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当孩子不听话或调皮捣蛋时,家长靠“语言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创伤却是深远的。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从自己做起。
做个好妈妈
这种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一生!千万别再用了
有些爸妈追求完美,忽视孩子的努力,常常把孩子和他人对比,一次没考好,就说:“你看人家XXX就是比你聪明,这次又考了XXX分。你再看看你”。当孩子某件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就对孩子说:“你真是笨死了,我这么有这么一个儿子(女儿)”、“你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了”……
孩子并不是天生乐观的。他们的内心脆弱且微妙。有的孩子比较偏激固执,就会认为爸爸妈妈的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从而会产生愤怒、叛逆的心理;有的孩子比较内向顺从,就会把爸爸妈妈的责骂转化为一种心理暗示,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是抑郁。爸爸妈妈们,你们知道吗?身上的伤痕会随着时间消失,而心里的痛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阴影。
如何拒绝语言暴力
低声说话
孩子吵闹,或者做错事的时候,有的家长习惯大声呵斥,结果反而惹来孩子白眼或大哭。其实这个时候,你恰恰应该反其道而行,把声调降低。
你可以轻声跟孩子说:“过来,爸爸/妈妈有话跟你说。”或者走过去蹲下来跟孩子对视,再说话。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然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研究证明,低声且有力度的言语,比大声且聒噪的言语更容易让人接受。
当你的孩子犯错误时,请深呼吸,遏制你的怒火,把想要吼出去的话降低几个调吧!试试看,绝对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说话要三思
当爸爸妈妈明确发现孩子做得不好时,一定要提醒他,不能放任他不管。只是当你开口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讲什么,采取合适的措辞。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爸爸妈妈的想法。
比如一位妈妈看到五岁的孩子拿着剪刀在剪桌布,玩得不亦乐乎。这个时候也许你怒火中烧,真想冲过去对他吼叫:“你到底在做什么!你怎么可以剪桌布!好好的桌布搞成这样子,看我不打你!”但是如果你冷静一下,试着把你要吼叫的内容这么“翻译”,也许你会感觉到不同。
妈妈可以走过去,低声问他:“你在做什么?”当孩子不知所措或者说了任何理由时,你可以先说:“哦,可是我们不能乱玩剪刀,剪刀很危险。而且桌布是有用的东西,不能剪掉。剪坏了,以后就不能用了。”然后再告诉他:“很多东西都是有用的,剪坏了就没有了,还要重新买,很麻烦的。如果你以后不知道东西有没有用,你可以先问问妈妈。”
然后顺势拿走剪刀,把孩子牵走,离开“案发现场”。事后可以带孩子去商场买新的桌布,让他挑选喜欢的款式,然后再强调一次:“桌布是有用的东西,我们都要保护它,不能再剪坏它了,好吗?”
孩子听不懂绕心思的话,所以爸妈讲话最好直截了当,讲出孩子喜欢听的话。那么孩子自然就避免了下次的错误。
让孩子负责自己的事情
请让孩子负责自己的事情,别去包办他的人生。孩子刚入学时,爸爸妈妈可以陪着他做作业,加固他的注意力,然后适当地放手。曾有一个妈妈就抱怨过,孩子养成了父母陪着做作业的习惯,结果父母一有事情要走开,孩子就哭闹着不写作业了。其实在适当的时机,爸爸妈妈应该把作业留给孩子自己负责。如果孩子沉迷看电视不去写作业时,爸爸妈妈可以关掉电视,说:“时间挺晚的了,你是不是要去写作业了?爸爸妈妈也要看会书了。”
比如孩子走路喜欢横冲直撞,爸爸妈妈可以说:“我们慢慢走吧。你跑得这么快,等下爸爸妈妈看不到你了,自己跑丢了怎么办呢?而且你要是摔倒了,那肯定很痛的。”
把适当的责任归还孩子,让孩子承担自己的事情,家长自然宽心很多。如果爸爸妈妈每次看到孩子没有完成你期望做到的事情,就动用语言暴力去管制孩子,那往往带来的是伤害和不服气。
专家小贴士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把自己的语言、行为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始终用自己的心与孩子保持诚挚的沟通,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本来目的,才能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
来源:理财中国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