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下,孩子的道德教育更是到了底线。

……佐文

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思考力比记忆力更为重要和有效

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

人品——真正的最高学历、能力施展的基础,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家教,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健康更主要的是希望他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但是往往,我们不注意的一些语言和行为会深深的伤害到孩子,伤害到老师,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韩老师告诉你:

孩子的心灵净土需要父母来守护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性情是不是代代遗传下来的?

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一块净土

二、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

流行的说法是,当代初中生存在八大问题:网隐成病、早恋泛滥、手机痴迷、厌学情绪、反叛家庭、恐惧挫折、逃避集体、依赖成性。

为何原本天真的孩子子们也产生了罪恶的犯罪?我认为,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社会如此富裕的时代,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未被管束的孩子们之所以动恶念、做坏事,理由就在于过分我行我素、滥用自由。在过度自由的状态下,他们渐渐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结果就开始犯错。

“火星撞地球”的事情在很多家庭经常上演,叛逆期把你提前弄到更年期,青少年叛逆期的标志有:

1.对学校、家庭教育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想法,对父母和老师的建议常持否定态度,不肯接受。

2.对家长、老师的做法开始感到迟疑,甚至抵制,如对相关老师教授的科目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出现下降;对家长关心自己的行为感到不理解,不了解父母的心思与感受。

3.因经常性与家长对抗,导致亲子关系淡薄,对父母某些行为产生厌恶和反感,对父母态度冷漠,家长无论做什么事孩子都无动于衷。

4.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敏感脆弱,容易对某些问题产生极大的反应。情绪活动强烈而又脆弱,常常对父母的一些做法或说法大发脾气。

5.青少年叛逆一般处在心理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加阶段。青少年的独立性增强,对人对事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不再盲从父母、老师的教育。青少年的自尊心增强,比从前更在意他人的看法,就是叛逆时期的开始。

解决问题的根源在哪儿?

【特殊问题一】,中产阶级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群体,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在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生活过,时代不同,条件不同,自然存在较大的心理差距。随着时间,部分独生子女家长、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老师,撞在一起了,沟通障碍更加典型。

【特殊问题二】,经济基础决定了当代家长和学生都见多识广,这是好事,也是坏事。知识面广,对老师的要求就高,就爱挑刺。中国自古崇尚“师道尊严”,你都不敬重老师,不崇拜老师了,师生之间矛盾就多了。因此,比老师懂得多的必定“骄傲自满”,懂得多,不专心听课,必定“不尊重老师”,点子多,投机取巧,就是调皮捣蛋,影响学校秩序,就是“多事、找事、惹事……”反过来,如果父母的知识赶不上老师,或者同学的父母,那么孩子又会鄙视自己的父母,新的矛盾又起来了。

【特殊问题三】,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在为人处事和处理问题方面的水平自然比较高,孩子耳濡目染,对问题的理解程序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深刻。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老师的水平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自然就看不起老师,容易得罪老师。如果父母的水平跟不上他们的见识,自然又鄙视父母,不愿意跟你交流。

【特殊问题四】,工作压力和行业分工不同,迫使家长要去忙于商场搏击,忙于研究自己领域里的知识技能,不可能过多地关注教育。结果,全凭“爹妈”的权力、本能,用传统的方法去应付家庭教育,所以感到现在的孩子特别难教,“力不从心”。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经常引经据典地跟我争辩,当今时代,谁是谁的老师,也分不清楚了。”反过来,又有一种家长,看了几本书,或者听了几次讲座,便以为很懂教育,说起来头头是道,对学校指手画脚,结果是纸上谈兵,让孩子无所适从。

【特殊问题五】,中国目前没有一个系统的家庭教育辅导体系,学派众多,各说纷萦,学校和家长都是“自学成才”。孩子总要经历叛逆期,成长过程总是曲折多变,是时代使社会与孩子之间出现距离,是生活环境与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差距,是观念使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是沟通障碍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有了缝隙。不理解必然产生误解。不消除误解,必然会产生矛盾。矛盾放在孩子身上,必然出现针锋相对。

三、我们的教育误区在哪儿

1、随意性

随意性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弊端。家庭教育应是一种理性行为,但是很多家长是盲目的。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是被孩子的“问题”牵着走的。孩子出了问题:譬如成绩不好、有人告状、犯了错误、毁坏东西等,家长必定教育一通;如果孩子平安无事,家长的教育也就放松了。也有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自己认为孩子的将来应该如何如何,就给孩子设计未来,完全不顾孩子的实际。平常的教育,总是一厢情愿,甚至填报考志愿(中考、高考)都包办代替。随意性的教育往往事与愿违。

2、口头说教

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说”孩子,把“言教”作为家庭教育的唯一方式或主导方式,这显然是一个误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渗透性,即教育渗透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家庭教育归结为“言教、身教、境教”的结合,三者缺一不可。言教,应是启发性的说服教育,不是随意的批评、训斥,有些家长的言教,很少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主要是批评、责备,甚至是“骂教”,这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身教,是指家长的示范性教育,即处处给孩子做出好样子,使孩子敬佩、信服,从而学习家长,自我教育。有些家长,只管孩子,不管自己,要求孩子的,自己做不到,甚至背道而驰,这样的家长只能给孩子不良的影响。境教,指环境教育,即创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精神环境(智力环境、道德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和物质环境。当前,一些家庭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是不利于家庭教育的。

3、“不一致”

家庭教育中的“不一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父亲和母亲可能出现不一致,父母和祖辈可能出现不一致,祖辈之间也可能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有的反映在教育思想上,有的反映在教育内容上,有的反映在教育途径和方法上。据调查,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不一致,主要反映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上,一是管教方法,二是孩子花钱问题,两个问题的背后是教育思想的不统一。家长的教育不一致,一方面可能造成孩子不知听谁的好,莫衷一是;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孩子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去听从,而不辨是非。家长的不一致,还可能造成孩子的烦恼情绪,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以至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

4、互相诋毁

妈妈常说爸爸不好,不认同爸爸;爸爸常指责妈妈,向孩子诉苦。“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你妈妈死爱钱,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心理需求。因为他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却全是负面信息,他当然只能跟这些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当孩子连接的渴望被允许了,就不会那么强烈地在暗地里连接那些被否认的缺点。专家认为,尤其是离婚的父母若能这样做,孩子必能有好的发展,他们会学到大人有时候会吵架,夫妻有可能会分开,但是他们却能承认彼此的位置,也承认对方的父母身份,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身教,也是莫大的祝福。

5、劳动教育薄弱

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误区。目前,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就比较薄弱,家庭教育中就更为严重,社会上对劳动教育也不够重视。以往我们大力宣传、提倡的“做普通劳动者”的教育,似乎成了历史,这应引起深刻的反思。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劳动果实不珍惜。由此又引发出其它方面的道德欠缺,如不尊重他人劳动,不艰苦朴素,追求享乐安逸,等等。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劳动还算积极,但回到家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懒虫”。据调查,中小学生在家里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的仅占1/3左右,其他的是家长逼着干点儿活,有的根本不干家务活。长此以往,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如何培养?

6、超消费现象

什么是超消费?很难做出科学界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一般人的消费水平出发,可以判断一些学生的消费行为有“过头”的现象。例如,有的学生过生日请客,一次花去几百元;过元旦买贺卡花去上百元;追求名牌服装、名牌鞋;花很多钱买各种新样式文具;春游、秋游时随便花钱;借各种名义上饭馆聚餐;无节制地玩游艺机……小学中年级以后,孩子渐渐进入了主动消费阶段,一旦养成了超消费的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出现超消费现象,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和学生本人方面的原因。近些年,大众传媒中对消费问题的宣传存在着误导现象,使许多人在消费上失去理性,这既影响家长,也影响孩子。消费行为中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理、喜新厌旧心理、享乐心理、追求时髦心理助长了超消费现象的发展。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疼爱、娇生惯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7、重智轻德、重知轻能。

这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重点误区。家长重智是应该的,轻德就不对了,问题还在于许多家长把知识与智力完全等同起来,重视知识学习,轻视能力培养。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发现,家长对德与智的一般认识还是正确的,问卷中选择“从小注意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占85%左右,而选择“智力开发最重要”的不足10%。然而,当把德、智、体的内容排在一起,,请家长选择“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教育、培养”时,家长回答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可见家长实际关注的热点是学习。

据此,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认清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德育的导向、动力、激励作用,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家庭教育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孩子学会做人上,指导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责任意识和责任感,把今天的努力与将来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联系起来。

8、家校关系尴尬

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天,梭子鱼、虾和天鹅,要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它们三个用尽全身所有的劲,小车还是停在老地方,一点儿也没有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倒不是小车重的拉不动,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往上,向天空直提,虾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拉去。结果小车只能停在老地方。它告诫我们,为了一个目的,大家在一起工作,只有思想一致、步调一致、行动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帮孩子协调好与老师间的关系,首先就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老师,从心里接纳老师。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协调好孩子与老师的关系,要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老师的批评。要做到不偏听偏信,经常与老师沟通,孩子在跟家长“告状”时,很可能有不实之词,家长听到后,不要完全信以为真,一定要盘问清楚,再作处理,这样有助于孩子与老师的矛盾得到妥善解决。有的家长往往是在孩子出了问题时才会去找老师谈,因为他们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作为家长,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把孩子的缺点或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孩子在不断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正确轨道上健康成长!

四、走出误区,“责任”与“爱”的感化

今天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困难:不是条件不好,不是自己没有文化,而是自己根本不了解孩子!!!你不知道病因,怎么能对症下药呢?格言: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就如一个枕头,离孩子最近却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梦!

建立良好的沟通之前要明白:

第一,孩子和我们一样,有权利在不想说话的时候不说话。(好好悟悟这一点,我们要求孩子有问必答,而不管她是不是正在想着心事或者是正在忙着什么事情)。

第二,不想说话的背后,可能有些纠结的情绪。不要去引爆它!

第三,他“不想说话”,并不等于“拒绝我们”。这一点,可能我们当家长的最难以接受,或者伤心或者大吼:“现在翅膀硬了,连话都不敢爸爸妈妈说了,是吧?”

第四,他现在不想说话,并不代表以后都不想说话。给孩子时间、空间,给他温暖和理解,等他心理、生理成熟之后,一定会迎来重新转过身来,又想和我们说话的孩子!

和叛逆期孩子沟通的原则有六个:

1、要确认我们确实是“听见了”。

孩子们最累最委屈的是,就是父母根本没有在专心听他说什么。往往刚开个头,父母就已经回了五六句,或者根本不在意他说的是什么,只想告诉他,应该怎么去做。独立愿望与依赖习惯并存于一身,构成了中学阶段的孩子闭锁与开放的心理矛盾。

我们要学会不着急、学会耐住性子、学会安静地听孩子说话。因为我们是心理能量和情绪成熟度都比孩子高出许多的成年人,在让一个孩子耐住性子和让我们耐住性子之间作比较,我们做起来当然要容易得多。

2、不要急于下判断

凭良心说,自认为见过世面,认为自己吃的盐都比孩子吃的饭还要多的大人们,特别容易犯这个骄傲的错误。我们很容易在还没有了解事情的全貌之前,就立刻片面地作了判断。

孩子长大了,家长要告诉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身体和思想);自己的所作所为要符合自己的年龄和身份特征,有什么搞不定的事,请父母出主意是最好的选择,把握重要问题。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画脚,这只能使孩子们反感,不要盲目责怪孩子。和孩子说话时不妄下断语,给他交待事情全貌的机会,信任他有处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对凡事要求公平,对公平正义感极度敏感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3、要让他敢于对我们讲真话。

有些时候,孩子也会撒谎,多是善意的,不是怕父母批评,而是怕父母担心。但要告诉她,无论遇到什么,一定要告诉父母,“有个人为你分担、为你出主意,你的不快便会减少一半”。

我们要有开放的思想和心胸;允许他偶尔犯错,就像我们自己也偶尔会犯错一样;理性地管教责备,不可歇斯底里地殴打怒骂,这会吓坏孩子,让他再也不敢对我们讲真话;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处罚完之后,不要动不动就翻旧帐羞辱刺激他,或因此而不再相信他;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我们对事不对人的态度。

4、请给他“回嘴”的权利

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回嘴会感到怒不可遏,因为我们觉得被孩子挑战了做父母的权威。是的,经常对女儿说:“你不要挑战妈妈的底线,我是大人。”瞧,这家长的威严就用在了这儿。也要知道,孩子回嘴是有必要的,因为他有申诉的权利,而我们也有了解事件全貌的需要,就像是法官在法庭上还有让辩护律师为被告申诉的权利呢。

有时,我们会被孩子的表情或者动作激怒。有没有?!!觉得他们不尊敬我们,还斜上一眼。其实人类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个能力帮助我们在面对不论是身体还是情绪上遭遇突如其来的威胁或攻击时,在恐惧心理的作用下,行使自卫和反击的能力。是因为启动了肾上腺素分泌,刺激了交感神经,才有了这些不自觉的表情和动作。想想我们,不也是一样?眼睛瞪得那么大,面孔都扭曲了……

5、不要还像对儿童那样过度保护,或不让他知道真相。

告诉他,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接纳他);告诉他,我们有哪些解决的方法(释放他的焦虑);告诉他,他是安全是(维系他的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信任);最后,告诉他,他的参与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信任他、尊重他)。“父子如兄弟,母女若姐妹”,并不是不可以。朋友告诉我“女儿就参与到了家庭事务管理中,我几乎什么事情都会告诉她,也会听取她的意见。我有了委屈,或有了想法,都会从她那儿得到非常有价值的意见。”

6、如果沟通的门已经关上,用请教的方法来重新打开这扇门。

有时,看起来“逆反行动”已经到了极限,但实际上也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当父亲要为某件事而斥责儿子时,母亲也许会为儿子辩护。对孩子的不同态度会导致父母之间的冲突。

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成功和进步,在孩子取得成绩时没能及时予以赞扬和鼓励;过分强调家长在家庭中的绝对统治地位,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使孩子感觉仍在家长的阴影之下生活;与孩子不能进行比较平等的交流,不能使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仍能感觉到家长的引导和帮助等等。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努力!

在我们的接触中,为家长的一些观念和做法有些忧心憧憧,如:孩子送到学校就全靠老师了;我没有文化,我不会教育孩子,老师就多费心了;我很忙,真的没时间教育孩子;很多父母只管孩子吃穿,给钱就万事大吉了,孩子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他们更缺乏真爱!我们认为:父母给孩子的不该是金钱,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精神的抚养。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也就不管孩子学习了,让学校看着就行了!家长先放弃了!孩子能不放弃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也艰巨的工作,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们希望家长能给予老师充分的信任,最大限度的支持。教育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加之我们工作中也可能出现一些失误,我们希望家长能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更希望家长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也希望家长能以孩子的教育为重,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

六份爱心

敬畏孩子的天真,承认孩子的差异,珍视孩子的个性,

原谅孩子的幼稚,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孩子的反复。

教育发展的方向:

关注人生命状态;突出人道德智慧;

强调人整体素质;注重人终身发展。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

1、无论你的事业多么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2、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

请您相信:您的改变之日,就是孩子进步的开始。愿您在与孩子共同进步中感受快乐,获得幸福!

最后,祝各位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愿我们向着各位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愿我们的孩子蓬勃向上,全面发展!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龙”、“成凤”。

对大家的到来,再次感谢!

供稿:王玉玺

摄影:黄力

编辑:小易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微信号:pkucd2013

北大精神在这里延伸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