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让幼儿学会分享与谦让 幼儿园案例:让幼儿学会分享与谦让幼儿园案例:让幼儿学会分享与谦让

幼儿园案例:让幼儿学会分享与谦让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我国自古就有

“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孩子懂得各种礼仪行为,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仪、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

我园的园本课程——礼仪教育分成了三部分:

小班(生活礼仪)、中班(交往礼仪)、大班(学习礼仪)

,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作,健全了幼儿的人格。但由于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长辈们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养成了他们只愿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的习惯,也不知道怎样谦让。我将从平时观察的案例中,来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与谦让。

观察实录

早晨来园的时候,孩子们玩起了雪花片,镜淳小朋友来晚了,他的奶奶就把晨茜小朋友要搭好的花篮拆下来,拿给了镜淳玩,晨茜小朋友蒙蒙的坐在那儿,看着镜淳奶奶拿走了她的雪花片。我问镜淳奶奶:

“为什么?”她说:“镜淳要红色的。”镜淳抢别人的玩具已经多次了,抢不过就抓人。

户外活动后,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我要第一个上厕所,老师,他推我!”“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位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镜淳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常有发生。

案例分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独霸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抓你。”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各种行为习惯,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

案例中的奶奶总是怕自己孩子吃亏,她的行为影响着幼儿

,家长

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在满足孩子需要的同时,要意识到其他小朋友的感受。

观察实录

庆元旦亲子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和喜欢的小朋友交换礼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许多礼物,恒铭小朋友的礼物是几盒巧克力糖块,我请他第一个来找好朋友交换礼物,他说:

“我想把礼物送给每个小朋友。”于是,我帮他打开盒子,请他去分礼物。我问小朋友:“你们收到礼物应该怎么感谢他呢?”小朋友们都用了自己感谢方式:有的幼儿说了声谢谢;有的幼儿说我喜欢你;有的幼儿给了他一个拥抱……恒铭一副窃喜的样子。然后我问:“恒铭,今天为什么小朋友都喜欢你呀?”他说“因为我给大家巧克力吃了。”我装作惊奇的样子:“哦,你对大家这么好,是因为你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巧克力。”他笑了,“那你以前打小朋友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喜欢你呢?”他摇了摇头说:“没有,我打他们,他们也打我了。”

案例分析:

恒铭和班里所有孩子一样,希望得到班级所有小朋友的喜爱,我让他把手中的礼物送给好朋友时,他不满足只和喜欢的小朋友交换礼物,而是要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吃到巧克力,通过这次互赠礼物,我要让他知道与别人分享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有利于他与小朋友融洽相处,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具体措施:

一、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我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有

1.社会活动:《一起玩》《神奇的话》;2.综合活动:《分享日》《爱心宝贝》;3.语言活动:《幼儿园,朋友多》《玩滑梯,不争抢》等活动,配以形象的图片、课件,让幼儿感受同伴间互相分享、谦让带来的愉快,把生活中一些分享与谦让行为排成情景剧,在表演区演出,使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从感情上认识什么是分享与谦让,怎样与别人分享,懂得只有互相谦让,才能和小伙伴共同游戏、学习、生活,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开设礼仪墙

1.评选礼仪宝贝

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懂礼、学礼、用礼的好习惯,根据我园的园本课程的内容,我们明确了幼儿应该达到的目标:(

1)见面问声好,再见把手招。(2)讲礼貌,懂谦让。(3)玩玩具,不争抢。(4)排排队,分果果。每一项每周评选一位礼仪宝贝,让幼儿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每位幼儿都向着礼仪宝贝靠拢,成为幼儿产生文明礼仪的强大动力。

2.经典故事引领

为了更好的打造园本课程,我班开展了

“分享与谦让”礼仪教育活动。把《孔融让梨》《山羊过河》的内容做在装饰挂件上悬挂在走廊上,入园、离园时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讲解,朗朗上口的《孔融让梨》三字经很快被孩子们熟知和诵读。另外我还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活动,帮助幼儿下载故事视频,购买图书,和幼儿一起观看、听故事。

家长把幼儿是怎么做的小故事记录下来,贴在主题园地“我分享、我谦让”的栏目下。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们两个一伙,三个一群,蹲在那里观看图片,讲述自己的小故事。经典的故事,熏陶着幼儿,引领着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了环境育人的目标。

三、激励引导

《纲要》指出

“要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年龄越小的幼儿,你有时会看到:一幼儿向同伴借玩具,可那个孩子玩得正起劲,怎样都不给,这时,老师可以对借不到玩具的孩子说:“你和他商量一下:你玩好了,也让我玩一会儿,行吗?”对不借玩具的小朋友说

“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如果你和他一起玩这个玩具,一定会玩得更开心的,而且他会和你做好朋友

让幼儿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在和小伙伴的交往中,自觉产生分享与谦让的行为。经常听到小朋友之间有这样的对话:“你不给我玩具玩,我也不和你玩了。”“好吧,给你玩一下,马上就还给我。”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进一步引导并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告诉幼儿:因为你分享了,和同伴一起玩玩具,所以你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如果在游戏活动中,

当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分享玩具或用具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你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好

”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轻抚孩子的头、对孩子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情绪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分享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谦让行为。

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与谦让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与谦让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信、满足,从而加强自己的良好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激励下,幼儿的分享与谦让技能会进一步得到巩固。

四、家园配合

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只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环境之一,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谦让品质:

1.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应认识到分享与谦让是一种社会行为,是幼儿适应园集体生活的一个前提,孩子不懂得谦让,不懂得与人交往合作,也就无法融入集体,更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像案例中,奶奶直接拿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这无形之中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了反面的示范作用,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拿,别说与其他孩子协商、互相谦让了。

2.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在家里,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常表现出分享与谦让行为,则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观察、模仿、学习,因此,家长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3.通过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游戏、学习、生活中分享与谦让图片,请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谦让与分享的小故事。

总之,幼儿的分享与谦让行为不是在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处处留心孩子的行为,循循善诱,使他们逐渐养成分享与谦让的良好品质,使每一个幼儿真正做到

“分享”“谦让”,心中有他人。

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

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好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